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黄河上游生态旅游经济高质量发展路径研究
——以甘南藏族自治州牧区为例

2024-04-29道杰吉

商展经济 2024年6期
关键词:甘南州牧区牧民

道杰吉

(甘肃民族师范学院 甘肃合作 747000)

高质量发展既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具体体现,又是适应新时代经济社会发展趋势的必然要求。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深入实施生态经济发展,就甘南州牧区(玛曲县、碌曲县、夏河县)而言,必须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生态文明思想和大力传播生态文明理念。近年来,虽然在国家惠民利民的好政策下已经脱贫,但为了长远持续的发展,甘南州还要立足市情、扬优成势,发挥牧区生态功能、经济功能和社会功能优势,加快发展环保产业、绿色牧业、品牌牧业及功能牧业等。

1 甘南州牧区生态经济发展现状

甘南州牧区天然草场在黄河上游水源涵养和补给、区域气候调节、水土保持、生物多样性保护等方面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其特殊的区位及生态环境对黄河中下游及沿黄九省区的重要影响,决定了甘南州牧区生态系统生态功能显著、生态地位独特、服务经济价值很大。但甘南州牧区海拔高,气候高寒阴湿,风大风多,牧草生长期短,枯草期长,黑土层浅薄,沙源丰富,草原生态不仅脆弱,还很敏感。虽然国家层面出台了一系列草原生态保护修复政策措施,也投入了一定的人力和财力,但生态经济功能并不显著。近几年,尤其是夏河县甘加草原生态系统退化极其严重,草地退化指示物种、典型的毒杂草狼毒盖度面积呈逐年上升趋势,大片土地荒漠化,改善草原生态状况刻不容缓。因为天然草场是甘南州牧区最主要的自然资源,草原畜牧业是该区域主导产业和特色优势产业,畜牧业的发展对甘南州的社会稳定、经济繁荣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甘南州牧区大多数牧民主要依靠草原畜牧业生存和发展,草场资源的质量和草场位置的好坏直接关系到牧民群众的生活和牧区社会的稳定。在物价上涨和牧户家庭人口增长的情况下,更关心牲畜的数量和出栏率,对保护草原生态系统的主体责任意识淡薄,适当增加牲畜头数成为客观现实。因此,大多数牧民群众对减畜禁牧、合理控制草地牲畜载容量的积极性并不高,也认识不到围栏中超畜过牧导致的各种不良影响,以致超畜核减难度较大,进而直接影响草原生态环境的可持续、高质量发展。围栏中的牧户还存在水源、水道、牧道不通等问题,牧户被固定在家庭草场上,流动性大大降低,居住点非常分散,各牧场之间距离被拉远,通信落后、交通不便,医疗条件和医护人员水平有限,就医困难重重。牧民冬季住简易定居房,夏季住简陋帐篷,居住条件阴冷潮湿,夏季生活能源多以燃烧牛粪解决,加上高寒缺氧、饮用水质和饮食习惯的影响,常见疾病得不到及时诊断、检查和治疗。部分偏远牧户人畜用水主要依靠附近的河水,雨季河水浑浊、旱季河水干枯的情况时有发生,很多泉水小溪水源枯竭,导致牧户饮水困难。牧区公共服务基础滞后,社会发展程度缓慢、经济基础薄弱,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能力尚显不足。此外,畜牧业生产管理水平落后、产业结构单一,随着牧户人口和户数的增加,牧道变窄,公共道路不能畅通,户均草场面积和人均草场面积呈逐年减少趋势,再加上草地承包到户政策至今未做出过任何调整,致使牧户收入差距扩大,低收入牧户经济负担加重。因此,在生态环境的保护和修复过程中,甘南州牧区牧民生活得不到进一步改善,生态经济建设的效益是不可持久的。

2 促进甘南州牧区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措施

守护绿水青山,留住蓝天白云,是甘南人民福祉所系。独特的草原生态环境是全国重点生态功能区和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其生态区位优势及生态价值极其重要。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牢固树立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理念。生态保护和生态旅游发展相得益彰。”甘南州牧区作为我国川西旅游环线腹地,是体验独具藏域风情的高原生态家园。

