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应用大数据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探索

2024-04-26许凯生黄谊拉

关键词:思政政治思想

许凯生, 黄谊拉

(安徽艺术职业学院 人文学院,安徽 合肥 230601)

高校以立德树人、培根铸魂为教育目标,思想政治教育旨在引导和完善学生的认知体系,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价值理念和道德观念,从而使学生成长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所需的人才。从时代发展的趋势而言,大数据已然成为社会运行的重要科技力量,通过大数据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对思政教育的实效性具有重要影响。

一、高校应用大数据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

(一)有利于进行个性化的思想政治教育

高校应用大数据展开思想政治教育,教师可以结合对大数据技术的利用,实现对所有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学习成果的追踪以及可视化获取[1]。在此基础上,总结不同学生的薄弱环节,并以此为参考组织展开一对一的教育教学,实现因材施教,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个性化水平,能获得更为理想的事半功倍的效果,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主战场功能。

(二)有利于实时跟踪学生的思想动向

学生还没有进入高校进行学习前,更多以学科学习成绩完成对学生的评价;在进入高校进行学习生活后,受到升学压力消失、目标不明的因素影响,部分学生逐渐丧失了前进动力[2],容易产生消极甚至颓废心理。此时,高校学生很容易出现对于专业的定位不清晰、人生目标偏颇、职业规划不正确和不科学等问题。基于这样的现实状况,要以大数据技术全面融入“三全”育人中,赋能高校的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例如,在大数据技术加持下,对学生的选课记录在图书馆的借阅和电子数据库浏览、各种社团的登记参与、食堂的消费动向等进行信息统计,从而精准、及时掌握学生的思想动向和心理,以便更好的从源头入手,为切实结合学生自身实际情况进行学业学习、职业规划和快乐的大学生活设定提供有力支持。

(三)有利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全面更新

依托大数据技术展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还有利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加速革新,支持高校思想政治教学底层逻辑的重构,实现教学理念、方法手段、内容的更新,促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更加适应时代发展与学生需要,能够让高校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道德意识,建立良好的社会价值观体系,能够防止不良社会思潮造成的思想冲击,避免核心素养受到侵蚀[3]。在当前大数据时代背景下,迫切需要高校对思想政治教育机制、方法策略的更新,推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升级,实现与时俱进,以确保思想政治工作在高校教育中的价值性能够得到最大程度发挥。

二、大数据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困境

(一)缺乏思想政治教育的大数据平台

大数据背景下搭建思想政治工作的系统平台,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4]。然而,在当前众多高校之中,大数据平台的建设在算法议题的设定方面都存在着一定程度上的不足,不利于发挥大数据的优势,从而不能有效提升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效率。从主要的问题进行分析,首先,缺乏监测功能,这就不能够发挥大数据平台对学生思想情况的监督管理职能。其次,大数据平台的智能算法有待优化与升级,缺乏智能预警功能。再次,大数据平台算法有待优化,因为大数据涉及到海量的数据信息,一旦数据平台管理不具备良好的过滤筛选功能,就会使学生接触到不良信息,从而影响学生的思想政治意识[5]。

(二)缺乏智能性的大数据思想政治教育

由于大数据与教育的结合能够使教育的质量得到快速的提升,因此大数据被广泛运用于教育领域的研究中。然而,对当前数据的应用情况进行分析可以知道,大数据的应用缺乏智能性[6]。高校虽然能够在日常的教育管理中通过数据分析出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有效帮助教师制定问题解决的对策,但是其始终是以一个辅助工具的角色作用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缺乏自主的思想政治纠错与教学功能,有待技术的智能化升级,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开展中的智能优势发挥有限。

