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用绘本点亮特殊儿童生活

2024-04-29赵志鹏

儿童绘本(阅读与美育) 2024年2期
关键词:绘本儿童游戏

赵志鹏

导读:特殊儿童在生理和心理上与普通儿童存在差异。一直以来,学术界对特殊教育有着不同的建议,诞生出许多兼具共性和个性、普遍性与针对性、专业性及趣味性的教学策略,绘本教学就是其中典型的一种。自理能力是特殊教育中常被提及的重点话题,利用绘本的优势可以为特殊儿童的生活注入一道充满活力与希望的光芒,帮助他们实现快乐健康成长。

一、特殊儿童自理能力培养探析

(一)特殊教育现状

特殊儿童指的是与普通儿童存在鲜明差异的儿童,体现在情感、智商、感觉、生理、语言、肢体等不同的方面,这些差异通常已经影响了儿童正常发育和社会活动,需要家长和教师及时干预和引导。

特殊教育,即针对特殊儿童的针对性、统一性、专业化教育模式,主要承担对象为特殊教育学校。以2022年数据为例,全国特殊教育学校共有2314所,比2021年增长1.14%,招收各种形式的特殊教育儿童14.63万人,在校生91.85万人。上述数据展现出几个现状:一是国家对特殊教育的关注度总体呈现上升趋势;二是特殊教育已经形成一定的体系,我国相关配套教育资源正逐步完善,教师需铭记教育职责,教育部、特殊教育学校和高等院校特殊教育专业需大力加强人才培养;三是特殊儿童在全体儿童中的占比不高,需要受到社会各界密切关注和关爱;四是虽然特殊儿童的总占比不高,但在我国人口基数条件下仍保持一定的人数,这意味着在学生群体内部存在着客观差异性,需要教师平衡个体教育和集体教育的尺度,找到有利于班级儿童整体提升的教育策略。

(二)特殊儿童自理能力培养现状

基于特殊儿童定义,其大部分被家长送到特殊教育学校就读,与普通教学环境和社会环境的脱离、生理和心理的相对缺失、发育的相对迟缓或过速等种种因素,致使自理能力成为他们最应掌握的、对自身成长和适应环境帮助最大的能力之一。研究表明,由于主客观条件限制,特殊儿童生活学习中比普通儿童更需要被理解、照顾和引导。与此同时,他们自我管理、照应和成长的效率相对缓慢,自理能力培养需求反而更高。

基于特殊教育现状,自理能力培养呈现相应情况:一是教师应顺应国家对特殊教育的重视,将特殊儿童培养成更具自理能力的人,为其将来的生活学习夯实基础;二是教师需要加大对自理能力培养的研究,制定更多专业策略;三是在教学目标和幼儿客观学情、情感接受度方面的平衡性有待商榷;四是教师需要兼顾针对性指导和集体培养。

二、绘本教学在特殊儿童自理能力培养中的优势

(一)绘本教学概念

绘本教学,指的是通过图文并茂、具有艺术性和教育性的绘本开展指导,对儿童的特定能力进行专项训练的课堂模式。绘本是一种为儿童设计,符合儿童心理特点和认知发展规律的图书,一般讲述一个特定的、趣味横生的、引人入胜的故事,具有鲜明的角色、美观的图画和精彩的情节,能潜移默化地帮助儿童走入特定情境,学习某种技能,培养某种观念,更好地将其运用于生活中。比如,《光》可以培养自我意识,《小蓝和小黄》可以培养友情观念,《小老鼠忙碌的一天》可以培养劳动认知,《爷爷一定有办法》可以培养实践技能等。

(二)特定教育优势

在特殊儿童自理能力培养中,独立意识和实践能力是两个重要方向。绘本教学可以很好地满足这两种路径的指导条件和特点。

在独立意识培养方面,受到生理的限制,特殊儿童容易表现出自卑、恐惧、敌对、慌张等负面心理,在学习时容易产生应急机制,表现出对能力培养的抗拒和抵触,影响自理能力的发展。思维意识和行为习惯的主导和根基,绘本作为一种精神产物对儿童的心理疏导帮助很大。如果儿童展现出封闭、自我中心特征,往往内心受过创伤,脆弱敏感,不愿意关爱他人,封闭在内心世界中不愿出来。此时,可以引入《彩虹色的花》这一绘本。故事讲述一朵漂亮的花朵为了帮助小动物们,将自己的花瓣一一奉献出去,在濒临枯萎之际接受过馈赠的动物倾力助其恢复了生命。作品中花朵的无私奉献、动物的知恩图报像一盏温暖的明灯、一团熊熊燃烧的火焰,能点燃儿童内心助人为乐的火苗,驱动儿童转变思路,尝试从狭窄的个人视角走出去,通过自我管理、自我提升为他人带来帮助,认识到人与人之间可以齐心协力,获得爱意与温情。在意识的推动下,自理能力培养便有了目标的加持,不再是教师“一厢情愿”的引导策略。它成为儿童心中的意愿,教育主体和客体目标的一致性得以实现。

