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淡水鱼养殖中常见疾病综合防治措施论述

2024-04-29农灵萍黄海龙

农民致富之友 2024年1期
关键词:淡水鱼鱼体鱼塘

农灵萍 黄海龙

经济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鱼类制品的需求量增多,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我国鱼类养殖业的发展。淡水鱼养殖是我国鱼类养殖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满足人们对鱼类制品的需求。但是在淡水鱼养殖中经常会遇见各类鱼病,如果不采取及时有效的防控措施和治疗措施,会影响我国鱼类淡水养殖业的健康发展。淡水鱼在养殖过程中的常见疾病包括微生物性鱼病、寄生虫性鱼病等,在养殖的过程中应该坚持预防为主和治疗为辅的原则,保证淡水鱼的健康成长。

养殖人员应该结合淡水鱼的生长规律和发病的季节性规律来做好鱼病的防治工作,为鱼类营造健康的生长环境。尤其是在春季,在淡水鱼养殖中,水体温度逐渐回升,淡水鱼摄食活动逐渐活跃,机体的代谢能力发生改变,也导致一些病菌害虫开始大量的滋生和繁衍,直接侵害淡水鱼机体内部。加之鱼类经过停食越冬之后的身体比较虚弱,增加了病虫害入侵的可能性,导致鱼类患病的概率明显增多。本文主要论述了淡水鱼养殖中的常见的几种疾病,同时提出了淡水鱼疾病的综合防治措施,以期为相关的养殖人员提供参考。

一、淡水鱼常见疾病的发生原因

1、自然因素

外界的环境对淡水鱼养殖的影响比较大,其中包括以下几个环境因素。第一,淡水的水温。因为受到外界气候环境因素的影响,自然界的淡水的水温不稳定,会随着气候的变化而发生变化,直接给寄生虫和一些病菌提供了生存的条件,导致淡水鱼的发病概率明显增多。第二,氧气的影响。淡水鱼养殖中的氧气的含量十分的关键,直接影响淡水鱼的存活,含氧量过高或者过低都会对淡水鱼的生长造成严重的影响。如果养殖密度过大,淡水鱼之间会缺氧、摩擦等问题,导致水中的含氧量明显下降,直接影响淡水鱼的健康生长。第三,水资源的酸碱度。淡水鱼养殖中的酸碱度应该控制在7.0~8.5之间,高于或者低于该区间都会影响淡水鱼的健康成长。

2、人为因素的影响

淡水鱼的养殖过程还会受到饲养管理人员的影响,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水资源的污染。随着淡水鱼养殖的规模化发展,养殖密度不断增加,在养殖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养殖管理不科学而造成的水体的严重污染,导致水质变差,水体更新速度缓慢,如果没有做好养殖密度的控制工作,会导致水体中生物之间相互争夺环境,造成水体中的溶氧量明显减少。第二,饲喂管理不科学。有些养殖人员不够重视饲料营养配比管理工作,不仅无法为淡水鱼提供营养均衡的饲料,同时也可能导致水质恶化。此外,在捕捞的过程中会造成鱼体出现大面积的损伤,造成鱼群出现应激反应,造成鱼群的整体抗病能力下降,给病原微生物提供更多入侵的机会,从而引发疾病的发生。

二、淡水鱼养殖中的常见的疾病

1、微生物性鱼病

①赤皮病

赤皮病又被称为血性腐败病,赤皮瘟、擦皮瘟等,主要是由荧光假单胞菌引起,病菌能够广泛存在于水中和土壤中,是草鱼和青鱼养殖中的常见疾病,在我国各个主要的养鱼地区都有发生,引发的原因有多种,包括在养殖过程中出现的机械损伤,如放养和运输过程中的损伤和体表寄生虫的影响等,并且很容易诱发继发性感染。发病之后的症状明显,主要表现为鱼体两侧和腹部会出现鳞片脱落的症状,经常和肠炎病以及烂鳃病同时发生,增加了防控和治疗的难度,可以采取以下的防治方法,应该选择使用生石灰彻底的清洗鱼塘;在养殖的过程中避免淡水鱼鱼体受伤;在鱼种放养之前可以选择消毒养鱼池,选择一定量的漂白粉浸泡20分钟,能够取得很好的效果;在发现病害之后可以内服抗菌素药饵,并且使用漂白粉进行全池的泼洒来消毒。

