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媒体艺术在焦作黄河文化传承中的应用
2024-04-27王雨翔
摘 要:近年来,弘扬传统文化,提升文化自信是越来越重要的话题。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意蕴深刻,焦作黄河文化作为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其深刻的内涵和重要地位,是我们中华民族的自信与骄傲。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许多传统文化面临着失传的现象,知名度也在不断下降,由此可见,传承优秀传统文化至关重要。当今,为了顺应时代的发展需求,数字媒体艺术应运而生,并在社会众多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比如VR、广告设计、动画等。因此,将数字媒体艺术应用于焦作黄河文化传承中,不仅有利于拓展传统媒体的宣传方式,而且创新了弘扬传统文化的路径。
关键词:焦作黄河文化;数字媒体艺术;弘扬传统文化
中图分类号:G127文献标识碼:A文章编号:2096-0905(2024)05-0-03
焦作黄河文化具有丰富的时代精神与内涵,在新时代下,传承弘扬黄河文化是传承中华优秀文化、促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中之重。保护与传承焦作黄河文化可以促进民族情感的交融,有助于提升文化自信,丰富精神文明建设。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的精神需求也在日益增长,传统的艺术形式不足以满足大众化的多元需求,正因如此,艺术形式与新兴的科学技术相融合,紧随时代潮流,衍生出各种新型的表现形式,以此突破传统艺术形式的局限性,数字媒体艺术由此而生。作为一种新型的艺术展现形式,数字媒体艺术主要体现在表现方式和传播类型上的新颖性,呈现出显著的时代特征,是其社会发展的产物。
一、焦作黄河文化的内涵及重要意义
焦作位于黄河北岸,属于黄河沿线城市,焦作黄河文化是黄河流域的人民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积累的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以目前来看,对于黄河文化的概念可以从广义和狭义两个角度分析,从广义角度上看,黄河文化是黄河流域的人民从实践中创造出来的,其包含了生活方式、传统民俗文化等,也涵盖了价值观念等深层的精神观念;从狭义角度上看,黄河文化是黄河流域人民深层的精神诉求、理想信念、价值观等[1]。
焦作黄河文化历史悠久,底蕴深厚,孕育出了丰富的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焦作文化是被黄河文化所浸染的“人间色”,它深深地绽放出绚丽的色彩,譬如黄河泥埙、黄河号子、太极拳、龙凤灯舞、四大怀药等都诞生于此,这些文化是人们在生活中长期实践的产物和结晶,充分体现出中华民族的智慧。再从精神层面出发,焦作黄河文化承载了中华民族的诸多精神品格,在新时代中仍持续散发着精神魅力,不断丰富中华儿女的精神世界。
总的来说,在新时代开展黄河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创新,将有利于增强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黄河文化在中华文明中占主体地位,其蕴含的精神文明更是激励中华民族奋力前行的重要动力[2]。
二、数字媒体艺术的概述
数字媒体艺术是一种运用科学技术手段,融合图形、影像、声音等元素,与观众进行交流互动的新兴艺术形式[3]。它将先进的科技手段与艺术元素相融合,创作出了众多优秀的艺术作品。相比于传统的艺术形式,数字媒体艺术更注重用户的交互体验,增加参与度,提升体验感,形成一种全新的艺术形式和文化形态。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数字媒体艺术与时俱进,呈现出新的表现形式。根据数字媒体艺术的表现形式,可以将其分为以下三个特性。
(一)技术特性
数字媒体艺术是依托现有的科学技术,借助现今信息通信技术的优点发展而成的,它融合了先进的技术特色,展现出强大的应用优势,应用在各行各业。依托于数字化技术,数字媒体艺术将想要表达的内容转化为数字信号,从而实现高效的传播;基于信息通信技术的支持,数字媒体艺术可以实现数字化平台,从而推动传统文化艺术向数字文化艺术的转变。
