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水稻超高产栽培技术的合理应用与科学优化途径

2024-04-29蒋双武

农民致富之友 2024年1期
关键词:科学合理秧苗根系

蒋双武

水稻超高产栽培技术的科学合理应用对我国水稻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和价值。为了进一步提升水稻超高产栽培技术的应用效果,需要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积极贯彻绿色理念,不断改良水稻超高产栽培技术,为水稻的健康、高质量生长创造良好的环境条件,实现水稻生产效益的最大化。

一、水稻超高产栽培技术要点分析

1、合理选择水稻品种

要想在水稻种植过程中实现高产优产的目的,做好水稻品种选择工作是至关重要的。在选择水稻品种的过程中需要加强对水稻分蘖能力的关注力度。因为在水稻栽培过程中水稻的分蘖能力不仅关乎水稻根系的发展情况以及水稻的生长质量,而且还关乎水稻的产量。一般分蘖能力比较强的水稻品种在栽培之后其根系的数量能够得到迅速的增加,发达的根系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确保秧苗在生长过程中吸收到充足的养分和水分,这对于维持水稻穗数量和水稻穗大小之间的平衡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和价值。因此,在选择水稻品种的过程中需要对水稻根系的情况进行深入分析,尽量选择根系发达的水稻品种。根系发达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水稻根部的数量比较多,二是水稻根系扎入土壤深层的数量比较多,三是水稻根系扎入土壤深层的能力比较强。如果水稻根系扎入到土壤深层的数量比较多,且根系生长能力比较强大时,才能够确保水稻吸收到更多的营养物质,促进水稻高质量生长。同时在选择超高产水稻品种的过程中还需要对水稻自身对营养物质的吸收能力、水稻的抗旱能力和水稻的耐早衰能力进行综合分析和考虑,只有当选择的水稻品种具备较强的综合能力时才能够更好的适应不同的生长环境条件,进而更好、更快的发育和生长。另外,在选择水稻品种的过程中还需要对水稻植株的高度进行充分考虑,确保水稻栽培之后株型比较紧凑,自身的抗病能力比较强,为实现水稻超高产栽培目标奠定良好的基础。

2、科学有效的培育秧苗

在水稻超高产栽培工作开展的过程中,不仅要做好水稻品种的选择工作,而且还要采用科学的方法培育秧苗。虽然水稻的品种会决定水稻的一些特性,但是秧苗的质量也会影响后期水稻的产量。因此,需要根据超高产秧苗的培育要求严格落实壮秧培育工作。为了确保壮秧培育工作的精准化开展需要在秧苗培育过程中对以下两个指标进行严格把控:

其一,需要严格控制秧苗的形态指标。形态指标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秧苗地上部分的生长情况。一般水稻超高产栽培使用的秧苗地上部分的苗高和长势都处于适中状态,秧苗体内含有较多的氮元素,并且秧苗体内的碳氮比例小于14。同时位于地上的秧苗叶子部分,叶子的颜色会呈现出青绿色,叶身不软不破,比较有力。秧苗体内束缚水的含量比自由水的含量稍微多一些,这就充分的体现出了秧苗自身适应温度变化的能力以及耐干旱冷寒的能力都比较强。二是秧苗地下根系的发达情况。一般水稻超高产栽培使用的秧苗的地下根系至少有7、8根短白根,这样才可以在后续生长过程中更好地适应不同的生长环境条件。三是秧苗的适龄情况。不白不嫩是超高产秧苗适龄特征的主要表现。如果栽培的是早熟水稻品种,那么需要将叶龄指数控制在40%及以下,并且在整个生长期内水稻叶子的总数保持在11片左右。对于适龄的秧苗,其叶子的总数保持在4—5片左右。如果栽培的是中熟水稻品种,那么在整个生长期内水稻叶子的总数保持在14片左右,适龄秧苗的叶子总数保持在5.5片左右。如果栽培的是迟熟水稻品种,在整个生命期内水稻的叶子总数保持在16片左右,适龄秧苗的叶子数量保持在6.5片左右。如果插秧过程中出现了秧苗叶龄比较大,而且秧苗的秧龄比较长的情况时,栽培后的秧苗在生长过程中容易发生老化情况,不利于水稻的分蘖,导致水稻出现早穗情况,插秧之后部分粗壮青绿的秧苗也会快速的发生返青情况。四是秧苗的整齐度情况。水稻超高产栽培过程中要求秧苗具有较高的整齐度。一般秧苗的整齐度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秧苗的整体生长发育要呈现出均匀的状态。其次,秧苗叶子的颜色要呈现出整体一致的状态。这样可以确保秧苗后期在生长过程中不仅能够达到同步生长的目的,而且还能够达到均衡吸收营养的目的。如果在水稻栽培过程中采用了大小不一的秧苗,并且存在有严重的弱秧现象,那么后期秧苗在生长过程中就会出现更多的死秧现象。

