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积极心育赋能,助力美好成长

2024-04-29

祝您健康·文摘版 2024年2期
关键词:树德心育园艺

四川省成都市树德中学(树德中学)创建于1929年,90多年来,学校致力于建设“学术思想领先、教育品质一流,以研究和创新为显著特征”的现代卓越学校。树德中学从1995年开始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20余年来,围绕“树德树人”办学思想,学校心育工作在高位发展中不断创新,形成了机制体制完善、课程样态丰富、实施路径多元的教育体系,被评为四川省、成都市首批“心理健康教育实验学校”,荣获教育部首批“全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学校”“四川省十佳心育学校”等荣誉称号。

▎提高站位,凝聚“心”共识

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是政府关心、群众关切、社会关注的重大课题。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将“强化未成年人保护”补充修改为“强化未成年人保护和心理健康教育”。目前,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已上升为国家战略。树德中学认真落实《关于加强学生心理健康管理工作的通知》《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专项行动计划(2023—2025年)》等文件对心育工作的要求,坚持把心育融入立德树人、培根铸魂的工作中,关注师生的持续发展和终生幸福。

学校提出整全育人的教育主张,注重学生成长的独特性、全面性、持续性,引导学生个性化、和谐化发展。

学校坚持“发展就是最好的预防”,倡导“自主心育”,探索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引导学生不断进行自我探索、自我选择、自我建构、自我创造,他们能够培育主动、积极的生命状态,为他们的终生幸福奠定基础。

▎创新精进,探索“心”策略

(一)系统建构学校心育工作,创新课程、课堂、活动

学校把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学校课程的顶层设计之中,在全省率先建立了覆盖初高中全学段、螺旋式进阶的心育课程体系,并以每周0.5课时的安排在全学段常态化开展课堂教学。课程注重形式创新与学术突破,彰显时代性、实时性与实效性。课程基于国家文件、学校文化、心育特色、学术理论、学情数据,以70%基础性课程(以常规心理健康课的授课模式为主)、20%特色性课程(以学校的特色园艺心理辅导技术及自主心育为重要载体)、10%灵活性课程(以突发事件的应对为切点)构成,旨在培养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和自主心育的能力,奠定学生幸福人生。

学校开发家庭园艺辅导技术,开设园艺心理系列课程。学校在2007年率先将园艺疗法运用于学校心育实践,是全国最早开发园艺心理疗愈课程的中学。学校将园艺活动心理课程化,开发出“箱庭园艺”“四季课程”“五感课程”“土豆课程”等15个系列课程,超过万名师生参与其中。“开心农场”获得成都市教育局基础教育改革优秀成果一等奖;“园艺心理辅导研究”被四川省教育厅确定为2013年度重点科研项目;2013年,学校在中国教育学会学校心理学分会年会上做了“园艺疗法研究”的大会主题报告;2014年,学校受邀参加在香港理工大学召开的“第一届园艺疗法国际研讨会”并做大会报告。

2013年,学校在省内率先实践高中生涯规划课程,建构起较为成熟的课程体系,并以每周0.5课时的安排进入课表行课。

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期间,学校坚持网课心育,7节高质量心理关护微课被中国心理网、北京师范大学家姻心理咨询中心转载,收获阅读量10万以上;原创心理调适方法指导通过微信公众号发布,被成都教育发布、四川教育发布转载,浏览量超过10万;录制4节四川省“停课不停学”公益心理课程,7节成都数字学校心理课程面向全市展播。

学校坚持开展“5·25心理健康活动周”“125心理社团节”、心理微电影、心理剧展演等心理系列主题活动,以心育元素为主体,创新性开展“春耕节”“迎幸”等综合实践类活动,突出学生的自主性与主体性,全面培育学生积极心理品质,提升学生获得幸福的能力。心理活动周至2023年已坚持举办22届,校园心理协会正常运行23年,心理校刊《心灵之窗》创刊23周年,校园心理短片《安的故事》获全国金奖,《神的烦恼》《破茧成蝶》获成都市心理剧一等奖。系列活动获得了积极心理学之父马丁·塞利格曼的回信和充分认可,受到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积极心理学研究中心的高度赞誉,系列活动的开展过程也受到了《人民日报》、今日头条、《成都商报》等媒体的持续关注。

