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幼小衔接”背景下中班幼儿阅读能力的培养
2024-04-29付华丽
付华丽
导读:阅读是学习知识的基本方式,幼儿处于受教育启蒙阶段,应注重阅读能力的提升,这对后期学习意义重大。对即将进入小学的幼儿,教师要做好幼小衔接工作,加强阅读能力培养,让幼儿进入小学后快速进入学习状态。本文对幼小衔接背景下中班幼儿阅读能力的培养展开探讨,以促进幼儿更好地学习。
幼儿进入小学之后,学习环境会发生很大变化,这对幼儿提出了新的挑战。基于此,教师要重视幼小衔接,加强阅读能力培养,确保幼儿具备一定学习能力,可以很好地适应小学学习变化。教师要分析幼儿身心特点,采取有效教学策略,引导幼儿投入阅读,培养良好阅读习惯。
一、幼小衔接背景下中班幼儿阅读教学现状
(一)忽视阅读教学重要性
对即将进入小学的幼儿来说,学习环境会发生很大变化,教师非常重视幼小衔接。但从实际情况来看,部分教师将重点放在新知识学习上,认为幼儿只有学习新知识,才能快速适应小学环境。很多教师担心幼儿进入小学后会出现不适应的情况,会提前告知幼儿关于小学的学习、校园生活等,对阅读教学比较轻视。教师对幼儿开展阅读教学依然采用传统方法,没有考虑幼儿园阅读和小学阅读间的差异,使得幼儿阅读能力很难有所提升。
(二)阅读内容选择不当
部分教师对幼小衔接认识不足,忽视幼儿实际情况。为了尽快让幼儿熟悉小学阅读,教师会直接选择小学教学内容。这种教学模式下,由于阅读能力较低,如果直接面对小学内容,幼儿会感觉到非常难,根本无法实现有效学习。教师在幼小衔接中急功近利,想要幼儿快速具备小学时期的学习能力,这显然是不可能的,因为幼儿学习能力有限。面对难度较大的阅读内容,幼儿学习积极性也会受到影响,甚至产生厌倦的心理。教师选择阅读教学内容完全从个人经验出发,没有考虑幼儿情况,导致阅读教学存在不合理的现象。
(三)忽视幼儿实际情况
幼小衔接主要目的是让幼儿进入小学后可以快速适应,主要对象是幼儿。教师应从幼儿角度出发开展阅读教学,才能确保幼儿具备阅读能力,有效适应小学学习。但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占据主导地位,幼儿只能被动接受。而且,教师一般会参考相关教学模式或依据个人经验,可能与幼儿需求不相符合,阅读教学效果也就无法落实。幼小衔接没有遵从幼儿情况,幼儿只能按照教师要求完成任务,阅读能力很难有所提升。
二、幼小衔接背景下中班幼儿阅读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一)发展幼儿思维
阅读是一种综合性的思维活动,教师引导幼儿阅读,可以促进幼儿思维发展。幼儿年龄小,阅读以形象思维为主,主要通过插画理解内容。进入小学之后,部分阅读内容较为抽象,再加上阅读能力有限,幼儿理解起来比较困难。考虑到这一点,教师要重视幼小衔接这一环节,强化阅读能力培养,为幼儿步入小学做好准备。依据阅读内容创设情境,会激发幼儿阅读兴趣。进入具体情境后,幼儿阅读中会进行探索,这让思维变得更活跃。同时,随着阅读能力的提升,幼儿可以对内容产生深入理解,从形象思维转变为抽象思维,满足小学阶段阅读所需。幼儿在阅读中一边思考一边学习,思维会得到有效锻炼,对阅读内容的理解不再局限于文字表面,他们可以感受其中蕴含的思想情感。由于阅读本身就是一个思考的过程,当阅读能力提升后,思维水平也会有所提升。
