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积极心理学赋能中学班级建设

2024-04-29成林岭

祝您健康·文摘版 2024年2期
关键词:人格特质心理学班级

积极心理学以研究人的幸福为中心,倡导关注促进人发展的积极因子。积极心理学的相关研究可以赋能班级建设。将积极环境系统、积极情绪体验、积极人格特质相关理论应用于班级建设中,有利于形成积极取向的班级文化,培养师生积极乐观的心理品质,赋能班级高质量发展。

〇 积极心理学研究内容与班级建设的关联

积极心理学以研究人的幸福为中心,其中积极环境系统、积极情绪体验、积极人格特质是3个重点的研究内容。具体而言,积极环境系统研究积极的生活环境、积极的制度环境、积极的系统关系;积极情绪体验,致力于对个体的幸福体验、内心驱动力的沉浸体验以及对未来的憧憬与乐观开展研究;积极人格特质,着重对积极的人格特质理解、影响人格形成的因素、现实能力和潜力对人格形成的作用进行深入探究。

做好班级日常管理工作和建设工作,维持班级良好秩序,是班主任的基本职责。班级建设可以分为环境建设、制度与管理、班级理念与评价、活动组织4个方面,分别对应于班级文化的4个层面(图1)。班级建设不仅是班集体形成的内在诉求,也是培养学生全面健康成长的重要过程。把积极心理学的相关研究融入班级建设工作,是指导班级文化形成、增强班级管理效能、提升班级建设质量、赋能学生成长的有效途径。将积极心理学融入班级建设,有助于铺就营养丰沛的成长沃土,培育枝干挺拔、生机勃勃的学生。

〇 积极心理学指导班级建设的实践

(一)以环境建设与公约制度构建积极系统

“居移气,养移体,大哉居乎!”“入芝兰之室,久而自芳也。”中国人自古重视生活环境对人的影响。同学们经过协商,确定了班级理念展示、班级公约展示、荣誉展示、公告区、阅读区、绿植区6个基本区块,整体设计明朗温馨,师生共同打造美好的学习生活环境。

马卡连柯曾对“班级”做出阐释:既能感觉到统一和团结,也能感觉到这不是朋友聊天聚会,而是具有制度和责任的组织。可见,制度与管理是班级建设的根本特征。班级管理要用“法治”替换“人治”,做到“以规治班”,而非“以人管人”。因此,在《中学生守则》和校规的基础要求上,整合班级发展理念,全班学生商定形成班级公约。学生再将具体班级管理事务细化成具体条目,形成具体的量化积分制度。学生体会到制度管理是班级与个人发展的支撑,而不仅仅是为了进行奖励或惩罚。学生民主讨论商定制度的过程也是一个自我教育的过程,理解和明确“何者为是” “何者为非”;同时也是一个培养学生主人翁意识的过程,能激发学生对班级的归属感和责任感,使集体更有凝聚力,制度更具约束力。制度制定后,需要依靠学生来执行管理。笔者的做法是发动全体学生贡献力量,人人都是班干部,都参与班级管理分工,包括班上有一位因生理而智力受损的学生小甲,学生对此全部支持!

积极心理学认为要培育积极心理品质,就要让学生感受到自身在班级中的重要地位,激发内生的积极取向和发展动力。班级制度建设的基本理念不是限制和惩罚,而是预防和激励,积极的组织系统既能满足集体的管理需求,又形成了全体学生的行为契约,把学生从“被管理者”变成“制定者”“守护者”“支持者”。

(二)以内差评价与适切活动培育积极情绪

积极心理学认为人的自我意识是通过评价信息的不断输入形成的,如果经常接受积极、正向的评价,就会形成积极的自我信念。因此,在学生最在意的学业评价上,弱化“班级参照”,强化“自我参照”,以每一个体的现实基础和条件确立利于积极发展的个体内差异评价标准,每名学生达到自己的标准即为优秀。在班级荣誉墙设立“超越自我榜”,学习榜样不再总是拔尖的几名学生,而是不断进步、不断超越自我的同学。

