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党建引领激发科技创新服务新活力的思考
——以四川省绵阳市科技助理临时党支部为例
2024-04-26成都理工大学田勇四川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陈晓翠
文/成都理工大学 田勇;四川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陈晓翠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加快建设科技强国,首先需要坚持和加强党对科技事业的领导,以党的坚强领导力保障科技工作的高效执行力[1]。2022年以来,为大胆探索符合绵阳科技城发展的科技创新服务模式,把科技资源转化为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2],绵阳市科技创新服务模式的新思路和新探索让科技资源得以充分利用,助推了绵阳市的经济和社会高质量发展。其中,科技助理制度在解决市场和科研之间的“两张皮”问题及其他科技创新的重要瓶颈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首批科技助理来自在绵科研院所、高校、企业中的优秀青年骨干,为科技创新管理和服务工作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同时,成立科技助理临时党支部,通过“凝心→铸魂→笃行”将强力助推科技创新事业的发展,建立一支具有强大实力的科技助理队伍,成为科技创新和经济发展的坚实支撑。
一、绵阳市科技创新的基本情况
绵阳市作为中国唯一科技城,位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腹心地带,是四川经济较为发达的城市之一[3],在科技资源的富集方面有着显著优势。当前,绵阳市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和四川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大力推动实施科技立市战略,把强化服务保障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作为首要职责,积极探索符合本地实际的新型举国体制的路径,为绵阳市的科技创新和发展注入新的动力。当前,绵阳市现有国家级科研院所数量达18家,高等院校15所,“两院”院士30名,各类专业技术人才24.7万,研发投入强度居全国前列。另外,绵阳市紧盯“新赛道”和未来产业发展,现培育了709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和35家“专精特新”企业[4]。
二、科技助理党支部创新工作做法
(一)班子建设“凝心”,提升党建组织力。科技助理临时党支部是让具有党员身份的科技助理在工作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临时党组织。该党支部以建强组织为基础,以健全制度为保障,以亮岗履职为根本,以有力保障为目标,为推动科技创新服务工作提供强大的组织力量。科技助理临时党支部成立以来,每位党员都牢记绵阳红色基因中的“两弹一星”“三线建设”精神等红色文化,并将其融入实际的工作中,充分发挥其先锋模范作用的“排头兵”和助力科技创新的“领头雁”作用。例如,该临时党支部采取多种措施,建立了“招院引所”等4个党小组,明确其工作职责与分工要求。同时,科技助理党支部还建立了“三会一课”等5项制度,实行了周报、月评、季考核工作机制,注重强化科技助理党员的亮岗履职意识,开展了“亮身份、亮承诺、亮业绩”的专项行动,通过“1+1+N”的工作模式,搭建政府与科研院所、高校、企业之间的交流沟通渠道。
(二)思想建设“铸魂”,提升党建融合力。通过组建科技创新先锋队、打造示范岗,塑造了科技创新先锋形象,持续聚合力、增动力、提效力。1.画好党建“同心圆”。通过临时党支部主题党日活动、三会一课、党言党语交心谈心等方式,经常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全方位、多角度了解科技助理党员需求,实现了临时党支部和党员之间的“随时关注、随时参与、随时互动”,架起了“心连心”的桥梁,有效消除了科技助理之间的“隔阂”,打破单位之间的“藩篱”,让科技助理快速融入绵阳市科技管理与服务的大家庭,打造内部核心圈;开展走访“专精特新”和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办实事活动,在技术攻关、成果转化、金融贷款等方面为企业“办实事、解难题”,打造服务紧密圈;通过与在绵高校院所、头部企业等开展党建互联,在对接“招院引所”“云上大学城”和“云上科技城”建设等重点工作上,贯通“产、学、研、用、金、介、服”,扩大外部合作圈,以“三圈”共建扩大党建“同心圆”,引领科技创新促发展。2.强化组织学习。绵阳市是“两弹一星”精神的重要发源地,邓稼先、于敏、王淦昌等老一辈科学家和2万余名科研工作者在绵阳市默默奋斗,厚植红色基因谱系中的“两弹一星”精神。依托“学习强国”“科技大讲堂”等载体,宣传和弘扬“两弹一星”的科学家精神,同时采取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把理论学习贯穿到思想和科技服务的工作实践中,引导科技助理党员在“比、学、赶、超”中跑出加速度。3.结对共建。坚持共建共享共赢的发展理念,通过理论共学、活动共办、品牌共创、资源共享、发展共促,积极打造“党建红”引领“科技蓝”党建阵地,形成临时党支部+业务关联单位的“1+N”党建共建模式,做实科技创新服务,实现科创服务到哪里、党建工作就推进到哪里,充分调动了科技助理党员、企业技术骨干党员的工作积极性与主动性,把党建共建实质内涵渗透到科技创新服务的实践中去。
