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植保技术在农作物病虫害防治领域的重要意义
2024-04-29郑函
郑函
病虫害是影响农作物产量与质量的重要因素,我国病虫害种类和数量比较多,近年来小麦、水稻、玉米、马铃薯等主要农作物发生病虫害逐渐呈现上升趋势,2022年全国粮食作物发生病虫害的面积超过20亿亩,同比增长13.7%,对农业生产造成很大的威胁。病虫害防治关系我国粮食战略的安全性,国家高度重视,2020年5月1日正式施行《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条例》要求,加强危害农作物的病虫害进行监测、预防与控制,鼓励病虫害防止技术创新、成果转化和应用推广,加快信息技术、生物技术在农作物病虫害的防治,提高病虫害防治的智能化、绿色化,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和农产品质量安全。传统病虫害防治主要依靠农药,在绿色农业背景下,传统的病虫害防治措施已经无法满足农业现代化发展。绿色质保理念是一种绿色、无公害的病虫害防治技术,可以最大限度减少农药的用量,保证农产品的质量安全。因此,探讨绿色植保技术在农作物病虫害防治领域对提升农业现代化、绿色化具有重要意义。
一、绿色植保原则
绿色植保是要求将植保工作纳入到人与自然环境系统的一部分,在植物保护过程中,采用生态治理、物理防治、生物防治等绿色、安全、生态的保护措施和技术,减少对自然环境、农作物的影响,实现农业高效、优质、安全、生态发展。绿色植保要求强制性、技术性等特点,在实施过程中,必须遵循以下原则:
1、禁止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
农作物在生长阶段,如果使用高毒、高残留的农药容易残留在农作物的果实、土壤、地下水,人和动物食用后,会出现呼吸困难、昏迷、中毒等现象,甚至造成死亡。因此国家自从1983年开始禁止生产DDT、毒杀芬、甲基对硫磷、甲胺磷、磷铵等高毒农药,禁止使用杀虫脒、除草醚、甘氟等农药,蔬菜、中草药、果树禁止使用克百威、甲基异柳磷、地虫硫磷等农药。因此,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农户禁止使用这些高毒高残留农药。
2、实施生态防治措施
农业生产过程中,受到自然环境、农作物自身品种、耕作方式、种子质量等因素的影响,容易滋生病虫害,这些病虫害不仅影响到农作物的生长速度,造成农作物减产绝收,而且还会引起重大农作物安全事故。病虫害防治是农作物高产丰收的关键,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必须根据农作物不同阶段的病虫害发病规律、发病程度,对病虫害进行治理。绿色防治理念,要求农业生产过程中,主要通过改善农作物种植环境,调整农业结构,实施轮作、垄作、深松整地、科学施肥、合理灌溉、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等措施进行病虫害防治,尽量避免使用化学药剂进行防治。
3、保障农产品、人和动物、生态环境安全性
农药见效快、防治效果突出,是我国农作物生产过程中病虫害防治的主要措施。目前,农药生产过程中无法做到完全不使用农药。因此,我国农业距离实现绿色植保还存在一定的差距,想要实现病虫害防治和减少农药残留物和使用量,则可以使用低毒、高效的农药,降低农药对农作物、环境的影响,这样才能保证农产品的质量,生产符合绿色安全的农产品,保证广大消费者的食品安全。
二、绿色植保理念在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措施
1、农业防治措施
①合理选址
黔西市受到地形的影响,当地气候局部差异比较大,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必须结合农作物的特点,选择适合农作物生长的地方种植,否则容易滋生病虫害。以水稻为例,水稻属于喜高温、潮湿、日照时间短的农作物,对生长的土壤要求比较低,但是对光照、温度的要求比较高,选址的时候,选址低洼潮湿、光照充足、水源丰富的地方,这样有助于水稻的生长。黔西市多山地、丘陵,低山丘陵、平原和高海拔的山地,温度和光照存在一定的差异,热量差异不同,则水稻的熟制也不同,积温在2000-4500℃范围只适合种植一季稻,积温在4500-7000℃适合种植两季稻。
②科学选种
