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现代诗歌教学的三维路径探究

2024-04-27倪爱琴

初中生世界 2024年12期
关键词:现代诗歌意境意象

■倪爱琴

现代诗是中国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统编初中语文教材中也编排了大量的现代诗。由于现代诗歌语言如话、明白晓畅,却手法多样、流派纷呈,作者思想跳跃性大,对诗歌的解读也极具个性化,这就为现代诗歌的教学增添了难度。对于现代诗歌的教学,教师首先要把握的是其不同于其他文体的特点,即用形象凝练的语言,营造优美绵长的意境,从而抒发作者独到深刻的情感。因此,语言、意境、情感是现代诗歌教学的三维路径。

一、把握语言:剪裁妙处非刀尺

语言运用是语文核心素养的第一维度。诗歌是语言的艺术,尤其是经典诗歌,都是诗人苦心孤诣、炉火纯青的美的结晶,学习现代诗歌自然应从语言入手,层层深入,进而领悟诗歌的内涵真谛。

语语悟其神。诗歌语言是高度精练的艺术语言,当我们回到语言本身“潜心会文”,咬文嚼字,悉心琢磨,像叶圣陶先生那样“一字未宜忽,语语悟其神”,就能充分发掘文本语言中所蕴含的丰富意蕴。客观地说,现代诗歌教学需要通过语言层面,跨过意象的桥梁,才能到达意境的彼岸。也就是说,我们要把握对语言的细读,从字、词、句等语言材料的释读入手,通过品味诗歌语言的表达手法、修辞手法等,层层深入语言内在的组织结构,全力挖掘、体悟语言的多侧面内涵。可以说,读诗其实就是把语言文字符号转化为艺术形象的一种心理活动过程。

如舒婷的《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中,诗人不停地重复“我”和“你”,作为一位语言上有“洁癖”的女诗人,为什么要如此表达呢?通过细读、思索,学生会发现原来“我”和“你”就是一个整体,不可分割,从而强调“我”和祖国血肉相连、荣辱与共,“我”愿为祖国献身的庄重历史责任感。

现代诗歌教学就是要善于“剥开”,激励学生去挖掘语言中蕴含的知识“宝藏”,对语言细读的体验过程是我们积淀语言经验的重要路径,语文核心素养其实就是感悟语言、积累语言、运用语言的过程。

诵读入其境。意蕴悠远、营养丰富的现代诗歌大餐若一味条分缕析,必然简化成一碟索然无味的小菜。舒婷曾感慨,有些教学“像一把手术刀,把我的诗弄得支离破碎”。“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古人就特别重视诵读,因为诗歌的精髓通常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学生在反复吟诵中往往会有所领悟。所以,吟读是我们开展现代诗歌教学的重要任务,也是最佳手段。新课标中提倡“在诵读中感受和体验作品的意境和形象,得到精神陶冶和审美愉悦”。

诵读在教学中又不是一个被割裂的孤立的环节,它是一个需要不断反复、不断深入的螺旋式进行的环节。凝练精辟的语言,抑扬顿挫的吟读,再配以与诗境相谐的优美的乐曲,声声天籁,可使学生体会到诗歌无限丰富的内涵。

二、品味意境:天机流露出精神

王国维说:“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诗歌是讲究形象思维的,因而,诗歌必然最终呈现出一种意境。现代诗歌教学的关键就是如何引领学生走进诗歌的意境。

一花一世界。诗歌意境的营造离不开具体的意象。“意象是客观物象经过创作主体独特的情感活动而创造出来的一种艺术形象,是构成一种意境的各种事物,这种事物往往带有作者主观的情感,这些意象组合起来,就构成了意境。”现代诗歌教学中师生必须通过读懂诗歌文本的意象,来解读压缩在其中的作者的深情,从而品啜到意象美的甘露。经典诗歌往往意在言外,弦外有音,这正是诗人有意布置的“不著一字,尽得风流”的意义空白。在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反复朗读,或者静静思考,使学生的心灵与诗人的心灵在静默中得到沟通,来领略诗人通过“语尽而意不尽,意尽而情不尽”的形式表达美学境界。

如《星星变奏曲》(江河)第一节中诗人用“星星”“诗”“蜜 蜂”“柔 软的 湖”“萤 火虫”“睡莲”“春天”“白丁香”等一些美好的意象构成了一个温柔美好的意境,表达了诗人对光明世界的向往。而在第二节中,诗人又用“苦难的诗”“颤抖的星星”“冰雪”“僵硬的土地”“瘦小的星”等寒冷严酷的意象营造了一种黑暗阴沉的意境,表达了诗人对现实世界的不满。最好的教育,通常来源于我们的“感动”——生命美学的“震颤”和“流泪”,而诗歌的每一个意象都是入口,当我们引领学生抱着林黛玉初进贾府时的警觉与敏感去感悟诗歌,往往能与之产生呼应,从而抵达灵魂的深处。