其二,需要严格控制秧苗的生理指标。一般超高产水稻秧苗的生理指标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秧苗具有较强的光合能力,二是秧苗体内碳水化合物的储存量比较高,为后续秧苗根系快速有效的生根提供了充足的营养成分,增加了秧苗的根系数量和根的总长。一般当秧苗被移栽到稻田以后的2—4天左右秧苗的根系就会有大量的新根生出。三是秧苗体内的水含量和氨的含量比较高,这就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秧苗的储水量,有助于秧苗被移栽到稻田之后能够快速有效的成活,降低了秧苗枯死情况发生的概率。

3、开展科学合理的稻田管理工作

为了确保秧苗栽培之后能够得到高质量健康的生长,提高水稻的产量,还需要开展科学合理的稻田管理工作。一般稻田管理工作在落实的过程中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其一,需要做好插秧后的田间管理工作。在插秧工作结束之后需要工作人员观察秧苗的生长情况,及时的开展查苗补苗工作。通过有效的查苗补苗可以确保插秧的密度能够达到水稻栽培的要求。并且需要根据秧苗的生长情况开展科学合理的灌溉工作。栽培技术人员需要采取灌深水的方式对大苗进行灌溉,采用浅水灌溉的方式对小苗进行灌溉,严格控制浅水灌溉的深度,一般保持在3.3公分左右。实时观察水稻秧苗的根系生长情况,当其新根伸出的长度到达6.6—9.9公分时,需要适时适当追加一些返青肥,这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加快水稻的发育速度,提高水稻的生长质量。

其二,需要做好水稻分蘖阶段的田间管理工作。当水稻处于分蘖阶段时,需要根据水稻分蘖的不同时期选择适量的肥料进行施加。比如在分蘖初期,需要工作人员选择适量的氮肥进行施加,这样可以避免水稻在生长过程中大量疯长,增加水稻倒伏现象发生的概率,为水稻的快速分蘖生长创造良好的条件。在分蘖发展阶段,需要开展科学合理的浇水工作和晒田工作。此时只需要根据水稻生长的实际情况开展浅水浇灌工作,严格控制好浅水的水层深度,确保其不大于3.3公分,并且要对稻田的光照条件进行严格控制,确保其有充足的光照,这样可以在水稻生长过程中快速的分解土壤中的营养成分,有助于水稻根系对营养成分进行快速性的吸收,防止水稻出现无效分蘖情况,推动水稻快速生长和发育。

其三,需要做好水稻长穗阶段的田间管理工作。当水稻处于长穗阶段时需要工作人员对穗肥进行科学合理地施加,这样可以为水稻的生长提供充足的营养成分,确保穗粒更加饱满、更加充足。如果在长穗期施肥过少就不利于水稻的高质量生长,降低稻穗的质量,减少稻穗的数量。如果在长穗期施肥过多,不仅会污染土壤,而且会出现营养过剩的情况。同时在长穗期间还要开展科学合理的浇水晒田工作。因为夏天是水稻的长穗期,此时稻田具备充足的阳光,需要工作人员在浇水过程中将水层深度适当的增加,一般保持在6.6—9.9公分左右,这样通过灌溉能够为水稻提供充足的水分。

