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23年高考思想政治选择性必修典型试题评析

2024-04-26崔勇锐

教学考试(高考政治) 2024年1期
关键词:考试题试题考查

唐 兴 崔勇锐

(1.天津市教育招生考试院;2.天津市南开中学)

根据教育部发布的《关于做好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实施工作的指导意见》,2022 年秋季开学,全国各省(区、市)均启动实施新教材。根据新课标,思想政治统编新教材最主要的变化是选择性必修模块学习内容及比重明显增加,和必修课程一样占6 个学分,教学时间总量应大体相当。其中选择性必修1《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知识体系变化不大,因而有大量成熟试题可供教学和练习参考。选择性必修2《法律与生活》和选择性必修3《逻辑与思维》两个模块是增加的全新内容,在之前的考试评价中较少涉及,也对高中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师生明显感觉知识庞杂、课时紧张、难度大,并且可供参考的试题资料甚少。高考(或等级考)试卷命题严谨、导向性强、关注度高,是教育教学重要的参考资料。笔者对现有的依据新教材命题的《法律与生活》《逻辑与思维》两部分高考试题进行分析,从试题的组成要素如试题情境、考查知识、学科任务等方面总结以上典型试题特点,并提出教学建议,希望能够为教研人员、教师、学生提供教学复习参考。

一、遵循课标内容要求,突出重点有的放矢

《法律与生活》《逻辑与思维》两个模块的内容具有角度广、知识点多、难度较高的特点,同时法律知识和逻辑知识又具有较强的专业性,许多教师反映要花费很大功夫研究法律条文、大学逻辑教材才能讲好这两部分内容,但是教学时间又有限,在教学中不知道抓哪些点、讲多深,教师教起来累、学生学起来难。高考试卷篇幅有限,不可能囊括教材中的各个方面,必然要在重点主干知识上下功夫。从已有的高考试卷中可以看到,该两个模块的试题基本上能在课标上找到出处。

选择性必修2《法律与生活》的课标内容要求共12 条30 个小点,“了解”“识别”“列举”等占比近一半,各省份高考试题中设置了一定比例基础知识题型,如识别肖像权(2023 年全国新课标卷文科综合第22 题)、了解合同订立的程序(2023 年山东卷第14 题、2023 年浙江卷6 月第31 题)、列举案例中的用益物权(2023 年浙江卷1 月第33 题)。“理解”“说明”等占比1/3,是各省份试卷考查的重点内容,这也充分体现了高考作为选拔性考试考查考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如2023 年天津卷第14 题选取“因网店限时免单活动产生的纠纷”的案例为情境,选出正确选项“周某违约,应当依法承担相应的违约责任”,需要考生理解侵权责任的内容,排除其他错误选项,需要考生了解我国民法的基本原则、理解合同的主要内容;第16 题选取“劳动合同纠纷”的案例为情境,选出正确选项“小刘作为劳动者享有法律规定的休息休假的权利”需要考生理解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排除其他错误选项还需要了解劳动法的基本原则、解释合同的主要内容、熟悉劳动者依法维权的途径和方式。“树立依法承担责任的观念”“培育家庭责任意识”“熟悉劳动者依法维权的途径和方式”“熟悉公民获得法律援助的渠道”等7 个小点虽然占比相对较少,却是本模块课程的核心,是了解基本法律知识后形成的内在品质,直接指向法治意识学科核心素养,如2023 年全国新课标卷文科综合第41 题,以“子女对父母的赡养问题”相关案例为情境,让考生“给当事人提出两条解决纠纷的建议”,需要考生使用社会争议解决的方式相关知识解决问题,主动学法、自觉用法,同时培育家庭责任意识;2023 年山东卷第19 题以化解纠纷为题,注重使用法律知识解决真实情境问题。

选择性必修3《逻辑与思维》的课标内容要求共13 条39 个小点,“了解”“描述”“知道”“概括”等占比40%,各省份高考试题需要具有这些基础知识才能进行作答,如2023 年北京卷第7 题正确选项需辨析“偷换概念”的逻辑错误从而进行三段论推理,2023 年天津卷第12 题辨析“自相矛盾”的逻辑错误,从而运用掌握的逻辑“同一律”进行判断。“掌握”“理解”“分析”等占比约35%,是高考考查的重点内容,如2023 年天津卷第17 题要求“从超前思维的角度分析人类奔赴外太空的构想”,材料呈现了一些人类奔赴外太空的构想的具体内容,依据材料可以从超前思维的含义、特征、方法、意义等角度作答,对应课标“体会超前思维是对常识局限性的突破和超越;把握超前思维的探索性、预测性特点;了解创造性预测事物发展态势的意义”等要求。“学会归纳推理、类比推理”“评析常见的推理错误”“体会联想思维中迁移、想象的运用”等9 个小点,较多的属于逻辑推理和辩证思维、创新思维的应用,或者评析等高阶能力。2023 年北京卷18 题第(3)小问要求考生识别出案例中学生对照“中轴线古树之旅”规划了一条“中轴线骑行之旅”的推理类型,并进一步分析,考查考生是否学会应用类比推理。