(三)缺乏针对性的大数据思想政治教育

由于每一个人的经历不同,思想意识也会有所不同。即便是在学校的环境中能够认同相关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但是学生思想意识也很容易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因此,针对性的思想政治教育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然而,在大多数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缺乏对大数据信息挖掘能力和分析运用的能力,教育工作只停留在表面的问题,无法解决学生思想深处的根源性问题。由于教师传统教学的固化思维,在大数据背景下高效思想政治工作中,时常会出现对大数据运用不到位的情况,课程教学模式更偏向于传统的思政教学模式,这就会引发教学开展不能与时俱进的问题,从而影响育人效果。例如,不能及时为大数据背景下高校思政工作的开展创新和改进多元化的数据分析依据,从而致使对思政课教研分析的精准性和可靠性不佳[7]。

三、大数据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路径

(一)构建校园大数据平台,提高学生行为研判精度

构建校园大数据平台,是保证大数据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创新的重要前提。通过构建校园大数据平台,一方面可以保障学生在进行自主学习的过程中能够搜索到充足的学习资源;另一方面可以针对学生的日常行为进行即时大数据研判,了解学生行为是否符合正确的思想认知,从而起到日常行为监控的效果。如此,教师就可以针对学生的行为制定思想政治工作措施,在发现思想行为问题时及时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干预。首先,搭建大数据平台,实现数据监测。大数据平台的数据涉及不同系统间多层链路关系,为确保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开展中相关指标数据的完整性、唯一性、一致性、精确性、合法性、及时性,就必须以规范标准的指标管理进行工作,根据规范标准采集子系统数据进行整合,统一校对、统一分析、统一处理[8],以科学手段管理采集的数据和进行全面分析,因为监控数据与网络数据池相关数据信息的比对才更加具有说服力。其次,实现智能算法,优化大数据平台的功能。利用智能算法程序,根据设定的基础指标阈值条件和指标预警规则,采集数据多维度类比,进行分析、条件处理等一系列自动化计算操作,依据监控事务形态定制化生成图表、拓扑图、数据报表等,并及时产生异常状态告警通知。如此,教师利用大数据平台就能够对学生的日学行为进行分析,勾勒出精准可靠的“学生画像”,预警学生的思想状态,并针对对应的思想问题采取相应的思想政治工作措施[8]。再次,大数据平台可以开创特色思政图书馆,利用网络共享的特性,为学生提供海量的图片、视频、文本等信息,不仅能够拓展思政资源的存储,还可以满足学生对时政热点、主流价值观、社会动态资讯的需求。

当然,大数据具有一定的风险性,由于与云数据的连接,很容易出现防火墙受到攻击等安全性问题。因此,需要加强对思想政治教育平台的大数据管理,防止不良信息的混入。例如:可以利用云计算技术进行网络加密,不仅能够满足大数据的需求,通过良好的过滤性能保证学生所接触信息的质量,同时,在信息通信中无需担心文件的兼容性,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防止数据的遗失,并能够通过端到端的数据传输形式,只需利用手机端或电脑端就能够开展学习。

(二)引进AI教学,提高思想政治工作质量

大数据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可以结合大数据的特点利用AI技术开展教学,通过AI技术帮助教师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从而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质量。从AI的技术特点进行分析,其运转与大数据有着直接的联系,主要原理就是通过搜索引擎完成对网络数据池中数据资源的调配,通过机器学习、自然语言处理、数据挖掘以及统计分析完成智能运算,从而实现智能问答的工作要求。因此,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教师就可以根据思想政治工作创新的需求引进AI教学,如利用ChatCPT提高教育引领的功能。

首先,通过人工智能的大数据引擎,收集相关思想政治教育的文献和教学内容,通过人工智能的统计分析能力和机器学习能力的共同作用,让其具备符合我国社会发展的思想政治逻辑和数据。其次,借助人工智能对学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成绩、日常行为方式,以及定期开展的思想政治自测等数据进行分析,了解学生思想政治意识的偏差,给予学生相应的建议,并进行针对性的思想政治内容推送,从而让学生完善自身的思想政治意识体系。再次,利用人工智能进行思想政治线上线下教学,通过线上线下的双重作用提高教学开展的质量,促进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价值和道德观念。学校可以结合相应的思想政治学习文件,并配合人工智能的教学讲解和教学拓展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利用影音视频和相关的真实案例将抽象的思想政治内容具象化。如此,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能够发挥互联网的优势,促进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具象了解,避免学生对一些抽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产生疑惑,还可以双管齐下,更加立体化的阐述相关思想政治理念,让学生能够更加深入的理解体会。

