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药理课程思政实施的困境与优化路径
2024-04-27河南农业职业学院赵敏杨涛王汝都安芳芳
河南农业职业学院 赵敏 杨涛 王汝都 安芳芳
2016 年12 月,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明确强调了课程思政的重要价值,为课程思政建设吹响了号角。随后课程思政建设在全国高校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与之相关的研究文献也与日俱增。随着党的二十大召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进入新阶段,思想政治教育也进入了新征程。全面推进新时期职业教育课程思政建设,高起点高标准打造新时代思政“金课”,是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途径。为此,河南农业职业学院药理学教学团队秉承“以生为本,立德树人”的教学理念,通过科学分析当前高职高专教育中动物药理课程思政实施的局限性,结合动物药理的课程性质及专业知识特点,进一步探索了如何将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相互结合,同频共振,协同发力,以期更好地进行协同育人改革,为社会培养既有精湛技术又有高尚道德情操和职业素养的高素质动物医学专业人才。
一、高职院校动物药理的课程特点
动物药理是研究药物与动物机体(包括病原体)之间相互作用规律以及作用机制的一门学科,具有多学科交叉的特点,是一门桥梁学科。它与生物化学、动物生理学、传染病学、环境科学和法学等学科有着紧密的联系,不仅是衔接基础兽医学与临床兽医学之间的纽带,也是连接动物医学与动物药学之间的桥梁,是一门融合哲学思想、科学技术、理论逻辑和临床实践于一体的多学科交叉的综合应用性学科。其课程内容涉及广泛,知识点繁多,是一门兼具时效性和社会性的课程。是一门专业基础课,也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应用性学科。它承担着学生动物药理学基础知识的构建、临床选药用药和药房管理等技术技能的训练功能,是执业兽医师、执业药师、动物疫病检验员等职业资格考试的必考科目之一。在高职高专学校中,动物药理课程是动物医学、畜牧兽医、动物药学、宠物保健等相关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在整个课程体系中发挥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决定了各专业学生对后续课程的掌握程度,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学习该课程的学生既可以从事动物诊疗工作,又可以从事新药研发、生产管理和应用推广工作,还可以在检测部门从事药物检测分析工作。在生活中,他们是畜牧业生产中的第一道安全防线,在守护动物健康、保障动物源食品安全及促进兽药市场健康发展等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在教育教学中融入马克思主义理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及健康发展理念等思政元素,对促进我国畜牧业高质量健康发展、保障动物源性食品“舌尖上的安全”、提升动物福利等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二、动物药理课程思政实施的局限性分析
(一)重视课堂理论引导,忽略课外实践感悟
动物药理是一门理论性与实践性均很强的应用性学科,蕴含着丰富的思政育人元素。但调查发现,大多药理教师在实施课程思政时,以课堂理论教学为主,重视课程内容中思政元素的挖掘、梳理与植入,却很少关注学生自身的实践感悟。俗话说“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实践是重要的教育武器,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发展创新的真正“活水”。因此,在教育教学中,药理教师应处理好理论与实践的关系,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用理论推动实践,用实践来发展、修正或升华理论。
(二)教师政治素养不足,“贴标签”和“两张皮”现象普遍存在
调查发现,大多数专业课教师长期从事教育教学工作与专业教学研究,虽然具有较丰富的教学经验,但是思想政治素养参差不齐。随着课程思政工作的不断推进,教师思政素养不足的现象愈发突出,已成为当前“课程思政”建设中的主要矛盾。一些教师的思政育人理念和政治理论基础的积累不够,在课程思政实施过程中难以捕捉到德育的细节和融入的契合点,从专业知识的讲授到思政内容的引入过渡不够自然,生搬硬套,使“贴标签”和“两张皮”现象普遍存在,容易导致学生的关注点偏移,难以保障课程思政的实施效果。
(三)各个专业课孤军奋战,缺乏系统协调
目前,大部分高校已全面推广课程思政育人工作,但是大多缺乏专业协调机制。各专业课教师各自为政,孤军奋战。思想政治课教师、专业课教师和辅导员、班主任之间在教育教学过程缺乏沟通交流,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没有专门机构统一组织,缺乏系统性,并没有形成一体贯通、无缝衔接的立体育人格局。
(四)缺乏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课程思政效果难以保障
目前,大多高职院校的课程思政评价是基于以前的专业课教学评价体系,简单增设了思政评价目标,在评价主体、考核方式及考核标准方面并没有多大改变。仍然以理论考核为主,重结果、轻过程,重知识、轻能力,与思想素质的隐晦表现形式并不相符,很难客观地衡量专业课的思政育人效果。一方面,使课程思政实施效果难以保障;另一方面,严重影响了教育主体的积极性,限制了课程思政的进一步发展。
三、动物药理课程思政的优化路径
(一)抓好第一课堂,守好教育教学主阵地