(二)跨学科融合,情境化开展全员育心

学校开展心育融合课程实践,打破学科壁垒,以主题式、项目化方式开展情境式学习,充分发挥体育、美育、劳动教育以及校园文化的重要作用,大力培育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实现学科与学科的融合、学科与生活的结合。自2013年起,学校多次在市级教研中展示“心理+”融合课程的教学成果,“葵花心语”“柚见”等融合性实践活动深受各界赞誉。

(三)设立心理委员(心理课代表)制度,组建心理协会社团

学校设立心理委员(心理课代表),开展专项培训,帮助心理委员了解相关的心理知识。心理委员可以初步掌握学生常见心理问题的表现和应对措施,熟悉自己的工作职责,提高思想认识水平,在自助的基础上学会互助,在互助中和谐成长,从而切实落实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让尽可能多的学生从中获益。心理委员定期向心理教师报送《班级学生心理状态晴雨表》,分别从学习、生活、交往、情感、危机事件、综合评价等多个维度对本班学生的本月心理状态进行报告。此外,心理委员对班级中可能或即将发生的危机事件及时向心理教师、班主任反馈,避免恶性事件的发生。学校组建校园心理协会社团,鼓励同学间开展朋辈帮扶,帮助学生纾解心理压力、提振学习信心,融洽师生、同学关系。

(四)持续开展心理普查,坚持个辅与团辅相结合

学校坚持对全校学生开展心理普查工作已近10年,建立起本校的数据常模,对数据定期进行横向、纵向分析,根据数据结果开展针对性的心育工作。学校常态化、规范化开展心理咨询工作,并针对特殊年级、班级建设需求,开展团体辅导。

▎积极有为,关注“心”变化

(一)健全预警、干预制度,一人一档

学校把心理普查和干预工作作为学校安全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纳入学校的常规制度建设,成立学校心理危机工作小组,明确专人、明确流程、明确工具、明确时间,建立了长效的工作机制。建立“三级预警”机制,在学生心理健康测评基础上,逐人建立心理健康信息档案,侧重筛选可能发生抑郁、焦虑、偏激、强迫、人际敏感等心理问题的学生个体,按照严重程度的不同,启用“三级预警”,及时实施应对方案,实现班主任、学科教师、心理教师、生活教师、家长参与、领导部署、部门协调,遵照操作标准或应对机制,从观察、追踪、访谈、转介,让家长知晓孩子的心理健康状况并与学校形成合力,过程中注重细节、保护隐私、专业规范。

(二)创新性开展心理危机干预演练

学校健全心理危机干预机制,并探索落地实施演练。在2022年5月12日,学校以心理剧为主要形式,开展了主题为“有危更有为,心语亦心育”的心理危机干预现场演练工作,并在成都市“校园心理危机干预”主题教研活动中进行了展演。该心理剧的创设是学校心育团队将心理危机干预过程的理论与实践高度融合的创新性尝试,本次演练通过“线上+线下”的方式进行了展出,全市各区(县、市)、直属(直管)学校分管心理健康和安全教育的行政领导,心理教研员、安全教研员,德育主任、心理教师以及班主任代表等2000余人参加了会议,参会专家及领导均给予高度评价,该演练工作被多位专家誉为“教科书式”的全方位危机干预演练工作。

(三)家校联动,共话成长

三级家委会搭建家校与家庭心意相通的桥梁,使家长充分了解学校的教育理念和孩子在校期间的学习状况,达到家校携手共育的目标。学校和家委会共建课程资源,充分发挥家委会成员的专业、资源优势,搭建互助互帮的分享平台,鼓励家长做“成长型家长”,共话孩子健康发展。

学校提供家庭教育指导,建好家长学校。学校被评为成都市优秀家长学校,至今共开展了80余期家长学校讲座,以创新的形式、专业的支撑、经验的实例,线上线下相结合,为校内外众多家长朋友提供专业的心理支持与家庭教育指导。