4、做好水稻病虫害防治

当前在水稻栽培工作开展的过程中,病虫害是影响水稻产量和品质的重要因素。为了确保水稻健康、高质量生长,提高水稻的产量和品质,需要在水稻超高产工作开展的过程中做好科学合理的病虫害防治工作,最大限度的规避病虫害给水稻生长带来的不利影响。具体在落实过程中需要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在了解当地水稻病虫害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对当地水稻病虫害的综合分析,对引发水稻病虫害的相关因素进行有效明确,制定针对性的病虫害防治方案,采取多元化的病虫害防治方法,最大限度的降低病虫害发生的概率,确保水稻种植的产量能够达到最高水准。比如在水稻病虫害防治过程中可以将相关的杀虫灯设置在稻田,控制好杀虫灯与地面之间的距离,一般需要将杀虫灯设置在距离地面高度1.4米以上的地方,每公顷稻田需要设置杀虫灯等1—2个左右,工作人员可以利用杀虫灯可吸引稻田中的稻飞虱害虫并将其进行消灭。再比如可以根据病虫害的种类,采取以虫治虫的方法,向稻田中引入一些害虫的天敌或者规模化的饲养一些害虫的天敌,以此来达到灭杀害虫的目的。再比如还可以采用相关的药物来干扰害虫的交配,阻碍害虫的繁衍,减少害虫的数量,达到治理害虫的目的。

二、优化水稻超高产栽培的相关途径

1、科学制定水稻超高产栽培的目标

水稻超高产栽培对于水稻的产量有着一定的要求和标准,一般每亩稻田的产量在800—1000千克之间时才可达到超高产的标准。为此,在水稻超高产栽培工作开展的过程中,需要根据相关的标准和要求对水稻超高产栽培目标以及总体的思路进行有效明确。首先,需要改变以往以产量为主的水稻种植理念,针对水稻不同的生长阶段采取不同的技术措施,为水稻的健康、高质量生长创造良好的条件,为实现超高产水稻种植目标提供高质量的服务。从根本上改变以往水稻栽培过程中存在的技术适宜性差问题和目标不明确的问题。同时对水稻超高产栽培技术和措施进行选择应用的过程中,需要通过分析和了解不同阶段水稻的发育情况,对相关的水稻生理指标进行有效明确,采用相关的技术措施科学合理的调控水稻的生产作业。其次,需要严格落实小群体、壮个体、高积累的目标和要求,综合性分析水稻超高产栽培技术的应用效果,剔除其中存在的一些无效低效的植株。最后,需要采取科学的措施精准控制各项技术的应用成本,在降低成本投入的同时要确保获取的收益达到最大化,这样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水稻高产栽培目标。