(二)艺术特性
数字媒体艺术的应用展现出了强大的现代艺术效果,它将传统艺术的元素融入其中,在数字化技术的推动下,展现出新型的艺术形式。一方面,相较于传统艺术,数字媒体艺术形式更为多样化,呈现效果更为丰富,突破了传统艺术较为单一的表现形式。另一方面,数字媒体艺术是对传统艺术的继承与弘扬,它不光体现出传统的艺术元素,还将静态艺术转化为动态的艺术形式,具有丰富的动态特征,更符合人们追求多样化的精神需求。
(三)交互特性
数字媒体艺术不单是一门艺术,还可以被定义为一门新型技术,其可以依托新媒体终端,以多种形式呈现艺术效果,且更注重人们的体验感与参与感。在呈现的过程中,可以实现人机互动,比如与产品之间的互动交流,并直接得到互动反馈,也增加了更多的趣味性。
三、数字媒体艺术传承焦作黄河文化的创新性分析
数字媒体艺术作为当下较流行的艺术形式,它的出现突破了传统的艺术形式,推动艺术走向多元化和多样化。结合焦作黄河文化传承发展的现状,目前仍是以传统的弘扬方式为主,传承方式需要进一步多样化,而数字媒体艺术作为新兴的艺术形式,在焦作黄河文化传承应用中还尚少,因此将数字媒体艺术应用在弘扬传承焦作黄河文化中,可以丰富传承的方式,并顺应现代的审美趋势,吸引更多人的关注,从而实现创新型的文化传承路径。具体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改变传统的传承弘扬模式,营造新型的文化传播方式
对于焦作黄河文化的传统弘扬模式而言,是较为局限和单一的,根据现状,弘扬传统文化的方式主要以电视广告宣传、博物馆展览、非遗传承人表演等为主,这些宣传方式受众群体较少,宣传效果也较为局限。数字媒体艺术的出现,将会改变传统的宣传方式和宣传效果,它不仅将传统意义上的视听觉、触觉元素融入其中,还与虚拟艺术元素相融合,实现了现代艺术作品的时尚感与科技感。传统的实体艺术元素绘画、剪纸、雕塑等作为艺术创作的元素,与虚拟艺术元素人工智能、VR技术等相融合,从而可以营造出一个新的数字空间,更加迎合当代众多消费群体的喜爱,观众可以更加直观地接受和理解其传达的文化信息,顺应新时代人们的审美需求,达到受众面广泛的文化传承效果。
(二)文化与生活相联系,新的文化传播方式有助于增强文化自信
科技的进步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多元化的体验,现今依托于数字媒体艺术,动画作品、广告、游戏等也发展得越来越好,受到诸多人的喜爱。比如,近些年我们国产动画的崛起,出现了很多优秀的动画作品,以《大鱼海棠》为例,从动画的入场到整个动画的主故事线画面,是以“福建土楼”为元素的动画造型,再搭配上红色的灯笼元素,福建传统民居建筑特色非常明显,给予了观众非常深刻的印象,即使在动画播放结束后,也对“福建土楼”的形象念念不忘。除此之外,此动画融合了神话传说、传统音乐、国画等具有浓郁中国风情的文化元素,让观众深刻感受到独具特色的传统文化魅力。由此可见,基于数字媒体技术,将焦作黄河文化元素融入动画、广告、游戏等领域中,既保留了其文化价值,又能吸引青年群体的注意,让他们更好地深入了解焦作黄河文化,从而能够提升其文化认知水平,也能够更好地传承和保护黄河文化,有助于增强文化自信。
(三)顺应时代要求,有助于焦作黄河文化可持续发展
焦作黄河文化因受传统的弘扬模式的影响,受到了一定的传承局限性,一方面,焦作黄河文化的传统传承方式有限,受众群体较少,主要以老年人为主,导致有关焦作黄河文化的知名度较低;另一方面,焦作黄河文化的传承发展还需一定的技术支持,仅靠一些非遗传承人的宣扬是不够的,尤其是要引起年轻群体的重视,在此形势下,数字媒体艺术的加持将会改变此现状,结合数字媒体艺术,可以更进一步挖掘焦作黄河文化的文化价值与经济价值,如文创产品设计、广告设计、VR技术、动画电影等。这些新技术与传统文化的融合将会使文化优势带来经济效益,顺应时代的发展,从而实现文化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四、数字媒体艺术在焦作黄河文化传承中的应用路径
(一)基于数字媒体艺术创新焦作黄河文化的传承方式
