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
2024-04-29刘小凤
刘小凤
企事业单位肩负着为社会提供公共服务、管理公共资源和维护国家利益等责任,其内部控制是否高效直接关系着国家和社会的利益。然而,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企事业单位内部控制问题日益凸显,不仅会影响单位的运营效率与质量,还会造成资源浪费,增加单位的经营风险。因此,本文分析了企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旨在提高企事业单位的运营效率与管理水平,促进企事业单位的可持续发展。
一、企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一)财务管理不到位
财务管理不到位是企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主要问题,包括财务预算编制不科学、执行不到位,资金使用效率较低等。一方面,在财务预算编制阶段,企事业单位存在预算额度设定不合理、项目支出细化程度较低、预算调整频繁等问题;另一方面,在财务预算执行阶段,企事业单位存在随意变更预算项目、报销手续不规范、资金滞留等问题。这些问题导致企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混乱,容易滋生腐败。此外,财务管理人员的个人素质和专业能力也会影响财务管理效果。如果财务管理人员业务不熟练,就难以胜任复杂的财务管理任务;如果财务管理人员责任心不强、工作不认真,就会提高财务问题的发生概率。
(二)人员管理不善
人员管理不善是企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重要问题,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在人员招聘环节,部分企事业单位没有建立科学、规范的人才招聘与选拔机制,存在任人唯亲现象,导致人才选拔不公平,员工与岗位匹配度较低,从而影响整体运营效率。
其次,部分企事业单位没有建立健全人员培训和激励机制,无法充分挖掘员工的潜力,导致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工作效率降低。
最后,部分企事业单位没有建立合理的考核评价体系,导致员工业绩评价失真,从而影响人力资源管理的有效性。
(三)信息技术应用不足
信息技术在企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部分企事业单位在信息技术应用方面存在以下问题:一是信息化基础设施不够完善,导致单位内部信息传输缓慢,工作效率较低;二是信息系统建设和应用滞后,无法满足业务需求,不利于有效实施内部控制;三是信息安全意识薄弱,容易出现数据泄露、网络攻击等安全风险,不仅会给单位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还会影响单位的信誉。
(四)决策过程存在漏洞
如果企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决策过程存在漏洞,就可能导致单位发展方向出现偏差,甚至引发严重后果。决策过程存在漏洞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决策机制不健全,缺乏有效的风险评估和预警体系,导致决策易受主观意识和利益驱动的影响;二是决策信息来源单一,缺乏充分的调研和论证,导致决策依据不足、决策效果不佳;三是民主集中制执行不力,部分管理人员独断专行,导致决策失误和权力滥用等情况发生。
二、企事业单位内部控制问题的产生原因
(一)组织结构不合理
部分企事业单位员工岗位安排不合理,存在一人多岗、不相容岗位兼职等现象。例如,记账人员、保管人员、经济业务决策人员及经办人员均由同一人担任,容易出现管理漏洞。此外,部分企事业单位没有充分认识到内部控制的重要性,内部控制意识薄弱,导致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无法充分发挥内部控制的作用。
(二)人员专业素质不高
在人员招聘过程中,部分企事业单位对财务、管理等关键岗位的人员选拔标准不够严格,导致新进员工缺乏必要的专业素质和内部控制知识,难以在实际工作中主动遵循内部控制要求,从而影响内部控制的实施效果。同时,部分企事业单位内部培训机制不健全,导致员工无法掌握相应的工作技能,不利于员工的个人成长。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内部控制制度也需要不断更新和完善。如果企事业单位不重视员工培训,员工就难以适应内部控制的新要求,最终导致内部控制执行效果大打折扣。
(三)内部控制意识薄弱
