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文化背景下侗戏三交路径探索
2024-04-29向娟
向娟
[摘 要] 随着民族、国家间的交往日益频繁,我国已经步入多元文化时代。基于此,本文首先阐释了多元文化的内涵,继而从破解侗戏传承困境、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动中华文化域外传播三个方面解读了多元文化背景下侗戏三交意义,并围绕理念、内容、渠道、人才四个维度,提出了多元文化背景下侗戏三交的策略。
[关键词] 多元文化;侗戏;三交
[中图分类号] J60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2233(2024)01-0013-03
侗戏是流行于侗族聚居地的地方传统戏曲,由贵州黎平县侗族歌师吴文彩始创,距今已有近200年的历史。侗戏既受到了区域自然环境、人文历史的深刻影响,也带有浓厚的民族文化交往、交流、交融的色彩。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交流交融”,为新时期民族工作的开展指明了方向[1]。侗戏在民族三交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要立足多元文化背景,做好侗戏三交,加速侗族与其他民族的交往、交流、交融。
一、多元文化解读
多元文化的研究始于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改革开放后,多元文化的概念传入我国,并在学界产生了重要影响。所谓多元文化,指多种不同类型的文化存在于同一个时空。对当前的中国而言,多元文化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民族文化的多元化。作为多民族国家,汉族及55个少数民族在长期的发展中均形成了繁荣灿烂的民族文化,不同民族文化既各具特色,又有着密切的联系,彼此间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相互促进。二是世界文化的多元化。改革开放,不仅推动了中国与世界的经贸交往,也加速了各国间的文化交流,各国文化纷纷传入我国,形成了世界文化多元化的格局[2]。
二、多元文化背景下侗戏三交意义
(一)破解侗戏传承困境
侗戏不仅是侗族文化的独特载体,也是中华戏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传承和发展好侗戏,是时代赋予我们的重要使命。然而,当前侗戏的传承情况并不乐观。一方面,在时代环境急剧变化的今天,侗戏的影响力下降,青少年群体对侗戏感兴趣的人越来越少,另一方面,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使得国外文化大量传入我国,以好莱坞电影为代表的西方文化,进一步挤占了侗戏的生存空间。对此,多元文化背景下侗戏三交有着重要的意义,其将多元文化作为侗戏发展的背景,利用多元文化实现侗戏发展的同时,着力规避多元文化带来的挑战,能够破解侗戏传承困境。
(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中华民族由包括侗族在内的56个民族构成,各民族均在中华民族的发展中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上指出“要高举各民族大团结的旗帜,在各民族中牢固树立国家意识、公民意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3]。多元文化背景下侗戏三交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一方面,侗戏三交以侗戏与兄弟民族戏曲的交往、交流、交融为主线,能够以侗戏为载体,推动各民族的文化交融,增强各民族的了解,从而增进民族关系,促进民族团结,另一方面,侗戏三交注重侗戏的域外传播与交流,能够增强侗族儿女的文化自信意识,而文化自信意识同样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内容。
(三)推动中华文化域外传播
历经四十余年的改革开放,中国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不仅跃居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更在全球价值链供应中扮演着关键角色。与经济领域的成绩相比,中华文化的对外传播存在滞后性。综合国力是当今世界竞争的焦点,而文化软实力则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加强中华文化的域外传播,重塑中国国际形象,提升文化软实力则成为当前的重点内容。多元文化背景下侗戏三交在推动中华文化域外传播中具有重要的意义,能够借助戏曲交往、交流,让其他国家感受到中华文化的魅力,并将中华文化的价值理念,如“天人合一”的思想等,以戏曲的形式,传播出去。
