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悲壮下的“美与希望”

2024-04-27朱婕

雨露风 2024年2期
关键词:刘慈欣小姑娘科幻

朱婕

深度解读文本是进行语文教学的基础,也是语文教师备课的重要步骤之一。本文通过还原方法以及分析比较的方法,对《带上她的眼睛》进行深度解读,分析《带上她的眼睛》在悲壮结局之下所蕴含的科幻曲线跳跃美、人性天真坚韧美与希望之美,以此对初中语文教学作一些探讨。

阅读教学的核心应该是文本解读,孙绍振先生在谈到文本解读方法的可操作性时提出了“还原法”与“比较法”。他认为:“我的还原,只是为了把原生状态和形象之间的差异揭示出来,构成矛盾,加以分析。”还原法就是将文本的原生状态“还原”出来,以“世俗化的观念”与“作者的观念”进行分析对比,揭示差异,分析作者“为什么这样写”,揭露出深层的、内部的矛盾。鲁迅先生曾说:“凡是已有定评的大作家,他的作品,全部就说明着‘应该怎样写,只是读者很不容易看出,也就不容易领悟。”因此,分析文本还可以从“比较”切入,将文本或同类比较,或异类比较,或从艺术形式、流派、风格等方面比较,分析作家为什么“这样写”而不是“那样写”,由此领悟作家的为文之法。

一、科幻的曲线与跳跃之美

《带上她的眼睛》是一篇科幻小说,由作者刘慈欣根据自己的同名小说改编而成。“科幻”承载着科学的基石与人类的梦想,科幻文学以广阔的宇宙作为背景,远超主流文学,同时又将对人性的探讨、对未来的希冀置于其中,展现出前所未有的魅力。刘慈欣在自传中写道:“科幻文学从灵魂深处看到一种天真的东西,这一直是它的魅力所在。”基于孙绍振先生的文学文本解读学,笔者通过“还原法”与“比较法”对《带上她的眼睛》进行文本解读,以探讨其中的“美与希望”。

地球的内核是什么?内核有多大?研究地球核心后,能否推理出行星是如何形成的?人类能否以此来创造新的地球?以上问题相信很多人都有疑问并且想知道答案,在这种好奇心驱使下去研究、去探索,便是科学的魅力所在。同时文学作品也有着深刻的魅力,当科学与文学相结合,科学的矿藏与大胆的幻想相融,科幻文学便有了其独特的美学原理。分析表1中的三个片段,以此探索其科幻美学。

长期以来,研究人员一直对地球内核进行研究,由于缺乏灵敏度能达到给地球深层内部采样的探测器,探测地球内核的工作一直难以开展。文章立足于已有的科学实际,想象“落日工程”的进行,想象“落日六号”陷入困境,想象地下探索工作的流程,无疑是新颖独特的。比较《流浪地球》中的片段以及《人和吞食者》片段,有以下相似之处:

(一)真实与科幻交织,呈现科幻美学

科学技术本就有其特有的美感,就像人们喜欢看挖掘机作业,好奇时钟运转的齿轮规律,向往火箭发射的场景。当文中出现精确的时间节点、专业的术语表达以及符合科学逻辑的事件描述时,就成功地构建出一个崭新的宏观世界,再以“宏世界”为背景,细化细节,增添真实感,从而与现实世界区分开,这种割裂感与真实感无疑给读者带来巨大翻转体验的快感。

正如刘慈欣所说:“科幻文学能使我们从大海见一滴水。”大海无疑是广阔的,宇宙更是遥不可及,当读者的视线从遥远的宇宙不断被聚焦,看到木星之眼,看到太阳的氦闪爆发,看到地壳深处的硅酸盐和铁镍,科幻文学作品由此在读者眼中开始跳跃。曲线的跳跃自有其独特美感,读者视角不断被放大再缩小,再放大再缩小,而这种变化又被赋予真实之感,时刻吸引着读者视线。

