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元价值导向下的城市滨水新区规划策略探究
——以都匀清水江公园为例

2024-04-27宋秋明

重庆建筑 2024年4期
关键词:清水江都匀滨水

宋秋明

(重庆市风景园林规划研究院,重庆 400043)

1 价值、问题与经验

1.1 滨水空间的多元价值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和国民收入稳步增加,社会公众对自身生存环境的关心和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也逐步增强。城市滨水空间作为城市公共开放空间和城市生态平衡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规划建设不但要满足城市防洪安全,更要满足城市生态需求,同时还需充分协调好滨水区域城市开发建设与水的友好关系,充分利用好丰富的景观与文化资源塑造宜人滨水活动空间[1]。以人民为中心,以水的生态、社会、经济和人文等多元价值为导向,处理好滨水区域生态保护与开发利用的关系。

1.2 目前滨水新区开发存在的问题

滨水区域作为综合价值最为突显的城市空间之一,往往是城市开发建设的热门区域,依托河流、湖泊建设新区也成为各大城市向外拓展的重要选择。但高速建设及对土地资源经济价值的过度追求,导致新区滨水价值没有得到充分认知与释放,滨水新区在水资源的保护与利用上存在诸多问题。

一是缺乏整体意识,城水割裂。很多滨江道路都建成了交通快速路,使得腹地城市生活与滨水空间缺乏了有机连接,可达性很差;二是生态意识薄弱,岸线渠化。很多新区在建设时,只考虑防洪安全及泄洪功能,对原本自然优美的生态岸线进行简单的硬化渠化处理,极大破坏了滨水空间的生态性,且极不美观;三是人文特色欠缺,活力不足。滨水空间作为城市的重要边界,是市民活动的重要休闲空间,也是城市进行文化形象展示的重要窗口,很多新区在处理滨水空间时,更多考虑的是简单的绿化,缺乏对地域文脉资源的利用,地方特色不足,同时由于功能场地单一,对活动内容考虑不够,导致滨水区域活力缺失。

1.3 国内外滨水区建设的成功经验

纽约曼哈顿、多伦多、波士顿、新加坡“船艇码头”,以及浙江富春江、苏州金鸡湖等城市滨水区的开发与更新带来了城市的极大发展,城市滨水区景观是城市自然景观、人文景观、文化风貌的综合表达与体现。因此,城市滨水区域的规划建设应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有机共存、互惠共荣”为目标原则,以水为基,以水为媒,整体思考城市与水的关系及城市整体景观面貌,建立科学有效的开发机制。通过对滨水地区的激活,推动城市经济优化与人文环境品质提升,实现城市绿色高质量发展目标。

通过对众多滨水区成功建设经验的总结发现,滨水区域的高质量发展应综合考虑生态保育、水源保护、动植物栖息、防洪水利、交通运输、城市风貌、产业发展、公众游憩等系列内容,应作为复杂的系统工程加以分析与处理,综合实现滨水区域的资源价值与多元效益最大化[2]。

2 项目背景

2.1 都匀城市概况

都匀,贵州省南部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西南地区出海重要交通枢纽,黔中经济区五大主要中心城市之一,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首府。都匀城位于“九溪归一”的剑江河畔,碧玉般的剑江水穿城而过,沿江两岸莺语流花,青山耸翠,是一个山水交融、山青水秀的天然生态之城。城市顺应山水地形呈带状发展,新老城区由剑江河串联,并与周边山体交融共生,共同形成“U”型城市结构(图1) 。城在山中,水在城中,山水格局明显,生态环境优越。

图1 都匀“U”型城市结构

2.2 项目现状概况

清水江公园为剑江河下游段,总规划面积为1 510.5 hm2(图2),位于都匀东部新城的经济开发区内,该经济开发区为城市新区,被清水江公园分为南北两片。区域内除已建成的部分项目及道路外,大部分均为自然山体及农田,自然条件良好,尤其是清水江公园及腹地两侧,生态环境十分优越(图3)。目前该区域总规已覆盖,控规正处于修编中,清水江公园规划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展开的,通过大型公园等城市绿地系统的打造,来带动区域发展,同时以清水江公园城市滨水区域的规划研究成果为基础,开展区域控规的修编优化。

图3 清水江现状

3 定位与策划

3.1 项目定位

基于清水江公园在都匀东部新城的区域价值及现状条件,结合都匀总体功能分区与产业布局,规划将其定位为城市新区发展的“绿色新引擎”。具体以保护河流与山体生态环境为基础,以城市公园景观塑造为核心,以中高端服务型产业为支撑,将清水江公园打造为康体休闲养生目的地。同时通过提升塑造都匀城市整体空间环境,辐射周边省市和吸引东南沿海市场,将整个滨水新区建设成为集生态旅游、休闲度假、人文居住为一体的西南地区亲水生态度假旅游新地标。

3.2 产品策划

结合清水江公园的总体定位,规划提出打造以滨江城市公园绿地功能为基础,融入生态康疗、商务休闲、体验式旅游三大核心产业的功能结构。同时根据项目要素组合(图4),形成“三大功能—六大业态—十二大产品”的项目体系(图5)。

图4 项目要素组合

图5 项目体系策划

4 多元价值导向下的滨水新区规划策略

4.1 生态优先:生态叠加,明确边界;岸线分析,梯级控制

规划应用GIS 生态技术分析手段,通过对“景观要素、地形特征、开发梯度”三大因子的叠加(图6),得到土地生态敏感性分析图(图7),进而明确保护与开发的区域边界(图8),确保生态可持续与土地经营的动态平衡,实现生态、社会与经济三大效益的整体最大化,具体措施如下:

图6 “景观要素、地形特征、开发梯度”三因子叠加

图7 生态敏感性分析

图8 保护与开发分区

(1)根据地形地貌、植被水系、地质条件等形成用地敏感性分析,严格控制开发边界;

(2)明确滨水岸线梯级保护开发策略,根据生态敏感性由高到低,确定开发强度由弱到强,滨水30 m 范围内禁止任何开发活动,确保区域生态价值最大化;

(3)策划引导滨水低碳交通模式。

同时参考不同学者提出的保护河流生态系统的适宜廊道宽度值[3](图9),规划对滨江岸线提出以下四个梯级的控制要求:

图9 不同学者提出的适宜廊道宽度值

(1)以水岸线向外30 m 区域内为原生态保护区域,禁止任何开发活动,结合地形特征及生态条件,局部区域加厚;

(2)30—60 m 为适度活动区,设置步行道及少量休憩平台,结合地形局部区域加厚;

(3)60—100 m 为公园配套区,该区域为公园开发区,可设置适量配套设施及功能场地,禁止用于商业开发,结合地形及功能需求,局部区域加厚;

(4)100 m 至外围城市道路区域为适度开发区,地块以低强度小组团商业开发模式为主,激发滨江活力,同时实现经济效益。

4.2 合理开发:明确性质,组团开发;保护为主,控制强度

借鉴国内外成功滨水区域开发案例可知,过度的开发或片面的保护都是不可取的,只有实现开发与保护的有效平衡,才能实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持续发展。开发产生的巨大收益可以用来反哺生态环境的保护与修复,而优越的生态环境又可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4]。基于这一成功经验,规划提出“保护为主,适度开发”的大原则,在绿色生态基底上进行一定量的组团式地块开发(图10),并对开发地块的用地性质和开发强度作出明确的规定(图11),确保不破坏滨水区域的生态承载能力及景观价值[5],具体包括以下两点:

图10 土地利用规划

图11 开发强度控制规划

(1)明确地块性质及开发强度;

(2)运用“城市经营”理念,实现以开发带保护、以保护促开发的可持续经营模式,实现生态价值与经济价值的双赢。

4.3 激发活力:低碳交通,立体便捷;策划活动,活力吸引

滨水空间是否成功,关键还要看它是否具有活力,是否吸引人、留得住人[6]。规划一个滨水区域要具备以上标准,就必须至少同时满足两个基本要求,一是要有吸引物;二是交通可达性要高。基于上述目标要求,激发滨水空间活力可从以下几点着手:

(1)完善滨江交通系统,打造自行车、电瓶车、水上巴士等多元立体生态交通网络;

(2)滨江开放空间为城市活动提供环境优美的场所;

(3)策划设置多样产业项目,吸引城市及外来人流,形成丰富多样的休闲业态。

在清水江公园规划中,慢行交通主要由6 m 宽电瓶车道、3 m宽自行车及步行道,以及水上游船、索道等多样交通形式构成(图12)。 其中22 km环江绿道(图13),可举办环江自行车赛事及半程马拉松赛事。同时充分利用清水江丰富的水资源优势,策划年轻人喜欢的水上运动,如水上皮划艇赛事、水上帆船运动等。

图12 慢行系统规划

图13 环江自行车赛道

4.4 塑造特色:融入文脉,主题分区;特色场所,布局景点

城市滨水景观通常是以自然景观为基础,与人文景观、城市风貌高度融合所形成的景观综合体。通过城市滨水景观,可以反映出一个地区、一定时期下的城市特色及居民的经济、精神、伦理、美学等各种价值观,也可看出城市居民对当地环境的认识、感知和信念。

根据尺度由大到小,规划分别从“风貌区域—特色节点—景观标志”三个层次来塑造城市特色,展现城市文化(图14、图15),具体包括:

图14 功能主题分区

图15 景观体系规划

(1)形成主题风貌区;

(2)打造主题节点空间;

(3)设置主题景观标志物。

4.5 开发时序:整体规划,分期开发;结合实际,有序推进

清水江公园总体规划面积达1 510.5 hm2,不可能一次实施完成。规划本着“整体规划、分期开发”的原则,依据城市总体发展规划及政府年度经济计划等,逐步实施、有序推进。同时运用“城市经营”理念[7],建设地块经济开发与景观基础设施打造相互结合,互相支撑促进,直至整体园区实施完成。

5 结语

城市滨水空间具有独特的资源禀赋和区域空间优势,是城市开发中极其敏感和宝贵的区域。生态层面,城市滨水区是城市重要的生态屏障和生物多样性场所;经济层面,城市滨水区具有高品质游憩、旅游、开发建设等多样资源潜质;社会层面,城市滨水区是城市丰富休闲生活的舞台。在滨水新区规划建设时,应围绕多元价值的实现制定可操作性策略,塑造以人为本、生机勃勃、充满活力,更好满足人民高品质生活需求的城市滨水空间[8]。

猜你喜欢

清水江都匀滨水
陈晓明 进入加速期和成熟期,未来十五年是花都滨水新城黄金时代
都匀毛尖茶荣誉榜
滨水景观带的设计分析
现代城市滨水特色景观设计探析
在都匀求学的日子
都匀市老干部争当义务宣传员
清水江流域杉木育苗、种植技术及其生态学意义
建成贵州创新型绿色生态区域中心城市都匀变都市
清水江水体和沉积物中氮、磷的分布及变化趋势
浅谈滨水线性景观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