当今,在国家产业政策导向下,旅游业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甘南州在旅游大环线建设中的发展前景更加广阔。因此,发展生态旅游是甘南州牧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方向,因而把生态旅游资源作为一个系统,统一规划,发挥生态和生产双重功能具有重要意义。首先,甘南州牧区发展生态旅游要重视特色旅游开发,科学规划引领、优化方案设计、加强规范管理、整合优势资源、加大宣传力度,丰富生态旅游活动的形式和内容,努力打造生态旅游精品路线和示范景区,形成生态旅游热点;其次,通过加强藏族传统文化保护,兼顾藏医药和宗教文化康养旅游,旺季吸引外地游客和淡季吸引本地食客相结合的创意规划等措施,把甘南州牧区生态旅游打造成为生物多样、生态优美、文旅融合、路景一体、食路吸客的多功能性草原生态旅游胜地;再次,融合区域文化,重视人文背景,深入实施畜产品加工业提升行动,积极发展畜产品物流、电商等新业态;最后,充分挖掘牧区资源基础、体验价值、经营内容、服务宗旨及产业提升的多功能优势,实现牧户和现代牧业发展的有机衔接,让牧民共享生态旅游成果,促进牧区又好又快地发展。

3 甘南州牧区实现生态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建议

甘南州牧区在我国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方面具有重大影响。改善生态环境、发展区域经济和提升生活水平是目前在经济运行过程中要解决的突出问题。在新的发展时期,随着国家对西部地区旅游交通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不断建设与完善,甘南州牧区由于生态环境极度脆弱敏感、自然条件严酷,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存在很多不足,加上生态旅游起步较晚,产业意识薄弱,故作为资源节约型和可持续、高质量发展产业的生态旅游在甘南州牧区生态建设和经济发展中具有特殊地位。

3.1 发挥优势产业联带作用,走“精准”发展生态旅游之路

第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依托甘南州牧区自身丰富的生态旅游资源优势和独特的民俗风情,以乡村振兴为契机,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广大牧民应积极响应国家政策、落实绿色理念、实行绿色行动,把生态旅游这一天然高层次的可持续性活动落到实处,实现社会效益、生态环境效益与经济效益三丰收;第二,通过多个渠道、多种媒体包装宣传甘南州牧区的生态旅游业,树立甘南州鲜明的“九色甘南,寻梦之地”生态旅游形象。依托景区全方位开发食、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互相配合的生态文明建设效益,创造出可供游客滞留的、身心愉悦的牧区特色民俗文化体验场所;第三,吸引更多资金、技术及人才等要素资源向牧区汇聚,激活牧区振兴内生动力,实现甘南州牧区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牧民生活的极大改善;第四,在“全域旅游无垃圾示范区”和“五无甘南,绿色崛起”能量圈中,注重与内地学校的对接,创建“中小学环保教育夏令营基地”,让小朋友们切身感受高原青山绿水、蓝天白云;了解高原少年儿童践行环保的事迹,传承环保的自觉,学习交流环保知识,互相传递正能量,同时有利于各民族相互交流、交融、交往,增进民族团结。

3.2 重点支持甘南州牧区旅游风景道升级改造,创建多功能性草原生态旅游

第一,我国应立足甘南州牧区良好的资源特色,提高道路等级,改善各乡镇的交通运输条件,使通景公路或景区衔接统一,增加道路沿线的特色便利服务店或藏家休闲驿站。重点解决旅游厕所问题,建议政府出台支持政策,采取“以奖代建”的方式鼓励旅游轨迹沿线将休闲驿站和旅游厕所进行协同改善创新。为避免冬春季节功能闲置,运营成本高等问题,可在驿站附近修建大型温室阳光房,利用高原充足的阳光资源,在室内充斥绿植,夜间以灯光点缀各种植栽,融合中、西、藏合璧餐饮娱乐业打造牧区生态休闲园,带动地方经济的持续发展,还可融合其他业态和公共服务职能;第二,在旅游服务上,注重规范化、个性化和情感化,以适应不同人群的不同旅游需求和总体上不断提高的旅游需求,跟上现代生态旅游发展的品质与潮流,使景区与城区互动一体化,使城区到景区的产业廊道集群新业态,在路上就等于在景点,拉动牧旅融合、康旅融合、体旅融合项目发展,实现全域发展格局;第三,从物质层面而言,突出挖掘甘南州牧区的优势和特色旅游资源,重视发挥旺季旅游业顺带功能,合理利用当地全生态、无污染的原材料,采用绿色、生态标志,大力开发独具地域特色和文化内涵的生态旅游产品、畜产品、土特产和旅游纪念品,避免低层次和旅游产品与其他藏区重复雷同的,尽量避开激烈的市场竞争。从精神层面而言,生态旅游会鼓舞当地牧民,因为游客的很多次拍照宣传会增强当地牧民对良好生态的自信心,因此他们会更加主动、持续地呵护生态环境;第四,制定并进一步落实好草原生态保护修复补奖及优惠政策,全力拓展招商引资和启动民力两个渠道,建立有效的投资融资机制,努力调动各级各单位与社会各个方面投资兴办生态旅游的积极性,形成全域兴办生态旅游的格局。