(三)应用用个性大数据,进行生活思政教育

大学生已经具备了中等教育阶段的知识基础,此时进行高等教育阶段的理论知识教学就不能只局限于课堂灌输,更重要的是能够结合实际生活,以及将知识转化为实际的能力用于实践之中。

陶行知是我国著名的教育学家,其最为著名的“生活即教育”教学理念就是以实际生活作为教育开展的基础。纵观古今,不难发现教育都是以生活实践为目的进行的,教育的真正成效也是希望受教育者能够学以致用,通过人类社会不断总结的相关理论和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矛盾,教育与生活存在着密不可分的关联性。可见,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必须运用生活逻辑来解析思政教育的教学内容,这样才能够做到活学活用。由于我国国土辽阔,民族众多,不同地理环境孕育出了不同的社会人文特点。在这样的背景下,学生一旦离开校园回归生活空间,其思想意识也会随着身处社会人文特点的变化而变化。因此,教师在开展大数据思政的过程中,就需要利用大数据技术对不同社会环境中的人文特点进行建模,通过大数据模型提出个性思政教育方案,既能够满足学生的成长需求,优化学生的思想意识,又能够充分尊重学生家乡的地域文化,从而促进学生思想与主流价值观的融合与转化。例如:在学生寒暑假期间,教师就可以布置假期社会调研作业,让学生充分了解所在城市以及家乡人们思想认知的异同点。教师根据学生反馈的调研信息,应用大数据技术和结合学生的生活环境进行社会人文特点建模,帮助学生认识到由于地域环境和社会人文特点所产生的区域性思想理念的先进之处和落后之处,从而开展个性化的思想政治工作,培育学生的正确思想意识。

(四)练好内功,提升教育者自身网络素养

首先,强化工作队伍,同向同行提质增效。建强辅导员、学工干部、思政课教师等专职队伍,将精准思维、数据工具融入管理培训、日常工作,建立智能化的辅导系统,开展思政工作坊、辅导员素质能力大赛、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等,不断提升思想引领、价值塑造的能力和大数据素养。同时,建立优班专业课教师、信息技术人员等兼职队伍。其次,拓宽工作路径,技术赋能精准育人。科学构建分析模型,拓宽“精准思政”工作路径,开发基于大数据的系列精准辅导微应用程序,有效破解精准育人对象识别不准、落地手段不实、协同路径不畅的困境。在此期间,可以结合“大数据+学业辅导”的设定与推行,追踪学生出勤、成绩等学业信息,提升辅导针对性;结合“大数据+困难资助”的设定与推行,获取并分析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综合信息,实现精准帮扶;结合“大数据+生涯规划”的设定与推行,精准识别不同群体的发展潜质,分类开展指导,提高考研、就业质量,引导学生分类成才;结合“大数据+行为分析”综合研判学生在校行为表现,实现学生精准画像、异常行为预警;结合“大数据+平安校园”的设定与推行,融合数据挖掘手段,筑牢安全底线。

综上所述,大数据已然成为促进我国社会发展的重要技术手段,可以通过数据分析实现智能化的判断,为人们的生产生活提供可靠的参考。随着大数据与教育领域的结合,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得到了有效的提升。并且,在不断的实践与创新中,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能够在大数据技术的赋能下取得更加有效的教育效果,促进学生成长成材为我国现代化建设的生力军。

猜你喜欢

思政政治思想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思想与“剑”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思政课“需求侧”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政治攀附”
“思想是什么”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