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玉米螟发生原因分析及绿色防控对策

2024-04-27许昌市植物保护检疫站张丽丽王燕

河南农业 2024年5期
关键词:心叶赤眼蜂许昌市

许昌市植物保护检疫站 张丽丽 王燕

许昌市常年玉米种植面积在 15.33 万hm2左右,是全市第一大秋粮作物。玉米螟作为玉米种植期间的常见害虫之一,对玉米的产量及品质影响重大。采用传统的化学防治技术虽然能够有效控制玉米螟为害,但不利于农业的绿色可持续发展。总结分析许昌市玉米螟的发生为害特点和发生原因,并在实践中综合运用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化学防治等绿色防控技术,不仅能显著提升玉米螟的防治效果,还可以有效减少化学药剂的使用频次及数量,确保农产品质量和农业生态安全。

一、玉米螟的发生概况及为害特点

(一)许昌市玉米螟的发生概况

玉米螟在许昌市一年发生三代,二代、三代玉米螟为害夏玉米较重。近年,玉米螟呈加重为害趋势,尤其是三代玉米螟被害株率、虫口密度上升明显。2023 年,玉米螟在许昌市呈中度发生,发生程度轻于往年,发生面积为8.02 万hm2次。

(二)玉米螟的为害特点

玉米螟越冬幼虫从每年的5 月开始化蛹,5 月下旬进入羽化初期,6 月中旬为玉米螟产卵盛期,6 月上中旬为第一代幼虫的发生盛期。第一代玉米幼虫为害时,主要钻蛀玉米心叶,玉米心叶展开后叶片上有一排排小孔。第二代幼虫发生高峰期通常为7 月中旬,为害玉米心叶,部分玉米螟幼虫还会侵入玉米植株叶鞘及茎秆区域,啃食玉米髓部,造成玉米茎秆空心、植株易倒伏;当玉米雄穗开始抽穗时,玉米螟幼虫会钻入雄花的花蕊中啃食,造成雄花出现断裂、曲折。第三代幼虫为害最为严重,发生盛期为8 月下旬至9 月中旬,主要为害玉米的果穗,造成籽粒不实、霉烂秃尖,严重影响产量、品质和商品性。玉米成熟采收后,玉米螟幼虫可在玉米秸秆、穗轴、病残体等部位越冬。

二、玉米螟的发生原因分析

(一)秸秆还田不彻底

为了保护大气环境,许昌市连年禁止焚烧秸秆,倡导秸秆还田利用。玉米螟以幼虫残留在玉米秸秆、穗轴、根茬内部进行越冬。玉米秸秆还田不彻底为玉米螟提供了优质的越冬场所。

(二)气候环境变暖

近年,许昌市的气象资料显示,冬季气温连年偏高,平均气温高出常年1~1.2℃,暖冬增加了玉米螟越冬幼虫基数,再加上翌年春季温湿度的适宜,提高了化蛹率、缩短了发育历程,有利于玉米螟的大发生。

(三)特种玉米种植面积的增加

近年,许昌市玉米种植品种结构随市场的波动出现调整,当地鲜食玉米、甜糯玉米的种植面积显著增加。此类玉米秸秆比常规玉米品种秸秆含糖量高,玉米螟具有一定的趋糖性,增加了玉米螟聚集为害的风险。同时,此类特种玉米的生长发育期与常规玉米品种是错期上市,因此,播种时间有一定的差异,形成桥梁田,为玉米螟的发生提供了便利条件。

三、玉米螟绿色防控技术

(一)农业防治

1.清理田块。当玉米收获后,及时清理田间的玉米秸秆及枯枝败叶,特别是机械化收割的玉米田块,可将田间残留的秸秆清理出田间发酵处理,或在玉米收获后进行深耕,翻耕深度30 cm,将玉米根茬、废秸秆、碎叶等翻埋至土壤深处,以减少玉米螟在田间的越冬场所。