目前,通过对焦作黄河文化传承与发展的现状分析,显示出焦作黄河文化的传承和弘扬方式面临着困境,尤其是青年群体对黄河文化的认知度较为不足,无法更好地参与到焦作黄河文化的传承与保护中。由此可见,现今更需要依托数字媒体艺术来实现非遗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数字媒体艺术不仅在宣扬非遗文化方面发挥愈来愈重要的作用,还可以将非遗文化与数字媒体艺术相结合进行创造性设计,以此实现符合时代发展和公众审美的需求[4]。焦作黄河文化作为黄河流域丰富的非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因此,需要依托数字媒体艺术来实现焦作黄河文化的传承。数字媒体艺术的优势在于可将焦作黄河文化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转化为具象的图文、视音频等形式,进一步拓展了文化呈现的形式,具有多样性和数字性的特点,有效地打破了传统传播方式的局限性,更有助于文化传播。如今,数字媒体艺术依托互联网和新媒体的平台发展得飞快,基于此平台,可将焦作黄河文化与其相结合,逐渐加大文化的宣传力度,让更多的人来了解传统文化。例如,“黄河泥埙”作为焦作黄河文化中的重要一部分,属于焦作非物质文化遗产,是非常具有艺术代表性的非遗文化之一。“黄河泥埙”如今主要通过非遗传承人的泥埙介绍、泥埙制作、泥埙吹奏等形式来宣传其特色,仅仅依靠非遗传承人来将此文化传承下去是非常有限的,为了能更好地传承与弘扬黄河泥埙文化,可依托数字媒体艺术对其进行文化的宣传与传承,通过短视频、网络直播、动画电影等多种形式来进行推广,在公众较多的平台进行展示,引发公众的兴趣,从而吸引公众的注意力,提升对黄河泥埙文化的关注度,实现文化的传承与保护。
(二)基于数字媒体艺术展开焦作黄河文化的相关设计
为了增加焦作黄河文化的知名度与影响力,可借助数字媒体艺术,展开焦作黄河文化相关的设计,以此来迎合新时代大众群体的多元化需求。例如,可将焦作黄河文化制作成动画电影、短视频等形式,线下在文化馆、科技馆、博物馆内播放展示,线上在互联网和多媒体平台进行宣传。接着,为了提升观众的体验感与参与度,还可设计一些焦作黄河文化的知识闯关小游戏,在以上三馆中进行展示,吸引更多的人参与其中,更进一步体验焦作黄河文化的魅力。再接着,通过与VR技术相结合,人们可通过佩戴VR相关的设备,来全程体验在虚拟的焦作黄河文化展览馆中漫游,增加了参与感与互动感,以此来深度感受其文化的底蕴。最后,将黄河文化元素运用在文创产品设计中,设计出一系列的文创产品,如包装、插画、明信片、海报等,同时也带动了诸多衍生品的发展,与我们的生活相联系,在生活中得到了诸多应用,更好地推动其文化的传承发展。
(三)基于数字媒体艺术增强公众对焦作黄河文化的保护意识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数字媒体艺术也在不断发展,与我们的日常生活相联系,深入生活的方方面面。数字媒体艺术与焦作黄河文化的巧妙融合,使其文化以多样化的形式呈现,让更多的社会公众引起重视,加入文化的传承与弘扬中,从而增强对焦作黄河文化的传承与保护意识。例如,依托数字媒体艺术的交互性,在公众号、短视频、微博等平台,将焦作黄河文化融入其中,以小动画、广告、游戏等诸多形式扩大宣传,吸引更广泛的受众,在潜移默化中增强人们传承和保护传统文化的意识,尤其是让众多青年群体在无形中领略焦作黄河文化的魅力,自覺地加入传统文化的传承和保护中。
五、结束语
经过上文的分析,在对焦作黄河文化的传承和弘扬中,数字媒体艺术的应用可谓是一种顺应时代发展的趋势,通过与焦作黄河文化的结合,不仅丰富了文化传承方式的多样性,也扩大了文化受众群体,以更多创新的方式让公众去了解和感受其文化的魅力。与此同时,基于数字媒体艺术,也可对焦作黄河文化进行有效的保护和数字化存储,为将来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随着数字媒体艺术的不断进步,在未来会得到更广泛的应用,为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带来更好的成效。
参考文献:
[1]高升.黄河文化的价值意蕴及其保护传承弘扬路径研究[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3,20(05):98-101.
[2]田双双,蔡威熙,苏百义.黄河文化的时代价值及保护、传承和弘扬路径探寻[J].社科纵横,2023,38(04):122-126.
[3]汪永亮.数字媒体艺术助推文化传播[J].文化产业,2023(19):49-51.
[4]席晶.数字媒体艺术在非遗文化传承中的应用[J].玩具世界,2023(05):100-102.
基金项目:焦作市2023年度黄河文化研究专项课题“数字媒体艺术在焦作黄河文化传承中的应用研究”(项目编号:74)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王雨翔(1995-),男,河南焦作人,硕士研究生,助教,从事艺术设计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