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全覆盖的路径
2024-04-29田子木
田子木
构建集中统一、全面覆盖、权威高效的审计监督体系是新时代审计工作的总要求。近年来,随着审计全覆盖成为国家审计工作的重点,如何全面推进内部审计全覆盖已成为国有企业急需解决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本文探讨了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全覆盖的实践路径。
一、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全覆盖的研究背景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国有企业内部审计的重要性日益凸显,而实行内部审计全覆盖对防范企业经营风险和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具有重要意义。同时,随着外部环境的变化,国有企业的规模也在不断扩大,组织结构也变得越来越复杂,这对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即实现内部审计全覆盖。
因此,笔者将以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全覆盖为中心,首先,着重讨论了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全覆盖的研究现状;其次,探讨了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全覆盖的必要性;最后,提出了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全覆盖的有效路径,旨在以高质量审计推动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
二、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全覆盖的研究现状
在建立审计全覆盖工作机制方面,不同研究人员从不同角度提出了建设性的解决方案。例如,马连锋、徐政华(2021)基于高校内部审计制度体系,提出了从组织领导、机构职能、制度规范、协同监督四个维度创新发展审计全覆盖制度。过凯明(2021)认为,国有企业要想实现内部审计全覆盖,不仅要做到内部审计对象、范围及内容的全覆盖,还要采取与之相适应的技术保障措施。同时,他提出了国有企业要不断更新审计技术、配备必要的审计软件和设备,充分应用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技术,以解决内部审计工作量较大、审计效果不佳等难题。李娜(2022)认为,推进内部审计全覆盖要加强党的领导,明确审计范围,充分利用现有审计资源,并提供智能技术支持。
总体来看,现有研究大多是从国家审计的角度进行的,借鉴了国家审计经验,主要分析了审计范围、审计内容的横向拓展和不同层级审计机关的纵向垂直管理,并分析了其中存在的资源制约、制度缺位等问题,而对推进国有企业经济责任审计全覆盖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应对措施的研究还不够深入。
2019年6月,中央审计委员会办公室印发了《关于深入推进审计全覆盖的指导意见》,指出党和国家机关、群团组织、事业单位、国有和国有资本占控股地位或主导地位的企业和金融机构及其主要负责人,管理、分配和使用公共资金、国有资产、国有资源,应当依法接受审计监督。在新形势下,通过审计监督来推动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是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重要举措,对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促进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三、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全覆盖的必要性
内部审计作为审计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推进新时期审计工作至关重要。
首先,内部审计在审计全覆盖体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目前,按审计主体不同,审计可划分为国家审计、内部审计和社会审计三类。三类审计各有特点和侧重点,并相互配合、相互影响。在新时期,国家对内部审计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内部审计的基本目标已由“加强经营管理,实现经营目标”上升为“推动单位改善经营管理,实现经营目标”。同时,国有企业内部审计范围也在逐渐扩大,涵盖了企业风控、企业战略等多个方面。
其次,内部审计是审计监督的重要环节,是对被审计单位实施审计监督的第一道防线,具有连续性、专业性、综合性等特征。近年来,国有企业通过建立健全内部审计制度与管理机制,不仅可以提高自身管理水平,还可以加强廉政建设,杜绝腐败行为。同时,内部审计人员更了解自己所在单位的具体情况,通过制订合理的审计计划,采用高效的审计方法,进行常态化的审计监督,以有效解决国有企业内部审计监督中存在的周期较长、信息不对称、时效性不强等问题,从而避免可能出现的审计监督漏洞,扩大审计监督范围。