▎锻造队伍,提升“心”力量

(一)建强专职心理教师队伍

学校现有10名专职心理教师,生师比为700 : 1。学校心育团队先后承接了多项市级专项培训任务,坚持在成都市继续教育课程中开设园艺心理系列课程,在国内举办了60多期“园艺工作坊”,并开展学术探讨。2018年,由成都市教育局主办、树德中学承办的“园艺心理辅导技术”心理骨干教师培训班,面向成都市的280余名心理教师,推广园艺心理辅导工作,这是全国首次由教育行政部门立项在中小学开展园艺心理辅导的专题培训项目。目前,园艺心理课程已被纳入成都市“学校心理辅导员B级”培训模块,已成为五育融合理念下中小学开展生命教育、心理教育、劳动教育、德育等综合实践教育的有效、创新路径。

学校同时积极承担对树德集团学校、心育工作薄弱学校的指导示范工作,每年积极参与对心理薄弱学校的送教与支持工作,并且多次在成都数字学校、四川云教承担心育课程,面向全省全市的学生授课,心理课程资源通过四川云教平台常态化向县域高中、三州民族地区学校开放,辐射树德联盟学校14所,70余个班级,超3000名学生受益其中。

(二)提升全员心育能力

学校注重强化全校教师“全员育心”“全程育心”的心育文化,细化心育能力提升目标,定期分层分类别地开展贴合教师所在岗位的培训活动。针对学科教师、班主任、生活教师等开设不同主题的课程,工作培训形式包含讲座、沙龙、案例推演等,形式多样。

(三)关怀教师自我成长与发展

学校把好教师入职关,借助心理测评了解拟入职教师心理状态。学校细致关怀教师在自我成长与发展上的需求,了解其心理素养的现状,形成校本化教师成长课程,促进教师心育能力的提升。针对新入职教师,学校开展支持性心理团辅活动,帮助他们尽快适应职场,建立良好的人际联结,增强他们的归属感;针对教师的现实生活需求,开展“教师亲子沙龙”,为教师的亲子教育提供支持,形成互助团体;针对教师个人的心理素质提升、压力管理等方面开展“心灵鸡汤工作坊”“正念减压”等各类活动,关注教师自身的心理健康,提高他们的幸福感。

▎强化保障,共筑“心”支持

(一)工作体系完备

学校建立学生发展指导中心,下设心理关爱中心、生涯发展指导中心、综合实践指导中心、家校协作中心,配置分管中层干部;组建校级心育教研组,推动校本研究。

(二)工作机制健全

学校建立了心理普查制度、危机预警制度、三级干预制度等心育专项工作制度。推进校本化心育教研制度建设,实施“线上到线下,线上线下一体化”教研。线上集体备课实行“三备九流”模式,跨校区统筹协调完成集体备课任务。线下课程落地,各校区根据本校区特色、实际情况要求进行二度创作,将课程落地,实现了线上集体备课、线上教学和线下教学的无缝连接。

(三)资金投入充分

学校持续加强心育课程建设,专项资金用于硬件提档升级。2021年至今,3个校区同步升级打造了约5100平方米的学生发展中心,包含室内空间1600平方米,室外园艺空间3500平方米,以及心理咨询室、生涯发展室、心灵放松室、心灵剧场、沙盘游戏室、团体心理辅导室、箱庭疗愈花园等。

坚守树德树人,执着育人育心。未来,树德心育还将以更加科学和专业的精神贡献自己的“心”力量。

猜你喜欢

树德心育园艺
内蒙古地区甜菜临界氮浓度稀释模型的构建及应用
树德娃的太空之旅 学习设计
心理健康教育研培现状调查报告
——以简阳市为例
欢迎订阅2022年《北方园艺》
江苏省无锡市查桥实验小学
——积极心育奠定幸福人生
心育渗透: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诗意栖居”
小小鱼
园艺系
园艺
我和园艺村的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