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打造黄河故道片区乡村振兴的“响水样本”

2024-04-26潘建良江苏省响水县政府办公室

江苏农村经济 2024年4期
关键词:片区土地建设

潘建良/江苏省响水县政府办公室

江苏省响水县文化底蕴深厚,是国家级生态示范区、中国西兰花之乡、江苏省综合改革试点县。境内的“古云梯关”是古淮河入海口,是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响水坚持把黄河故道片区作为乡村振兴主战场,全面建设生态富民廊道,坚持以产业振兴为抓手,以富民强村为核心,统筹推进乡村发展、建设和治理工作,农业强的基础更牢、农村美的成色更足、农民富的路子更宽,黄河故道片区高质量发展的路径已初步形成。

聚焦项目建设,提升乡村产业发展水平

做精“土地”,夯实产业发展根基。4.1万亩国家投资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已完成总工程量70%。粮食总产达6.26亿斤,稻麦单产1003.35公斤,持续实现稻麦“吨粮田”。压紧压实粮食生产责任,深入实施“两藏”战略,2024年计划改造提升高标准农田5.4万亩,着力在稳面积、提单产、增效益上下功夫,确保片区粮食播种面积稳定不减、总产稳中有升。

做实项目,提升产业发展能级。坚持用工业思维做强农业产业,以项目带动产业发展,做好“强链、补链、延链”文章。利用帮促资金推动重点项目建设,投入4115万元支持鲜食玉米二期、稻米仓储加工、智慧农场项目及片区道路建设,古黄河大道与省道337 连接线建成通车。利用衔接资金支持六套食品产业园建设,鲜食玉米产业充分发挥“链主”企业作用,志禾鲜食玉米二期、大有粮食仓储加工项目主体工程现已基本完工,推动志禾二期加工项目投产,种植规模力争突破3万亩。

做大“基地”,发挥产业规模效应。发挥龙头企业引领作用,以农业园区化为抓手,通过土地流转,持续壮大特色产业。鲜食玉米种植突破1.5万亩,积极申报地理标志农产品;绿色稻米基地扩大到3万亩,全部采用机插秧技术,并建成500亩智慧农业示范区。与黄海农场战略合作,加快建成6万亩场地共建优质稻米生产基地;铁皮石斛现已形成1000亩种植规模,深加工二期项目力争年内投产。协助推动灌江农场在故道片区全面布局起势,根据产业发展需求完善设施配套,在完成已流转土地高标准农田改造的同时,做好农业产业化发展需要的田头冷库、烘干收储等设施建设、运维和管护,承担起稳产保供的现实责任。

依托示范引领,提升乡村建设水平

扮靓宜居乡村面貌。坚持问需于民,尊重村民意愿,聚力攻坚农村户厕改造,片区完成户厕改造5467户,全县占比56.6%,充分发挥典型引路作用,推动区域人居环境提升,年内片区新改户厕2200户。持续推动农业生产废弃物治理,加大秸秆回收利用力度,完善秸秆收储体系,全力提升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水平,片区年度秸秆回收利用6.2万吨,还田利用33.38万亩,综合利用率达98%。探索考评模式、健全管护机制,发动村民广泛参与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推动乡村时时美、处处美。

做强休闲农业品牌。韩家荡天荷园完成800亩荷花池改造和内部游玩设施提升,杨回风情园绿荫长廊、娱乐设施、猕猴桃采摘园等休闲旅游节点建设全面完成,运河苹果园、六套飘香果园已全面接待游客。依托云梯关古关文化等特色资源,提升杨回民族风情园、韩家荡天荷源等景区功能,做精做靓“响韵乡情”农文旅特色品牌,全力打造黄河故道乡村振兴示范县。

绽放和美乡村魅力。以运河镇和云梯关村、康庄村、韩荡村“一镇三村”成功入选省级乡村振兴示范镇村创建为契机,重点建设以运河镇鲜食玉米为代表的特色农业全产业链,打造以党建引领的乡村社会治理运河品牌;推动云梯关村打造铁皮石斛和绿色蔬菜全产业链条,争创省级特色田园乡村;康庄村建成稻米全产业链,实现乡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韩荡村建成产品多样、业态多元的浅水藕全产业链条,打造以农文旅融合为重点的乡村旅游特色村。

突出改革赋能,提升乡村治理水平

推进“小田变大田”改革。把高标准农田建设和土地流转工作相结合,持续推进“小田变大田”,提升土地资源利用率和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全年流转土地约3万亩。年内大力实施经济薄弱村提升行动,将土地流转作为低收入村居打基础、求突破的关键举措,创新片区开发模式,打破自然村、行政村界限推进土地流转工作。

创新利益联结分配机制。29个省定经济薄弱村中片区有12个,占比41%,49个低收入村居中片区有23个,占比47%。在大有镇康庄村、运河镇皂角村试点土地股份制改革,创新土地二次、三次利益分配,最大化增加农民收入。片区所有村居收入超30万元,7个村集体经营性收入超100万元,年度新增2个超百万元村;50万元以上村(居)占比达53%,高于2023年3个百分点;预计2024年片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840元,同比增长7.7%,增速高于全县0.2个百分点。

强化新型经营主体培育。盘清村集体各类资产底数,采取自营、出租、入股等多种方式,以资产换资金,实现资产增值保值;深化农民土地入股二次分配改革,引导更多农民通过土地入股实现增收;加大新型经营主体培育力度,片区内每个镇新增示范家庭农场2家以上、示范合作社1家以上。确保经济薄弱村“一年有突破、两年见成果、三年大提升”,力争年内片区村集体收入实现10个百万元村,村平达到60万元,最低村收入不低于40万元。年内片区新培育省级示范家庭农场2家、市级示范家庭农场6家,新培育“红薯+油菜花”新型农业经营主体10家。□

猜你喜欢

片区土地建设
我爱这土地
片区综合开发的投资模式探讨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展望临港新片区金融改革与创新
青岛新片区打造人才聚集高地
白塔寺片区地图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