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贵州安顺戴氏老宅保护更新改造的功能释放分析

2024-04-29杨瑾竩

智能建筑与智慧城市 2024年4期
关键词:戴氏安顺老宅

杨瑾竩

(西南交通大学)

1 戴氏老宅概况

1.1 背景概括

戴氏老宅位于安顺古城历史文化街区。安顺市人民政府发布实施的《安顺古城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管理暂行办法》中,第九条界定了保护范围:“安顺古城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管理范围为:东起若飞中路,西至若飞北路,中华东路以北,若飞北路以东,清泰庵、人民路以南,以及文物保护单位王若飞故居和灵泉寺的保护范围,总用地面积35.11hm2。”

1.2 戴氏老宅历次修缮情况

戴氏老宅一、二进建筑曾被公司占用,因此风貌改变很大,同时在两进建筑之间的天台上加建了角铁焊的小天井。目前对于一二进建筑修缮问题存在两种争议,一是戴氏老宅处于历史文化街区,周边建筑早已拆除并已开始修缮工作,为了使老宅能够更好地与周边建筑肌理相融合,考虑是否将加建小天井全部拆除,还原过去戴氏老宅建筑风貌[3]。二是业主对于拆除小天井方案始终持反对态度,原因是拆除之后老宅使用面积减小。因此,以上对于加建小天井保留还是拆除是本文值得深入思考的问题。

1.3 戴氏老宅产权独立性

戴氏老宅作为历史文化街区的有机组成部分,作为私有产权在保留了多样性的同时也证明了戴氏老宅在安顺近代建筑的重要性。从以下四个时间周期(见图1)可以观察到戴氏老宅周边环境。

图1 戴氏老宅周边环境(图片来源:作者自绘)

戴氏老宅处于历史文化街区中,周边场地多数以建筑围合而成的院落式住宅形式。在2018 年之后,为了响应“老城复旧”的政策,除戴氏老宅之外,场地内现存建筑早已大面积拆除,尤其是右侧建筑在拆除之后并提取固有建筑特征,大面积重新扩建,同质化修缮方式让传统历史文化街区失去了多样性。而正是因为戴氏老宅产权私有制,因此本项目为了保持多样性原则,对老宅更新改造策略为:以一个经营主体作为前提,在不破坏建筑整体历史风貌的原则下,为了能够适应老宅与现代生活方式对功能空间使用需求的矛盾,适应性地改变老宅空间的功能,以此实现老宅生命的延续。如何让戴氏老宅实现空间的适应性转换呢?戴氏老宅作为“前殿后宅”的建筑群组合模式,在过去时间周期中一直强调对于“宅”的干预程度[4]。而“殿”同样作为老宅中的一部分,由于干预程度受限和常年交替使用等情况,忽视了“殿”的建筑价值。

2 改造的功能释放分析

功能释放是指在一个经营主体范围下,对已经无法适应现代生活需求的功能空间,既尽量遵循原空间逻辑[5],不改变原有室内的空间分隔,同时谨慎地释放空间,强调开放性。

更新改造与实际需求的冲突。由于戴氏老宅此前对“前殿后宅”的干预保护程度不一致,从而造成了以辅助需求为主的功能空间“殿”往往被忽视,那么现在是同“宅”采取同级别的干预保护程度,是将它恢复到原貌,还是继续秉持漠视的态度[6]?笔者所在团队提出设计策略为:将加建铁皮小天井进行拆除,尽可能还原老宅原本建筑风貌。但该提议很快被业主强烈反对,因为小天井的拆除减少了业主的实际使用面积。

如何让业主利益既不受损的同时,又合理保留加建的小天井?依据现场勘察来看,铁皮经过多年的雨水冲刷早已出现生锈破损和漏水等情况,而站在历史价值观的角度来说,现存的建筑情况当然是不值得保留的,所以如何妥善处理加建铁皮的去留是值得深入讨论的问题。从越剑老师团队在安顺屯堡修缮改造的项目——金家小院(见图2)总结经验。

图2 安顺屯堡金家小院内部空间(图片来源:作者拍摄)

为了解决室内采光及屋顶防水问题,通过在屋顶装条形亮瓦、增加望板和自粘式防水卷材,形成“修旧如故”的新旧秩序。笔者认为戴氏老宅作为历史街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殿”理应同样采取合理的干预保护,因此对于两进建筑之间所加建的小天井采取保留的设计策略,即保留当前小天井现状木结构支撑体系,通过增加木椽支撑半透明的条形亮瓦替换掉生锈腐化铁皮,以此达到既保留建筑实用面积的同时,也将木结构体系完整展露,这样的处理方式不仅与周边建筑肌理一致,也保持了处于历史文化街区的建筑风貌独特性。

