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欧洲大帆船:500 年前的核动力航母

2024-04-27小白村

科学大众(中学) 2024年4期
关键词:葡萄牙人麦哲伦帆船

小白村

1521 年3 月,一根高耸的桅杆戳破了东方的海平线。就像一只大鸟,翅膀鼓满了风,飞越半个地球——这就是西班牙帆船,时代的奇迹,亚洲的噩梦。

在500 年前,欧洲大帆船是妥妥的高科技,堪比今天的核动力航母。

200 多艘打不过一艘

1498 年,葡萄牙舰队第一次来到印度。仅用20 年,他们就扫平群雄,占领了所有的大港口。麦哲伦带舰队环游世界时,就喜欢邀请沿途土著上船参观,炫耀武力。那时候,欧洲人只要在海岸上架起大炮,就能征服一个国家。

1504 年,印度西海岸的强国卡利卡特组织了8 万人和260 艘船,进攻葡萄牙的150 名守军和4 艘船。打了7 个月,葡萄牙人一艘船也没损失,卡利卡特最终败退。

1526 年,卡利卡特的50 多艘船围住了葡萄牙的两艘船,开了几千炮,没伤到葡萄牙船的筋骨;葡萄牙人轰一炮,印度人就沉一艘船。

1596 年,苏门答腊岛上的亚齐国动用240 多艘船,围住了一艘葡萄牙船。猛攻3 天后,亚齐人只剩下40 艘完好的船,悻悻而退。

麦哲伦的5 艘船中,有4 艘卡拉克和1 艘卡拉维尔(卡拉克的轻型版),就好比当年的航母。再打个比方,如果说郑和下西洋的宝船是一辆大巴,卡拉克就是坦克,卡拉维尔就是悍马吉普,欧洲人常用的另一种小的划桨帆船就是越野摩托。

麦哲伦身后几十年,卡拉克又演化成盖伦船,别名“西班牙大帆船”,表现更稳定,直到第一次鸦片战争还在唱主角。

哥伦布、达·伽马、麦哲伦就是靠卡拉维尔和卡拉克远洋航行。它们一出现在印度洋,就令亚洲人啧啧称奇。

南船、北船合成大帆船

500 年前,亚洲的许多手工业产品胜过欧洲,但是高端造船业却由欧洲人垄断。近代帆船有两大源流:一是地中海。古埃及、迦太基、希腊、罗马先后执造船业之牛耳。公元1000 年以后,威尼斯的划桨大帆船又快又结实,在地中海所向披靡。同时,阿拉伯人开始引入三角帆,比传统的四方帆更灵活,甚至可以逆风行进。桅杆也从一根增加到三四根。二是北海。北欧海盗引入“龙骨+ 肋骨+ 叠层木板”结构,特别结实。后来,又发展出了速度慢的大容量货船。为了海战时能够射箭和扔石头压制敌人,他们在甲板上垒起了高楼,一层层往上盖,搞出了三四层甲板。

14 世纪,南、北两种船开始融合——北方的船体结构+ 南方的风帆操控。15 世纪,葡萄牙人招募能工巧匠,改进出卡拉克和卡拉维尔。前者坚固高大,适合海战和货运;后者轻快灵活,适合探险和侦察。从此,欧洲人才敢穿越大洋去寻找印度。

14 世纪开始,热那亚和卡斯提尔赶上了威尼斯;15 世纪,葡萄牙成了造船新星;又过半个世纪,荷兰和英国成为领头羊。

亚洲也能造大船,排水量数百吨的屡见不鲜。但是,和欧洲船一比,就像民品比军品。前者经济实惠,后者皮实悍勇。

亚洲最结实的船是阿拉伯帆船,比起欧洲大船就有些原始简陋。而东南亚的戎克船(中国人叫广船、福船)更单薄。它用便宜的木料,结构简单,用廉价的肋板来加固船体,用竹条做百叶折叠窗式的方帆,造价只是欧洲大帆船的零头。

戎克船不太敢远离岸边,因为经不住太大风浪,也不敢把重炮搬上船。它的结构只能安装一层甲板,面对高耸的欧洲舰楼,毫无还手之力。它的竹条硬帆,面积和操控性都远逊于欧洲的麻制软帆。

