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植物疗愈心灵:“箱庭园艺”心理辅导技术

2024-04-29王璐

祝您健康·文摘版 2024年2期
关键词:树德庭园来访者

青少年的成长过程不仅要注重接受教育、积累文化知识,更需要保持身心健康。然而,在现代都市生活中,青少年接触自然、体验自然的机会不断减少,所谓的“自然缺失症”现象日益严重,导致他们出现了五官感受能力下降、注意力集中困难、人际关系敏感、近视率高、学业压力大等各种身心问题。而要解决这些问题,就先要提升他们亲近自然、尊重生命、感知爱与联结关系的能力。

研究表明,以亲自然教育、生命教育为主要内容的园艺疗法活动可以对青少年的身体、心理、社会性等方面起到积极作用。通过增加与自然、植物的接触,开展适宜的园艺体验活动,感悟生命的成长,学生能够有效增强身体机能,舒缓身心压力,减少焦虑、急躁等消极情绪,且在团队合作中能够有效提升专注能力,促进人际交往。近年来,园艺的疗愈作用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各界人士从医疗康复、心理健康、行为矫正、园林景观、特殊教育等领域积极开展各种园艺疗法活动,以期给人们的身心健康带来更多有益的效用。

四川省成都市树德中学(树德中学)从心理学视野将园艺疗法的理论运用到中学教育中去,开创了符合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的“箱庭园艺”心理辅导系列课程。

〇 箱庭园艺的缘起与内涵

“箱庭”来源于心理学中的箱庭疗法。国内箱庭疗法大师张日昇教授认为箱庭疗法是指在治疗者的陪伴下,来访者从玩具架上自由挑选玩具,在盛有细沙的特制箱子中,随意摆放组合玩具来再现其多维的现实生活,将来访者的无意识整合到意识中,是一种从人的心理层面来促进人格变化的心理治疗方法。治疗师陪伴来访者完成箱庭作品的制作,通过与来访者对话,在理解作品象征意义的基础上,体验来访者的情绪情感,促进来访者的心理发展与变化。而“箱庭园艺”则是用真实的、有生命的植物代替了沙具,用泥土代替海沙,运用组合盆栽的花卉艺术配置方式,将不同的植物组合栽种在木质箱体中,加上各种园艺小品和自我像,构建属于来访者自己的有生命的心灵花园。借由作品的象征意义,结合心理投射与隐喻故事,治疗师帮助来访者认识自我,表达情绪情感,促进人际沟通与互动。来访者在与植物的接触、养护中,对话生命,感悟成长的力量。

树德中学学生发展中心于2009年起率先开始了以蔬果种植为主的“开心农场”园艺疗法校本课程,突破学科界限,形成了生物、化学、美术、通用技术、心理等多学科融合渗透的园艺体验课程。2012年,在园艺疗法的大概念下,发展中心整合了箱庭疗法、组合盆栽装置艺术、心理咨询与辅导三方面的技术,原创开发出一种新的心理辅导技术,命名为“箱庭园艺”。箱庭园艺技术的开发,不仅是园艺疗愈活动在心理学上的深入与课程化的结果,更是从心理学视角将园艺疗法运用于中学教育实践。该技术创始以来,学校不断探索、完善,将箱庭园艺心理辅导技术以课程的形式在中学生中开展,并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随着箱庭园艺技术的不断丰富与拓展,树德中学逐渐形成了独有的园艺心理课程体系。

〇 箱庭园艺课程赋予的健康效益

园艺疗法起源于19世纪末的欧洲,美国在20世纪将这种“绿色”疗愈广泛应用于医疗、养老、康复等领域。循证研究表明,接触大自然和园艺操作,能够帮助人们减轻压力、减轻疼痛以及改善情绪,对人的身心健康恢复有显著的效果。箱庭园艺课程正是以园艺疗法为理论基础,整合心理学的方法技术,通过一系列园艺心理课程与体验活动,借由植物的生命力,将植物疗愈心灵的力量带进课堂、浸润生命。树德中学的箱庭园艺以“五感疗愈花园”“菁莪园”“润泽园”等为实践基地,以“自我”“生命”“爱与联结”为核心理念,多元、多维度开展心理疗愈课程,支持中学生在参与中得以自由表达情感、舒缓压力稳定情绪、提升五感觉察力、增强团队协作能力、改善人际敏感、提升期望感与挫折承受力。

《成都市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标准(试行)》指出,心理健康教育要以促进学生全面而富有特色和个性的发展为目标,以开展“十项优秀心理品质”的培养为核心,即珍爱生命、积极适应、情绪管理、自我悦纳、沟通合作、承受挫折、心理复原、自主学习、创新实践、生涯规划。实践表明,箱庭园艺系列课程的开展效果除生涯规划、自主学习两方面较少涉及外,对其他8项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均有明显影响,作为一种新的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形式,具有涵盖面广、体验性强、疗愈效果好等特有的课程价值。

〇 箱庭园艺课程体系建构

秉承“发展就是最好的预防”心育理念,树德中学致力于将园艺心理课程定位于学生广泛参与的一种综合体验性实践课程,强调学生的主体参与和人际互动。基于此,箱庭园艺课程体系的建构突破了学科界限,引入各种学科资源。与此同时,随着参与对象和主体的多元化,课程开展的形式和内容的不断丰富,课程体系逐渐建构、拓展,形成了别具一格的“三维三层” 园艺心理课程体系。课程体系中以“自我、生命、爱与联结”为核心模块,分为3个维度,以“核心课程、协同课程、学科融合课程”为3个层次分层环绕,形成既有不同侧重又彼此关联、层层递进的有机整体,给青少年带来更多的自然健康效益。