在班级学习和生活的各方面,都建立多元和多维评价机制并设立奖项:每周“表扬条”、每月“明星小组”、每次考后“潜能奖”、每学期“班级骄傲”。笔者特别重视过程性的学生自我评价,引导学生充分体验每天学习生活的愉悦感和获得感,培养积极心理情绪,发展积极自我信念。学生每日进行自评,并记录在册(图2)。

图2 学生每日自我记录与评价手册

班级活动是班级行为文化的外显,是集体发展和个人成长的重要载体。班级建设必须根据学生成长规律与学习节奏,开展丰富的班级活动,给予学生展示才能、优化个性、塑造品格、发现可能的机会,收获更多的价值感与成长力,增强班集体凝聚力与战斗力。

学生情绪的引导与积极品质的培育要取得良好效果,常常讲究“天时地利人和”,班主任要“藏器于身,待时而动”。笔者曾经在恰当的时机开展过丰富而适切的活动。例如,聚焦作业管理的辩论赛;体验努力的趣味运动会;每个小组手绘班级月报,宣传榜样人物,反映错误现象;还有各种应时而生的主题班会:居家学习期间的“美好时光”;班会“烛光照我心”等(图3—4)。学生还可以制作一些专属的班级文创——“给自己的新年贺卡”,盘点一年收获展望新年成长;每学期期末写给科任老师的“感恩卡”,总结学习进步与不足;毕业之前给每位老师做的“点赞应援牌”,老师们一直珍藏着。

图3 班会“烛光照我心”

图4 各小组的“班级月报”

(三)以“成为更好的自己”涵养积极人格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要求,初中年级心理健康教育主要是帮助学生加强自我认识,客观地评价自己;初中生心理发展的重要任务之一是培养积极的自我信念。北京大学心理学教授毛利华说:“成为一个更好的自我,是人生最重要的事。”;董卿说:“我努力成长,只为找到更好的自己。”认同自我、成就自我是人一生的功课与追求。笔者建设班级的核心理念是让学生“成为更好的自己”,这也是班级学生的共识,铺就了全体学生“积极人格特质”的底色。为此,同学们设计了意蕴丰富的班徽(图5)。

积极心理学认为当一个人形成积极人格特质,并被内心的动力所驱动的时候,情绪会更加积极,行为会更加优秀,能力会更加强大,创造性和主观幸福感更加强烈。因此,班级管理的逻辑基础与价值追求是培养学生的积极人格特质,激发学生的内生成长动力。围绕“成为更好的自己”理念进行的一系列班级建设活动,本身就是重要的课程资源。笔者所带的班级获得了一系列全国、省、市、校级荣誉,这些班级建设的成果又给予学生强烈的自尊感和效能感,这时班级不仅是被管理、被建设对象,也是一种强大的教育力量。集体发展和个体发展实现相辅相成,形成良性循环。

〇 做积极的幸福班主任

班主任与学生的关系不是单纯的教学关系,而是生命的相互影响,积极的班主任是积极班级建设的源头活水。作为班级建设的领头人,班主任的积极度与幸福感必须关注,身教重于言教,班主任对工作得过且过,学生就学会了敷衍了事;班主任努力进取,根植于学生内心的就是拼搏的信念。班主任的言谈举止、价值观念,都会在无形中塑造学生、塑造班级。

教师职业往往是终身职业,班主任的敬业乐业需要积极心理来支撑。班主任有意识地以积极的心态面对问题,从积极的角度思考问题,辩证地认识问题背后的积极意义、挖掘其积极力量,能够从班级建设与学生成长中收获教师职业独有的幸福感。

猜你喜欢

人格特质心理学班级
人格特质对企业员工时间侵占行为的影响
班级“四小怪”
如何构建和谐班级
选择一张神奇的行为艺术照片,秒测你的真实人格特质
爆笑心理学
爆笑心理学
爆笑心理学
爆笑心理学
不称心的新班级
人格特质对抑制表现的预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