3 楼梯与巷道的活化再利用

3.1 现状布局分析

观察戴氏老宅的开门分布,可发现三进、四进建筑内部均有贯通的南北“巷道”,结合现场勘察以及对业主的采访可知:在建造之初,因用地长而窄,最窄处仅9m宽,因此建筑师选择将建筑两端山墙占住用地边界,而联系各进院的“巷道”只能布置在建筑内部。“巷道”区分了主人和佣人的流线,佣人不用通过建筑的主入口与主要房间即可穿过建筑。

三四进建筑的楼梯均朝北布置在建筑的背立面。三进建筑的楼梯设置在室内的东北角,形制为木制双跑楼梯,四进建筑的楼梯设置在建筑北面明间,为U形折木制三跑楼梯,配合立面三扇长形竖向玻璃窗,形成明亮的空间。

3.2 如何实现活化再利用

作为建筑师应该如何实现空间活化再利用呢?笔者认为,因特定需求而产生的活动空间,正是由于早已不适应现代生活,从而被大众所忽视,那么理应做出适当的转换回归到大众视线中,以三进建筑巷道与楼梯间为例[7]。

①为了尽可能贴近过去的使用功能性质,将巷道与楼梯结合,同样作为对内部服务的辅助空间。首先以巷道作为专职运送业主日常生活起居所需用品,通过楼梯直接达到二层起居空间,同时楼梯间下方空间作为储物空间再利用,将运送与参观人群流线合理划分。虽然满足了对内的交通功能需求,极大还原了过去的空间使用性质,但并未考虑参观人群交通流线组织。

②巷道与楼梯结合,满足戴氏老宅参观人群流线。三进建筑巷道狭长且南北贯通,形制上具有引导人群流线作用,通过楼梯与巷道的合理结合,将参观人群直接引入二层,参观流线以二层作为主要参观空间,二层参观结束沿着原路线进入一层,再顺着巷道走出三进建筑。

3.3 过去生活方式与建筑功能的矛盾

戴氏老宅在建造初期,有一些顺应时代特色功能的空间,如具有服务性质的衣帽间。如今,这些功能空间都较为狭小阴暗,且与周边环境不和谐。故需要对建筑空间功能进行适当的调整,将其更新转换,从而激活建筑新生命的延续[8]。衣帽间位于四进建筑二层主人卧室中,从现状勘察来看,衣帽间功能已被遗弃,如若只是简单地改造为卫生间的话,那它过去本身的特点将被,削弱,基于以上分析,笔者提出改造设计策略。

①尽可能还原过去建筑空间功能:为了与之前空间关系无太大的差别,笔者考虑将二层衣帽间更改为布草间,三层作为业主日常生活起居储物空间,以二层及三层作为储藏功能配套组合使用。

②置入交通功能:通过设置楼梯,把一层巷道、二层布草间、阁楼储藏间连通起来,以设置动线的处理方式让静置衣帽间动起来,使人身处空间中能感知到尺度关系的做法。通过置入新的交通功能,能够从一层,以不进入室内通过巷道和二层空间的方式直接到达阁楼,此处理方式作为四进建筑修缮改造设计的一个重要突破口,也是一种全新的尝试。

4 结语

在现状勘察调研基础上,从修缮与设计两个方面对重点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笔者认为戴氏老宅作为历史街区保护建筑,站在保护文物建筑的角度来说[9],以上现状问题解决策略不一定行得通,但如果不加以保护的话,那么很多不适应现代生活需求的空间将被闲置。

从戴氏老宅位于历史文化街区私有产权基本信息入手,与街区其他民居相比,戴氏老宅的艺术价值表现在聘请川内建筑师团队设计,因此具有鲜明的建筑特征[10],并通过对过去历史沿革和建筑形式的分析,深入挖掘老宅的历史文化价值与社会价值。

猜你喜欢

戴氏安顺老宅
老宅旁的竹林
安顺学院获批新增两个本科专业
乡村振兴·安顺宣言
老宅
情定安顺的“白衣天使”
戴氏心意拳研究进展述评
寻味贵州——安顺
戴玄之史学研究述略
太爷爷家的老宅(下)
明代休宁隆阜戴氏荆墩门的派分、建构及生活
——以一则正统十一年商人家庭阄书为线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