在实践能力提升方面,特殊儿童在某些特定的方面能力不及普通儿童,教师需要正视这一客观属性。绘本教育对特殊儿童的教育加成更大,是非常出色的助推器和辅助工具,能简化一些操作步骤,将事物的本质进行高度提纯和精简,并增加实践的趣味性、生活联系和情感元素,以一种更易理解、更具乐趣、更直观清晰的形态帮助儿童掌握实践要领,提升实践水平。例如,《麦麦蹲》可以将游戏“萝卜蹲”的动作进行简化,《爷爷一定有办法》将缝衣服等各种生活小技巧的目标和步驟进行提炼,《小蝌蚪找妈妈》《是谁嗯嗯在我头上》能增加涂料活动和匹配游戏的故事性和趣味度,《爸爸去上班》以家长的工作为主要情节将自理能力和生活高效联系,《我妈妈》囊括了母亲的各种职业和劳动画面,能培养亲子情感,促进特殊儿童以母亲为榜样提升自我,认真效仿、复刻各种劳动行为。

三、在绘本辅助下培养特殊儿童自理能力的策略

(一)树立科学榜样,将言传身教进行形象化处理

科学研究表明,儿童最初学习的动力来源于对生活中人、事、物的模仿。除了家长、教师、邻里、高年级学生,动画、传说、故事书中的虚拟形象是他们最爱模仿的对象。一些儿童采取寄宿的生活形式,生活模仿案例较为缺乏;一些儿童属于留守儿童,常年接受隔代抚养,模仿对象的价值观、兴趣和思维均和其有所出入,不具备参考价值;一些儿童学习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较弱,对灌输式教育收效甚微;一些儿童在体能、肢体能力、视力、听力上有所欠缺,难以将传统的、生活的、真实的案例作为模仿对象。

基于上述特殊儿童的真实情况,绘本能提供鲜明的、象征化和隐喻化的科学榜样。这些榜样都经过创作者精心描绘,提取生活人物的性格特点、现实处境、成长轨迹、心理规律和精神品质,既具有高度概括的、抽象化的教育性,也具备现实引导中缺乏的形象性。有时候,一个绘本角色的言传身教甚至比师长的教导给儿童留下的印象更深刻、长久,这是由绘本的艺术性和情感性特点决定的。教师可以精心选取绘本“偶像”,捕捉儿童对人物的好感,将这种好感转化为对其优点和价值的欣赏、肯定和模仿行为,帮助儿童提升自理能力。

比如,《田鼠阿佛》的主人公阿佛在漫长而寒冷的冬天采集词汇、色彩和阳光,从事脑力活动,《阿利的红斗篷》的主人公阿利勤于耕耘,独立完成从剪羊毛到制成衣服的体力劳动过程,《爷爷一定有办法》中的主人公爷爷运用自己的创意和智慧帮助约瑟解决生活问题,兼具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教师可以设置一个对照组,引导幼儿阅读和探讨,观察其动作、语言、神态,从不同的反馈中判断他们喜爱的角色。角色本身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他们这个阶段潜意识里最愿意从事的工作类型,可以激励他们朝着各自喜爱的角色目标努力前进。教师应为不同的儿童设定不同的目标,将榜样的力量做出生活化、形象化处理,如收集词汇、记录阳光、观察色彩、创编故事、阅读汇报(脑力劳动组);制作服饰和道具、浇花、做家务、植树、清洁(体力劳动组);为同伴解决问题、绘制自理能力主题黑板报、开展文艺演出(体力、脑力劳动交织组)。在一段时间后,教师组织儿童评论自身有无实现榜样目标,将标准设置为模仿角色、学习角色、靠近角色、成为角色四个阶段,采用师评、家评、自评、互评四种模式结合的评价制度和以鼓励、引导为主的教育模式,让儿童在高度形象化的模仿行为中逐渐建立自理意识和能力。此外,任何劳动、任何思想、任何群体都具有自身的价值,教师要培养特殊儿童健全、健康、理性的行为观念,将形象化教学进行拓展延伸,以“形象”(虚拟形象、现实形象及概念形象,如行为习惯、思想意识、价值观念等)为线索让儿童的自理能力不断跃升,遵循“模仿喜欢的角色—模仿欣赏的同学—模仿没那么喜欢的角色—模仿想要模仿的所有行为”的培养路径。

(二)让生活和游戏相互渗透

陶行知的生活教育和福录贝尔的游戏教育是儿童教育的两种主要理论。自理能力培养的核心逻辑是让特殊儿童具有更多管理和保护自己、从事社会活动的能力,合理、客观看待自身在社会中的位置,更好地适应社会,施展个人才能和价值,健康成长发展。儿童既是接受指导的客体,也是教育活动的受益人。虽然教师会有意灌输“学习是为自己而学”的理念,但由于客观原因,特殊儿童相对欠缺理性思辨力,更不容易理解这个道理,学习动力弱、兴趣低迷、配合度不高的情况时有发生。基于此,他们更需要和日常实际息息相关的生活教育、和探究兴趣相辅相成的游戏教育,以此提升自理意识和动力。教师可以将绘本作为依托,从两方面实现生活和游戏教育的相互渗透。

