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熟市优质稻米全产业链发展实践与探索:以坞坵米业专业合作社为例
2024-04-26赵品恒庄黎萍金天翼
欧 婷 ,赵品恒 ,仲 嘉 ,庄黎萍 ,金天翼
(1.常熟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江苏 常熟 215500;2.常熟市古里镇农村工作局,江苏 常熟 215500)
民以食为天,粮以优为先,粮食生产是经济发展及社会稳定的基础[1]。我国作为全球最大的稻米生产国和消费国,稻米全产业链的高质量发展,既是国家粮食安全战略行动的需要,也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需要[2]。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水稻生产已从数量型向数量品质兼顾型方向发展,稻米消费由传统的 “吃得饱”向 “吃得好、吃得营养、吃得健康”转变[3],消费者对中高端大米的需求越来越大,对稻米生产提出更高要求,进而逆向带动水稻全产业链的发展[4]。2021 年,农业农村部提出打造一批创新能力强、产业链条全、绿色底色足、安全可控制、联农带农紧的农业全产业链[5],为稻米全产业链发展带来良好的政策机遇,推进稻米全产业链发展日益成为水稻产区稻米产业发展的重要方向[6-8]。
江苏省常熟市地处长江三角洲地带,光温充足,雨水充沛,不仅具有得天独厚的水稻种植基础条件,同时具有面向上海等经济发达地区的良好市场前景。常熟市水稻常年种植面积在1.8 万hm2以上,稻米产业是当地农业优势主导产业。近年来,常熟市通过水稻绿色高质高效创建等项目扶持,不断调优品种结构、推广绿色高效生产技术、聚力品牌建设,有效推动了全市优质稻米全产业链发展,涌现出如常熟市坞坵米业专业合作社等发展较好的典型案例。为常熟市及苏南其他地区的优质稻米全产业链发展提供参考,以常熟市坞坵米业专业合作社为例,总结该合作社推进优质稻米全产业链发展的主要措施与成效。
1 坞坵米业专业合作社概况
常熟市坞坵米业专业合作社位于常熟市古里镇坞坵村,是2009 年成立的一家集稻米种植、加工、销售为一体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水稻种植面积300 hm2,均已建成高标准农田。合作社示范基地为江苏现代农业科技综合示范基地,以优质稻米作为特色产业,以绿色、生态、有机的模式进行种植管理,实现了品种优良化、生产规范化、操作机械化、服务专业化、产品品牌化和质量可追溯化。通过科学的生产运营管理,不断促进合作社稳步发展,成为全国农民合作示范社,于2020 荣获常熟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常熟市“十佳”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近年来,合作社被纳入苏州市农业品牌目录名单,上榜首批中高端稻米(油)全产业链发展模式优秀案例推介名单,被评为苏州市放心消费创建活动先进示范单位,取得良好的发展业绩。
2 坞坵米业专业合作社推进优质稻米全产业链发展的主要措施
2.1 科学经营管理,推进规模化种植
自2020 年开始,坞坵合作社对稻田进行统一经营管理,不再发包给大户经营,土地经营的规模化程度与规范化程度得以提升,有利于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及统一进行品牌打造。合作社实行分区域包干的生产方式,将全部300 hm2耕地分为10 个区域,选聘10 个种植经验丰富、责任心较强、年龄低于60 周岁的合作社社员担任区域生产管理者。社员主要承担产量指标任务及田间生产管理费用的投入,其中核定小麦产量300 kg/667m2,水稻常规品种525 kg/667m2,优质品种500 kg/667m2,管理费用,包括用于田间除草、农药施用等农事环节的投入,每年为400 元/667m2。据此制定绩效考核办法,若产量超过考核标准,超出部分的45%奖励给社员;若产量超过650 kg/667m2,超出部分的60%奖励给社员;若减产,将视具体情况从管理费用中扣除相应奖励份额。包干生产过程中的肥料与农药施用等田间管理必须符合技术操作规程,并由常熟市及古里镇农业技术部门进行日常监督。
2.2 开展绿色标准化生产,助推稻米产业化发展