2、加强对新型技术的应用力度

为了确保水稻超高产栽培工作高质量有序开展,需要根据水稻超高产栽培的要求,从水稻品种选择工作到水稻田间管理工作的整个过程加强对各种先进栽培技术和方法的应用力度。水稻栽培技术人员需要根据科学技术的发展步伐在水稻超高产栽培过程中多应用一些新型技术,提升水稻超高产栽培的科学化水平,为实现水稻超高产栽培目标、切实提升水稻产量和品质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比如在水稻的插秧阶段,工作人员可以采用机械化作业的形式完成插秧任务。不过在此过程中,需要工作人员对机械化作业的技术特点进行准确掌握,在明确水稻超高产栽培要求的基础上,科学有效的落实机械化作业。一方面要根据机械作业的要求确保插秧过程中采用的秧苗具有高度的均匀性,并且秧苗的根系需要团结在一起。与人工作业相比机械作业更为标准化,它主要是以营养土为载体,以插秧机样箱尺寸的要求为依据对相关的宽度和尺寸进行严格控制,这样才能够确保插秧过程中机械作业的准确顺利开展。另一方面,在利用机械化方式开展插秧作业的过程中需要带土的秧苗,要求秧苗的整体质量比较均衡。并且还要控制好盘根带土的厚度,一般保持到2—2.5公分左右,在栽培过程中秧苗被提起时秧块不会出现散开的情况。同时还要根据机械化作业的要求对水稻进行适时收获,确保水稻的产量和品质,这也是实现水稻超高产栽培目标的重要措施。一般在收获水稻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对机械设备特点的分析,尽量选择一些性能优越、质量好的机械设备完成水稻收获作业,以免机械设备发生故障而产生不必要的损失,切实提高水稻的产量。

3、加强绿色理念在田间管理中的应用力度

开展科学合理的田间管理工作也是实现水稻超高产栽培目标的重要途径和方法之一。当前在水稻田间管理工作开展的过程中不免会使用到各种各样的化学用品,这些化学用品或多或少都会对土壤造成污染,影响水稻的品质。为此需要在水稻田间管理工作开展的过程中加强对绿色理念的贯彻力度和实施力度,对相关的化学用品进行科学合理的使用,做好水稻的施肥工作和病虫害管理工作,最大限度地降低水稻上化学用品的残留量,这也是当前水稻超高产栽培过程中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一直以来在水稻栽培工作开展的过程中水稻超高产栽培与水稻病虫害防治和水稻施肥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矛盾,如果没有将其之间的关系进行有效协调,不仅会对水稻的品质产生影响,而且还会降低水稻的产量。为此,在水稻田间管理工作开展过程中需要以绿色理念为导向开展科学合理的施肥工作,根据水稻的生长情况对肥料种类进行正确选择,坚持前稳、中控、后保的原则开展实施适当的施肥工作,严格落实好肥料管理工作,在为水稻生长提供充足营养成分的同时最大限度的降低施肥给环境和水稻品质带来的不利影响。同时,在水稻病虫害防治工作开展过程中需要摒弃传统的以药剂为主的防治方法,因为药剂的大量使用不仅会导致化学残留出现超标情况,而且会污染周围的环境,违背了水稻超高产栽培的目标和要求。因此,需要以绿色水稻栽培理念为导向,对科学的绿色化的病虫害处理技术进行有效应用。比如可以在水稻种子播种之前对其进行消毒处理,降低后续病虫害发生的概率。当病虫害出现时也可以采用物理防治手段、生物防治手段等相关的绿色防治手段消灭和捕杀害虫,最大限度的减少病虫害防治过程中化学药剂的使用量,实现水稻超高产栽培综合效益最大限度发挥。

综上所述,水稻超高产栽培技术的科学合理应用,不仅保证了水稻的品质,而且还提高了水稻的产量,更好的满足了市场对水稻的需求。不过当前在水稻超高产栽培工作开展过程中仍然存在诸多问题,需要各地区在水稻种植过程中积极探索水稻超高产栽培的技术和方法,并根据实际情况对其进行不断优化和提升,明确水稻超高产栽培的目标,加强对新型技术的应用力度,推动水稻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作者单位:231490安徽省桐城市青草镇农业技术推广站)

猜你喜欢

科学合理秧苗根系
DA-6对番茄秧苗生长的影响
雅安市:织密根治欠薪“根系网”
农民
根系分泌物解铝毒作用研究进展
薪酬管理在企业人才激励中发挥的作用
浅谈小学语文高年级课前预习有效指导的研究
生活化教学法在小学科学教育中的作用
烤烟漂浮育苗根系致腐细菌的分离与鉴定
长期膜下滴灌棉田根系层盐分累积效应模拟
实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高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