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化党建·精致化管理·精准化育人
——以“三精”办学特色促学校高质量发展的实践
2024-04-26江苏省扬中高级中学
张 祥|江苏省扬中高级中学
办学特色是学校在长期的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中探索、沉淀、凝练而成的,具有个性化并有一定影响的独特而稳定的品质,也是学校可持续和高质量发展的生长点与保障。江苏省扬中高级中学始终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在“求真”校训的指引下,坚持“一切为了学生的精彩和可持续发展”办学理念,坚守“发展为本,贡献为上”价值取向,打造了“精益求精、博采众长”的“精博”文化,制订并落实办学特色建设的目标、路径、举措,研究特色课程、特色教师、特色科研的支撑作用,潜心探索,总结提炼了“精品化党建,精致化管理,精准化育人”的“三精”办学特色,取得了优良的办学业绩,促进了学校的高质量发展。
一、精品化党建,求真求实求新
(一)党建工作薪火相传,坚持求真
长期以来,学校始终坚持党建领航、育人为本,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不断加强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和队伍建设。学校党委始终树立“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是办好教育的根本保证”的认识,不断加强对师生的思想引导和政治品格塑造,重视在全校师生中培养入党积极分子和发展党员。从20世纪80年代初至今,学校就一直坚持开办青年业余党校,定期组织理想信念教育、党的精神教育、党纪党规教育、党的知识教育等系列教育,开展学党章、知党史、颂党恩的系列活动,促进了一大批师生在思想上进步、政治上坚定。学校曾在江苏省党建工作会议上介绍相关经验。
(二)思政课程整体规划,坚持求实
学校以江苏省品格提升工程项目“全场域思政:求真新青年的有根行动”为平台,在全场域思政的理念下,运用数字技术和信息化方式推进思政课程教育创新与变革,全面指向“求真新青年”的六大品格(忠诚、智慧、仁善、勤朴、弘毅、担当)培育。学校每月聚焦一个主题推出一堂思政大课,并采用信息化方式实现全校共享,以“小屏幕”求变“大课堂”。学校还汇聚优质师资,构建了以班主任和思政教师联合主讲的教学机制,打造出对学生具有强吸引力的“大思政”“活教材”,引导学生由“追明星”“逐流量”到“追名家”“逐梦想”,以“小讲台”求变“大教育”。围绕“三学一服”(学农、学工、学商与社会服务),学校打破时空界限,充分发挥家长与社会的支持作用,建立了家校社协同育人的“大教育”格局。
(三)品牌建设注重内涵,坚持求新
学校党建工作始终追求高品质,严格遵循国家《关于建立中小学校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的意见(试行)》,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筑牢理想信念,夯实党建根基,建立了覆盖“全方位、全过程、全要素”的“五红五引”党建体系。
一是启动红色引擎,引领思想建设,突出“站位定位”。学校以党性修养提业务素养,以政治立场强意识形态,充分发挥了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学校的党员“名师工作室”“劳模工作室”充分发挥引领、示范、辐射作用。二是架构红色网格,引领组织建设,突出“规范示范”。学校高度重视基层组织建设工作,把党支部建在学科组上,党小组建在备课组上,党章学习小组建在年级组上,着力开展支部标准化建设。通过党委委员联系党支部,支部委员联系党小组,党员联系群众,学校用“三联”建构起一张凝聚人心、排忧解难的文化网和服务网。三是根植红色印记,引领内涵建设,突出“全面全程”。学校从学生、教师、管理、家长、校友、社区六个维度,建构以“学生发展”为核心的“臻美”课程体系,开设“红色之魂”系列思政课程、“红色之心”系列德育课程、“红色之行”系列实践课程,让学生在红色行动、研学旅行、主题探访与研究性学习中传承红色文化,弘扬革命精神,厚植理想信念。四是擦亮红色名片,引领作风建设,突出“自律自省”。学校党委及各支部定期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定期开展集中学习活动,深刻领悟党中央“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不忘初心,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教育使命,勠力同心、接续奋斗。五是突出红色业绩,引领质量建设,展现“品质品牌”。学校党建工作注重实效,引领学校取得了优良的办学业绩,学校党委也多次受到上级表彰。
二、精致化管理,同心同向同行
(一)立足同心,创新管理体系