灵犀悟天机。意境源于情感与环境的交融,因此,应从情感和周遭环境着手,深入领略诗歌所包含的深意。以毛泽东的《沁园春·雪》上阕为例,“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这一描绘呈现出雄伟壮阔、气势磅礴的景象。长城与黄河不仅是具象的景物,更是承载丰富情感的背景。通过对长城和黄河的颂扬,诗人实际上在歌颂伟大的民族精神。在这里,情感与环境巧妙地交融,塑造出一个富有象征意味的意境。

品味意境需要学生释放联想与想象的力量。自然之美常常成为启迪灵感的源泉,而深厚的想象力则引导读者踏足更为丰富的心灵领域。以毛泽东的《沁园春·雪》中的“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为例,这是作者通过虚构的景象创造的,我们能通过想象深刻感受到作者构建的意境。通过想象,我们仿佛看到太阳正缓缓升起,大地披上红色的绚烂礼裙,皑皑白雪在红日的照耀下,如同一位妖娆动人的年轻少女这样一幅美丽的画面。

三、体验情感:言为心声察婉曲

诗歌以“诗言志”“词缘情”而著称,每一首诗都是诗人对客观世界的独特表达,留下了诗人的印记。因此,阅读诗歌需要经历一个有序的过程,从诗人内心的灵感之诗到呈现在纸上的作品,最终在读者心灵中展现为一篇篇美丽的诗章。欣赏诗歌的首要任务是深入了解作者内心的世界,结合自身的生活经验,领悟诗歌的深刻内涵,感受诗人情感的真挚表达。

万象入我心。诗歌是一种阐述心灵的文学体裁,是一种说话方式,深藏着许多精致的心灵,饱含着诗人的胸襟情怀,诉说着诗人的人生态度。读诗,就要从对诗人的了解着手,走近诗人,进而才能走进诗歌。“言为心声”,理解诗中蕴含的情感,首先要了解诗人写这首诗时的背景,包括时代背景、社会背景以及诗人个人的生活经历等,这对准确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情感是有帮助的。

如郭沫若《天上的街市》是一首极具浪漫色彩的现代诗,但结合背景后,在深刻了解了中国五四运动过后那个“冷酷如铁!黑暗如漆!腥秽如血!”的阴霾时期后,能够更好地理解郭沫若当时内心的愤怒、苦闷和感伤。他的诗歌不仅仅表达了表面的美丽,更是一种对那个时代黑暗现实的强烈不满,对自由和幸福的追求,以及对理想世界深切向往的表达。通过深入学习这些诗篇,学生不仅能够欣赏其艺术之美,更能够从中挖掘出作者对社会现实的思考,揭示出他对人类命运和社会进步的热切期望。

云锦用在我。诗歌作为一种传递思想和情感的媒介,其内涵极为丰富多样。诗歌的解读并非唯一固定的,而是开放的,每个人可以根据自己的感悟和情感背景,赋予诗歌不同的诠释。因此,诗歌不仅是作者思想与情感的表达,也是读者根据个人感悟来汲取启示的灵活空间。

学生对经典诗歌解读的障碍,除了语言文字之外,其实还有时代距离、历史知识、阅读欣赏面、社会阅历等因素产生的心理隔膜。所以,教学现代诗歌时,在学生尽可能地贴近诗歌原意解读的基础上,教师需要重视引导学生切己体察,走进诗人的心灵,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对诗歌内涵作与众不同的解读,使“诗人心中之诗”最终成为“我心中之诗”,主动去“发现”意义,从而读出诗歌不同的味道和韵致来,最终把诗意的丰碑矗立在他们人生成长的旅途上。

诗歌让我们淬炼思想,完善人格,思考人生,为我们的灵魂插上自由飞翔的翅膀。它能提升学生的感知系统、审美品位,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心灵世界,使学生获得生命的充分成长。让我们彰显现代诗歌教学的魅力,在学生心灵中建立一座诗意盎然的精神城池吧!

猜你喜欢

现代诗歌意境意象
抚远意象等
墨彩出奇 意境清雅
英语现代诗歌对物的观照及其诗意生成
“不”与“无”的奥秘——评王学东诗集《现代诗歌机器》
体验的真挚与表达的超越——王学东《现代诗歌机器》观察
意境的追寻与创造(外一篇)——钱起《省试湘灵鼓瑟》
诗词之美,不唯意境(外一则)
舞蹈意境的认知与养成
“具体而微”的意象——从《废都》中的“鞋”说起
“玉人”意象蠡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