2.2.1 调优品种布局,开展绿色高质高效生产 近年来,合作社顺应市场需求,不断扩大优质食味稻米品种种植面积,以苏香粳100、南粳46、常香粳1813、宁香粳9 号等优良食味品种作为主栽品种。生产基地的水稻种植已基本实现“五统一”管理模式,即统一优良品种、统一生产操作规程、统一投入品管理及使用、统一开展田间管理、统一进行收获等。多年来通过实施部、省级水稻绿色高质高效创建项目,大力推进集中育供秧,探索稻绿肥、稻油轮作种植模式,开展缓混一次性施肥技术示范,加大绿色产品投入力度,应用“赛扑星”昆虫性诱智能测报系统,开展田间智能化管理。在实现“绿色食品”全覆盖种植之外又开辟了“有机种植”“综合种养”两条高档大米的种植新道路。有机种植的水稻不使用化学肥料和农药,采用生物有机肥,并以人工除草为主,大米食味品质得以提升,受到广大消费者的喜爱。自2019 年开始,坞坵米业专业合作社对有机大米进行有机农产品认证,经过3 年的生产转型期,于2021 年11月成功通过认证。而综合种养种植的水稻同样不施用农药,主要通过与水稻共生的养殖动物在稻田中捕虫实现虫害防治,并以养殖动物产生的粪便作为优质肥料,提升土壤肥力,促进水稻产量的提高。合作社常年与苏州市农业科学院等科研院所合作开展试验示范,探索“稻+淡水澳龙”“稻+中华鳖”等“水稻+N”生态综合种养模式17.87 hm2,土地增收超5 000 元/667m2。合作社每年对种植田块的水和土质进行检测,经检测,合作社所在区域的产地环境适宜发展绿色食品,所产稻米符合绿色食品要求。坞坵大米除具备绿色安全的特点外,还通过将种子到大米的生产全程记录实时上传至省级溯源平台,真正实现生产可溯源,有力支撑稻米生产的质量管控,成为坞坵大米的又一显著优势。
2.2.2 加大投入力度,实现稻米生产加工全程机械化 近年来,合作社重视水稻全程机械化生产,不断加大投入力度。基地现拥有收割机6 台,植保机1 台,大疆T30 植保无人机2 台,插秧机24 台,拖拉机5 台,烘干机15 台套。2021 年,合作社投资1 500 万元,引进佐竹稻米加工设备1 套,年加工能力达2 000 t;建成粮食仓储、晒场和生产用房面积5 000 m2,储存稻谷总仓容约1 200 t,应用内粮情测控、粮面空调控温储藏、地槽通风等新储粮技术。稻米的播种、育秧、插秧、植保、收割、烘干,以及加工实现全程机械化生产,建立了从种子播种到优质大米销售的全产业链服务。
2.3 强化品牌建设,提升产业效益
品牌及其影响力是优质稻米全产业链建设中的重要环节。当前农产品品牌的市场化竞争愈演愈烈,品牌建设对增强农产品竞争力尤为关键。坞坵米业专业合作社拥有“坞坵”“白禾”两个稻米品牌,且均获得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的认证,使用绿色食品标志,同时其生产记录可通过省级追溯平台查询,产品品质得到有效保障。
2.3.1 细化产品分类,促进稻米产业链延伸 坞坵大米是合作社主推产品,其营养丰富、香味浓郁、绵软爽口,堪称米中精品。合作社销售该大米的方式主要以门店提货为主,另向部分餐饮企业进行定点供应。近年来,合作社围绕稻米产品进行多元化开发,引进健康类、彩色类、粗粮类等特种稻米品种,逐步开发老年型、儿童型、宝宝型等系列产品;同时,在生产优质大米的基础上,合作社与苏州市农业科学院、中华老字号王四酒家等机构、企业强化深度合作,对米酒、米露、米糊等衍生产品进行市场化、品牌化开发运作,延伸出米茶、米酒等系列产品,进一步丰富与细化产品品类,延长深加工产业链,满足消费者个性化需求的同时,不断提升品牌价值和产品附加值,增加产业收益。
2.3.2 积极宣传,提升品牌知名度 在常熟市及古里镇农业部门的推荐下,合作社积极参加优质稻米等品鉴评选活动,坞坵大米凭借其过硬的优良品质获得多项大奖,先后荣获第三届“稻味常熟”优质大米评比特等奖、第二届苏州大米“好农”种好米品鉴评选活动铜奖、第五届“前黄”杯江苏好大米品牌推介会金奖、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寻找最好吃的‘南粳46’稻米”活动优秀奖。2020 年,合作社还成功加入“苏州大米”区域公用品牌。2021 年纳入苏州市农业品牌目录名单,产品知名度不断提升。
2.4 推动“三产”融合,激活发展潜力
坞坵村突破传统农业思维定势,充分挖掘“稻米+”“稻田+”模式的发展潜力,构建休闲观光与农耕文化相融合的发展模式。合作社以2021 年度常熟市农民丰收节开幕式为契机,结合省级特色田园乡村创建,投资2 000 多万元打造坞坵“稻”乐园,开发稻香茶室、花海露营、水上游乐、休闲垂钓等特色项目,形成坞坵特色的农文旅综合体,建立有文化标识特色、有产业深度联动融合、农民获得合理收益的乡村旅游产业链,真正做好产业融合大文章,促进农业增效,百姓增收。
3 结束语
稻米全产业链涵盖稻米种子研发、选种育种等上游环节,水稻种植、田间管理、水稻收割、稻谷储存与加工等中游环节,以及稻米销售、品牌、体验、消费、服务等下游环节[2],做到各个环节之间紧密衔接,延长产业链长度,拓宽产业链宽度,实现产品的精深加工与功能扩展,进一步提升产品价值,提高产业链竞争力[9],是实现稻米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常熟市坞坵米业专业合作社以农业项目扶持政策为契机,持续发力,在稻米全产业链打造方面形成较好的发展势头,但依然存在产业链短而窄、稻米精深加工和产品开发不足、营销渠道单一、品牌知名度不强,产品价格不高等不足。未来,常熟市需不断完善相关补贴政策,加强优质水稻品种示范引进,大力推进绿色优质高效生产技术应用,构建绿色标准化生产体系,培育扶持新型经营主体,提高稻米精深加工水平,强化“常熟大米”区域公用品牌建设,提高优质稻米的市场竞争力,以持续强化稻米全产业链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