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小学语文教学创新策略探究

2024-04-29韩丽娟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24年3期
关键词:核心文本素养

摘 要:小学语文教学是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和文化素养的重要环节。本文探讨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小学语文教学创新策略。通过教师专业发展与教研合作,提倡多元文本的阅读教学,强化阅读与写作教学整合,数字化技术辅助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重视设计情境化教学活动,积极实施多样化教学评价等策略,来帮助学生全面发展,实现对学生文化自信、言语运用、思维能力与审美制造等核心素养的培养。

关键词:核心素养 小学语文 创新策略 阅读教学 写作教学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4.03.019

在当今社会,核心素养的培养已经成为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学语文教育也需要以核心素养为导向,创新教学策略,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综合能力。核心素养强调学生的全面发展,注重对学生知识、技能、情感、价值观等方面的培养,旨在培养学生具备文化自信、言语运用、思维能力与审美制造等核心素养,使其成为未来社会中的高素质公民。为了实现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小学语文教学创新,教师需要不断探索和尝试新的教学策略,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所谓“核心素养”,针对的是个体所具备的基本能力,而不是学生的知识量有多少。通過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素质教育可以向前推进,从而实现“立德树人”这一教育目标。具体到小学语文教学中,核心素养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语言能力,培养小学生的表达能力;二是思维能力,培养小学生的思维方式;三是审美情趣,让小学生脱离低级趣味,主动追求高水平的文化欣赏;四是文化修养,让小学生在日积月累中积淀文化内涵,成为一个涵养丰富的人。

一、教师专业发展与教研合作

教师专业发展与教研合作对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小学语文教学创新至关重要。教师需要通过专业发展和教研合作,提升自身的教学水平和教育教学能力。第一,教师要积极参加语文教学相关的专业培训、研讨会和学术交流活动,通过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方法和实践经验,不断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念和教学技能。第二,主动参与学校或区域的教研活动,与同事共同探讨教学问题、分享教学资源和经验,以提高教学水平。第三,组建语文教研小组,定期进行教研活动。小组成员可以相互观摩,共同备课,讨论教学问题,并提供支持和反馈,以促进教学改进和优化。第四,加入语文教学相关的专业社交媒体群组或论坛,与其他教师进行交流和分享。通过在线平台,教师可以随时随地获取最新的教学资源和信息,与其他教师进行在线讨论和交流。第五,积极参与学校或区域的课题研究,深入研究语文教学的关键问题,在实践中探索和验证有效的教学策略。第六,寻求相关领域的专家教师的指导,接受他们的建议和反馈。教师通过与专家的互动和指导,及时纠正自己的教学偏差,提高教学效果。第七,教师应保持学习的热情,不断阅读最新的教育教学理论和研究成果,关注国内外的语文教学动态。同时,教师还应定期进行教学反思,总结教学经验,发现问题并及时改进。

二、提倡多元文本的阅读教学

语文教师在核心素养指导下应该关注多元文本的运用价值,重视在丰富的教学资源基础上对学生进行高水准的知识讲解与情感熏陶。

以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为人民服务》的阅读教学为例,教师能开展以下几方面的教学探索。一是引入多种形式的文本,如报纸文章、散文、诗歌、漫画、图片等,围绕《为人民服务》的主题进行选择。通过多元文本的引入,教师可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拓宽他们的阅读视野。二是通过提问或小组讨论等方式,向学生介绍《为人民服务》这一主题。这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为后续的文本阅读和讨论奠定基础。三是教师选择一篇与《为人民服务》相关的文章,先由教师进行整体阅读,然后再逐段进行深入讨论。教师可以提供问题引导学生理解文本,注重学生的文本理解能力和批判思维能力。四是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就所阅读的文本进行讨论。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和交流,促进学生的合作学习和互动。同时,教师要鼓励学生提出观点,培养其批判性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五是设计与《为人民服务》主题相关的学习任务,如写一篇读后感、绘制一幅漫画、制作一份小报等。这些任务能提高学生的创意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促使他们将阅读所学应用到实际情境中。六是鼓励学生进行学习成果展示与分享,如进行班级讲座、展览或小组展示等活动,让学生有机会展示他们对《为人民服务》主题的理解。这样能够增强学生探索阅读文本过程中的自信心,也能提高他们的演讲与展示能力。