(二)呈现可能的未来,以崭新的视角震撼读者

日复一日的现实世界无疑是枯燥乏味的,从社会来看,发展离不开人们的创造,因此人们自古便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从个人来看,学习和工作占据着生命的大部分时间,年轻人常常被生活的重担压制。人类文明至今并没有经历太大的生存危机,因此缺乏“末日体验”,当文学作品能让读者从地表层的生活看见地壳深处的铁镍,从平淡生活到地球由于氦闪爆发被汽化,从人类世界回到恐龙时代又为恐龙所圈养,这无疑是新奇的体验。

科幻文学介于科学与文学之间,不同于未来学指向的确定的未来,科幻文学将可能的未来铺陈在读者面前,在科学的基础上融入作者的无尽想象,未来的不确定使得科幻文学的故事线不断跳跃,或明或暗,产生独特美感。

分析比较三者的描述,小姑娘的余生都将在那不足10立方米的空间中独自探索地壳的奥秘,地球离开太阳系后能否选择宜居之地,被吞食者吞噬过后的地球荒凉一片,三个故事都有各自的“悲壮”结局。在这些“悲壮”之中,更易使读者感受文章之中的科幻之美,其中跳跃着科学与幻想,跳跃着人类的美好憧憬,使得文学作品之中绽放出科幻的美妙火光。正如刘慈欣所说:“科学之美和科技之美,构成了科幻小说的美学基础。”

二、人性的天真与坚韧之美

孙绍振先生提道:“情感逻辑是‘无理而妙的,不同于科学的理性逻辑,只有通过‘还原,矛盾才能显现,从而进入具体分析程序。”

在文章开头,文中的小姑娘说道“我太怕封闭了”,“我”最初并不理解她的處境并提出疑问,但小姑娘却保持沉默,并不解释。在文章的最后,小姑娘平静地说道:“请你们放心,我现在已经适应这里,不再觉得狭窄和封闭了。”

我们尝试还原通常的情感逻辑:一位年轻的小姑娘内心极其害怕孤独与封闭,却独自生活在地球深处,同伴相继死亡,她的活动范围不足10立方米,周围被5000摄氏度的液态铁镍环绕,与地球表面的人类通讯即将中断,她将在此处度过自己的余生。这种情况下,如果是一名普通的小姑娘会怎样呢?也许会大叫,会绝望,会反驳,会自尽等,这是常理推断。但是“无理之理”正是情之所在,文中的小姑娘并没有依常理而行,她选择了沉默,选择了勇敢,选择了担当,正是因为无理而变得有情。

通过情感逻辑的还原,我们看到一位丰满的小姑娘的形象,她害怕孤独,害怕封闭,她热爱花朵、草丛、溪流、暖风、月光和日出,她选择勇敢地登上“落日六号”,在绝境中继续前行,她用余生为人类探究地层深处的奥秘。她带着独有的天真娇憨情态,毅然决然地奔赴绝境,这是她的坚韧,也是人类的坚韧。也正是因为这份坚韧,才让读者体会到美之所在。

文中除了小姑娘,还有“我”这一形象。从行文结构上来说,“我”这一形象使得文章结构和诸多悬念的铺垫更加顺畅合理,从情感逻辑上来说,“我”代表着读者视角,从一开始的不解到“发疯似的”不舍与难过,这也正是读者的情感走向。文中写道:“‘我孤独寂寞的精神沙漠中,长出了绿芽……我已能感觉到晚风吹到脸上时的淡淡诗意……世界在我的眼中仍是灰色的,但星星点点的嫩绿在其中出现……”每个读者在品味文章后,都会有不同的感悟,“我”在得知小姑娘的故事和结局之后,逐渐意识到地球的美,意识到晚风的轻柔、鸟鸣的愉悦和黄昏的绚丽。故事的结局是悲壮的,但在这悲壮之上,又带着无尽的希望与传承,因而故事中的人们也是坚韧的。

