读《世说新语》品魏晋风流
2024-04-29彭清婷张国光
“一种风流吾最爱,魏晋人物晚唐诗。”魏晋时期多名士,比如我们在语文课本中认识了才气逼人的谢道韫、不卑不亢的陈元方。魏晋时期的风流名士为后人留下了不少令人津津乐道的故事,这些故事有许多都被收入经典之作《世说新语》中。下面,让我们一起学习更多关于《世说新语》的内容吧。
【经典拾遗】
《世说新语》是由南朝宋临川王刘义庆组织一批文人编写而成的志人小说集,主要记载了汉末魏晋时期一些名士的言谈与逸事,是中国笔记小说的代表作。全书分为德行、言语、政事、文学等36篇,总计1130则。
《世说新语》生动地描写了魏晋士人的品格、智慧、才情、个性乃至怪癖,是魏晋士人精神风貌的真实写照。书中记载了诸多特立独行的名士,鲁迅称其为“一部名士底教科书”。说到孔融,大家都知道他让梨的故事,其实他还是出了名的“怼人”大师;聊起曹丕,人们知道他残害手足、好抢人妇,他还在朋友葬礼上学驴叫为其送行;再说王羲之,不要以为他是一个无趣的书法家,他在相亲时敞衣袒腹,以豁达和才情成就了“东床快婿”的佳话。“竹林七贤”中的嵇康,临刑前弹奏一曲《广陵散》,令闻者无不落泪;卫玠、潘安等美男子因容貌出众,出门就被少女围堵,寸步难行;刘伶、阮籍爱酒,终日无酒不欢;王子猷雪夜访戴逵“乘兴而行,兴尽而返”,率性旷达,尽显名士风流……明代胡应麟评价此书:“读其语言,晋人面目气韵,恍忽生动,而简约玄澹,真致不穷,古今绝唱也。”
《世说新语》故事短小精悍,语言简约风雅,衍生出很多常用成语,例如口若悬河、后起之秀、身无长物、鹤立鸡群、肃然起敬、应接不暇、望梅止渴、管中窥豹、登峰造极、拾人牙慧、自惭形秽等。
【精选精读】
(一)孔融被收,中外惶怖。时融儿大者九岁,小者八岁。二儿故琢钉戏①,了无遽容②。融谓使者曰:“冀罪止于身,二儿可得全不?”儿徐进曰:“大人岂见覆巢之下复有完卵乎?”寻③亦收至。
(二)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管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捉而掷去之。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④过门者,宁读如故歆废书出看宁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
注释:①琢钉戏:古时一种儿童游戏。②遽(jù)容:惊慌、恐惧的神色。③寻:不久,很快。④轩冕:古时卿大夫以上官员的车乘和冕服。这里只取“轩”的意义。
【素养提升】
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二儿故琢钉戏 / 公问其故(《曹刿论战》)
B. 融谓使者曰 / 太守谓谁(《醉翁亭记》)
C. 又尝同席读书 /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岳阳楼记》)
D. 有乘轩冕过门者 / 以其境过清(《小石潭记》)
2. 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1)儿徐进曰:“大人岂见覆巢之下复有完卵乎?
(2)管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捉而掷去之。
3.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断两处)。
宁 读 如 故 歆 废 书 出 看 宁 割 席 分 坐
4.阅读选文(二),管宁为什么会与华歆割席断交?请结合原文分析。
【参考译文】
(一)孔融被捕,朝廷内外都震惊恐惧。当时孔融的大儿子九岁,小儿子八岁。孔融被捕时,两个孩子照旧玩着琢钉戏,一点儿惊慌的神色都没有。孔融对逮捕他的人说:“希望罪过只限于我自己,能否保全两个孩子的性命?”两个儿子从容地上前说:“父亲难道见过倾覆的鸟巢下还会有完整的鸟蛋吗?”不久,两个儿子也被抓了起来。
(二)管宁和华歆一起在园中锄地种菜,看见地上有一片金子,管宁照样挥锄,把它看作和瓦砾石块一样,华歆捡起来又扔了出去。两人还曾经坐在同一张席子上读书,有官员乘坐华丽的车子从门前路过,管宁照旧读书,华歆却放下书出门去看。于是管宁割断席子,分开座位,说:“你不是我的朋友!”
【参考答案】
1.C(A. 仍旧 / 原因;B. 对……说 / 是;C. 曾经;D. 经过 / 过于)
2.(1)两个儿子从容地上前说:“父亲难道见过倾覆的鸟巢下还会有完整的鸟蛋吗?” (2)管宁照样挥锄,把它看作和瓦砾石块一样,华歆捡起来又扔了出去。
3.宁读如故/歆废书出看/宁割席分坐
4.两人一起读书,有高官乘华丽的车子路过门前,管宁无动于衷,继续读书,而华歆扔下书出去看。管宁认为华歆心慕权贵,非君子之举,所以割席与他断交。
(作者单位:湖南省浏阳市澄潭江山下中学 湖南省雅礼浏阳二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