三、强化阅读与写作教学整合

本文认为强化阅读与写作教学整合是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小学语文教学创新策略之一。

以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腊八粥》阅读教学为例,语文教师能开展以下几方面的探索。第一,阅读经典文本。选择一篇关于“腊八粥”的经典文本,如相关的诗歌、故事或文章。在教学开始前,教师可以先进行整体阅读,引发学生对“腊八粥”的兴趣。第二,阅读理解与讨论。教师在学生阅读完文本后提出相关问题,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本并进行讨论。通过讨论,学生可以表达对文本的理解、感受和思考,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第三,设定与“腊八粥”相关的写作任务,如写一篇关于腊八粥的说明文、写一篇关于腊八粥的记叙文等。写作任务可以根据学生的年级和能力进行合理设定,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第四,向学生介绍写作策略和技巧,如构思、组织思路、选取合适的词汇和句式等。教师可以通过示范写作、写作指导和小组合作等方式,帮助学生提高写作表达能力。第五,进行个别辅导和指导,提供针对性的反馈和建议。教师帮助学生解决写作中的问题,指导他们进一步提高写作水平。第六,组织学生进行互相修改和编辑,通过小组或同伴之间的合作学习,促进彼此之间交流和反馈。学生可以相互分享自己的写作作品,提高写作质量。

四、数字化技术辅助课堂教学

数字化技术辅助课堂教学也是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小学语文教学创新策略。通过运用数字工具和在线资源,教师能够提升语文教学的效果和学生的学习体验。

一要使用教育应用和平台,如在线课堂平台、学习管理系统等,来进行课堂教学和学生作业管理。这样可以方便教师进行教学内容的展示、学生作业的收集和批改,以及与学生和家长的沟通。二要利用多媒体资源,如教育视频、教育软件等,来丰富课堂教学内容。三要利用互动性工具,如在线投票、问答平台等,来增强学生的参与度和互动性。四要设计网络研究和合作项目,让学生通过网络搜索、信息收集和共同合作完成任务。这样能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合作能力,提升学生的学习动机和自主学习能力。五要引导学生利用在线阅读资源,如电子书、电子期刊等,进行课外阅读。通过在线阅读,学生可以拓宽阅读范围,提高阅读能力和理解水平。六要教授学生正确、规范使用网络的技巧,培养学生的网络素养。同时还应教授学生信息评估的方法,让他们能够判断信息的可靠性和真实性。七要指导学生运用数字工具,如图像编辑软件、多媒体制作工具等,进行数字化作品创作。

五、培养情感教育与审美素养

语文教师通过注重情感教育和审美素养的培养,能提升学生的情感体验能力、情绪管理能力和审美鉴赏能力。第一,教师通过创设情感共鸣的教学情境,引发学生的情感体验。例如,教师通过朗读情感丰富的文学作品、观看感人的影片或演出等,让学生对文本和艺术作品产生情感共鸣。第二,引导学生欣赏优秀的文学作品,如经典诗歌、故事、小说等。通过共读、朗读和分析讨论,教师能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鉴赏能力。第三,引导学生运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情感,如写下自己的感受、思考和体验。通过写作活动,学生可以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培养情感表达能力和写作表达能力。第四,设计情感体验活动,如角色扮演、情景再现等,让学生在情境中体验并表达情感,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情感和情感表达的重要性。第五,引导学生欣赏不同艺术形式的作品,如音乐、绘画、雕塑等。通过观赏和分析,教师能够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提高他们对艺术作品的理解和欣赏水平。第六,丰富课堂的艺术活动,如舞蹈、音乐表演、手工制作等。通过参与艺术活动,学生可以培养创造力、审美情趣和艺术表达能力。