近年来,学校逐步探索形成了管理中的“同心圆”体系:以学生最优发展为圆心,以教育合力最大化为半径,按照教育规律画出最美弧线。“同心圆”管理体系具有系统化、结构化、层次化、融合化等重要特征。它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由内而外有三层。第一层由与学生联系最紧密的年级组、班主任和任课教师团队、学生会年级分会、年级家长委员会组成,主要职能是实施各年级日常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和特色活动,体现“全方位、全过程”。第二层由学校相关处室组成,包括发展研评中心、课程研发中心、德育研究中心、年级管理中心和服务保障中心,主要职能是紧密围绕学校课程建设、教师发展、学生管理、后勤服务等进行思考、创新与评价,体现“专业化、个性化”。第三层由学校党委、校长室、校务委员会、学术委员会、顾问委员会、家长委员会组成,主要职能是引领、设计、创新、督查、评价,体现出“方向性、政策性”。
(二)保持同向,优化管理制度
学校确立“尊重激励,规范创新”的管理理念,在“同心圆”管理体系中积极探索“清单制”“项目化”管理模式与策略,形成“我要尽责任、我要做贡献、我要有创新”的价值认同。同时,学校实施中层干部三年竞聘上岗制度,实现了老中青传帮带,充分激发了学校的管理活力,促使管理走向民主化、科学化、精致化。学校还不断加强制度创新,加强人文关怀,编印了《学校章程》《行动纲要》《部门工作手册》《教师工作手册》《学生手册》等,所有制度均建立在教职工的价值认同基础上,有机融合到学校日常教学的每一个环节。通过优化管理制度,学校形成了人人“营造好氛围,发出好声音,树立好形象,流传好故事,创立好品牌”的面貌,为自身的健康运行、优质发展提供了有力的制度保障和坚实基础。
(三)落实同行,提升管理效能
“同心圆”管理体系的全方位实施明显提升了学校的管理效能,显著促进了学校的高质量发展。一是学校领导的精力更加集中,避免了陷入事务化、碎片化的窘境,可以更加注重学校的文化和制度建设,更加注重研究、引领和创新。二是中层机构的服务职能更加凸显,形成了职能部门专业化、重点工作项目化的格局,中层干部的责任更明确,服务力更强,主动性、创造性都得到较大提升。这也更有利于青年干部的成长。三是学生和教师的主体地位更加突出,教师的教、学生的学更为积极有效:教师的参与力、研究力、凝聚力不断提高,教研组的学科建设职能更加突出,更利于形成学科合力;学生的自主选择、自主管理、自主合作、自主探究和自主发展成效明显,能够充分体验到学习生活的乐趣。
三、精准化育人,适应适切适合
(一)育人目标适应新时代要求
《普通高中课程方案(2017年版2020年修订)》在“培养目标”中明确:在义务教育基础上,进一步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着力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学校基于办学历史和未来发展,确立了“一切为了学生的精彩和可持续发展”办学理念。这一办学理念既立足于学生现实的成长过程,又面向学生的未来发展。同时,学校秉持“求真”校训,坚持“培根铸魂,启智增慧”教育使命,坚守“求真新青年——有家国情怀、有世界眼光、有多元发展、有丰厚学识”育人目标,为学生成为在科技、经济、艺术、教育等领域的杰出人才打下扎实的基础。
(二)育人体系适切高品质追求
学校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德塑魂,以德启智,以德臻美,以“全景”德育塑造学生完整人格,并建构了“六化”育人体系:育人模式的最优化——建立了纵向教育联盟,加强与初中和高校的密切联系,系统做好不同类别学生的识别、选拔和培养工作;育人空间的多样化——建构了满足不同学生需求的多样化成长空间、课程和资源;育人方式的个性化——健全了导师制等制度和学生信息数据库等,实施“一生一策”“一生多策”;育人思维的优质化——研究了基于核心素养培育的学科思维能力提升和融合的培养路径;育人课程的融合化——实现了国家课程、校本拓展课程、个性定制课程的深度融合,进行了“共生理念下高中生跨学科素养培育的系统建构”课题研究;育人评价的多元化——开发了对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进阶成长的评价系统,建构了全员参与精准化教学的科研网络。
(三)育人成效适合高质量发展
扬中市每年的初中毕业生仅有两千人左右,如何实现“低进高出,高进优出”,一直是学校的重要关切。学校潜心研究,积极探索,以课题研究为载体,统筹课程设置、师资配备、资源配置、事务协调等各项工作,实施精准化教学,为有个性有特长的学生提供资源和展示舞台,育人成效显著:学生高考成绩的各项质量监测指标,均名列镇江市前列;学生在各类评比中获奖众多,有的被评为全国、省“最美中学生”和“江苏好青年”,有的获得体育、艺术类的高级别奖项……学校多元化的育人成效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并被人民网、新华网、《中国教育报》等媒体报道。
综上所述,学校的三大办学特色不断助力学校的全面优质发展与跨越式前行。精品化党建让学校、教师、学生的发展“三位一体”,追求更有目标与定力;精致化管理让学校的理念、制度与文化融为一体,行动更具活力与张力;精准化育人让育人目标与课程教学一体化推进,成效更显合力与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