(三)作风建设“笃行”,提升党建执行力。党的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永远不能放松懈怠,必须持之以恒、久久为功。通过深入开展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教育,以优良作风教育成果带动社风、民风向上向善是凝聚干事创业磅礴力量和科创服务提质增效的重要举措。1.聚焦实干兴业。持续推动党建工作与创新链、产业链、资本链深度融合,在“云上大学城”“云上科技城”建设中,勇挑重担、昼夜兼程,4个党小组分别赴全国知名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进行对接。在成果转化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中,深入市内企业主动开展摸排和对接。在助推科技金融中,发挥“智囊参谋”“宣传员”“调查员”“招商员”作用,主动了解企业需求,参与“科金十条”“科技项目及资金管理办法”等政策制定。2.强化廉政教育。把纪律挺在前面,注重抓早抓小、防微杜渐。依托工作例会等组织科技助理青年党员学习《忏悔实录VI》等警示教育材料,对行业典型案例进行学习讨论,建立防腐拒变思想防线。3.注重风险防控。习近平总书记在2022年春季学期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年轻干部必须牢记清廉是福、贪欲是祸的道理[5]。千里之堤,溃于蚁穴。中医常讲“未病先防”,就是强调以“未病先防”来推进风险防控关口前移。
三、科技助理党支部工作成效
(一)党员冲锋、助力打造科创高地。在科技成果的转化过程中,高校和科研机构是技术转化的供给侧,承担着技术创新、发明、探索的主要责任。科技助理临时党支部通过精心打造“支部建在科技创新服务链上”党建品牌,开展“招院引所”专项对接,成功促成浙江大学在内的6所高校(团队)在绵设立分支机构,推动华中科技大学等20余所著名高校入驻“云上大学城”。
(二)组织联建、畅通产学研用渠道。产学研平台是集聚人才、资金、信息等创新要素的重要场所,能够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和高新技术产业的培育和发展。通过与院所高校、企业等党组织联建共建,不仅能为科技创新成果落地找到精准的应用场景,还能畅通科技助理党员参与政策制定的意见收集渠道,切实提高科技政策的科学性与实操性。通过组织头脑风暴、创新沙龙和行业会议等一系列活动,为科研人员搭建技术交流平台,已经收集整理了科技创新十条、“云上大学城”“云上科技城”和“院士小镇”建设等方面的百余条建议。
(三)主动服务、助力企业纾困解难。坚持“支部建立在创新链、产业链、资本链上”,建立高校、科研院所、企业协同创新模式。通过党建工作的高质量推进,促进“创新链、产业链、资本链”的互融互通,全力推进科技成果的高效转化和产业化。其中,科技助理为科技企业提供了140多次技术支撑服务,协助企业达成15个技术合作协议、实现30项成果转移转化,有效支持了科技企业贷款达到了5649.91万元的目标。此外,在第十届中国(绵阳)科技城国际科技博览会中,绵阳市成功举办了国家科技计划成果路演、技术需求发布和“揭榜挂帅”等专场活动,受到了社会各方的高度认可。
四、搭建科技助理党支部经验启示与思考
(一)班子建设是提升队伍组织力的根本保证。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和党员干部队伍是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重中之重,是推进各项工作有力有效进行的保障。科研管理人员由于科研任务繁重、事务性工作多、工作强度大,在信息互通的时效性、动态性、共享性等方面相对较弱,为解决该问题,科技管理服务部门要成立相应的党组织,坚持把理论学习贯穿到科技创新服务的工作实践中,通过打造科技党建“智慧平台”和“党员教育信息化”“阵地集群”平台,推动“中心工作到那里、党的组织工作就跟进到那里”,并进一步织密建强上下贯通、执行有力的组织体系。不仅如此,科技助理党支部还要加大与其他党组织互融共通,促进科技助理更好地融入科技创新队伍,增强科技助理主动承担科技城建设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二)思想建设是提升队伍凝聚力的重要方法。思想建设是党的基础性的建设,在中国共产党百年艰苦卓绝的奋斗历程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坚定理想信念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坚守与精神追求,检验一个党员干部理想信念是否坚定主要看其是否能在重大考验面前有足够的政治定力,是不是坚持以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的使命与担当。促进业务工作和党建工作的有机融合,进一步做强做优科技助理党员队伍,加强临时党支部的建设,提高机关党建工作的成效[6]。科技助理来自五湖四海,通过扎实有效的思想政治工作,在“三线建设”“两弹一星”等红色历史中汲取文化养分和精神力量,迅速将其思想统一到上级党组织的要求上来,采用“互学、互查、互评、互比、互促”的工作方式,高效推进工作,为基层党组织建设注入生机活力,为科技创新汇聚不竭动力。
(三)作风建设是提升队伍战斗力的重要途径。作风问题无小事已经成为国家治理能力提升的社会共识,党员干部清正廉洁、履职奉公,既是推进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和保证社会公平公正运行的基础保障,也是人民群众的殷切期盼所在。通过落实党内政治生活制度,科技助理党员就近参加组织生活,接受教育管理监督,在践行一线工作法上做表率,聚焦科技型企业关注的热点难点堵点问题,采用方案化、项目化和清单化的管理模式及奖惩机制来保证工作落实。在这个过程中,必须保持严明的作风和纪律,以确保科技事业的高质量发展。
(四)能力建设是提升队伍执行力的根本前提。重视学习能力是党推动事业发展的成功经验。当前,贯彻新发展理念、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发展数字经济等都需要不断提升学习与运用的本领能力。首先,要深入挖掘科技创新的内在动力,准确把握科技创新的方向和目标,同时把握好市场需要和技术发展的动态趋势,加快培育“新赛道”产业、前瞻布局未来产业。其次,通过加强项目管理和团队建设,改进工作方法和流程,提高研发效率,确保科技创新工作持续推进。最后,要不断加强对科技创新政策的学习和掌握,并积极主动地争取政府和社会各界的支持,推动“科技→产业→金融”实现良性循环,让创新成果更好地转化为生产力。
总之,应当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力量,凝聚科技创新的力量,把握科技创新的机遇,创新工作思路,提升工作能力,不断推进科技创新工作,为建设创新型国家作出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