(二)扩充幼儿知识量
幼儿园时期,教师只教授幼儿一些简单的汉字,幼儿掌握的知识非常有限,这会限制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虽然幼儿对周围世界充满好奇,内心也有很多想法,却无法准确表达出来。幼小衔接时期,教师引导幼儿进行阅读,过程中幼儿会接触很多新的知识,尝试在日常学习或交流中运用新知识,从而提升阅读能力。
例如,教师可以带领幼儿阅读《爷爷的牙,我的牙》绘本,故事讲述爷爷和小孙子都掉了一颗牙,采用上牙掉了往下扔、下牙掉了往上扔的方法,促使新牙快速长出来。绘本内容具有很强的趣味性,爷爷和孙子之间的对话会激发幼儿表达欲望,让他们学会如何和人进行沟通。另外,绘本中还包含很多新知识,可以满足幼儿学习所需,达到扩充知识量的目的,这对后期阅读学习有很大的帮助。
(三)培养幼儿良好学习习惯
幼儿园时期,幼儿学习能力较低,教师会照顾每个幼儿的需求。但进入小学之后,学生人数较多,教师不可能照顾到每个人,这要求幼儿具备一定自学能力,养成良好学习习惯。阅读习惯应从小培养,特别是在幼小衔接阶段,幼儿即将步入小学,面临陌生环境。此时,只有具备自主学习能力,才能快速适应小学学习环境。教师要教授幼儿阅读方法,突出幼儿主体地位,让幼儿自主参与阅读,激发内心自学意识。慢慢地,即使在脱离教师的情况下,幼儿依然可以实现阅读。阅读能力提升是一个缓慢的过程,会在潜移默化中对幼儿产生影响,让幼儿从以往的被动接受转变为自主学习,提升学习积极性,从而更好地进入小学学习。
三、幼小衔接背景下中班幼儿阅读能力培养策略
(一)开展绘本阅读
绘本内容以故事为主,配有图画,符合幼儿认知特点。幼小衔接中培养幼儿阅读能力时,教师可以组织幼儿开展绘本阅读。首先,绘本独有的形式会吸引幼儿注意力,让他们自主投入阅读,保持积极的学习态度。幼儿会感觉非常有趣,沉浸在故事情境中展开思考。其次,绘本阅读会逐渐增强幼儿阅读意识,让幼儿喜欢上阅读,积累一定的经验和能力。例如,幼儿刚开始阅读时只关注图画,随着阅读深入,他们会发现内容和图画关系密切,从而全面关注故事,阅读能力会得到一定提升。最后,绘本阅读中幼儿会遇到一些生字生词。通过教师指导,幼儿会认识更多字词,为后期阅读做好准备。绘本阅读是一个不断学习的过程,当阅读意识得到强化,幼儿便不再需要教师的引导,自己就可以完成阅读。所以,教师要合理运用绘本,提高幼儿阅读能力,确保幼儿顺利实现从幼儿园到小学的过渡。
(二)合理选择绘本材料
为了保证幼儿阅读质量,教师要合理选择绘本内容,确保故事符合幼儿认知特点,是幼儿喜欢的阅读内容。绘本材料应兼具趣味性和教育性,一方面,幼儿在阅读绘本中可以感受到乐趣,对阅读学习充满热情。另一方面,幼儿通过绘本阅读可以学习知识,感悟作品蕴含的人生哲理,提升认知水平。教师要分析幼兒身心特点,确保选择绘本材料的合理性和贴合性,为幼儿学习提供支持,让幼儿倍感亲切,从中获得感悟。例如,《一口袋的吻》绘本讲述一年级新生迪比不愿意上学,妈妈在送他上学的路上送了一口袋的吻。有了妈妈的吻,迪比变得更自信,最终和女孩奥利奥成为了朋友。该绘本内容与幼小衔接特点相符合,通过阅读绘本,幼儿会联系自身情况,明白自信的重要性,懂得步入小学应保持积极的态度。
(三)运用多媒体教学
很多幼儿对阅读存在“三分钟热度”的情况,刚开始拿到绘本时表现得非常热情,一段时间后便丧失兴趣。为了改善幼儿学习情况,教师可以开展多媒体教学,将故事内容通过图片、音频等方式展现出来,吸引幼儿注意力,让他们投入绘本阅读。
