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深度学习的高中历史教学策略探索
2024-04-29王甫州
王甫州
摘 要:素质教育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学强调学生的深度学习,从而帮助学生突破已有认知,获得新的理解,形成全新的思维,并掌握将不同知识运用于处理实际问题的方法技巧。可见,高中历史教学中让学生实现深度学习有着较为深远的意义。本文围绕深度学习下的高中历史教学策略等相关问题展开论述。
关键词:深度学习 高中历史 教学策略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4.03.048
深度学习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的探索性学习行为,不仅会肯定学生的参与价值,助力学生进行知识与知识间的融合运用,建构完整的知识体系,保障学生能顺利根据不同场景进行知识迁移转化;还能强化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创新思维等学科思维能力,使得学生能充分参与到深度学习中。
在高中历史传统教学工作中,学生由于长期受到应试教育、题海战术等浅表性学习模式的影响,所获得的发展提升较为有限,很难获得实质性的发展,亦不利于高中历史深度学习活动的开展,所以,针对深度学习活动开展教学模式的创新改革势在必行。对此,笔者将基于个人对高中历史深度学习的认识,阐述相关见解,以供教育工作者参考。
一、明确深度学习主题,优化学习资源配备
深度学习主题的明确,能为教师筛选引进课外资源提供明确的方向,亦有利于弥补课本知识内容的不够全面,弥补难以满足所有层次学生深度学习探索的缺陷,确保学生在主题化的教学资源的引导帮助下,更加深入地分析历史教材内容所展现的核心主旨,帮助学生完成历史知识体系的建构,使得学生形成整体的历史事件观念。
对此,教师应当先借助课前备课,深入分析研究不同单元课堂内容的主旨,以及不同历史事件背后的历史背景、发生的原因以及历史意义等。教师要综合以上多方面信息要素,为后续情境建构、学生自主探究分析明确方向。此外,教师还需要以明确的教学主题为基准,借助信息技术、大数据等技术手段,筛选引进符合深度学习主题的微课、短视频以及PPT等课外教学资源,用于补充拓展课堂深度学习教学的内容。这样,学生就能根据同一主题中的不同历史教学素材,持续深入地深化个人对历史主题的理解,进而带动学生的学科思维能力发展。
以《第二次鸦片战争》一课的深度学习为例,教师应在课前教学备课环节将深度学习主题设置为“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发生及历史意义”,然后通过信息技术进行相关教学素材的筛选,引进微课、短视频等进行补充拓展,使得学生能通过这些课外拓展教學资源,掌握“西方列强侵略中国的罪行”“第二次鸦片战争使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等重难点内容。
二、设置长短学习任务,规范深度学习活动
科学合理的深度学习任务安排,能帮助学生循序渐进地参与到深度学习活动中,避免盲目追求学习效率而导致深度学习错误频发,影响学生个人思维能力的发展。所以,历史教师不妨将学生的深度学习活动划分为阶段化的长短学习任务,利用长短学习任务逐步引导学生参与到深度学习中,使得学生在不同阶段任务的完成思考中,持续加深个人历史学习的参与深度,确保学生能更加深刻地理解各种历史事件。值得注意的是,师生均应按照所设计的长短深度学习任务安排,逐步参与到深度学习活动中,不能盲目追求历史教学活动的效率。
以《辛亥革命》一课为例,为实现深度学习带动学生思维能力发展,教师可进行长短深度学习任务的设计,短期深度学习任务为“孙中山创立兴中会和中国同盟会”“三民主义、武昌起义”等,让学生逐步掌握“辛亥革命”的历史背景知识,并通过短期深度学习任务的设置,为后续长期深度学习活动的开展奠定基础。然后,教师再设置“辛亥革命的历史现实意义”“辛亥革命发生的前因后果”等,促使学生将各个短期任务学习内容进行整合串联,建构完整的历史事件,客观分析“辛亥革命”对中国近代发展所产生的深远影响。教师也要借助长短学习任务的合理安排,规范全体学生的深度学习活动,继而达到提高学生学科思维能力的目的。
三、架构深度学习情境,发展深度学习思维
深度学习情境的建构使用,能带给学生视觉、听觉以及触觉等感官体验,使得学生能从多角度切入分析思考不同历史事件的意义,逐步形成个人的认知体验,并在情境分析中强化个人的情景分析能力,学会利用情境信息要素进行历史事件的分析理解,故历史教学情境的建构有助于学生的深度学习思维发展。对此,教师应基于自己所明确的历史教学主题,依靠信息技术、多媒体技术等建构主题化深度学习情境,将学生必须要掌握的历史事件要素渗透于情境之中,使得学生能在情境思考参与中获得更多的启迪帮助,进而充分发散个人的思维进行深度学习思考,最终形成个人的认识见解。