一是让生活渗透进游戏中。特殊儿童的一日生活中,游戏是基本活动。设计好了游戏,便是设计好了基础教育,以下是相关策略和案例:个别化学习迁移法,使用《光》等主人公只有一位、适合独幕剧表演的绘本,让那些喜欢自己玩的儿童有机会将生活中和绘本主人公类似的自理行为(独自制作道具、自己睡觉、独立完成作业和洗漱、自主绘画等)搬到剧中;游戏竞赛法,以《柠檬不是红色的》《乌鸦喝水》《花婆婆》《蚂蚁和西瓜》等具有诸多操作元素的绘本为素材,在角色游戏、表演游戏、建构游戏中给儿童提出要求,让其将生活中擅长的劳动迁移到活动中(如表演插花、唱歌、叠纸、分水果、跳舞、做乐高),再由观众对这些具有生活元素的行为进行模仿,分别评选最佳游戏主导者和模仿者;生活迁移法,将一些涉及劳动工具、劳动类型的生活概念以问答、考题的形式巧妙寓于游戏环节中,让儿童在拼接游戏、沙地游戏中区分无结构材料、低结构材料、高结构材料并开展辩论,从《猜猜我是谁系列》《神奇洞洞书》《真好吃呀》等实践类绘本中找到理论依据。

二是让游戏渗透进生活中。除了和普通儿童一样的衣食住行方面,特殊儿童的生活还包含针对性训练与复健。如果以绘本为灵感注入游戏元素,儿童便能在平凡的日常中潜移默化地提升劳动意识和自我管理兴趣。比如,在听力康复中引入绘本《奥利弗得到了助听器》,让儿童边听边和主人公实现共鸣、共情,通过听力游戏、表演游戏努力做治疗;在视力训练中引入绘本《小蓝和小黄》,通过简单的辨色游戏、口头交流提升视觉方面的学习技巧;在智力训练中引导儿童列举令人欣赏的绘本人物并说明原因,如《田鼠阿佛》中坚持自我的阿佛、《猜猜我有多爱你》中坚持不懈的小兔子、《玛德琳》中活泼勇敢的玛德琳,帮助儿童建立自信心,以思维训练游戏的形式实现自我管理和技能提升。

(三)以绘本为桥梁实现自我展示,带动自理气氛

因为或多或少受到不同于普通儿童的眼光,许多特殊儿童内心对环境的敏感度更强,他们需要更多肯定和鼓励。同时,从众心理在儿童发展过程中较为普遍。教师要以辩证的眼光看待以上两点教育现象,将表面上的劣势转化为优势,基于儿童的敏锐、高自尊、认同感提供自我展示平台,基于儿童集体无意识的特点注入利于其发展的正面因素。

绘本为儿童的自我发展和自理能力培养提供了沃土。以绘本为核心进行辐射,可以发现特殊儿童同样充满个性,具备基本的各类能力。比如,有的儿童喜欢阅读,无论《花婆婆》《光》一类的美育绘本还是《太空邮递员》《海底两万里》一类的科幻绘本都有所涉猎。教师可以将其评为阅读指导员,教导同伴怎样保持阅读习惯,并将这种习惯转换为稳定的专注力,运用于学习生活中,如午睡、保持安静、集体活动、叠被子、进食、写日记等。有的儿童模仿能力极强,可以模仿三只小猪盖玩具房子,模仿魔术师威利做一些小魔术,模仿花婆婆种花,模仿大脚丫贝琳达跳芭蕾舞。教师可以将其评为“模仿之星”,和同伴讨论怎样辨别模仿的好坏、哪些人物值得被模仿、如何模仿别人(声音、语言、动作、神态、习惯)。渐渐地,班级形成了模仿的优良风气,儿童互帮互助,在艺术写生、吃饭、板报、讲故事、玩游戏、体育项目、语言活动、科学实验等领域互相发现优点,取长补短,共同进步。有的儿童擅长临摹绘本和讲述绘本故事,教师可以让其当“绘本记录员”,让同伴将生活中关于自理能力的事情告知他创作,如组织户外活动、游泳、踢足球、整理房间、收拾玩具、打扫窗户、洗碗、拖地等,在互相夸赞、欣赏和传递故事的过程中,儿童逐渐建立自我肯定,养成基本的成就感和自信心,形成了“自信班级”“互助班级”的良好氛围,为自理能力提升提供了充足良性循环、持久稳定的环境氛围。

四、结语

自理能力是特殊儿童立身之本。绘本是一面镜子,折射出儿童五彩缤纷的生活和丰富细腻的内心。教师要善用教学策略将绘本的教育价值最大化,給予特殊儿童全面成长之中不乏快乐趣味的童年。

猜你喜欢

绘本儿童游戏
绘本
绘本
绘本
数独游戏
疯狂的游戏
爆笑游戏
留守儿童
六一儿童
第八章直接逃出游戏
绘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