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田水利节水灌溉技术存在问题及有效解决措施
2024-04-29刘士进
刘士进
作为当前关键的三农问题,农田水利灌溉工作具备十分重要的地位,通过水利灌溉不但可以满足绿色政策的要求,还可以提升农业整体发展质量。但当前农田水利灌溉过程中存在较多的问题,农民的参与程度相对较低,并且还没有设立完善的管理体系。为了保证农田水利灌溉的持续发展,应持续优化改进灌溉方案,加大资金的支持力度,保证农田水利的现代化发展。本文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农田水利节水灌溉的意义与存在的问题,针对农田水利灌溉的原则、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针对性的解决方案,以期为此后水利灌溉工程的实施提供更多借鉴。
当前我国农田水利节水灌溉工作存在较多问题,严重影响了灌溉效率,还会大量浪费水资源,增大了农业成本,阻碍了农业的现代化运行。对此,应根据各地区的实际情况,科学设置水利灌溉方案,高效解决当前问题,提升水利灌溉效率。
一、农田水利节水灌溉的意义与原则
1、重要意义
首先,可以增加农业效益,促进农业产业持续发展。通过强化农田水利灌溉管理力度,可以保证农业的持续发展,提升农民的综合素质,优化升级农业生产模式,获得更大的农业效益。实际工作中,优化农田水利灌溉模式,可以优化农业产业结构,降低成本支出,并提升农作物产量水平,通过保证农业经济,促进农村经济的稳定发展。
其次,可以提升水资源利用率,增强农民的节水意识。受不同因素的影响,各地区水资源紧张,尤其相较偏远地区,更无法满足人们的需水要求。而实行农田水利节水灌溉工程,可以根据土壤情况选择合适的灌溉技术,避免浪费水资源,提升水资源的利用率。同时,通过科学的水利管理措施,还可以增强人们的节水环保意识,促进区域内农业的协调发展。
最后,可以保证有序用水,助力农村经济协调发展。通过强化农田水利灌溉管理力度,可以降低风险因素的干扰,实现有序用水。且还可以建立完善的管理机制,降低成本支出,有效解决用水矛盾,保证农民享受经济建设带来的有利影响,促进农村经济的和谐发展。另外,在管理农田水利项目时,仅依靠相关部门,效果并不明显。此时可以吸引社会各界的参与,形成多个主体一体化管理模式,满足农业的现代化发展需求。
2、基本原则
首先是因地制宜,保证节水效果。在实行农田水利节水灌溉项目时,应避免形式主义,坚持采用科学的管理思想,引入先进的灌区经验,并根据当地实际情况改进,提升节水效益。
其次是着眼长远,实现持续发展。当前社会水资源短缺,通过使用节水灌溉技术,可以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提升农作物产量水平,并引入先进的灌溉设施,促使农民接受新型灌溉方式。
最后,可以兼并获得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经济效益。在农业发展过程中应兼并考虑经济与环境的关系,做到协调统一,在保障环境效益的前提下,获得更大的经济收益,共同促进农业发展。
二、农田水利节水灌溉存在的问题
分析研究农田水利灌溉工程发现,当前我国水利管理工作存在较多问题,无法提升农民的经济收入,也限制了农业现代化发展,具体包括管理人员素质较低、缺乏管理资金、管理机制不完善等方面,导致水资源利用率较低,无法全面发挥水利灌溉项目的优势。
1、人员素质较低
一方面,农民缺乏节水环保意识,没有认识到农田水利灌溉项目的重要性,依然采用传统的灌溉模式,无法发挥水利工程功能,降低了农业生产质量。另一方面,缺乏专业的管理与技术人才,农田水利灌溉项目对人才的综合素质要求较高,但当前管理人员职业素养较低,缺乏专业知识与经验,以致无法提升水利管理水平。
2、缺乏管理资金
农田水利节水灌溉项目在管理运营期间需要获得大量资金支持,但当前大多灌区的管理资金依赖财政项目或者水费缴纳,资金来源有限,以致工程管理资金严重不足,无法高效落实后续管理工作,也不能引入现代化的管理设施与技术,降低了农田水利灌溉效率。
3、土地利用存在限制