3.3 积极响应国家战略的自信和能量,以生态旅游带动特色产业发展

当前,甘南州牧区生态旅游大多停留在初级阶段,不少人对生态旅游的理解仅停留在走向大自然,游山玩水,能正确把握生态旅游内涵的专业人才缺乏,真正懂得生态旅游的游客和管理者少之又少,生态旅游在规划和教育方面都非常薄弱。基于这种现状,应统筹规划生态旅游业的发展,以发展和保护并举的,牧——游结合的理念,做好绿色发展、循环发展,倡导生态文明,重视景观生态时、空、量的整合,以实现生态经济永续发展。第一,生态旅游在甘南州牧区还停留在自我发展、自求出路的阶段,投资少、规模小,多产业联合经营、共谋发展、共赢互惠的认识不到位,未形成有机的旅游产业链,整体服务水平不高,大多数旅游景点还存在“等客上门”的观念,导致这些景点知名度不高,难以形成旅游热点,制约了甘南州牧区生态旅游的快速发展;第二,资金问题是制约甘南州牧区生态旅游向深层次发展的主要因素,也是各景点形不成一个既有观赏价值,又有综合接待能力的规模景点的主要原因。要投入更多的力量,狠抓6~10月近五个月的旅游旺季,依托草原生态景观和人文景观开展草原生态游,因地制宜、适地适作,抛开“掠夺式”开发利用,促进旅游活动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协同发展;第三,草原娱乐是草原休闲业与娱乐业融合产生的新业态,旅游本身就具娱乐性,可开展草原娱乐项目,如草原骑马射箭、草原骑牛投抛石绳、草原影院、草原KTV、生态烧烤等;景区吸引物设计避免盲目照搬其他景点,要突出审美和人文内涵,这是达到休闲旅游最直接的途径;第四,融合区域文化,积极推进草原藏家乐生态旅游的发展,重视人文背景,在牧区让牧民共享生态旅游成果,同时充分利用当地乡土文化资源,实现特色发展;第五,采用“绿”色经营模式,建设生态停车场、生态厕所、生态垃圾桶,在提高牧户对生态安全建设及生态服务认知的同时,由政府部门引导做好生态旅游规划与建设工作,加大政策倾斜及资金扶持力度,进行示范点建设,建议在甘肃涉藏州县旅游环线沿途启动建设“汽车旅馆”“房车自驾游营地”“牧人之家”示范点,满足人们旅途无忧和回归自然的愿望。

3.4 保护传统文化,兼顾发展康养旅游

在涉藏地区有完整的神山、神湖民间祭祀信仰,山神、鲁神(水神)祭祀文化很大程度上就是对大自然无限敬畏的产物。甘南州牧区也不例外,牧民群众对山水的保护是从古至今根深蒂固的。这种环保精神无需宣传、无需强调,一代代身体力行。因此,政府部门需要面对山神、鲁神祭祀仪式这种传统民间信仰文化长期存在的事实,对这一传统文化事象的传承、保护方面的大力支持也是不容忽视的。第一,人们通过祭祀仪式在建立与自然相适应、相和谐的活力,并由自然崇拜衍生出诸多禁忌,使得民众对置身其中的周围生物、环境热心关切起到了保护生态的作用。也正是在这种神圣环境的熏陶下,人们创造着人与人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人与生活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的天、地、人和谐之境;第二,山神、鲁神祭祀是藏族群众赖以生存的精神支柱,也是共同默认的社会准则,始终发挥着无形的积极作用,对构建和谐社会和维护甘南涉藏州县长治久安也有着积极作用。决策部门需要在了解其民族的历史、文化、信仰、习俗的前提下,清醒地认识到自然崇拜中的生态智慧和传统民俗文化的正功能及其顽强的生命力,不干预、不改造、不禁毁;第三,随着国家城镇化步伐的不断加大,要用新的价值尺度来衡量其有益的成份和存在的价值,对有存在价值的民间祭祀场域和活动的保护和支持离不开政府的主导作用,只有做到人与人之间关系与人与自然之间关系并重,才能达到深度融合;第四,甘南州牧区传统马文化濒临消失,在“中国赛马之乡”玛曲县,文体旅游局可联合民间赛马协会,以促进生态经济发展为目的,共同发力河曲宝马马球运动,在玛曲县建立“黄河首曲马球俱乐部”,组建河曲宝马马球队,并借力“格萨尔赛马大会”将马球列入表演项目,推出“中国河曲马球先行区”及“中国马球之乡”旅游品牌;第五,重视发展各县藏医药浴旅游服务,景区民俗配备药浴池,提供药浴体验,舒缓疲劳、修身养性、回归自然,使藏医药浴在生态经济发展中发挥其应有作用;依托宗教圣地“世界藏学府,中国拉卜楞”和“东方小瑞士,中国郎木寺”发展宗教文化康养旅游,通过影响人们的人生观、价值观、生活方式多种渠道,调理人的精神和思想,达到道德教化的目的。第六,建议牧民和政府共同出资,在牛毛帐篷旁配备水电暖网齐全的生态棚车民宿,既能使旅居者身心放松、心灵平静地体验原生态游牧生活,又能体验到最接地气的原生态自助藏餐,且在恶劣天气中可保证自家居住。