②竖鳞病

竖鳞病又被称为松鳞病、松球病、鳞立病等,主要是由水型点状假单胞菌引起,是鲤鱼和鲫鱼养殖中的常见疾病,同时在草鱼和鳙鱼的养殖中也会发生,是北方淡水鱼养殖中的常见疾病,在每年的春季是高发时期。发病之后的症状比较明显,主要表现为患病鱼的鳞片竖起向外张开,像松球状,并且鳞片内部会有半透明的液体,用手按压之后液体会喷出,并且鳞片会脱落。患病鱼的体表有充血症状,眼球突出和腹部膨大。该病的发生和鱼体的抗病能力以及鱼体的受伤有着直接的关系,同时也直接受到养殖环境的影响,应该采取以下的防治措施。第一,应该选择生石灰彻底的清理鱼塘。第二,在操作的过程中避免鱼体受到伤害。第三,控制好水质,可以选择一定量的生石灰来调节池塘中的pH值,并且定期的更换水源。第四,在放养之前可以选择3%的食盐水浸洗,时间为10~15分钟。第五,可以内服土霉素,在饲料中添加一定量的土霉素,连续投喂3天到6天。第六,可以选择呋喃西林或者呋喃唑酮浸泡鱼体,时间为20分钟。

③水霉病

该病又被称为白毛病,主要是由水霉菌和绵霉菌引起,并且鱼体受伤之后很容易出现继发性感染,在淡水鱼生长的各个阶段都会出现该病,尤其是在寒冷的地区很容易发生,水温为15℃左右时间会导致病情的加重和流行。临床症状比较明显,通过肉眼能够看到鱼体向外生长的菌丝呈现棉絮状,称为白毛病,鱼体在受到强烈的刺激之后分泌大量的黏液,患病鱼在水中焦躁不安,并且采食量下降,最终死亡,可以采取以下的防治方法。第一,在养鱼过程中避免造成鱼体的损伤。第二,适当的减小养殖的密度。第三,在放养的过程中可以选择5%的食盐水浸泡鱼体,时间为5分钟左右。第四,利用4%的福尔马林浸泡鱼卵,2~3分钟,能够预防该病。第五,选择一定量的五倍子煎汁,进行全池塘泼洒即可。

2、寄生虫性疾病

①小瓜虫病

该病主要是由小瓜虫寄生引起,是淡水鱼养殖中的常见的疾病,发病之后造成鱼苗和鱼种的大量死亡,尤其是在密集的越冬池很容易发生,水温在15~25℃是该病的流行高发期,如果水温低于10℃或者高于28℃时虫体会停止生长发育。患病之后的症状比较明显,病鱼的体表和腮部位会布满小白点状的白泡,鱼的体表的黏液增多,有一层白色的薄膜,鳞片脱落并且鳍腐烂,应该采取以下的防治方法。第一,选择生石灰彻底的灭杀鱼塘中的虫体虫卵。第二,有条件的地区的池塘可以将水温调至28℃以上,并且选择1%的盐水浸泡,时间为20分钟,持续3~5天。第三,选择冰醋酸和过氧化氢的混合液按照一定的比例稀释,然后药浴30~60分钟,连续使用4~7天,能够取得很好的效果。

②车轮虫病

该病危害比较大,主要出现在鱼苗放养之后的10天发病,在全国都有发生,尤其是水体较浅和放养密度比较大的池塘很容易发生,患病鱼黑瘦并且不取食,应该采取以下的防治方法。第一,鱼苗放养之前可以选择2%的食盐水浸洗,时间为15分钟。第二,选择一定量的硫酸铜与硫酸亚铁合剂进行全池泼洒。