所谓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则为枳,不同的农作物对土壤、光照、水分需求不同,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必须根据当地的气候环境选择不同的品种,这样才能降低农作物发生病虫害的概率,提高农作物的产量与质量。黔西市隶属于贵州毕节市,地处乌蒙高原东部,乌江东游鸭池河北岸,受到地形影响,地势为西北高、东南低,东北、西北地区多丘陵山脉,东南部为洼地、缓丘坡地,地势平坦开阔,境内属于亚热带疾风气候,春季气温回升慢,多寒潮天气,夏季温热多雨,秋季凉爽,冬季漫长,无霜期多达264天,由于黔西市周围多山,垂直气候明显,山上山下冷暖差异大。受到气候的影响,农作物的病虫害也呈现一定的差异,水稻主要病虫害有纹枯病、稻瘟病、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等;玉米病虫害主要有大斑病、小斑病、纹枯病、螟虫、粘虫等;马铃薯主要是晚疫病、早疫病、病毒病、蚜虫、蛴螬等;蔬菜容易滋生软腐病、霜霉病、炭疽病、白粉病、斜纹夜蛾、菜青虫、小菜蛾等。在选址的时候,黔西市各地在种植农作物的时候,必须综合考虑到气候特征以及当地农作物主要病虫害,尽量选择抗病虫害性能优越的品种。以玉米为例,玉米是贵州重要的粮食作物,在选种的时候,可以选择本地品种,本地玉米品种长期种植,已经适应当地的气候环境,可以选择毕9号玉米、毕13号玉米品种,毕9号贵州毕节农业科学院选育的品种,生育周期在159天,株型平展,株高在280cm,果穗为长筒形,穗长为20.4cm,穗行数18.5,百粒重为30.5g,抗纹枯病、大斑病、茎腐病等病害,但是容易感染玉米螟虫。毕13号是毕节农科院选育的杂交品种,生育周期比较短,117天,属于株型紧凑的品种,株高279cm,果型为筒型,穗长为19cm,穗行数14.6,抗纹枯病、茎腐病、大斑病等病害。
③深耕整地
深松整地是通过拖拉机牵引深松农机具,疏松土壤,打破底层土壤的坚硬的犁底层,加深耕作层,改善土壤的通透性,提高土壤的保水保墒和抗旱排涝的能力,让农作物的根系向下生长,可以为农作物的生长创作良好的环境,通过深松整地每一亩耕地的蓄水面积超过10m3,蓄水能力超过20m3,同时加快肥料的溶解速度,减少肥料的挥发和流失,提高肥料的利用率,降低农业生产成本,同时增加农作物的产量,每亩增产30-70kg。不同农作物的品种不同,农艺要求也存在一定的差异,小麦、玉米、高梁等农作物适合选择凿式农机深松机,铲式深松机松土面积比较大,除草性能比较优越,但是作业的时候土壤阻力比较大,深松土壤后土地不平整,因此适合水稻耕作。在整地的时候,必须综合考虑不同农作物的品种特点和生长规律,选择不同的深耕方式、不同的农机具和深松深度,一般深松深度超过25cm,不能破坏土壤表层的覆盖,深沟不超过10cm,深松间距保持一致,深松后还需要用旋耕机进行整地。
④轮作
同一块地长期种植同品类的农作物,容易滋生病虫害,采用轮作方式,在一块土地上按照一定的顺序按在季节或年份之间轮流种植不同的农作物或者采用间作模式,实现种地养地结合,这样不仅可以调节土壤养分结构,而且可以疏松土壤,改善土壤的理化性能,加速土壤微生物繁殖的速度,增加土壤的养分,减少土壤中的草害、虫害,一些寄生或伴生的杂草,比如种植大豆田间生长的菟丝子,小麦田间的燕麦草,轮作后失去了寄主,杂草被抑制或消失,从而提高农作物的产量与质量。常见的轮作方式,有禾谷轮作、水旱轮作、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轮作等,比如水稻和玉米轮作,水稻和蔬菜轮作,种植一季水稻后,可以在水稻田种植一茬食用菌,食用菌采摘后的菌棒可以作为肥料,为下一季水稻的生长提供养分。
⑤种子处理
农作物种子在生长、收获、存储过程中,可能遭受一定的损伤,种子容易出现病虫害。因此,在播种前,需要对种子进行处理,激发种子的活力,杀死种子内外的病虫害,提高种子的发芽率。选种的时候,最好选择颗粒饱满、光泽度比较好的种子,剔除病种、虫种、损伤种子,在晴天温度稳定在12℃的时候,将种子放在外面晾晒,晾晒24-48h,晾晒后每隔2-3h将种子翻动一次,确保种子每一个面均匀受热。晒种后,根据不同作物,采用不同的方式处理种子,水稻需要用温水浸泡24-48h,种子出现露白后,选择在温度适宜的室内,在地上垫一层干净的稻草,在用消毒杀菌的麻袋浸湿平铺在稻草上,然后将水稻种子均匀撒在麻袋上进行催芽,1-2天后,种子开始发芽,芽长到2-3cm的时候,可以进行播种,将种子撒在秧田培育秧苗;玉米种子则可以采用种子包衣剂进行浸泡,种子包衣剂是由杀虫剂、杀菌剂、植物生长调节剂、缓蚀剂等构成,种子晾晒后与种子包衣剂均匀的搅拌,在玉米种子表面形成一层光滑、牢固的药膜,种子萌发的死后,种衣剂缓慢释放营养物质,可以为种子的萌发提供充足的养分,并防止种子萌发过程的病虫害。
⑥水肥一体化技术
