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思维品质的路径分析

2024-04-29徐影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24年3期
关键词:思维能力高中语文思维

徐影

摘 要:语文教学具有丰富的人文性色彩,不仅能够增加高中学生的知识储备,同时还能够对学生进行思想层面的引领,使其通过鉴赏感悟来形成良好的创造性、思辨性、逻辑性以及抽象性思维。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高中语文教师需要巧妙借助课堂教学活动来对学生进行思维引领,同时持续深化学生的学习感悟,使其能够获得善思考、勤观察、懂创造、会积累的思维品质,从而顺利落实核心素养育人目标。基于此,本文首先提出了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审美思维、辩证思维、逻辑思维、抽象思维以及创造思维的有效途径。随后结合语文学科特点,讨论了教师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具体措施,以此促进高中语文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

关键词:高中语文 思维能力 思维品质 培养路径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4.03.041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明确提出“思维发展与提升”是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之一,需要教师在课堂中重点关注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思维反映的是人在接触客观事物、环境以及信息时在脑海中同步展开的认知活动,象征着跨越本能层次之上对外界环境的探索思考。因此,思维能力不仅是语文学习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同样也是促进学生终身学习发展的关键要素。高中语文教师需要正确认知不同思维能力在学生成长过程中起到的关键作用,同时基于学生发展需求来对其做出恰当的教学指引,以便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并体现高中语文课程的育人价值。

一、高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有效措施

1.通过阅读鉴赏,培养学生的审美思维能力

审美思维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培养目标,体现学生对于事物的感知、判断、理解以及想象能力,是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的关键措施。语文课程中蕴含丰富的文本资源,其中不仅包含了极为丰富的文学艺术知识,同时还有各种极具价值的人文思想。教师在课堂中可以通过引领学生展开文本鉴赏的形式,来有效培养学生的审美思维能力,使学生通过学习文章逐渐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文学素养以及思想品质,从而能够更加深刻地认知事物的本质内涵。

以部编版高一语文必修上册《荷塘月色》一课为例,这篇作品是朱自清先生的抒情散文,描绘了盛夏夜晚如诗如画一般的荷塘美景。然而作为一篇“抒情”文章,作品为人们呈现的不仅仅是作者出色的文学功底,同样也是表达内心想要超脱现实却又无法左右动荡时局的复杂情感。作者的政治思想、家国情怀以及民族情感全部寄托在了文字当中。因此,教师在引导学生对文章进行阅读鉴赏的过程中,可以适当引入作品的创作背景,并介绍朱自清先生的生平经历。使学生了解到作者在当时大革命失败的背景下,内心想要随波逐流却又不甘妥协的思想情感,随后,学生要品读文字当中的深刻思想,从而使学生能够感受作品的魅力,并促使学生去关注事物的深层内涵。

2.促进小组交流,培养辩证思维

辩证思维象征着学生对于事物的认知过程,需要学生经历思考、建模、比较、冲突、统一、归纳等一系列思维活动之后,获得正确且又充满个性色彩的认知经验。如此才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独立人格,并促使学生获得快速成长。教师培养学生辩证思维的有效措施之一,便是要在课堂中主动为学生创造更加自由和广阔的交流和沟通空间,使学生能够勇敢表达自身的观点,并吸纳对比他人的不同意见,从而有效促使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并形成认知事物的正确方法。如此才能够有效推动学生的思维发展,使学生的学习能力获得整体提高。

教师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来组织学生进行思想交流。同时,教师要根据学生当前的认知基础来为其巧妙设置话题,使学生能够积极投入到课堂讨论之中,并有效提高自身的思维能力。

以部编版高一语文必修下册《鸿门宴》为例,这篇课文选自司马迁的著作《史记》,虽然是一篇文言文,但是每一个人物形象都刻画得十分生动,并且各具特色、各有千秋。因此,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文章阅读的过程中,可以为学生创设“楚汉名人册”活动。要求学生将刘邦、项羽、张良、樊哙等人物依次纳入“名人册”中,随后要求学生对人物做出评价,这期间,教师不仅可以从原文材料中找寻论据,同时还可以进一步拓展课外资料,找出恰当例子来证明自身观点。如此,教师不仅有效加深了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思辨能力。

3.整合文章线索,培养逻辑思维

学生在进入高中之后,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便不再只是单纯地进行语言积累,而是要通过对文章信息的整合加工,来获取更高层次的知识经验,从而促使自身的表达、思维、理解、鉴赏等综合素养获得全面提升。为此,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重点加强对学生逻辑思维的培养,避免采用单向灌输的语文学习模式来帮助学生获取文本知识,而是要通过层层递进的问题线索,来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推理、分析以及拓展。从而精准把握文本背后蕴含的丰富思想信息,进而促使学生的学习水平获得全面提升。

例如,在部编版高二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蜀道难》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问题导入的方式,来帮助学生对文本信息进行梳理,并引导学生将学习感悟逐渐串联起来,深刻感悟作者李白寄托在诗文中的情感。如:

问题1:作者在诗歌中连续三次感叹“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这三次“难”分别指的是哪些方面?同时作者仅仅是感叹“蜀道艰难”,还是在诗歌中另有所指?