2.种植抗虫品种。选择适合本地的对玉米螟表现高抗的品种种植。做好种子筛选,选择有光泽、外壳光滑、籽粒饱满的种子,提高玉米种子质量,使玉米具备较强的抵御能力。

3.合理的耕作制度。可将玉米与甘薯套种、与花生间作等,营造有利于玉米螟天敌生长的环境,合理控制玉米螟的数量,或通过隔行去雄等方式降低被害株率。

(二)生物防治

1.生物天敌防治。赤眼蜂可同时寄生玉米螟和桃蛀螟卵,利用其进行生物防治减少幼虫为害。当越冬代玉米螟化蛹率达到20%时,10 d 后为玉米成虫的产卵初期,此时可进行赤眼蜂的首次释放,后续每间隔7d 放蜂,连续投放2~3 次。每667 m2设置2~4 个放蜂点,每667 m2单次放蜂量为1 万头。放蜂时,使用玉米叶片将蜂卡卷起,蜂卡距离地面高度1 m 左右,放蜂以在上午田间露水干后为宜。释放赤眼蜂时,注意田间湿度在 50% 以上,否则影响赤眼蜂羽化。大面积连片投放,防控效果更佳。许昌市一般在8 月上旬玉米进入喇叭口期,此时玉米螟进入卵盛期即可开始放蜂。2019 年在长葛市进行了人工释放赤眼蜂对比示范,在玉米螟成虫进入发生始盛期开始放蜂,连续进行2 次,化学防治区同期进行2 次喷施化学农药。结果表明,与对照田相比,玉米田释放赤眼蜂平均防治效果达到 86.9%,比化防区提高 4.3 个百分点;每100 株有天敌(蜘蛛、瓢虫、草蛉)179.4 头,天敌数量比对照区增长 34.2%,比化防区增长87.5%;化防区每100 株有天敌 95.7 头、比对照区减少 28.3%。9 月下旬玉米收获前进行测产调查,放蜂区比对照区每667 m2增产 99.4 kg,增产率为20%。

2.生物药剂防治。防治玉米螟的生物药剂多为白僵菌、苏云金杆菌等,生物药剂防治安全性较高,不会出现药剂残留。一是在玉米植株生长至心叶期,使用50亿·g-1~100 亿·g-1分生孢子白僵菌粉剂与细炉渣以1∶10的比例充分搅拌后撒入玉米心叶中,单株施药粉2 g 即可。二是在春季玉米螟越冬幼虫化蛹期间,将保留的玉米秸秆上分层撒入白僵菌粉100~150 g·m-3,并密封秸秆垛。三是当田间玉米螟卵孵化率达到30%时(玉米心叶),使用5 万IU·mg-1的苏云金杆菌粉剂3000倍液均匀喷施玉米植株,减少其为害。四是在玉米生长至抽丝期时,使用5 万IU·mg-1的苏云金杆菌粉剂,每667 m2施用量50 g,兑水30 kg,用喷雾器喷头对玉米雌穗进行定向喷雾防治,防效较好。

(三)物理防治

利用玉米螟成虫的昼伏夜出习性,趋光性、趋嫩、趋糖性及较强的迁飞性,使用杀虫灯、性诱捕器进行物理防治。

1.灯光诱杀。在连片玉米生产区域,可在田间悬挂频振式杀虫灯诱杀玉米螟成虫。每公顷安装1 盏灯,安装高度以距离地面2.5 m 为宜,于田间越冬代玉米螟幼虫羽化初期开灯,开灯时间为每天21:00 至次日05:00,定期巡查杀虫灯集虫袋的情况,及时清理更换。

2.性诱剂诱杀。使用性诱剂诱杀,可以显著降低玉米螟成虫的交配成功率,减少雌虫产卵量,从而降低田间玉米螟基数。诱捕器放置密度为每公顷10~15 个,安装高度以距离地面1.5 m 处最佳,每间隔30 天左右更换1 次性诱芯,每15 d 清理1 次集虫袋即可。2023年夏季在长葛市石象镇种业小镇6.67 hm2玉米田,示范了宁波纽康的“多标靶害虫交配干扰喷射技术”,在越冬代成虫羽化之前(6 月10 日),每0.2~0.33 hm2安防1 套,每4~5 min 喷射1 次性信息素,调查结果为玉米螟迷向率88%,幼虫减退率达到72.2%。

(四)化学防治

化学防治玉米螟,应当选择高效、低毒、低残留的药剂,并在玉米收获前30 d 停止用药。玉米生长至大喇叭口期时,可用20%氟虫双酰胺水分散粒剂2500 倍液或40%氯虫·噻虫嗪水分散粒剂2500 倍液对茎叶喷雾。

猜你喜欢

心叶赤眼蜂许昌市
“一带一路”上的国花文化——捷克·心叶椴
5种赤眼蜂品系对米蛾卵和梨小食心虫卵的选择偏好研究
四种赤眼蜂对槐尺蠖卵的寄生能力及适应性
许昌市
分期播种对西藏甘蓝型油菜心叶出叶速度的影响研究
许昌市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情况调查
应用3种赤眼蜂防治油松毛虫试验
许昌市
结束铅华归少作,屏除丝竹入中年——读《竹太空心叶自愁:近体诗词习作习得录》有感
浅谈赤眼蜂防治玉米螟的意义及发展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