首先是灌溉排水设施不够完善,当前部分灌区依然采用地表水灌溉,支渠为高标准的衬砌渠道,农渠为土质渠道,水资源运输能力较差,无法满足基本的灌溉需求,影响了耕作质量,降低了粮食产量与质量水平。其次是受自然灾害的影响,部分灌区日照充足,水资源的蒸发量较大,频繁发生旱灾、霜冻等问题,以致区域内的植被减少,土地生态资源变差,无法高效抵御自然灾害,降低了农业生产效率。最后是交通条件较差,部分灌区项目处于良好的交通环境内,但也有部分项目交通路况较差,道路规划不合理,浪费大量土地资源。同时,路面大多为泥土,刮风时黄土飞扬,下雨时路面泥泞不堪,为农民的耕作与生活带来不利影响。
4、管理机制不完善
当前部分管理人员并未认识到农田水利灌溉管理机制的重要性,缺乏制度意识,导致灌溉项目无法可依,无法有序落实管理措施。同时,管理期间并未划分管理职责与权利,导致管理混乱。同时,部分政府部门更为看重灌溉项目的经济效益,没有合理开发利用灌溉工程的功能价值,导致浪费较多水资源,危害了整体生态环境。另外,部分区域没有确定合理水价,也不利于后期水利管理。
5、灌溉管理模式落后
目前农田水利灌溉模式较为落后,没有引入现代化的管理观念,且灌溉工程仅限于农田抗旱等方面,无法开发利用其它方面的功能。比如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水平较低,铺设的排水管缺乏合理性与可行性,虽然建设了节水灌溉系统,但无法高效应用原有排水管道,排水系统的建设没有结合当地土壤性能、水资源分布等因素,降低了水资源利用率。同时,部分基层组织存在重建设、轻管理现象,没有明确划分管理职责,各部门缺乏有效沟通,无法实现合理评估。
三、提升农田水利节水灌溉质量的对策
1、提升农民参与意识
作为农田水利灌溉管理的主要受益对象,农民应充分认识到水利灌溉优势,并主动参与其中。对此,相关部门应强化宣传教育力度,成立专门的宣传部门,并定期深入农村为农民讲解水利知识,介绍最新的农田灌溉技术,现场回答农民提出的各类问题,保证水利灌溉项目的顺利开展。同时,水利灌溉机构还应深入农民考察,确定不同区域农田生产特点与最佳灌溉时间,加强与农民的沟通与交流,避免引发经济损失。必要时,灌溉管理机构还应将农民划分为若干小组,并确定每组代表,协助开展水利灌溉管理工作,通过农民的高度参与,提升水利管理质量。
2、提高人员综合素质
为了使技术人员正确认识农田水利灌溉模式,相关部门应定期组织专业讲座,或在各种平台进行宣传教育,讲解先进的灌溉知识,在调动管理人员参与积极性与主动性的前提下,确保技术人员树立节水意识。同时,还应强化管理人员的培训力度,认识到专业人才的重要性,并定期组织培训活动,每个季度或每半年进行一次业务培训与上岗培训,制定可行的人才培养方案,并进行考核,合格后方可持证上岗,使其熟练掌握新技术与新知识,切实提升管理人员的技能水平,保证水利灌溉质量。另外,还应重视设立严格的人才选拔机制,吸引更多专业的高素质人才参与水利灌溉管理工作,全面提升管理技术水平。
3、加大资金支持力度
充足的资金属于提升农田水利灌溉管理水平的重要基础,对此,应拓展资金来源渠道,通过多种措施增加资金支持,促进水利灌溉管理工作的有序落实。期间政府部门除了应提供财政帮助外,还应设立专项基金,并加强费用管理力度,设立透明公开的监督机制,公示专项资金的使用情况,提升资金使用效率。同时,管理人员还应提升项目自身的融资能力,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合理的资金投入计划,合理调配管理资金,保证充足运转。
4、引入现代化技术设备
为了保证水利节水灌溉项目的稳定运行,应设立现代化的检测体系,实时监督水利工程设备的使用情况,科学检修设备的老化与磨损问题,保证设备正常运行,实现水利项目的数字化、自动化、智能化管理。同时,还应分析评估当地农田灌溉需求,保证合理使用现代设备,发挥最大的应用价值。期间还应构建现代的运行维护体系,科学保养相关设施,使其保持正常使用性能,延长使用周期,提升使用效率。另外,还应根据实际灌溉需求与当地降雨量、气候变化、土壤特性、农作物生长需求等农业生产情况,确定合理的灌溉技术,在减少灌溉用水量的基础上,提升水资源利用率。或者也可以利用自动化设施分析土壤状态,制定合理的水肥灌溉方案,综合利用分析仪器、传感设备监测农作物生长状态,预测用水情况,实现针对性灌溉。
5、设立完善的管理机制