三、多元文化背景下侗戏三交路径
(一)树立时代化的三交理念
侗戏诞生于清中后期,距今已有近两个世纪的历史。与时俱进是侗戏传承、发展的基本要求,因此,树立时代化的三交理念,就成为多元文化背景下侗戏三交的先决条件。
首先,具备文化自信的理念。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4]。侗戏作为侗族文化的重要载体,文化三交自然也具备高度的文化自信理念。多元文化时代的到来,为侗戏与其他民族、国家戏剧文化的交往、碰撞创造了机遇,但也增加了侗戏的生存风险。要以文化自信为基本,将“以我为主”作为侗戏三交的切入点与价值归宿,推动侗戏对外传播的同时,积极利用其他民族、国家的戏剧艺术,实现侗戏的新发展、新突破。
其次,具备兼收并蓄的理念。侗戏诞生之初,便具有很强的包容性。早期的侗戏,多以汉族民间故事为素材,比如吴文彩创作的《李旦凤娇》便源自唐睿宗李旦与民女凤娇的故事。汉族戏曲中,以此为素材的剧目为数甚多,如潮剧的《李旦兴唐》。《陈胜吴广》《山伯英台》等侗戏,同样来自汉族民间故事。多元文化背景下侗戏三交要继续坚持兼收并蓄的理念,一方面,加强与兄弟民族戏曲的交往、交流、交融,汲取兄弟民族戏曲的精华,另一方面,拓宽视野,做好与域外戏剧艺术的交往、交流、交融。
最后,具备守正创新的理念。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党和政府的支持下,侗戏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并涌现了以《张老三思想转变》为代表的一批新曲目。但总体而言,侗戏曲目仍以传统曲目居多,反映时代变化,彰显时代精神的曲目较少,这对侗戏自身的发展以及侗戏三交形成了很大的制约。要具备守正创新的理念,紧扣时代发展,从形式、内容两个方面推动侗戏创新,吸收借鉴其他民族乃至其他国家戏剧表演艺术精华的同时,打造一批具有时代性的侗戏剧目。
(二)探索集合化的三交内容
作为综合性的舞台表演艺术,侗戏既有着独特的审美魅力,也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多元文化背景下侗戏三交是一项系统性工程,涉及侗戏的各个维度,因此,探索集合化的三交内容,就成为侗戏三交的内在要求。
首先,做好音乐层面的三交。音乐是侗戏的核心,包括唱腔、器乐两大类,侗戏的唱腔由侗族民歌演变而来,和汉族戏曲唱腔有很大的差别,包括平板、哀调、仙腔、琵琶腔、耶堂调等多个类别。侗戏的器乐涵盖打击乐、管弦乐两个部分,打击乐有小鼓、小锣、小钹等,管弦乐则有二胡、侗琵琶、牛腿琴、扬琴、芦笙等,其中,侗琵琶、芦笙等,均为侗族代表性的乐器。要将音乐层面的三交作为多元文化背景下侗戏三交的基础性内容。
其次,做好舞台表演的三交。侗戏的表演形式较为简单,类似于二人台,除丑角外,特殊表演形式较少。从积极的一面来看,侗戏舞台表演具有更强的自由性,从消极的一面来看,重唱腔,轻表演,一定程度上弱化了侗戏的整体审美效果。以京剧为代表的汉族戏曲,极重表演,有着大量程式化的表演内容。要做好舞台表演层面的三交,积极吸收其他戏曲的表演元素,丰富侗戏的舞台表演形态,使侗戏在多元文化背景下呈现出新的艺术魅力。
最后,做好文化层面的三交。侗戏诞生初期,受汉族戏曲影响较大,曲目也多改编自汉族戏曲。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侗戏的民族性日益凸显,其中,《珠郎娘美》是侗戏民族化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也是侗戏历史中的经典作品之一。珠郎娘美的故事广泛流行于贵州侗族聚居地,清末戏师梁耀庭、梁少华以民间叙事歌为依据,创作了侗戏《珠郎娘美》。该剧既有对封建婚姻制度的控诉,也有对黑心地主的批判,更有对美好爱情的歌颂[5]。要从文化层面做好侗戏三交,彰显侗戏深厚的文化底蕴。
(三)构建多元化的三交渠道
三交是多元文化背景下侗戏传承、发展的必由之路。侗戏三交有着悠久的历史,然而,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传统的三交渠道越来越难以满足侗戏三交的需求。因此,构建多元化的三交渠道,就成为多元文化背景下侗戏三交的客观需要。
第一,发挥好侗戏巡演的作用。以往,侗戏表演多局限于侗族聚居地,如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湖南通道侗族自治县以及贵州黎平县。改革开放以来,侗戏表演的空间场域不断扩大,不仅从侗族聚居地走向全国,更在世界舞台上崭露头角。2016年的法国蒙彼利埃艺术节上,侗戏大放异彩,受到了来自世界各地观众的欢迎。要利用好少数民族戏剧汇演、全国戏曲汇演、国际艺术节等平台,开展好侗戏巡演工作,发挥好巡演在侗戏三交中的作用。举例而言,和谐侗戏班是一群在广东肇庆务工的侗族人组建的侗戏班子,2013年成立以来,便在广东各地巡演,其自编自导的家庭伦理侗戏《甫花》,展现了新时期侗族儿女的爱情观念与家庭生活,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