总之,欧洲船更高级,也更昂贵。苏格兰一艘1511 年下水的豪华炮舰,每年的运行费用就要花去国库的十分之一。而且,欧洲船的操控也很复杂。

戎克船则便宜、容量大,生手也能操纵。葡萄牙人也喜欢用戎克船在东方海上运货。

模仿了结构,却模仿不了工艺

印度和东南亚国家从未造出欧式大帆船。

大帆船涉及许多工序。欧洲造船的优势,正是各环节几百年、上千年的积累。

船的结构可以模仿,但是工艺学不来;勉强造出来,下水也得散架。

何况还有材料问题。欧洲人用优质硬木造船,在钢铁蒸汽时代之前,他们一直在满世界寻找优质硬木,并且垄断产地。亚洲没有那么多硬木,而且硬木不太适合榫卯,要用优质价廉的铁钉铆接。500 年前,欧洲铁钉的产量和质量,亚洲也赶不上。

很多技术还需要配套体系。比如,英国人用铜制覆板,一举解决了船壳总被蛀坏的问题。法国人想仿制,还不得不引进英国的设备和工匠,以轧制铜板和制作铜螺栓、铜紧固件。

日本倒是曾成功仿造过一次。英国人威廉·亚当斯流落在日本,为德川家康效力。在他的指挥下,日本于1604 年造出了一艘大帆船,穿越太平洋,航行到了墨西哥。但是,日本很快闭关锁国,没有再造第二艘。

麦哲伦的5 艘船,携带了3 门重炮、几十门轻炮,就敢挑衅一路所见的任何对手(当然他得躲着葡萄牙人走)。但是,在欧洲,他就排不上个儿了。

同时期,意大利的划桨帆船在船头底部添置了重炮,用木制滑轨缓冲后坐力,头冲敌舰开炮,犹如一记重锤击碎对方。不过,随着地中海地位的衰落,威尼斯和它的划桨船走进了死胡同。而英国、荷兰等国家开始在舷上开出炮洞,侧向轰击。英国于1512 年下水的一艘军舰,携带43门重炮和141 门轻炮,炮总重100 吨。

在欧洲,造船技术的竞争是残酷的。有研究者指出,从14 世纪开始,欧洲造船技术的淘汰速度堪比当今的高科技行业。15 世纪,印度人初见欧洲舰队时的武力差距,在接下来几个世纪不是缩小了,而是拉大了。

亞欧差距不仅在制造上

亚欧差距不仅在制造上,即使用原装欧洲船,印度海军还是力不从心。

1507 年,威尼斯人担心葡萄牙人抢生意,怂恿埃及人出钱买了6 艘卡拉克、6 艘划桨帆船,先拆成零件,再运到红海组装起来,连同1 000 多名欧洲和奥斯曼雇佣兵,一起送往印度,援印抗葡。不到两年,印度人就赔光了这笔资产。最大的原因,是印度人不善于使用西洋船。几次海上对抗,印方帆船摇摇晃晃,虽然用的是最新式的欧洲火炮,却打不中敌人;而葡萄牙人的炮虽然小一号,却能干扰和克制住对方。这就像苏联坦克在苏联人手里,是踏平欧洲的钢铁洪流;卖给伊朗人和伊拉克人,却被当成固定炮台用。

葡萄牙人、西班牙人、荷兰人、法国人、英国人的海战水平,是几百年练出来的。他们很早就习惯了跳上敌舰近身肉搏,血溅三尺。欧洲高烈度的战争,早就淘汰了意志力不足、训练不精的部队。

发生在1340 年的一次英法舰队对战,被评价为“极其污秽和恐怖,比陆战残酷多了,因为没法逃跑,也没法撤退”。射出的箭像云一样落下来,人们站在舰楼上扔石头。当天,法国人就死了将近两万。

1571 年,在著名的勒班陀海战中,欧洲联军总司令问他的参谋,什么时候开炮合适,回答是“要近到敌人的血溅到我们身上”。那一仗,鲜血和碎木头覆盖了大海,土耳其人死了3 万。

这样惨烈的冲突,麦哲伦时代的亚洲海军是想象不到的。

(责任编辑:吴宇)

猜你喜欢

葡萄牙人麦哲伦帆船
“ 特 里尼 达号 ”怎么样了?
屯门海战:中西方第一次武装冲突
人类迄今最成功的金星探测器:“麦哲伦号”
近代上海葡萄牙人与外侨社会的权势转移
帆船
飞向太空的人类文明——麦哲伦号探测器
小麦哲伦星系
环保小帆船
找帆船
明中期葡萄牙人入居澳门时间补考*——试解《明史》、《明熹宗实录》误载之缘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