在课程体系模型图中,“自我、生命、爱与联结”3个核心理念从最里圈的核心课程,到中圈的协同课程,再到外圈的学科融合课程都贯穿始终,将整个课程体系按教学内容的重点不同分为这样3个维度。其中,“自我”这一维度借由植物与自然的灵性、放松、生长的力量,旨在唤醒对自我的觉知。植物作为一个媒介,可被用来表达自我,演绎的是自己的故事。课程中与植物的对话、情绪的表达、成长故事的投射等都能帮助认识自己的内心世界。“生命”这一维度重在以植物的生命影响人的生命,学生通过植物的芳香、颜色、形状感受生命的不同形态,感受生命与记忆、生命能量,发觉和感知每一种生命形态的美好。“爱与联结”这一维度中,爱作为人类永恒的主题,教师引导学生从自我出发,辐射出去与他人、与社会联结。由此可见,园艺可以引导学生传递爱的能量,与周围建立联结,给予、接受、支持、肯定爱,让爱的能量在一个个生命体中流动。

而三层指的是不同的课程圈层。其中,处于最中心的是箱庭园艺的核心课程,也是最具有树德特色的原创课程,由6个主题课程构成(表1),共同体现了3个核心理念。位于中间圈层的是箱庭园艺的协同课程。“协同”意为协调、配合、合作,是核心课程的延展和补充。协同课程目前开发的课程包含体现“自我”主题的植物拼贴画、心灵花园四格漫画创作,体现“生命”主题的创意押花课程,以及体现“爱与联结”主题的《影子剧场》微心理剧、时光记忆浮游花等。位于最外圈层的是园艺心理的学科融合课程,这一层旨在充分调动各学科教师参与,整合了学科教学资源并与新教材、新课程的知识点形成映射,强调学生的融创学习、整合学习,开发出以园艺为载体的综合实践融合课程。例如,园艺心理与美术:曼陀罗心灵彩绘、物敲拓染;园艺心理与生物:多肉植物的培育、“英才”玉米种植、草头娃娃;园艺心理与化学:植物手工皂、叶脉书签;园艺心理社团活动:蔬菜义卖;等等(图1)。

图1 学生展示自己的小菜园

箱庭园艺课程体系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能够使其全身心投入课程与活动当中,引发了很多积极的反馈与热烈的响应(图2)。

图2 学生参与箱庭园艺课程

自己动手构建世界的感觉很是奇妙,挺有成就感的,看着自己创造出来的自我像,一种赋予它生命的乐趣在我的心中油然而生。

我做了一对眼球作为自我像。眼睛是心灵的窗户,透过它,能更清晰地认识这个世界。自出生起,人类便怀有一份好奇心,并在接下来的一生中去领悟世界的奥秘。另外,眼神还能直入人的内心世界。我是一个渴望被理解的人,希望能有一个真正的知心朋友。

——树德中学学生章骜阳

在这堂课上,我们得到了身心的放松,每一轮摆件的过程都有同学们的合作,虽静默交流,心却在互动,揣测彼此的内心意图。高中生活与此活动很类似,我们每一个人都是集体的一部分,找准自己在班级中的角色定位,在竞争中去合作。相互成就,就像箱庭园艺游戏中最后的结果一样,打造出属于自己或者说是我们的美好家园。

——树德中学学生黄太瑞

我们的年龄与心境,我们所置身的环境,我们所接触到的人,所收获的知识,所遇见的五色斑斓的事物,我们的动作与行为,都能直接折射出内心活动。我所遇见的是怎样的3年,我所结识的是怎样的人,我的内心究竟渴望执笔书写一个怎样的树德生活?一切看似隐秘朦胧的想法,用一双手、一盆土、几株植物、几个摆件,便可展现。“同学们的黏土就是自己的画像。”面对这个从未思考过的问题,我反复斟酌,最终敲定以花喻自己。红花配绿叶,如同树德校服的配色,阳光之下,一直盛放。莘莘学子,一如这花,相伴地行过四季,新生的少年,意气风发,每一朵盛放的花都如同张开的船帆,迎着光亮,迎着清风,争着向上,扬帆起航。

——树德中学学生倪睿琦

植物疗愈心灵。从探索内心世界的“箱庭花园”到感悟人生加减法的“植悟人生”,从阳光心态助力高考的“葵花心语”到芳香记忆的生命旅程,从校园心理协会、心理选修课到多元学科融合“三维三层”课程体系,箱庭园艺旨在将“自我、生命、爱与联结”带给更多的学生,促使其健康成长、幸福生活。

猜你喜欢

树德庭园来访者
第五章 一位重要的来访者
内蒙古地区甜菜临界氮浓度稀释模型的构建及应用
树德娃的太空之旅 学习设计
Chapter 5 An important visitor第五章 一位重要的来访者
Chapter 1 The beginning of things
小小鱼
里巷庭园
放下“应该”,才得自由
天井庭园,幻境犹深
明式家具重寻苏州庭园的精致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