问题2:现实中的“蜀道”的確是艰难险阻,令人望而生畏。那么作者心中的“蜀道”又是什么?

问题3:结合作者李白的人物经历以及其他作品,谈谈作者面对现实与自己内心的“蜀道”时,会有怎样的感想?

在这样环环相扣的问题引导下,学生能够有效解构文章内容,将其中的深层思想逐渐剥离出来。并能够有效将诗歌信息串联起来,去感受作者此刻对友人前途的担忧,以及忧国忧民的爱国思想。

4.依托多元表征,培养抽象思维

“抽象”是学生高阶学习思维的一种表现形式,在语文学习中通常是指学生能够通过文本解析来明确作者观点,并通过进一步的延展分类、对比思考来形成逻辑层次,从而能够感受到作者观点的生成经过,并在其中融入自身的个性理解。因此,教师在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过程中,一方面需要注意为学生搭建思维支架,使学生能够逐渐掌握文本的核心内涵;另一方则需要注意选择恰当的手段,引导学生将内心中形成的思想感悟成功表露出来,从而转化为自身的学习成果。

以部编版高二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项脊轩志》为例,在文章中,作者先后两次进行了故居的修缮装饰,在这两次过程中,作者的人生经历不同,心境感悟也截然相反。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阅读的过程中,可以将其代入“室内装饰设计师”的身份当中,根据文章的描述介绍,在纸上大致还原“故居”的平面结构图以及前后两次装饰的重点。随后,教师要求学生站在“设计师”角度,结合“客户”的人物资料分析作者此刻的心境。从而使学生能够适时脱离文字,借助文本中的信息来分析其中的深刻思想,以此有效提高学生的文章感悟水平。

5.激活表达欲望,培养创造思维

“表达”是引导学生进行语文创造的重要途径,也是促使学生通过思维加工将知识经验外化为语言文字的有效形式。通过表达,学生不仅能够学生发现更多的语言使用技巧,同时还可以推动学生的思维发展,使其思维能力获得整体提高。为此,在实践教学过程中,高中语文教师可以结合语言在现实中的应用特点,为学生创造丰富多彩的表达实践活动,使学生能够在课堂中充分运用自身的语言经验去解决日常生活问题,从而促使学生的思维能力获得有效提升。

例如,在部编版高一语文必修上册第四单元的学习中,教材要求学生围绕“家乡文化生活”这一主题开展开学习探究。为此,教师在借助课外材料引导学生了解了家乡的风土人文、山川景色、民间艺术、传统工艺之后,可以在课堂中为学生创设语言实践活动,将学生代入导游、记者、景区工作人员、自媒体工作者等角色当中,根据不同职业在现实中面对的工作场景与目标人群来自主设计语言内容,尝试对家乡的景观特点展开详细介绍。如此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语言应用水平,同时也有效开拓了学生的思维空间。

二、高中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思维品质的具体措施

1.围绕时事热点,展开话题讨论

语言是深刻思想的主要载体,同时具备人文性与工具性特点。因此,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不仅能够了解到更加丰富的现实事物,同时也能够感悟其中的内涵,促使学生的文化素养得到全面提升。故而,教师在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过程中,需要帮助学生准确把握语文学习的本质,使学生可以正确看待文本中蕴含的各类信息,并主动对其进行加工处理。这样才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促使学生进一步提高语文学习效率。

在实践教学过程中,高中语文教师不妨结合学科特点来为学生创造多样的话题讨论活动,引导学生围绕当前的时事热点进行讨论交流。如此,教师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对社会文化的了解程度,同时还能够促使学生在这一过程中自主对语言信息进行筛选、对比、判断以及分析,从而增强学生的语言综合能力,并实现对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