为了营造良性的农业发展环境,提升农田水利灌溉管理水平,促使农业持续化、长远化发展,相关部门应设立完善的管理机制。首先,相关单位应重视基础调研工作,充分了解农村区域水资源的需求情况,制定合理的水资源管理方案与灌溉规划。同时,还应结合我国国情,加大节水宣传力度,保证农户形成节水意识与规范灌溉理念,并严格遵守相关规定,保证农村灌溉的有序进行。且还应分层设计水价,提升水资源利用效率,并重视建设监督机制,严格监管农村农田水利灌溉情况。且还应注重规划管理,相关设计人员应全面调研了解农村节水灌溉现状,明确农作物的需水量与水资源流失率,为节水灌溉提供准确数据支持,并选择合适的灌溉技术。比如当区域渗水率大于55mm/h时,则不适合滴灌,应采用喷灌方法。另外,还应重视水利工程的日常维护管理工作,设定应急处理方案,及时发现隐患、及时上报处理。期间管理人员应定期检查各个渠道,上报蚁穴、鼠洞等影响渠道稳定性的隐患,并采取防控措施。当发现渠道中存在杂草或树枝时,应及时清理,并定期检查渠道底部,避免出现沉陷、裂缝等问题。排灌期间应保证水流平稳,一旦发现漏水、旋涡等问题,应及时汇报,并停水检修。
6、强化水利渠道保养
首先,应做好渠道的防渗漏工作,受多种因素影响,农田水利渠道使用期间会发生渗漏问题,增加损耗。对此,相关工作人员应定期保养渠道,停水期间利用三合土、混凝土等衬砌渠道,提升防渗性能。对于损坏严重的部分,应重点修复,充分发挥渠道功能。其次,应做好防冻措施。冻胀破坏会影响渠道的输水效果,对此,冷冻天气较多的区域应针对渠道设置防冻措施,尤其渠道施工期间应强化质量监管,完工后应种植根系发达的树种,改善土壤环境,提升防冻性能。对于水流量在1m3以下的渠道,应去除梯形断面,使用矩形断面,保证防冻效果。最后,应做好防淤处理,渠道淤积会严重影响使用效果,对此,工作人员应及时清理渠道中的杂草、树枝等,并控制水流速度与水流量,保证水流的携沙效果,提高输水效率。
7、合理规划土地
为了保证农田灌溉效率,相关部门还应重视土地规划管理工作,将区域内的土地整理为耕地,提升土地的利用率与耕地质量。同时,还应建设山间道路,改良农业生产条件,在提升劳动效率的基础上,增强农作物对自然灾害的抵御能力。在规划土地时应严格落实防治责任,严格遵循谁开发、谁保护、谁治理的原则,对于灌溉期间出现水土流失的区域,应明确治理范围,合理采用治理措施。同时,水利灌溉项目建设期间建筑材料的堆放、装卸产生的扬尘等也会导致水土流失,因此,应编制全面预防方针,强化管理的同时,提升经济效益,在严格遵循技术规范的基础上,结合区域内水土项目特点,布设水土保持设施,打造预防监督与监理于一体的防治体系,保证农田灌溉效率。
8、重视水质监测与调度
为了高效完成农田水利节水灌溉工作,还应精准测量水量数据,以此为依据调度水资源。在水量监测过程中,工作人员应针对区域内水文特点科学确定监测点,并采用合理的监测方式,保证获得完整准确的监测数据,在整体分析各区域水量信息的前提下,保证水资源调度管理的实效性,促进农业顺利生产。同时,在调度农田灌溉水资源期间,相关工作人员还应及时掌握灌溉水量与水资源分布情况,尤其各单位应监测区域内水流情况,根据农田总面积与水量合理调配灌溉水资源。监测期间应合理设置监测点,并计算区域内的真实流量,帮助调度人员全面掌握不同区域的水资源使用情况,充分发挥灌溉调度功效。
9、重视优化管理成本
首先,应做好前期的规划与调整工作,结合我国实际农田灌溉情况,预测管理成本,满足农田灌溉建设需求。期间应全面调研了解农作物的生长需求,为后期水利规划工作提供准确数据,减少资金流失。其次,应注重资源来源的多样化。在农业发展过程中,投入资金有限,无法满足农田水利工程的实际需求。对此,应重视多渠道获取资金,比如可以吸纳社会资本,出台更多优惠政策,吸引企业加入,或者加强与大型农业企业的合作力度,为农村发展提供资金与原材料的支持。最后,应注重研究与开发最新技术,尤其科研人员应深入研究农田节水灌溉技术,结合实际需求,强化成本管控,出台成本更低、效果更好的灌溉技术,保证农业的长远持续发展。
综上所述,农田水利节水灌溉工作可以有效节约水资源,保证农业的稳定持续发展。农田水利灌溉工作具备十分重要的地位,通过水利灌溉不但可以满足绿色政策的要求,还可以提升农业整体发展质量。但当前农田水利灌溉过程中存在较多的问题,农民的参与程度相对较低,并且还没有设立完善的管理体系。当前农田水利灌溉项目在管理期间存在较多问题,整体经费不足,缺乏现代化的运行设备等。对此,应制定完善的灌溉管理制度,并加强宣传教育,调动农民的参与积极性。政府部门也应增大资金支持力度,引入信息技术,由根本上提升水利灌溉水平。
(作者单位:273300山东省平邑县白彦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