3.5 牢固树立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打造国内外知名牧业品牌

第一,不断提高旅游管理者的素质及牧民的参与度,既能在开发与管理中维护旅游目的地的生态环境和自然景观,又能为旅游者提供回归自然、追求宁静的有品质的生活体验,推进旅游环境与安全、秩序的整治力度,提升全域旅游氛围;第二,旅游接待设施的建设可按照“区内游、区外住”的原则,控制人工化、商业化、城市化倾向,保持景观的原始特征和景观的完整性,严厉杜绝因采石、修路、建厂等因素破坏景观的完整性,减少对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第三,积极开展县域“三品一标”认证,建设地理标志牧产品及渔产品,在原有地标产品:玛曲县“河曲马”“欧拉羊”及夏河县“甘加羊”的基础上,推出玛曲“乔科羊”、玛曲“虹鳟鱼”及碌曲“藏獒”、洮河鱼等高端品牌,并对玛曲县大水渔场的虹鳟鱼和金鳟鱼进行混合养殖,碌曲县洮河石花雨和极边扁咽齿鱼的养殖进行人工养殖;夏河县在“甘加秘境”八角古城设计生态庄园,在白石崖打造山居民宿,集游山玩水、吃住购养为一体,定向打造品牌资源,获取较高经济效益;第四,立足景观语境的个性化、长久性和稳定性,重视培养酒店管理和旅游管理人才培养,地方政府根据自身需求,与甘肃民族师范学院联合培养以汉藏和汉英双语方向为主的人才,立足地方实际文化特征,积极开展“淡季培训,旺季上岗”模式,政府引导景区携手高等院校,充分利用高校优势资源,引领文化旅游双语人才培养新模式;第五,增加湿地保护的资金投入,积极开展国内、国际合作与交流,多层次、多渠道筹措湿地保护资金;在保护前提下,加强湿地生态景观的美化,尝试在湿地周边小环境建立生态廊道,并依托景观和当地风情发展特色产业,促进甘南州牧区产业结构的转变和地方经济的发展。

3.6 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拓宽牧民增收和就业渠道

第一,甘南州牧区生态旅游管理活动相对滞后,要加强法制建设,依法管理,改革创新现有草场管理体制,实现合理有效管理;实施生态文明小康村建设,积极开展城乡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加强对牧民群众及旅游者生态环境保护的宣传教育;第二,针对牧民看病难治、病更难的现实问题,卫生行政部门要持续加大对牧区医务人员的专业性培训力度,使先进的医疗设备和医务人员的实际水平相得益彰,让牧民病有所医;第三,进一步健全生态保护修复激励政策机制,适度调高生态环境保护各类补奖标准,并将补奖作为长期性惠民利民政策加以实施;第四,在牧户钻井饮水或利用汇水地形条件修建蓄水池、安装小型家用太阳能光伏发电、修路方面投入更多资金,以解决牧户生活安全用电用水、出行不便问题,减缓生活压力,维护社会稳定;第五,基于牧民不需要随群放牧,政府部门通过更多的持续性技能培训,将剩余劳动力转移到民族手工业、汽车摩托车维修、出租、运输、餐饮等其他行业,积极参与生态经济服务,统筹规划生态经济发展,做好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以实现甘南州牧区生态经济的永续发展。

4 结语

综上所述,在倡导生态经济时,必须树立生态保护修复第一的理念,切实把生态环境当成生态旅游业的生命和形象,不断提高畜牧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打好牧民人居环境整治的硬仗,让牧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牧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牧区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把生态旅游业的目标与立足点建立在保证几代、几十代人的旅游资源持续利用上,只有这样,甘南州牧区才能实现经济、社会、生态和谐发展,真正走上可持续、高质量的发展道路。

猜你喜欢

甘南州牧区牧民
牧民新生活
试析藏北牧区的“盐语”民俗①
牧民歌唱冬奥会
甘南牧民 赵云雁
基于GIS的甘肃省甘南州垃圾填埋场适宜性分析
藏北牧区圈窝饲草种植及应用前景
商人买马
Reflections on the Teaching Mode of English Reading in Senior High Schools
基于DEM的1983-2012年甘南州降水空间变化趋势及特征
高寒阴湿牧区羊痘病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