以部编版高一语文必修上册第二单元为例,本单元给出的四篇现代文与两首古代诗歌作品,都是围绕“劳动”这一主题展开描写,并为学生列举了四个人物例子,生动诠释了新时代的职业精神。为此,教师可以在结束本单元的学习之后,为学生创设“人生规划”课堂讨论活动,要求学生提出自身未来想要从事的职业。随后要求学生自主搜集资料,从工作内容、劳动价值、能力素养等不同方面来介绍职业,并根据职业目标来制定自己接下来三年时间的学习规划。从而引导学生运用语文能力来自主探究并创造事物,并有效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

2.引导质疑反思,深化思维层次

质疑反思的目的在于引导学生多角度、多维度、多层次提出并解决问题。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不仅能够增强学生的思维灵活性,同时还可以训练学生“举一隅而以三隅反”的能力,形成对于事物更加全面的认知。为此,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为学生营造开放和谐的学习空间,并鼓励学生大胆质疑、积极反思,能够主动切换视角去发现事物的多面性与可塑性,以此来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

例如,在部编版高一语文必修上册《拿来主义》一课中,鲁迅先生針对当时国民政府一味崇洋媚外,将自身文化遗产出卖给欧洲各国,同时盲目迷信国外思想的社会现状进行评判。那么时至今日,在全球一体化的背景下,人们又该如何理解“拿来主义”呢?能否从其原有的评判意味上,进一步吸取思想教训来获得新的启发呢?教师可以将学生分为两个小组,围绕“新时代的‘拿来送去”这一话题,展开深刻的辩论交流与学习思考。从而使学生不再全盘接受教材中传递的文化思想,而是能够基于自身的学习探索来获得全新感悟。

3.创设任务情境,增强思维认知

在语文学习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适时脱离文本,尝试从现实角度来看待书本中的文化思想与知识经验。如此,教师才能够引领学生将抽象化的学习感悟寄托在现实载体之上,使学生能够从中获得深刻的思想启发,进而有效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在实践教学过程中,高中语文教师可以通过情境创设的方式,来为学生提供更加真实的学习体验。并确保现实元素能够充分引入课堂之中,引导学生立足语文视角来对事物展开加工创作,进而有效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水平。

以部编版高一语文必修下册《中国建筑的特点》为例,教师在进行本单元教学的过程中,可以要求学生根据作者的描述去感受中国建筑中的文化意蕴。并在学生深入理解课堂中的思想内容之后,引导学生回归现实视角,使其从家乡中的传统建筑入手,结合气候、地理、环境、产业等不同信息来尝试介绍建筑的主要特点。使学生能够运用教材中获取的知识经验来解决现实问题,并提高对于事物的认知基础,为学生思维品质的发展创造良好条件。

4.开展语文实践,提升综合素质

语言是承载文化、传递信息的重要载体,除了能够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以外,也是人们在现实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为此,高中语文教师需要根据学科特点,来为学生创设丰富多彩的语言实践活动,使学生能够通过亲身体验的形式,来加强对于事物文化的理解认知,并在这一过程中产生更加丰富的思维活动,从而有效提高自身的综合思维能力,并实现思维品质的有效提升。

以部编版高一语文必修上册第四单元中的“家乡文化生活”为例,在本单元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为学生设置社会采访探究活动,要求学生以“新闻报告”的形式,走上街头去采访民间艺术家、“非遗”工作者以及博物馆、图书馆的工作人员,确保学生能够深入了解家乡的文化历史,并围绕其中感兴趣的事物展开进一步追踪调查。如搜集家乡近年来的农村经济数据,了解政府在保护生态、开发农村产业的过程中所采取的一系列举措,并分析这些举动背后的深层用意。这样不仅能够将更多学科知识充分整合起来,同时也能促使学生通过语文视角来了解更多事物。

综上所述,思维培养是高中语文教学中的主要任务。高中语文教师需要全面创新课堂教学活动,引导学生提升思维能力来自主获取丰富的知识经验。如此才能够有效实现思维培养目标,并促使高中语文教学质量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 汤迪《如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安徽教育科研》2023年第14期。

[2] 陈雅莉《基于思维能力培养的高中语文教学策略研究》,《考试周刊》2023年第17期。

[3] 李玲《高中语文教学提升学生思维素养探究》,《成才》2022年第20期。

(本文系江苏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立项课题“构建思维力课堂:高中语文教学改革的县域整体推进实践研究”的研究成果,编号:D/2021/02/234)

猜你喜欢

思维能力高中语文思维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五味俱全”的思考
培养思维能力
谈高中语文如何在“新”中求效
培养思维能力
关于高中语文修辞教学的一些看法
对高中语文教学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