③斜管虫病

该病在许多地区的淡水鱼的养殖中都有出现,尤其是养殖密度大和水体面积比较小,同时水质差的池塘很容易发生,造成大量苗种的死亡。尤其在水温为12~18℃的环境下虫体活跃,并且很适合繁殖。寄生虫直接在鱼体表和鳃处寄生,刺激鱼体产生大量的黏液,导致采食量下降,会漂浮于水面之后不久死亡,采取以下的防治方法。第一,选择生石灰彻底的清洗池塘。第二,每立方米选择20克的高锰酸钾溶液进行消杀,时间为30分钟左右,能够取得很好的效果。

④钩介幼虫病

该病主要是因为钩介幼虫寄生引起,在春末和夏初季节是发病的高发时期,对多种鱼类的危害都比较大,会造成鱼苗的死亡,要引起养殖场的高度重视。虫体可以在鱼的腮和鳍等皮肤上寄生,直接导致皮肤发炎增生,患病鱼头部充血,采取以下的防治方法。第一,做好全池塘的彻底的清理工作,使用生石灰彻底的消毒。第二,选择硫酸铜进行全池喷洒,要控制好浓度,每间隔3~5天喷洒一次。

3、其他的鱼病

①气泡病

如果水体中的气泡过多会导致鱼体的表面附着很多的气泡,造成鱼体的膨胀,并且失去平衡,在水面仰浮沉不下去,气体的来源有多种,包括没有经过发酵的有机饲料,在池底分解之后会释放出甲烷或者硫化氢等小气泡,鱼苗误食之后会导致气泡在肠道内聚集。此外,水体中的气体过饱也是导致气泡大量出现的原因,应该采取以下的防治方法。第一,做好池塘的淤泥的清理工作,不使用没有经过发酵的肥料。第二,做好水质的管理工作,控制饵料的投放量,避免大量的浮游植物繁殖。第三,在鱼苗运输过程中不要大量的送气,做好水源的含氧量的控制工作。第四,可以对患病鱼的池塘进行全池泼洒食盐,要控制好用量。

②萎瘪病

养殖密度过大或者饵料投放不足,会导致鱼长期处于饥饿的状态,鱼体缺乏营养,很容易出现该病,尤其鳙鱼发病概率比较高。发病之后的鱼干瘪和黑瘦,并且没有力量觅食,不久之后可能死亡,采取以下的防治方法。第一,做好养殖密度的控制工作,加强日常的饲养管理,保证饲料的营养均衡。第二,做好淡水鱼越冬之前的管理工作,尽量缩短越冬的时间。第三,针对患病的鱼池,应该适当的增加营养,让患病鱼尽早康复。可以在饲料中添加适量的维生素来提高鱼体的免疫能力,减少发病的概率。

③细菌性烂鳃病

在全国各地的养殖主产区都有广泛流行,会危害多种淡水鱼品种,是常见的细菌性传染性疾病。在疾病发生的流行季节,患病鱼不断向水体中排出病原菌,当传染源的浓度升高之后,就会向整个鱼群扩散。为此,应该做好鱼塘的清理工作,饲养鱼之前对鱼塘进行全面的清理和消毒处理,选择健壮的鱼苗,并且在下塘之前利用高锰酸钾溶液或者漂白粉溶液进行浸泡处理,消毒时间为10~15分钟,或者选择4%的食盐水进行药浴处理,时间为5~20分钟,通过妥善的消毒处理能够灭杀鱼鳃体内的病原菌,并且提高自身的抵抗能力。养殖人员还要控制好放养的密度,避免密度过大而超过水体的承载能力。要做好饲料的管理工作,提高鱼体的抵抗能力。在疾病流行的高发时期,每月向鱼塘撒生石灰1~2次,保证鱼塘的pH值维持在8.0左右。发病的高峰时期,向鱼塘泼洒消毒药物,每周1~2次。该病应该坚持尽早发现、尽早诊断和尽早用药的原则。

三、淡水鱼疾病的综合防治措施

针对淡水鱼的疾病防治,坚持预防为主和治疗为辅的原则,做好养殖过程中的管理工作,采取科学化和精细化的饲养管理方式,能够减少疾病的发生概率,在发现鱼病之后应该科学的用药,才能提高治疗的效果。

