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游学与创作

2024-04-27常迎春

小读者·阅世界 2024年3期
关键词:浣纱才华王维

常迎春

来到京城长安后,王维一边刻苦读书,一边拿着自己的诗文到处拜访高官显贵,为科举考试铺路。

参加科考为什么还要拜访高官显贵呢?这是因为唐代科举考试有一个特别现象——行卷。那时,参加科举考试,不像我们今天参加高考、公务员考试,只看考试成绩和面试结果。那时的考试,考卷是不匿名的。在这种情况下,要想考中,一定要有相当的名气,最好有达官贵人的推荐和保举。

怎样才能让达官贵人推荐你呢?这就需要你拿上自己的诗文到他们府上拜访,请他们阅读。如果达官贵人欣赏你的才华,愿意推荐你,那么恭喜你,你离科举高中就近了一大步。这种为增加科考命中率而向达官贵人呈献诗文的做法,就叫“行卷”。

王维虽然才华横溢,但也只是个普通的山西地方官员的子弟,在遍地王侯的长安,这样的出身实在平凡。所以要想出人头地,他除了必须好好读书、写诗文,也得努力在达官贵人那里刷存在感。

日子一晃就是两年,开元五年( 717年),王维十七岁了。两年没回家的他,十分思念家人。这年九月初九重阳节,长安城里家家户户都在过节,一片欢声笑语。人们胳膊上戴着香囊,囊中插着茱萸,登高秋游,赏菊饮酒,熱闹非凡。

王维一个人漂泊在长安,内心无比孤单。他没滋没味地想:家里的兄弟姐妹都在干什么呢?亲人们是不是也在想自己,就像自己想他们一样?在落寞的心情中,他写了一首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后来这首诗成了千古名作: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这首诗写尽乡愁的滋味。“每逢佳节倍思亲”,几乎每个游子都会吟诵。这首诗不仅把思念写得无比动人,还用了一种特别的“照镜子”的方式表达感情。“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诗人不直接说自己对家人牵肠挂肚,而是说家中兄弟秋日登高,思念自己,感慨单单少了自己。

这种写法非常高明,后来的诗人纷纷效仿。杜甫写《月夜》:“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不说自己在月明之夜思念妻子,而说独守空闺的妻子在清澈的月光下想念自己。白居易写《邯郸冬至夜思家》:“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明明是诗人自己想家,却不说自己,而是拐弯抹角地说家里的人在想自己,念叨自己。还有韦庄的《浣溪沙》:“夜夜相思更漏残,伤心明月凭阑干,想君思我锦衾寒。”明明是自己想念对方,想到无法入睡,却不说自己思念,而是说对方想念自己觉得衣被寒凉。

这种写法有什么妙处呢?最大的妙处是把情感拉远了距离来感受,让情感更有想象的空间。这就像游览中国园林,中国园林常以假山、月亮门、竹林等将建筑隔开,避免人们一览无余。人们欣赏园林的景致,是透过镜子、纱窗、帘幕,曲折地看,这就有一种特别的美感。

转眼,这一年飞快过去了,王维在长安迎来了自己的十八岁。他一边用功苦读,一边仍奔波在王公贵族的门庭。这一年,他曾离开长安,前往东都洛阳,在那里住了几个月。也是在这一年,他的弟弟王缙也到了参加科考的年龄,来到长安。

为了得到达官贵人的推荐,兄弟二人写了很多“干谒诗”,投到贵人门下。所谓“干谒诗”,就是文人为推销自己而写的一种诗,类似于现代的自荐信。当时,王维有一首《洛阳女儿行》大受称赞,这首诗写道:

洛阳女儿对门居,才可颜容十五余。

良人玉勒乘骢马,侍女金盘脍鲤鱼。

画阁朱楼尽相望,红桃绿柳垂檐向。

罗帷送上七香车,宝扇迎归九华帐。

狂夫富贵在青春,意气骄奢剧季伦。

自怜碧玉亲教舞,不惜珊瑚持与人。

春窗曙灭九微火,九微片片飞花琐。

戏罢曾无理曲时,妆成只是熏香坐。

城中相识尽繁华,日夜经过赵李家。

谁怜越女颜如玉,贫贱江头自浣纱。

《洛阳女儿行》洋洋洒洒地铺陈了“洛阳女儿”的奢华生活:她住在雕梁画栋的房子里,用着镶金缀玉的美器,吃着鱼肉精米,睡着华丽绣帐,出行坐着宝马香车,还有英俊高贵的丈夫宠爱她,平时交往的人都是富贵之家。这首诗的落脚点在最后两句:“谁怜越女颜如玉,贫贱江头自浣纱。”有谁怜惜越国那贫贱的女子西施呢?她虽然貌美如玉,却不能像洛阳女儿一样身处富贵,只能一个人在江边辛苦地浣纱。

这首诗就是一首“干谒诗”。在《洛阳女儿行》里,那身处富贵的“洛阳女儿”指的是已经功成名就的王侯们,而在江边浣纱的越女,指的则是诗人自己。他像西施一样有美丽的容颜、高超的才华,只是还没有得到飞黄腾达的机会,因此,这首诗也是在向权贵们委婉地暗示:我的才华被出身门第埋没了,你们难道看不出来吗?

最终,王维和王缙凭借才华和风度成功打入贵族圈,成为达官贵人的座上宾。他们终日赴宴欢饮,走马灯般穿梭在豪门贵族之家。兄弟二人有多受欢迎呢?据说王公贵族看到他们来了,都要把座席擦了又擦,以此表示欢迎。甚至连武将们都想结交王维兄弟,不时邀请他们到府上聚会。

冬末的一天,一位姓周的将军邀请王维去看打猎。一行人骑着快马,驾着猎鹰,牵着黄犬,来到长安郊外。劲风呼呼地刮着,周将军拈弓搭箭,向几十米外一只飞跑的野兔射去。射中了!大家欢呼雀跃。猎鹰“呼啦”一声,扑向垂死挣扎的兔子,马儿也轻快地奔跑撒起欢儿来。一天下来,一行人收获颇丰,不仅打到几只兔子,还猎到一只野羊、一只雄雕。夕阳西下,暮云千里,众人说说笑笑,满载而归。归途中,王维在马上回想一天的见闻,依然感觉意犹未尽。他忽然来了诗兴,便不假思索地吟了出来:

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

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

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

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

——《观猎》

周将军一边拍手称赞“好诗!好诗!摩诘老弟果然才华高妙”,一边哈哈大笑。王维也发出爽朗的笑声。

这一时期的王维自信快乐,他像诗人李白一样做起了热血沸腾的侠客梦,幻想和一群少年英雄挥洒青春,快意恩仇。豪情像大河一样在他的胸膛奔涌,他梦中都在饮酒作诗。一组雄健浪漫的《少年行》,就是在这种激情中写下的:

新丰美酒斗十千,咸阳游侠多少年。

相逢意气为君饮,系马高楼垂柳边。

——《少年行四首》(其一)

出身仕汉羽林郎,初随骠骑战渔阳。

孰知不向边庭苦,纵死犹闻侠骨香。

——《少年行四首》(其二)

这组诗里的少年风流潇洒,轻死重义,正是年轻的王维渴望成为的人。

猜你喜欢

浣纱才华王维
明清时期《浣纱记》书籍形态及阅读探考
大海里并不能自由往来
解析21年新高考Ⅰ卷第19题的六个视角
走哪条路好
我攒了一年的才华,都用在了年终总结上
新编京剧:伍子胥与浣纱女
拼才华的古代花美男
残忍”的才华*——五篇小说的比较分析
Semantic Change in Grammaticaliz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