以《改革开放以来的巨大成就》一课为例,教师可在教学导入环节进行多媒体技术的运用,播放“改革开放以来的巨大成就”系列微课,让学生通过简短的微课认识到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所取得的伟大成就,并以此代入到改革开放巨大的成就相关的深度学习情境中。然后,教师再借助相关图片、音频以及短视频等进行教学情境的迁移过渡,引导学生逐步深入参与到教学情境中,深刻全面地认识“改革开放”所带来的积极影响。学生也能在情境帮助下,充分发散个人的学科思维,进行相关信息要素的挖掘,更加综合全面地认识看待“改革开放”,同时,学生也可以借助深度学习实现个人学科思维能力的针对性发展。
四、开展主题探究活动,自主导向深度学习
学生作为深度学习参与的主导者,其活动参与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深度学习活动的实际效能,影响着活动参与思维能力的有效性。主题化探究活动的开展能指引学生按照一定的方向持续深入地进行探究分析,充分调动学生深度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使得学生成为深度学习活动开展的主导者,这也有利于发挥深度学习的效果。对此,教师不妨设置一些与主题相关的深度学习探究问题,让学生自行组建学习小组进行问题的探究分析,积极参与到相关问题的思考处理中,在不断加深学习深度的同时,锻炼强化个人自主分析思考历史事件的学科思维能力,以此来巩固强化学生的主体地位。
以《欧洲的思想解放运动》一课为例,教师可先将深度学习主题设置为“近代西欧的思想解放运动的主要概况”,然后设计出“简述西欧的思想解放运用所处的特定时空环境”“试析文艺复兴、宗教改革等历史事件的意义”等问题,可以要求学生按照教师所设计的问题,与身边的同学共同参与到深度学习中,分享彼此的观点见解,指出对方深度学习过程中所存在的缺陷和不足,以此来深化学习。教师也可以通过深度学习活动的开展,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深度学习活动的积极性,最终达到促进学生学科思维能力发展的目的。
五、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实践加深学习深度
高中历史学习联系生活实际,能够帮助学生更加高效地参与到深度学习活动中,获得更为广阔的认识见解,形成独特的知识理解,掌握历史知识学以致用的具体方法,而不只是停留于在理论层面进行深度学习。对此,教师不妨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通过带领学生到当地历史博物馆、传统古建筑群进行参观,让学生亲身实地感受各种历史文化,激发学生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意识。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应当注重生活案例的运用,以学生的深度学习及生活习惯为基础,为学生搭建深度学习的实践性平台,借此来确保自己所搭建的实践性平台切实符合学生的深度学习诉求,最终达到强化学生深度学习能力的目的。
以《世界多极化与经济全球化》一课为例,教师可先让学生结合自身的生活经历,举例说明他们对“世界多极化与经济全球化”的客观认识。这样,学生便会在教师的引导下,将本课学习与现实生活进行联系,客观分析思考其与个人生活所存在的联系,认识到“世界多极化与经济全球化”对现实的文化、经济以及生活均产生过深远的影响。最后,教师可以让学生思考如何正确对待“世界多极化与经济全球化”所带来的各种影响,传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这样,学生就会更进一步提升学习的深度,并尝试将个人的思考所得付诸实践,最终达到助力学生思维能力发展的目的。
六、采取分层育人策略,因材施教加深深度
由于学生个体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异,对于历史教师深度学习活动的开展诉求不一。因材施教作为当前素质教育的核心主旨思想,同样也是教师开展深度学习活动所必须遵循的思想理念。对此,教师应当积极落实分层教育思想理念,通过将学生划分为不同的层次,采取一一对应的深度学习策略,促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均按照自身的深度学习诉求,参与到深度学习活动中,并避免一刀切教学策略对学生的深度学习活动造成的消极影响。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分层深度学习活动的开展,还应当灵活结合不同层次的深度学习参与情况,适时进行教学育人策略方针的调整优化,使得学生均能在深层学习活动中提升个人的学科思维能力。