1、预防为主和治疗为辅

在淡水鱼养殖中应该做好鱼病的有效的预防工作,尤其是在鱼苗选择的过程中,应该坚持预防为主和防治结合的原则。在养殖中一旦发现有大量病死鱼浮在水面上,说明治疗为时已晚,会增加治疗的难度和导致成本的增加。一些患病鱼的摄食量明显下降,甚至停止摄食,不利于利用饵料进行给药。对病重的鱼已经没有治疗的价值,严重影响养殖人员的经济收入水平,因此,做好日常的淡水鱼养殖管理非常的关键,在没有发现疫病之前要科学的预防。

2、做好池塘的消毒管理工作

在淡水鱼养殖中,池塘的水体环境直接影响淡水鱼的养殖质量,淡水鱼的排泄物和吃剩下的饵料会在池塘的底部大量的堆积,长此下去会造成细菌和病毒的繁殖,影响水塘的水质,不利于淡水鱼的生长发育,导致大量寄生浮游生物的繁殖,并且鱼病的发病概率明显的增多。为此,在日常养殖中做好一定的防治工作就要加强对鱼塘的管理,能够定期的消毒和清理鱼塘,主要选择药物消毒和日光暴晒等方法,常见消毒药物包括生石灰、漂白粉等一类的药物,在有鱼的水体注意用量,在干塘时利用暴晒底泥的方式也能够杀死大量的病原微生物。此外,养殖人员应该做好淡水鱼养殖技术和养殖方法的学习,不断更新养殖知识,掌握最新的淡水鱼养殖方法,在具体养殖中做好养前池塘的消毒工作,养中鱼苗数量及种类的合理投放,控制养殖的密度,饲料营养种类的合理搭配,通过科学合理的养殖方式来满足消费者对淡水鱼类的需求。

3、水体净化

应该在鱼塘底层设置抽水系统,定期对鱼塘底部的有害物质进行排放,将其排放到稻田或者蔬菜园。之后再将稻田中的水用潜水泵排回鱼塘,保证鱼塘的水体良好,为鱼群提供良好的生长空间。另外,可以在鱼塘中投放水生物,可以选择芦苇和水葫芦等物质,以便吸收水中的氮磷等物质。

4、药物防治

药物防治是当前淡水鱼养殖中鱼病的主要防治方法,主要包括鱼体的消毒预防,在鱼苗放养之前做好鱼体的消毒工作。此外,在鱼苗的采食区做好消毒工作,在养殖密度比较高的地区采取药物消毒措施,也能够有效的防止疾病发生。对鱼群生活的水体进行彻底全面的消毒,尤其在鱼病流行的高发季节,要定期的做好池塘的消毒工作,能够有效的杀死水体或者鱼体上的病原体,起到预防疾病发生的目的。为了提高药物预防的效果,采取定期投喂药物预防的方式,结合淡水鱼生长特点和疾病的类型选择相应的内服的药物进行投喂,能够起到很好的预防作用。

5、生态防治措施

该种防治措施具有成本低的优点,同时对鱼群的危害比较小,主要包括做好池塘淤泥的清除工作,加强对水质的管理,定期轮换新水体,为鱼群生长营造良好的环境。此外,应该不断的更新和改良淡水鱼的品种,培育抗病能力比较强和适用能力强的优良品种,提高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保证淡水鱼养殖业的健康发展。

综上所述,淡水鱼养殖是我国鱼类养殖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淡水鱼的需求量越来越多,推动了我国淡水鱼养殖业的发展,但是也导致一些疫病的发生概率明显增多。在日常养殖中应该做好淡水鱼疾病的分析工作,分析常见的淡水鱼的发病类型和发病原因,提出科学的治疗措施。此外,还要做好养殖中的预防。

(作者单位:532302广西壮族自治区崇左市大新县昌明乡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532300广西壮族自治区崇左市大新县水产畜牧技术推广站)

猜你喜欢

淡水鱼鱼体鱼塘
鱼塘的面积
淡水鱼类育种和人工繁殖技术关键点分析
轴流泵内鱼体的运动行为与撞击损伤分析
淡水鱼水平往复振动头尾定向输送方法
淡水鱼健康养殖及病害的防治技术
淡水鱼腹背定向装置设计及试验
巧建鱼塘
植树
九大巨无霸淡水鱼
好多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