第二,构建侗戏三交的新媒体矩阵。侗戏诞生初期,现场传播是侗戏传播的主要方式。随着大众传媒的不断发展,侗戏传播也从现场传播发展到广播电视传播。当前,人类社会已经步入信息时代,各种类型的新媒体在侗戏传播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侗戏传播是侗戏三交的关键环节,要深刻认识到新媒体在侗戏传播中的作用,依托微信、抖音等新媒体,构建侗戏三交的新媒体矩阵,推动侗戏三交渠道从线下向线上拓展。抖音上的“侗戏《独家专属》”为侗戏爱好者注册的账号,截至2023年10月,已发布短视频290余条,涵盖《珠郎娘美》《陈胜侗戏》《陈光美》等曲目,吸引了3万余名用户关注。
第三,对接全域旅游战略。得益于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持续提升,全国各地掀起一股旅游热。以黎平县为代表的侗戏流行区域,正大力推进全域旅游战略,而文旅融合则是全域旅游的热点、重点。“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是文旅融合的基本原则,侗戏作为独特的文化资源,同时,也有着巨大的旅游开发价值[6]。要借助侗戏主题公园、侗戏艺术馆、侗戏文化节,做好侗戏与全域旅游的对接工作,增强侗戏流行区域旅游竞争力的同时,让前来旅游的人士,感受侗戏的魅力,实现侗戏三交的目标。
(四)培育复合化的三交人才
非遗传承人、剧团以及广大学习者是侗戏三交的具体实施者。多元文化时代的到来,既为侗戏三交带来了无限的机遇,也对三交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培育复合化的三交人才就成为多元文化背景下侗戏三交的保障。
第一,整合培育主体。侗戏三交人才的培育主体包括非遗传承人工作室、侗戏剧团、高校等,不同主体在侗戏三交人才培育中有着不同的优势,协同发挥好各类主体的价值,是切实提升侗戏三交人才培育效果的内在要求。对此,要做好培育主体的整合工作,比如,从建设中华传统文化传承基地的角度出发,将非遗传承人工作室开设于高校内部,发挥好非遗传承人在高校侗戏三交人才培育中的作用。又如,积极推进戏曲进校园工作,让专业化的侗戏剧团到高校开展侗戏表演。
第二,完善培育方案。多元文化背景下的侗戏三交,不仅需要三交人才对侗戏的舞台表演非常熟悉,也需要三交人才具备其他多重能力,如政策法规解读能力、信息技术操作能力、异民族文化学习能力、市场运营能力等[7]。要将培育方案的完善作为三交人才培育的重点,结合多元文化对侗戏三交提出的新要求,以岗位胜任力模型为依据,研发侗戏三交人才岗位胜任力模型,编制侗戏三交人才培育方案,为侗戏三交人才向复合化人才转型奠定坚实的基础。
第三,创新培育方法。要采用“引进来”“走出去”并重的三交人才培育方法,健全三交人才培育机制。从“引进来”的角度而言,要聚焦三交人才复合化发展的总体要求,积极邀请各界人士参与到三交人才培养中,比如,邀请信息技术领域的专家、文化产业开发领域的从业人员等,到侗戏剧团开展讲座,壮大三交人才培育力量。从“走出去”的角度而言,要紧扣三交的内涵、要求,派遣侗戏学习者到其他剧团开展观摩、采风、学习。
结 语
民族间的交往、交流、交融是民族团结的基础,也是民族繁荣的先决条件,在我国民族事业的发展以及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形成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要深刻认识到侗戏在民族三交中的作用,依托树立时代化的三交理念、探索集合化的三交内容、构建多元化的三交渠道、培育复合化的三交人才,促进多元文化背景下侗戏三交的深入开展。
参考文献:
[1] 王伟.民族交流交往交融的内质和蕴涵——基于哈贝马斯交往行动理论的思考[J].黑龙江民族丛刊,2015(06):41-46.
[2] 关晓贵.多元文化背景下初中吉他校本课程开发与实践研究——以洛阳D中学为例[D].洛阳师范学院,2023.
[3] 习近平在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EB/OL].https://www.neac.gov. cn/seac/c100500/201405/1085610.shtml.
[4] 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22-10-26(01).
[5] 龙昭宝.歌谣传唱与戏剧表演:侗族文学遗产《珠郎娘美》的经典化路径——兼谈民间文学经典的要素[J].多彩贵州文化学刊,2020(01):132-148.
[6] 张春艳,罗永常.跨文化传播与侗戏传承发展研究[J].管理观察,2018(19):101-103.
[7] 何欣.侗族音乐文化资源与旅游开发[J].沿海企业与科技,2011(08):61-66.
(责任编辑:韩莹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