以《全球航路的开辟》一课为例,教师可先将学生按照深度学习参与能力由高到低依次划分为A、B、C三个层次,然后再因材施教开展与之相对应的分层深度学习活动。如A层次学生的深度学习参与积极性高、个人学科思维能力强,教师所开展的深度学习主要以知识创新理解及运用为主;B层次针对基础良好,深度学习兴趣一般的学生,教师應开展以兴趣激发及知识技能提升为核心的深度学习活动;对于C层次基础较为薄弱,缺乏深度学习参与意识的学生,教师所设计开展的深度学习活动,则主要强化学生的深度学习参与意识,巩固其对各种基础知识的认识了解。最终达到分层深度学习提升学生学科思维能力的目的。
七、全面渗透唯物史观,提高深度认知能力
唯物史观作为高中历史核心素养的重要构成部分,自然也是学生深度学习参与应当重视的学科能力,唯物史观能够使得学生学会运用学科思维对不同历史事件进行分析处理。对此,教师应当注重在深度学习过程中引导学生学会运用唯物史观进行事件分析,懂得利用物质与意识的关系辨析不同历史问题的意义及内涵,形成个人的认识见解,并借此来提高对历史问题进行分析处理的能力。值得注意的是,教师要着重培养学生站在经济基础及生产力发展层面上分析问题的能力,确保学生能掌握以唯物史观分析问题的核心要领,深层次感受领悟历史的变化,而不是浅表性记忆历史知识。
以《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一课深度学习为例,教师可要求学生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以及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两个角度深入辩证分析“两次工业革命”所发生的历史背景,科学合理叙述分析两次工业革命的进程及代表性发明成果等,使得学生能通过参与这些深度学习活动,掌握相关史料信息,客观认识工业革命的历史发展特点。这样学生才能在此过程中全面提升学科核心素养,强化个人的历史史料分析能力,最终实现完成个人深度学习任务的目的。
八、建构深度评价机制,巩固深度学习成果
科学合理的课后学习评价,既能指出学生深度学习所存在的不足缺,为后续的深度学习优化创新指明方向;还能巩固学生已取得的深度学习成果。所以,建构深度学习评价机制有着一定的必要性。对此,教师应当针对深度学习的知识体系建构、学科思维发展以及学科核心素养发展等多层面进行具体评价机制的建构,客观公正地评价学生的深度学习情况,以帮助学生客观认识自身的深度学习情况,并借助自身所获得的深度学习评价,进一步巩固提升个人的深度学习成果,避免深度学习问题的发生,最终达到进一步提升深度学习促进学生学科思维能力发展的目的。
以《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一课为例,教师需要针对“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的诞生”等深度学习的核心重点,针对性收集相关的信息要素,掌握学生的深度学习参与情况。然后,教师再借助大数据、信息技术等现代教学工具,对学生的深度学习过程进行客观分析,并为每一位学生提供一份发展性教学评价,以帮助学生客观认识自身的深度学习情况,了解到自身的优势与不足,再采取补救性的深度学习策略,以进一步巩固提升个人的深度学习成果,最终达到提升个人学科思维能力的目的。
综上所述,高中历史教学中的深度学习,既是响应素质教育,践行学科育人增效的不二之选,也是教师帮助学生建构学科知识体系,助力学生培养个人学科思维的必然选择,理应受到广大历史教育工作者的关注与重视。对此,教师应当掌握开展深度学习的相关方法技巧,结合学生学科思维、知识素养等能力的情况,通过明确深度学习主题、建构深度学习情境以及以生活实践为导向的深度学习等多项教学举措,系统化引导学生参与到历史课堂的深度学习活动中,充分发散个人思维,分析处理问题,掌握思考理解问题的核心要点,并在此过程中科学高效地提高个人的学科思维能力,最终达到促使学生高效参与深度学习活动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王娟《基于深度学习的高中历史教学实践策略》,《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教育科学》2021年第8期。
[2] 薛凤玉《基于深度学习的高中历史教学实践策略探索》,《快乐阅读》2021年第18期。
[3] 伏文辉、李旦旦《基于深度学习的高中历史教学方法的改进探究》,《课堂内外(高中版)》2021年第31期。
[4] 史宁《指向深度学习的高中历史主题教学》,《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21年第9期。
[5] 韩海燕《浅谈基于深度学习的高中历史教学活动建构策略》,《中华活页文选(高中版)》2022年第21期。
[6] 胡松柏《基于深度学习的高中历史教学实践策略》,《河南教育:教师教育》2021年第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