最后,由于我国审计工作涉及范围较广,且部分大型被审计单位的治理结构较复杂,管理系统过于庞大,日常生产经营活动也较广泛,因此,仅靠国家审计难以扫清审计监督“盲区”。国有企业只有大力推进内部审计全覆盖,才能确保审计工作更加全面、准确、高效。同时,建立国家审计与内部审计协同联动机制也是国有企业实现内部审计全覆盖的必然选择,这不仅能够优化国家审计与内部审计资源配置,提高审计工作效率,还能够确保审计工作的公正性与有效性。
四、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全覆盖的有效路径
(一)加强内外部审计的协调配合
国家审计与内部审计在审计目的、代表的利益、审计结果的法律效力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别。国家审计能够对内部审计工作业务指导和监督。
首先,国有企业应从积极接触、加强对接、促进共享等方面加强内部审计与国家审计的合作,以实现信息共享和资源优化配置,从而有效推进内部审计全覆盖。同时,国有企业应建立“集中统一、全面覆盖、权威高效”的审计监督体系,有效整合审计资源,不断提高审计监督整体效率,形成国家审计与内部审计“一盘棋”格局。
其次,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应进一步协调和配合纪检监察、巡视巡察等工作,建立问题线索传递机制,并将违规责任列入绩效考核,同时对审计问题整改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如整改落实不到位、整改思想不积极、整改行动不及时等,应及时启动问责机制,以提高审计工作的有效性。
最后,国有企业应认真做好内部审计工作,及时发现问题,并查明问题产生的根源,督促相关部门进行整改,从而提高内部审计质量,降低审计风险。此外,国有企业应建立审计工作沟通机制,并按照相关规定,按时报送内部审计备案资料,实现审计结果共享。
(二)创新审计方法,更新审计技术
传统的审计方法主要包括现场询问、盘点资产、发放函证、填写审计工作底稿等,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而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审计方法和手段也发生了显著变化。例如,国有企业可以将审计信息系统与企业内部控制系统、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等进行接口对接,以实现数据共享,建立大数据监控平台,从而提高审计工作效率。因此,国有企业应重视数字化审计建设。数字化审计不仅能够提高审计工作的效率与质量,降低人为错误和审计舞弊行为的发生率,减少审计费用,还能够全面监控审计各环节,通过大数据分析来帮助企业及时发现和解决潜在的审计风险,从而为国有企业实现内部审计全覆盖提供有力支持。
(三)建立审计联动机制
大型国有企业集团具有业务种类多样、企业结构层次复杂、子公司数量较多且分布较广等特点。集团总部审计部门是审计监督的总管理部门,能够统筹协调审计部门、下属审计机构和其他外部审计资源;下属审计机构作为内部审计工作的实施主体,对具体审计项目负责,并接受集团总部审计部门的直接领导,定期向集团总部审计部门汇报内部审计工作进展和审计结果。因此,要想提高集团总部对子公司的控制能力,国有企业必须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监督和控制功能。例如,在子公司开展内部审计工作时,集团总部审计部门应充分发挥领导作用,合理分配下属审计机构的审计责任;在执行困难且重要的审计任务时,国有企业可以采用上下级联动的方法,通过加强不同层次内部审计机构的合作来实施“统一领导、双重负责”的审计管理模式和采用“上下联动、各司其职”的工作组织形式。
(四)制定完善的审计问题整改措施
首先,国有企业在发挥内部审计监管作用的同时,还应管理自身的经营行为,并整合内外部监督资源,以发现潜在的经营风险。同时,国有企业应对内部审计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整改,通过将整改执行工作与绩效考核机制相结合,将审计问题的整改完成率与被审计单位的绩效评估相结合,以提高整改效率。
其次,在实行整改工作时,国有企业可以开展动态跟踪,对审计问题实行全链条闭环管理,例如:对审计发现的问题,要求限期整改,将“未完成整改”和“仅完成部分整改”的事项自动纳入信息化平台,以便实时监控和追踪整改进度。
最后,国有企业可以通过应用信息技术来实现整改过程可跟踪、整改成效可评估,以提高审计整改工作的透明度与效率;通过加强整改销号管理、动态跟踪治理,加大考核问责力度,定期开展整改“回头看”工作,以确保审计整改工作落实到位。
五、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国有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化,内部审计全覆盖在提高国有企业生产经营效率、防范和化解潜在经营风险、保证国有资产的完整性与安全性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虽然目前国有企业内部审计覆盖还不够全面,但是内部审计作为企业的“免疫系统”,对完善国有企业内部控制和监督机制、提高国有企业内部管理水平、增强国有企业生产经营能力具有积极意义。因此,国有企业应全面推进内部审计全覆盖,以促进自身的可持续发展,从而为国家经济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作者单位:河北经贸大学会计学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