以上典型试题可以充分反映高考试题考查的知识和学科任务都突出体现了课程标准的内容要求和学业要求,表明课程标准对考试评价的指导作用,从而也推动了教、学、评一致性原则的有效落实。

二、综合考查知识范围,体现课程整体设计

选择性必修是必修的延伸、拓展和补充,与必修教材相互融通,重在培养学生用全球视野认识人类社会的发展大势,用法律手段处理日常问题,用科学思维探索认识世界,适应学生未来职业选择发展的需要。高考试题也充分体现了这样的特点,其综合性和应用性与课程设计目标一致,通过丰富的试题情境,设计非描述类、非复杂机理类学科任务,实现知识、能力、素养之间横向与纵向整合及学科知识、语言、思维方法的综合运用,以分析和解决具体情境中的问题。

同一个试题综合考查本模块内部各重点知识。选择性必修在课程标准中的学分占比较高,在有限的题量中融合考查多个知识是高考试卷的典型特征。如2023 年全国新课标卷文科综合40 题第(2)小问,要求考生“概括多年生稻培育过程中所运用到的思维方法的具体表现”,涉及联想思维、发散思维、聚合思维、逆向思维、超前思维多个创新思维具体方法,既具有非常强的综合性,考生可以选择其中三项作答,又具有较强的灵活性,并且试题关注创新思维方法,着眼于各种思维方式创新性解决问题,也是课标和教材对创新思维这部分内容的要求。该试题反映了使用创新思维开展科学研究取得的显著成果,能够引导和鼓励学生在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中主动运用科学思维方法探索和认识世界。如2023 年湖南卷第13 题选取四个典型案例,考查《法律与生活》中民事主体、继承、赡养、侵权责任等多个知识角度,实现有限试题涵盖更多考查内容的目标,并且案例与生活实际相关,试题设计重点突出法律知识应用,这也反映了《法律与生活》课程内容注重对学生法律专业知识的启蒙,以与生活息息相关的法律知识为起点,引导学生积累法律知识基础并激发其对法律知识学习的兴趣。

试题通过必修和选择性必修的融合,体现二者之间的延展逻辑。如2023 年湖北卷第21 题,要求考生运用《法律与生活》《政治与法治》知识,评析案例中的不同说法,既需要掌握生命权等具体法律知识,也需要掌握全民守法的内涵和推进全民守法的要求。2023 年山东卷第16 题要求考生将必修3 的“法治政府”和选择性必修2 的“隐私权”结合起来,说明如何处理好“政务信息公开和个人信息保护”的关系。必修模块和选择性必修模块具有整体性,《法律与生活》以具体法律知识作为法治建设的拓展和补充,使之呈现内容更加丰富和具体,高考试题将二者结合,遵循了教材设计时关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培养法治意识核心素养的价值导向。

试题通过构建复杂的问题情境,设置多个学科任务,实现多个考查目标。如2023 年湖南卷第20 题,以“中国式现代化”为大主题,选取三组相关情境,考查哲学、文化和思维的相关知识,运用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知识说明“中国式现代化必然是一个‘并联式’的发展过程”回答的是“是什么”的问题;运用文化知识,“说明中国式现代化是如何破解‘文明冲突论’,为推动人类文明进步贡献中国智慧的”回答的是“为什么”的问题;运用发散思维检核表法谈谈如何让文物“活起”来,回答的是“怎么做”的问题。三个小问逐步递进,充分体现了知识和学科任务考查的综合性。

三、发挥试题育人功能,推动培育学科素养

思想政治统编新教材以其整体构建的学科逻辑和实践逻辑的有机统一,突出政治导向和价值引领的作用,培育政治认同、科学精神、法治意识和公共参与的学科核心素养。高考试题作为连接教学和考试评价的桥梁,是考试发挥其德育功能的重要载体,不应只局限于教材内容知识,而要凸显其背后的立场、观点、方法,解决理想信念问题。

《法律与生活》的教学不能简单停留在法律常识字面含义的教学上,要关注法律知识背后蕴含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注重教育引导学生成长为道德高尚、自觉践行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人。高考试题选取的人身权、财产权、合同、婚姻家庭、劳动、就业创业、社会争议解决等与学生日常生活和个人发展密切相关的法律知识,渗透着法律法规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法治保障的价值导向;并且选用与学生息息相关、具有代表性的素材,考查相应法律知识,充分体现出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的原则,还能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尊法守法用法,培养和遵守传统美德、公共道德、职业道德等。2023 年全国新课标卷文科综合第41 题以赡养问题的调解为题引导培育家庭责任意识;2023 年湖北卷第21 题,对“电梯内劝阻老人吸烟”引起的纠纷进行讨论,有利于引导考生增强社会责任意识,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023 年北京卷第17 题,学生基于法律中著作权的知识谈谈其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创新的意义,这既体现了加强法治建设的作用,也涉及如何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将法律题和文化题提升到了思想政治学科增强政治认同整体的高度。相邻关系中有利生产、方便生活、团结互助、公平合理的原则,市场交易中的诚信原则,民法中的公序良俗原则等都是高考试题中常见的,这些既是法律上的规定,也是道德上的要求。

