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学模拟情景剧在心理危机干预技能提升训练中的应用

2024-04-29黄鑫

祝您健康·文摘版 2024年2期
关键词:情景剧当事人危机

● 心理危机干预技能提升存在的问题

教育部颁布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明确指出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心理素质、促进其身心健康和谐发展的教育。一项关于2010—2020 年这10年间我国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检出率的元分析发现:我国学生出现自伤行为(20.1%)、自杀意念(13.6%)、自杀未遂(3.3%)等问题,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现代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部等十七部门关于印发《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专项行动计划(2023—2025年)》中强调完善心理预警干预,建强心理人才队伍。因此,加强教师对心理危机学生的早期识别和干预,提高中小学教师心理危机干预的胜任力至关重要。然而,目前中小学心理健康队伍存在专职人员不足、学校心理危机干预工作者胜任力不高等问题。一线教师亟须接受心理危机干预的专业培训,为面临不同心理危机的学生提供专业的服务。

然而,国内对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关于心理危机干预的培训大多在理论教学、课程设计层面,采用线上或线下讲座以及工作坊的形式居多,培训的实际操作性有待提高。除此之外,学校心理危机干预不仅涉及学校心理教师,还有学校管理人员、心理危机的目击者、班主任、学校医务人员、危机当事人的家庭成员等,是一项多维度、系统化的工作。为了使心理危机干预培训的课程更加具有针对性、可操作性,更容易让心理危机干预相关人员掌握危机处理的步骤,四川省成都市树德中学在心理危机的“干预”环节采用教学模拟情景剧的培训方式,开展了主题为“有危更有为,心语亦心育”的心理危机干预现场演练,并在成都市“校园心理危机干预”主题教研活动中进行了展演。

● 教学模拟情景剧的理论基础

教学模拟情景剧是美国密歇根大学学习与教学研究中心促进教师发展的培训项目,它将戏剧融入教师培训之中,通过情景剧的形式将教师日常生活中面临的问题呈现出来,通过互动的方式解决问题,指导教师职业发展。教学模拟情景剧在心理危机干预中的应用基于情境学习理论。情境学习理论强调有效的学习必须让学习者处于真实的学习情境中,注重构建实践共同体进行情境学习。在学校心理危机干预中的危机学生、危机目击者、危机学生的班主任、危机学生的家长、学校管理者、社会工作者、医务人员等共同构成了情境学习中的实践共同体。同时,情境学习理论还注重将学习者的角色认同、身份意识、实践活动、生活体验融入真实的情境之中。基于此,教学模拟情景剧中的角色共同体,除了危机学生及学生家长由实习教师、青年教师进行角色扮演,学校情境中的班主任、心理教师、学校管理者、医务人员、安保人员等都由其他教师依照自己在学校中的真实职务与岗位展开情景剧编排与展演。每一个心理危机干预的相关者都深度参与到了校园心理危机干预现场演练的整个过程,从而提升心理危机干预工作者的胜任力。

● 教学模拟情景剧在心理危机干预技能提升中的创新实践

(一)心理危机干预教学模拟情景剧的编排

第一幕:心理危机事件发生的处置流程

结合常见心理危机产生原因,教学模拟情景剧以一名学生因为情绪低落、无意义感、孤立无援在宿舍自残作为情景背景,宿舍同学、生活教师、班主任、德育处主任、年级组长、学校心理教师、学校分管德育副校长、学校校长、学校校医、学校保安、社区人员、医院医生、危机学生家长等角色参与心理危机干预的整个过程(图1)。

第一幕以室友乙和丙同学发现甲同学在宿舍正在进行割腕行为,并立刻告知生活教师。生活教师第一时间通知校医,校医立刻拨打了急救电话为处置流程的开始。生活教师将情况告知班主任,班主任第一时间告知家长,并与两位学生进行了沟通。生活教师将相关情况汇报给德育处主任,德育处主任上报分管校长、管理安全的办公室、年级分管干部,并安排学校两位心理教师对当事人进行风险评估、对目击学生进行评估和干预。办公室安排学校安保人员的相关工作,并上报教育局安全办。在发现心理危机事件后,学校心理危机干预小组立即召开研判会。

第一幕通过教学模拟情景剧的形式,将心理危机发生后学校心理危机干预小组及学校各部门的工作流程进行了清晰的划分和责任的明确。

第二幕:班级中有舆情发生的处理方法

在第二幕的教学模拟情景中,班级家委会告知班主任和校级家委会发现班级家长群出现了舆情。班主任和校级家委会上报学校管理者,学校心理危机干预小组召开研讨会,并对学校德育处负责心理安全的主任布置工作。主任部署心理教师对班级全体学生开展心理危机干预团体心理辅导,对班主任部署开展生命教育的心理班会,班主任在管理层面向学生及家长澄清事实,关注家长动态和学生情绪状况,进行恰当引导(图2)。