三、未来的憧憬与希望之美

刘慈欣说过:“从社会使命来说,科幻不应是一块冰冷的石头,无情地打碎人类的所有梦想,而应是一支火炬,在寒夜的远方给人以希望;从文学角度讲,真正的美最终还是要从光明和希望中得到。”一篇成功的科幻作品,一定是乐观的作品,它能将未来的美好展示给人们,让人类在现实社会中汲取力量,获得希望。

《流浪地球》中共有太空电梯坠落危机、月球危机、木星危机、太阳氢闪危机四次危机,由生存与毁灭交织而成,毫厘之间便是深渊,人类一次又一次选择了生的希望。《人和吞食者》中,人类最终被恐龙吞噬者圈养,几近消灭,地球也如焚烧过后的火炭,一只蚂蚁却活了下来,成为地球生态系统进化的一丝希望。《球状闪电》的故事结尾,丁仪也曾说:“但存在态不管概率有多小,总还是存在的。就像希望。”

“希望”或许在许多故事中存在的概率微乎其微,主人公甚至看不见一丝“希望”,故事中的人们依旧选择了生的希望,从而使得作品迸发出无限的可能,产生巨大的能量。與刘慈欣的其他作品对比分析,《带上她的眼睛》一文也饱含着对未来的憧憬与希望。文章题目中的“眼睛”便意味着小姑娘的希望,她作为小说的主人公,若我们还原第一视角,以她之眼观世界,观己心,那这双“眼睛”便饱含着读者内心深处的希望。

同标题一样,结尾处写道:“不管走到天涯海角,我离她都不会再远了。”这两处扩宽了空间的想象,突破了时间的限制,从时空上将小姑娘与“我”合二为一,是生命的延续也是希望的交接,在以后的悠悠岁月中,两人的心跳在一起,思绪在一起,对地球的美好憧憬也融会在一起。

部编版教材中的课文经过了作者的改写,对比小说原版后,其中一处被删减的情节值得回味,也能帮助读者更好品味作品的魅力。原文:

我们给这朵小花起个名字好吗?嗯……叫她梦梦吧。我们再看看那一朵好吗?他该叫什么呢?嗯,叫小雨吧;再到那一朵那儿去,啊,谢谢,看她的淡蓝色,她的名字应该是月光……

我们就这样一朵朵地看花,闻花,然后再给花起名字……到我坚持停止时,我们已给上百朵花起了名字。

……

我现在已适应这里,不再觉得狭窄和封闭了,整个世界都围着我呀,我闭上眼睛就能看见上面的大草原,还可以清楚地看见每一朵我起了名字的小花呢。再见。

在给每朵小花取名的过程中,读者或许无法完全感同身受,小姑娘的眷恋与不舍溢于言表。在几十年的漫长余生中,每一朵小花都伴随着她,是整个世界围绕着她,也是对人类的美好希冀围绕着她。回想“落日工程”的初衷是什么?是对宇宙的探索,对地球的探索,对未来的追寻。人类试图在一次次研究发现中,找到未来的出口,找到面临未来危机的突破口。

四、结语

《带上她的眼睛》首次入选语文教材,也是部编版教材中为数不多的科幻小说,其所蕴含的深意仍需不断探寻。这文本解读探索的过程,也希望能给实际教学带来不同视角的启发,如在课堂中巧用“还原法”,引导学生走入文本;拓展课外阅读,让学生学会分析和比较;与写作教学结合,跨学科学习结合,让学生学会创意表达等。

猜你喜欢

刘慈欣小姑娘科幻
刘慈欣素描头像
采茶小姑娘
春天的小姑娘
PL-01:科幻飙车党
到达科幻里的未来
刘慈欣文学院揭牌仪式
采蘑菇的小姑娘
采蘑菇的小姑娘
刘慈欣:如果有可能,我会不惜一切代价去未来
如何挑选100本科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