六、跨学科整合与实践的应用

基于核心素养培养需求,语文教师应该改变陈旧的授课模式,重视通过多种方式引导学生对课程内容进行探索与情感分析,让学生感受到课程知识的运用价值。本文认为,教师需要通过将语文教学与其他学科内容和实际生活应用相结合,增强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实践能力。一是将科学知识与语文教学相结合,通过阅读科普文章、探究实验和科学文献等,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了解科学知识,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科学思维能力。二是将历史知识与语文教学相结合,通过阅读历史故事、文献和古代文学作品,学生能够了解历史背景和文化,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和文化素养。三是将地理知识与语文教学相结合,通過阅读地理描述、旅行文学和地理科普文章等,学生能够了解地理环境和地域文化,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和地理思维能力。四是将艺术知识与语文教学相结合,通过阅读艺术文献、观赏艺术作品和进行艺术创作等,学生欣赏和理解艺术,培养自身的艺术鉴赏能力和创造力。五是通过组织实践活动,如实地考察、社区服务、参观展览等,学生将语文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学生进行实地调查、撰写实践报告,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六是设计探究项目,让学生围绕特定的主题展开深入调研和研究,通过收集资料、撰写报告,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信息素养。

七、重视设计情境化教学活动

通过设计情境化的教学活动,语文教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参与度和学习效果。

以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北京的春节》阅读教学为例,教师需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教学工作。第一,通过布置课堂环境、引入相关音乐和装饰,营造出具有《北京的春节》特色的情境化教学氛围,让学生感受到浓厚的春节氛围。第二,通过图片、视频或简短的故事等方式,引发学生对于《北京的春节》主题的讨论和思考。学生分享自己对于春节的认知和习俗体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第三,选择与《北京的春节》相关的文章、诗歌、小说等文本进行阅读。通过阅读,学生可以了解春节的历史渊源、文化内涵和庆祝活动,培养他们对春节的理解和认同。第四,设计角色扮演和情景模拟活动,教师让学生在模拟的情境中扮演不同的角色,如过年的主人、过年的客人、舞狮表演者等。通过角色扮演,学生可以深入体验春节的氛围,提升语言表达和情感交流能力。第五,引导学生制作与《北京的春节》相关的手工艺品,如剪纸、窗花、灯笼等。学生在制作过程中能够体验传统工艺的魅力。第六,组织学生进行实地参观和调研,如参观传统庙会、观看春晚彩排等。学生可以亲身体验春节期间的庆祝活动,感受节日的喜庆氛围,进一步了解《北京的春节》的独特之处。第七,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体验,创作与《北京的春节》主题相关的作品,如书法、绘画、写作等。学生展示作品,分享创作过程和心得体会。这样能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增强他们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认同。

八、积极实施多样化教学评价

语文教师通过多样化的评价方法和工具,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实现个性化和全面发展。首先,综合评价包括观察记录、作业评定、口头表达、课堂表现等。教师可以综合考虑学生的学习表现、思维能力、合作精神和创新能力等多个方面,形成全面的评价结果。其次,教师应及时给予学生学习反馈,包括针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步和需要改进的方面。通过口头反馈、书面评价和个别指导,教师能够帮助学生认识自身的学习情况。再次,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互相评价,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反思和评估。学生通过填写评价表、写自我评价报告、互相交流和提供建议等方式,提高自我认知和评价能力。最后,教师通过定期的考试和测验来评价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和理解深度。评价包括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等形式,既能考查学生的记忆和理解能力,也可以考查他们的分析和应用能力。

本文认为,语文教师需要创新课堂教学方式,在多元教学模式运用基础上引导学生探索课程内容。具体而言,教师通过专业发展与教研合作,多元文本的阅读教学,阅读与写作教学整合,数字化技术的辅助教学,情感教育与审美素养的培养,跨学科整合与实践的应用,设计情境化教学活动,以及积极实施多样化教学评价,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具挑战性和有意义的学习体验。这样能给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学习平台,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参考文献:

[1] 袁志刚《核心素养视域下小学语文阅读方法研究——评〈优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透视〉》,《语文建设》2023年第8期。

[2] 文玲《指向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发展的教学路径——以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教材为例》,《教师教育论坛》2023年第4期。

[3] 林露《书山有路“趣”为径,学海无涯“乐”作舟——核心素养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探究》,《华夏教师》2021年第35期。

[4] 张陆慧、夏冰《核心素养下小学语文学科教学设计提问特征研究——对J省8篇获奖教学设计的文本分析》,《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21年第7期。

[5] 庾婷婷、王媛《融合创生为课堂赋能——基于核心素养培育的小学语文“创享课堂”内容建构》,《教育科学论坛》2020年第31期。

(韩丽娟,1986年生,女,汉族,山东济宁邹城人,大学本科,初级教师,研究方向:小学语文)

猜你喜欢

核心文本素养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