《逻辑与思维》试题充分结合了具有育人功能的试题素材和考查设计。党的二十大提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2023 年思想政治高考试题以中国式现代化入题,以素材情境为重要载体强化政治认同:2023 年浙江卷1 月第34 题运用辩证思维和创新思维阐述中国式现代化,加深对中国式现代化内涵的理解和党的理论创新的认识;2023 年湖南卷20 题第(3)小问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需要丰富人民精神世界”主题下探讨使用发散思维利用文物,传承历史文化,引导学生以实际行动参与到精神文明建设中。2023 年全国新课标卷文科综合第23 题结合国家粮食安全论题,要求考生运用假言推理,加深理解我国粮食安全和强国复兴的重要关联;2023 年山东卷第12 题以我们面临的各种风险挑战为背景,要求学生理解假言推理,认识到面对风险挑战,唯有顽强拼搏、坚决斗争以赢得尊严、求得发展。第17 题要求考生将《经济与社会》知识和《逻辑与思维》知识结合起来,思考“提前布局、超前部署基础性支撑性的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这前瞻性思考对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意义,以及基于习近平经济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等更好地发挥超前思维的作用。

四、选择性必修教学建议

在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的大背景下,高考评价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学科核心素养培养为导向,注重考试对高中教学的引导,据此提出新课程、新教材、新高考“三新同步”背景下思想政治选择性必修课程三点教学建议。

一是研读课标要求,抓住学科特点,发挥价值引领功能。如果不认真研读新课标甚至离开新课标读教材,是不可能真正读懂思想政治新教材的。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实施、考试评价的依据,落实课程标准要求是用好统编新教材、提高教学效益、科学有效评价三者协调统一的基础和保障。课程标准对每一模块有着明确的内容要求、学业要求,并提出明确的学业质量水平划分标准,从上述典型试题中可以看出,高考试题基于课程标准命制,具有鲜明的引导教学的导向性,依据课程标准进行教学,实现教育与评价的一致性,能有效提升教学效率和效果。

二是关注知识融合,强化学科大概念,培育学科核心素养。思想政治学科教学内容涉及领域广、内容更新快,打通各模块之间的壁垒,注重知识内在的融合,是提高教学效益的重要抓手。以《法律与生活》为例,本模块涉及各类民事权利的内容、侵权的表现、争议解决的方式等诸多内容,但落脚点都是树立法治观念、推进法治建设。遵循这样的整体逻辑,教学可以将本模块内容与必修中“全面依法治国”相关知识贯通,突出体现“法治意识”这一学科核心素养。把握知识之间的融合,还需要以学科大概念为引领。例如“依法行使权利、履行义务、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运用辩证思维方法”等学科大概念,指向了具体学科知识背后的更为本质、更为核心的思想,它建立起学科知识间的纵横联系,是知识转化为能力素养的重要途径。因此在教学中突出以学科大概念为引领的主干知识,必然需要注重知识之间的融会贯通,达到培育学科核心素养的目的。

三是巧用情境教学,注重思维培养,落实活动型课程教学要求。合理利用情境进行教学,才能充分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和适应性。高考试题注重从现实生活中选材,充分还原真实生活,保留关键性的事实与特征,构建信息支持充分的评价情境。如《法律与生活》试题以生活中具有代表性的案例为情境,真情境、真问题,使学生能够真实地表现自己的素养发展水平,运用所学法律知识作答,也进一步提高主动学法的意愿和自觉用法的能力。高考试题在使用典型情境的同时,注重从试题形式中加强对思维能力的考查。如在选择题选项设计中,将学科语言转化为情境语言,引导学生从思维抽象到思维具体的提升。如《逻辑与思维》试题将思维方法的学科知识和情境相结合,使用情境语言阐释情境中的做法所遵循的逻辑推理规律、辩证思维和创新思维方法等,考生需要运用学科知识对情境进行判断分析。教学中要充分借助议题式教学的改进,做好议题选择、议题展开和内容升华等关键环节,从社会生活的实际出发,根据高中生的成长特点,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生动实际,用好学生可以参与和感悟的实际案例,充分落实活动型学科课程要求。

猜你喜欢

考试题试题考查
配合物的常见考查
酯缩合在高考试题中的应用
酯缩合在高考试题中的应用
2021年高考数学模拟试题(四)
创新视角下高考中关于统计的考查
一道集训队选拔考试题的推广
2019年高考数学模拟试题(五)
《陈涉世家》初三复习试题
2019届高考数学模拟试题(二)
例谈几道2018年高考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