一方面,部分企事业单位只关注短期利益,未充分认识到内部控制的重要性,也未建立健全内部控制体系,从而增加了单位在经济活动、资产管理和财务信息等方面的风险;另一方面,虽然部分企事业单位已建立相应的内部控制制度,但是在实际工作中,员工未能有效执行内部控制制度,存在有章不循、违章不究现象,内部控制制度形同虚设,不仅会给单位带来经济损失,还可能影响单位的声誉和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四)存在利益冲突和道德风险
部分企事业单位存在一定的权力寻租、利益输送等问题,导致内部控制失效。一方面,部分企事业单位员工无视内部控制制度,利用职务之便为个人或特定关系人谋取利益,造成公共资源流失;另一方面,部分企事业单位员工在经济活动中违规操作,增加了财务风险和廉政风险。
三、企事业单位内部控制问题的解决对策
(一)加强内部控制建设
第一,企事业单位要增强内部控制意识。企事业单位管理层应高度重视内部控制建设,通过加强内部控制来确保单位良性发展。例如,企事业单位管理层应树立良好榜样,带头学习和遵守内部控制相关规定;定期组织内部控制培训活动,增强员工的内部控制意识,使之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第二,企事业单位要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企事业单位应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建立相应的内部控制制度,以确保各项经济活动合法合规。内部控制制度应涵盖财务、采购、人事、资产管理等多个方面,形成一套全面、科学、有效的管理体系,从而提高单位的运行效率。同时,企事业单位应不断完善内部控制制度,以确保其与单位发展相适应。
第三,企事业单位要建立健全内部控制监督与评价机制。一方面,企事业单位应设立专门的内部审计部门,定期评估内部控制的有效性,以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整改;另一方面,企事业单位应将内部控制工作纳入绩效考核体系,以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确保内部控制制度落到实处。
(二)完善组织结构
企事业单位只有设置合理的组织结构,明确各部门职责,并加强各部门之间的协同配合,才能有效提高内部控制效率,确保各项业务有序推进。
一是要遵循权责分明、相互制衡的原则。企事业单位负责人应对本单位的内部控制工作负总责,各级管理人员和工作人员应按照职责分工,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形成严密高效、权责分明的内部控制体系;强化各部门之间的相互协作、相互监督,形成有机整体,共同推动内部控制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是要加强人力资源管理。企事业单位应选拔一批专业素质过硬和能力突出的员工来从事内部控制工作,并定期对内部控制人员进行业务培训,以提高员工的业务水平。
三是要建立健全激励机制。企事业单位可以通过提供合理的薪酬激励、培训和发展机会等方式来鼓励内部控制人员勤勉履职,从而充分发挥内部控制的作用。
(三)加强信息系统建设和管理
企事业单位应根据自身实际需求,设计和开发适用于内部控制工作的信息系统,以实现业务流程的规范化、自动化,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
一是要建立健全信息系统管理制度。企事业单位可以通过制定合理的信息系统操作流程和使用规范,设置明确的信息系统权限,以确保信息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二是要加强对信息系统数据的审核和监督。企事业单位可以通过降低数据泄露、篡改等风险的发生概率,提高数据利用效率,并通过数据分析来发现潜在的风险,不断提高内部控制水平,从而为管理层决策提供有力依据。
(四)建立有效的风险管理机制
企事业单位应建立有效的风险管理机制,通过设置职责明晰的风险管理组织架构、明确职责分工和具体流程,并加强对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控制和风险应对的全程管理来有效落实风险管理工作。
一是要建立利益冲突防范机制。在决策制定过程中,企事业单位相关人员应如实披露利益关系,以确保决策的公平性与公正性。对存在利益冲突的决策,相关人员应主动回避,避免利益输送和职权滥用。
二是要加强道德风险防控。企事业单位可以通过加强职业道德教育来提高员工的道德素养,使员工自觉遵守法律法规和内部规章制度;通过严格查处道德风险问题,降低道德风险的发生概率,从而提高单位内部控制的有效性。
四、结语
综上所述,内部控制对企事业单位的生存与发展至关重要,不仅能够防范单位的经营风险,提高单位运营效率,还能够规范单位管理,提高单位经济效益。因此,企事业单位可以通过加强内部控制建设、完善组织结构、加强信息系统建设和管理、建立有效的风险管理机制等方式,提高自身的内部控制水平,从而实现持续健康发展。
(作者单位:广州市大公会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