第一课堂是学校教育教学的主要阵地,只有抓好第一课堂,夯实第一课堂的教学质量,才能有效提高第一课堂的号召力,从而有效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第二课堂的教学活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河南农业职业学院动物药理学教学团队围绕“育人为本,质量为先”的教学理念,结合高职高专院校动物药理的课程性质,通过挖掘、提炼、梳理动物药理课程中蕴含的思政元素及育人价值,重构教学目标,优化教学设计,以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为基础,以多元化的教学方法为辅助,取长补短,相辅相成。通过课前、课中和课后三个环节,将思政元素有机融入整个教学过程,“术道结合”“德能并重”,不但有效达成了以“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为使命的三维教学目标,提高了教学效果,还使学生的学习体验得到优化,提高了学习满意度。胡彦武、武子敬、姜丽阳等通过改革教学方法,利用药理学中的思政元素有效提升了学生的人文精神、创新精神,增强了服务基层、服务社会的意识。张伟、李存、艾霞等通过集体备课,精心设计思政教学大纲,将思想政治理论与授课内容有机结合,激发了学生“学好、用好”的兴趣和热情,加深了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王娟、赖丽虹、袁斌香等通过严守课堂阵地,讲好三类故事,增强了学生的服务意识和责任担当。佘雪花通过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将药物文化、哲学思维和药师精神贯穿药理学教学全过程,寓“思”于教,提高了药理学课程教学效果,培养了药学专业学生的职业精神。
(二)优化第二课堂,满足学生多元化发展需求
第二课堂是相较于课堂教学为主的第一课堂而言的,指在第一课堂外的时间开展的形式灵活、内容多样、覆盖全面的各类校内外活动,如各种知识、技能竞赛,社团活动和创新创业活动等。它强调的是学生在各种实践活动中的体验、感悟与成长,主要培养的是学生的综合能力,是第一课堂的延伸和拓展,发挥着无法替代的思政育人作用。果秋婷、张小飞利用第二课堂,通过开展“药理知识竞赛”“公众用药知识宣教”和“用药护理技能大赛”等,不仅增强了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还提高了其职业素养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任煜、刘婷婷、祁冰洁等通过开展多元化的第二课堂教学,不但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还增强了学生的职业自豪感。综上所述,第二课堂具有灵活性和多样化的特点,教师若能掌握学生需求,从学生自身的兴趣、爱好和发展特点出发,多角度、多层次地设置第二课堂,可以更好地满足学生个性化职业发展方面的需求,优化学习体验。
(三)多措并举,提高教师的政治素养
教师作为教育教学的主力军,是教育事业发展的基础,是课程思政的主要实施者和推进者。课程思政是将思想政治教育以春风化雨、盐溶于汤的方式融入各类课程的教育教学中,将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有机结合,与思想政治理论课联合发力,同频共振,形成协同育人效应。它要求教师既要精于“授业”“解惑”,又要以“传道”为使命,心系国家,情系民族,牢记自己的社会责任,“术道结合”,全力推进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教师只有自身的思想政治觉悟和道德素质过硬,才能成为“脑中有知识,心中有思想,育人有道法”的优秀教育者。因此,教师要通过多种方式、途径来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素养。如自觉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二十大精神及相关方针、政策,积极参加单位组织的思想政治理论培训活动,与其他教师集体备课、交叉备课等,以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提高自己的整体素质和育人本领,从而做到“以情动人,以行带人,以智教人,以德育人”,在言传身教中培育时代新人。
(四)加强思政育人的协作机制建设
俗话说,“单丝不成线,独木不成林”。把脉学生需求,建立科学、有效的课程思政协作育人机制,创办共享、共惠的教学平台和智库共享资源,设置针对思政教师、专业教师和辅导员、班主任的信息沟通渠道和教学交流机制,不仅有利于形成“课程思政”改革的内生动力,而且有益于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系统性开展,使各学科教师与辅导员、班主任之间形成协同育人效应。
(五)完善课程思政“考核体系”
“考什么”决定着“干什么”,大学生的课程考核不仅是检验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更是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引领和驱动高职教育发展的指挥棒。科学、合理、有效的“考核体系”不仅有利于指引学生有效学习,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而且是推动课程思政高质量健康有序发展的重要保障。因此,结合课程特点将过程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教师评价与学生评价,个人评价与团队评价相结合,建立健全“德能并重、知行合一”的多元立体化考核体系,保持有效的课程思政育人模式是重点,也是难点。
四、小结与讨论
时代在飞速发展,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一直在稳步推进。为适应新时期社会发展需求,做好课程思政,建立健全课程思政育人体系,打造新时代课程思政“金课”,全面提升课程思政建设成效,不仅对促进专业建设与教育教学改革至关重要,也是教育走向现代化、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强国的需要。只有不断探索和实践全课程的课程思政,扎实推动国家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办好新时代职业教育,才能培养出符合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需要的高素质人才,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