例如,《抱抱》绘本讲述小猩猩看到其他动物抱在一起相亲相爱的景象,特别想念妈妈,在大象妈妈的帮助下找到自己的妈妈,和妈妈紧紧相拥。教师可以先为幼儿播放动画片,视频中的动物形象会让幼儿感觉到非常有趣,内心充满对绘本内容的阅读欲望。观看动画片结束之后,教师要带领幼儿一起阅读故事,感受小猩猩对妈妈的思念之情。同时,视频会激发幼儿内心的情感,这样幼儿在阅读中会有更深入的了解,对提升阅读能力有一定帮助。
(四)设计阅读问题
以往,幼儿阅读缺乏清晰目标,只是简单了解内容。这种教学模式下,阅读能力很难有所提升。为了改善这种情况,教师可以在阅读前提出问题,让幼儿带着问题思考,对内容进行探究,发展思维。幼儿阅读时将不再关注简单的故事情节,还会探索绘本蕴含的思想情感,加深理解程度。
例如,《最爱做的事》绘本讲述了袁隆平爷爷的故事。在阅读前,教师可以提出问题:“小朋友们,大家对浪费粮食的现象怎么看?”大部分幼儿从小生活环境优越,不知道粮食的重要性,甚至在日常生活中存在浪费粮食的情况。通过引导阅读,幼儿会被袁隆平爷爷的故事打动,明白“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道理。袁隆平一直致力于杂交水稻的研究,最终取得了成功,让全国人民吃上了香喷喷的米饭。问题引导法让幼儿对绘本的理解变得更深刻,思维水平和阅读能力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
(五)关注幼儿实际情况
幼小衔接时期培养幼儿阅读能力时,教师应坚持以人为本理念,从幼儿实际情况出发,保证绘本阅读的有效性。每个幼儿性格、爱好等存在明确差异,这也就决定了幼儿喜欢的绘本类型不同。基于此,绘本阅读中教师要发挥出幼儿主观能动性,给幼儿留出一定選择空间,让幼儿实现自主阅读。教师日常要多和幼儿交流,听取他们内心想法,在此基础上选择绘本会更具针对性,能提高幼儿阅读积极性。当遇到喜欢的绘本内容时,幼儿不仅在阅读时表现得非常积极,学习过程中还会更认真。教师应转变传统教学理念,加强对幼儿的关注,不对幼儿做过多要求,尊重幼儿、相信幼儿,鼓励幼儿展开自主阅读,同时,教师还要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充分调动幼儿,鼓励幼儿分享绘本,和大家一起学习。
(六)培养幼儿良好阅读习惯
大部分幼儿在阅读中缺乏良好习惯,这会对阅读能力提升产生一定影响。对即将步入小学的幼儿而言,良好阅读习惯培养至关重要,会对幼儿起到约束作用,帮助其逐渐减少对教师的依赖性,产生自己的学习目标,实现自主学习。教师要注重阅读习惯培养,让幼儿在绘本阅读中坚持下去,这样阅读能力才会慢慢提升。教师可以先为幼儿制定简单的阅读计划。例如,每天坚持阅读两个绘本故事,慢慢养成习惯,提升学习自主性。另外,为了促进幼儿阅读,教师要经常鼓励幼儿。受到教师的肯定后,幼儿会表现得更自主,阅读时也会充满自信。总的来说,幼儿阅读能力的提升离不开良好阅读习惯的支持。
四、结语
综上所述,幼小衔接是幼儿从幼儿园走向小学的重要阶段,直接关系到幼儿后期学习效果。教师必须重视阅读能力培养,掌握幼儿实际情况,采取多种教学方式,提高幼儿阅读积极性并强化幼儿学习能力,保证幼儿有效适应小学学习的变化,快速投入学习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