图2 班级中有舆情发生的处理方法

第二幕模拟心理危机事件可能产生的班级舆情,主要聚焦事实澄清、情绪处理及生命教育。事实的澄清和对班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团体辅导是模拟情景剧的重点。

第三幕:当事人治疗期间的心理关护

第三幕模拟当事人治疗期间班主任与家长沟通关心当事人情况,对当事人给予关怀和鼓励,同时班主任持续关注班级学生心理状况并及时进行疏导。心理教师对本班学生及教师进行心理关护,并同学校德育处教师一起给家长签署知情同意书,告知家长当事人的基本情况并给出科学建议,鼓励当事人积极治疗,给予当事人家庭一定的支持。德育处及学校领导定期关注当事人治疗情况,并指导班主任和心理教师对其做好心理关护工作,动态跟进(图3)。

图3 当事人治疗期间的心理关护

通过第三幕的情景模拟,学校进一步从家校共育的角度做好心理关护工作,从学校层面给予当事人及家庭成员支持和帮助。

第四幕:当事人返校复课的处理流程

第四幕模拟当事人通过积极的心理治疗后能够再次返校继续学习。家长向班主任提出当事人返校的申请,班主任汇报年级分管干部,年级分管干部了解具体情况后汇报学校教务处安排相关返校复课的手续。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对当事人返校进行风险评估,并开展家校双边会谈,指导家庭成员就当事人返校可能存在不适应等情况采用合理教育方法。心理课代表发挥作用,给予朋辈支持。教务处和心理教师共同工作,指导当事人返回班级学习,指导班主任根据当事人的情况对其进行个性化的教育引导,让当事人能够正常学习(图4)。

图4 当事人返校复课的处理流程

第四幕完备地呈现出当事人返校复课所需要介入的学校工作人员,以及每个岗位的教师能够为当事人返校复课创造条件的可能性。

(二)心理危机干预教学模拟情景剧的展演

在展演环节中,按照危机发生后的时段,对工作流程进行细致的梳理,明确各部门和教师在不同时段的沟通路径及工作职责,提前准备应对危机事件本身、危机事件可能会引出的舆论问题等的相关预案。在剧情创设过程中,协同联动家长、专业诊疗机构等各种资源。展演过程完整呈现出学校心理危机干预发生时,学校作为一个整体如何迅速、有序、逐层、系统、专业地展开相关工作。具体环节包含危机事件发生后,生活教师、校医、安保人员、班主任、德育处主任、校长、心理教师以及家长等如何快速响应、全员参与,如何启动干预流程、各方协调,如何开展心理危机个体心理辅导、目击学生心理辅导、应急小组研判会、心理教师研讨会、班主任研讨会、易感学生团体心理辅导、全班学生心理班会课、家校共育、返校复课等重点环节,清晰明了地展现校园心理危机干预处置流程和工作机制。

教学模拟情景剧的关键环节还包括与培训教师及专家的互动。培训教师就心理危机干预各个环节的细节以及处理的原理进行交流讨论,专家对采用教学模拟情景剧中所呈现的心理危机干预的流程、职责、细节处理、舆情把控等进行指导。专家提出危机发生时,学校应对目击学生给予更多的情绪疏导,关注睡眠问题,加强心理危机动态评估,必要时进行个体心理辅导;建立互助小组,帮助返校学生更好地融入班级。同时,专家强调各部门之间应加强反馈,在舆情处理中教师之间应加强合作,在危机个案恢复中应充分发挥家长的能动性,持续跟进重点易感人群,对参与危机干预者的心理应关心照顾等。

应用教学模拟情景剧提升教育工作者处理心理危机干预的能力是理论与实践的一次创新性尝试,对学校心理危机干预工作有着重要意义和价值。首先,以教学模拟情景剧的形式展开演练有助于细致入微地完善和精进学校心理危机干预的各个环节。其次,通过心理危机干预过程的完整演练,参与的教育工作者能够明确在心理危机各个岗位上的工作步骤和流程,这一演练也体现出学校“全员心育”“全程心育”的理念。最后,教学模拟情景剧应用于心理危机干预技能提升,具有较强的操作性、示范性和一定的创新性。

猜你喜欢

情景剧当事人危机
难忘的科学情景剧表演
我不喜欢你
新媒体时代下情景剧的“新”呈现
——以情景剧《半条被子》为例
美国就业歧视当事人的诉讼权保障
高等教育的学习危机
(情景剧)一江之水
什么是赞扬激励法?
停电“危机”
“危机”中的自信
当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