传统的农业灌溉漫灌或排灌的方式,在农田大范围灌溉,不仅造成严重的水资源浪费,土壤板结硬化,降低土壤的保水保墒的能力,而且造成种植区域湿度太大,容易滋生病虫害。水肥一体化将肥料溶于水中,利用地势落差或管道给农作物疏松养分和水分,水流顺着主管道流入到毛细管到,毛细管通过滴头均匀缓慢的滴入到农作物根部,这种灌溉方式,不像传统灌溉方式,造成田间田垄、行间水分过度,可以将养分和水分直接灌溉到根部土壤,减少水分和养分的流失,达到节水的目的。其次,这种水肥一体化技术,直接将养分和水分输送到农作物根部,灌溉的速度比较缓慢,水流比较匀速,不会造成田间大范围潮湿,控制生长区域的温度和湿度,由于水分变化小,土壤的结构、热度、水份等各方面的参数处于相对恒定的状态,让土壤保持适合农作物生长的温度、湿度、水分,从而减少病虫害发生概率。
2、生物防治措施
①微生物防治
微生物防治是利用细菌、真菌、病毒和分泌抗生素的抗生菌去防治病虫害,达到消灭害虫的目的。常见的微生物有白僵菌、苏云金杆菌、病毒粗提液等,不同的微生物可以治疗不同的病虫害,白僵菌可以侵染200多种害虫,并在害虫体内繁殖,而且对人体、动物、环境不会产生危害面,可以有效杀死玉米螟虫、蚜虫、地老虎等害虫。
②寄生性天敌防治
寄生性天敌防治指让益虫虫卵、幼虫寄生在害虫的体内,吸收害虫体内的营养物质,达到抑制害虫生长发育,寄主死亡后,破壳而出,继续选择新的寄主,达到消灭害虫的地步。寄生性天敌有赤眼蜂、寄生蝇等,玉米在拔节期、果穗期发生蚜虫、玉米螟虫的时候,可以在玉米大田投放赤眼蜂,每一亩设置5-8个投放点,共投放8000-10000只,可以消灭蚜虫、玉米螟虫等害虫。
③捕食性天敌防治
捕食性天敌是根据大自然生态链关系,投放一些以害虫为食的益虫,达到消灭害虫的目的。常见的贵州山区的稻鸭、稻鱼混养模式,水稻返青后,可以在稻田投放一些雏鸭或鱼苗,这些动物在生长过程中,需要在大田觅食,小鱼需要吃一些浮游动物,鸭子可能吃一些水草和害虫,比如鸭子捕食稻纵卷叶螟和落水的稻飞虱,在觅食的时候,还会翻动水稻土壤,改善土壤通透性,为农作物生长创造良好的环境。在水稻分蘖期,可以将15-20日雏鸭投放在稻田,数量为10-30只/667m2,在齐穗时,将鸭子赶出大田,以免影响到果穗质量。
3、物理防治措施
①频振式杀虫灯
频振式杀虫灯是利用害虫的趋光性、趋色性,在大田悬挂大灯,灯光设置成为害虫喜欢颜色,并在大灯附近设置高压电网,害虫一旦靠近高压电网,电网立即触杀害虫,灯光下面设置连一个袋子,袋子内部装入少量挥发性农药,未被电击死亡的害虫立即被农药熏杀,达到消灭害虫的地步。频振式灯光一般在4月中下旬安装,每天晚上八点开灯,第二天四点关灯,可以斜纹夜蛾、甜菜夜蛾、天牛、潜叶蝇等害虫。
②防虫网
防虫网是通过在大棚棚架上搭建防虫网,一般在到大棚的通风口、进出口等位置,切断害虫繁殖的通道,将害虫隔绝在蔬菜大棚外面,可以控制害虫的数量。
防虫网采用聚乙烯材料,聚乙烯材料寿命比较长,使用时间可以达到3-5年,可以降低病虫害的防治成本。作为一种新型农用材料,聚乙烯防虫网不仅可以防止害虫进入到大棚内,而且还具有遮光、通风作用,抵御暴风、雨水和冰雹的冲刷,保护农作物不受到损伤,并改善蔬菜大棚环境,为蔬菜的生长创造良好的条件,是一种无公害绿防治技术。防虫网的密度结合害虫的大小特点,设置不同的密度,菜青虫、斜纹夜蛾等小目翅害虫,则可以选择20×30mm型号的防虫网,潜叶蝇、蓟马等鳞翅目害虫,则可以适当使用密度较大的防虫网,如30×30mm型号的防虫网,这样可以防止害虫通过通风口、进出口进入到大棚,危害农作物。
③黄板诱杀
黄板诱杀是利用害虫的趋色性,使用规格20×30的纸板或纤维板,在纸板上涂抹一层黄色机油,害虫靠近纸板则立即被粘住,达到减少农田、菜园的害虫数量。黄板是一种绿色环保、低成本的害虫防治措施,可以防治蓟马、粉虱、茶蚜等害虫,适合菜园、茶园等虫害,害虫捕获率达到了70%。当黄板上害虫数量达到了60%,会影响到防治效果,需要将黄板上的害虫全部挂掉,使用3次以后粘结效果下降,则需要重新更换黄板。
当前农作物病虫害呈上升趋势,传统的农药防止措施虽然见效快,但是容易造成环境污染,影响到农产品的品质。在绿色食品背景下,绿色食品逐渐受到消费者的青睐,商品价格比较高,可以获得比较高的利润,绿色农业已经成为我国农业发展方向,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减少对农药的依赖,坚持绿色防治理念,综合运用农业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等无公害防治措施,提高病虫害防治效果和农作物的产量与质量,加速农业现代化发展。
(作者单位:551507 贵州省黔西市谷里镇农业服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