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运用关系性和过程性思维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2024-04-26国家税务总局税务干部学院长沙谭建淋
文/国家税务总局税务干部学院(长沙) 谭建淋
中国哲学智慧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提出和推广提供了极为重要的思想资源和方法论指导。其中的哲学方法论传统启示人们要从实体性思维转向关系性思维,从本质性思维转向过程性思维,通过关系性地理解和过程性地把握“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概念,从而更自觉且有力地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实践。
一、坚持关系性思维,保持与全球社会的良性互动
从中国思想文化史的角度看,中国文化是一种以人的生存关系为本位的生存论文化。基于以生存关系为本位的传统社会结构,关系性思维根植于中国人几千年的社会生存实践。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导思想,儒家学说极为重视人类生活的关系性特征,强调人生在世即人之存在的关系性维度,主张单独的个体无法成就一个完整意义上的人,而必须通过社会交往即与他人的互动与学习而成为社会人,才能“成人”。由此,儒家学说用“存在于人伦关系之中”来定义人。而且,单独的一个人不可能构成有意义的自我,也无法真正认识自身。鉴于人是以人际交往的方式而存在,或者说人际交往是人的一种基本的存在方式,人生而具有关系性,关系性是其基本的存在规定性。在儒家思想看来,“存在即关系”,人必然存在于人伦关系即社会关系中。显然,以儒学为代表的中国文化倾向于以一种关系性的思维方式来看待人。
所谓关系性思维,就是从关系的角度来理解世界,把非实体性的存在即关系看作世界上最根本、最本源也是最实在的存在的思维方式。也就是说,关系性思维以普遍联系的眼光看待世界。诚然,在人类社会中,任何事物的意义都不是自身固有的,而是在一定的文化意义系统内被赋予的。换言之,单纯的客观物质存在是没有意义的,它只有处于或置身于一定的社会关系网络中才能获得意义。
在关系性思维方式观照下,一个国家必然存在于国际社会,国家之间必然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各个国家都是通过国际交往而形成的国际关系的产物。在与世隔绝的环境中或在闭关锁国的状态下,一个国家是无法成为有意义的国际社会行为体的。由此,人类命运共同体所构想的世界无疑是一张无中心的、无边界的、各种社会关系不断改善或优化的关系网络。更具象地说,是一幅处于世界各地的各民族国家彼此独立、共存而又不断展开跨文明平等对话、共建普遍性价值的图景。基于人类社会关系是建立在各社会行为体之间交往基础之上的社会互动关系,人类命运共同体被理解成由处于民族国家间、非国家行为体间及民族国家与非国家行为体间交往实践过程中形成的全球关系网络,而非由单个国家和非国家行为体所构成的巨型实体性的超国家政治共同体。
在关系性思维的方法论指引下,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我国应坚定维护和践行多边主义的外交政策,在开拓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对外开放新态势和建立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对外关系新格局的基础上,积极发展全球伙伴关系。尤其是要加强与对象国或目标国及整个国际社会的深入交流和沟通,在与相关国家展开良性交往互动的过程中增进彼此间的相互身份认同关系,从而使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核心关系结构得到改善和优化。鉴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多重关系性,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通过多方的共同努力,在宏观结构即世界体系的层面上促成国家间、非国家行为体间、国家与非国家行为体间的交往互动对等化,并趋于良性化,进而实现全球互动模式的整体优化。最终,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图景将是全球范围内最广泛的“共识”,即共有知识的达成和最积极友好的集体身份认同关系的形成——世界各国及所有“地球人”都成为“人类大家庭”中的一员。
二、坚持过程性思维,做久久为功的努力
中国传统思想,尤其是道家思想强调变易和生成,执系于世界的生成、变化过程本身,而对世界的存在本身即终极或永恒“存在”并不感兴趣,也不关切,不去探究宇宙的创造之源,不去追问万物之后、之外、之上的根、底,即所谓“始基”或“阿基米德点”。也就是说,中国人是以一种过程性的思维方式观照世界的。因而,其世界观对世界不带有任何目的论和形而上学的预设。由此,世界不存在任何意义上的“预定”,而是一个自然发生的现实过程。
所谓过程性思维,即一种把世间万物,包括人类社会中的人和事物都看成不断自我生成和自我超越的过程而只能去追问“如何”“怎样”的思维方式。也就是说,过程性思维以发展变化的眼光看待世界。由此,世界上的一切都是生成的,整个世界不再是一种有待被解释的现成性或本质性存在,而是一种生成性或过程性的存在。或者说,世界永远处在生成变化的过程之中,永远处于不可完成即未完成的状态之下。鉴于一切都不是本质先定或既成的,世界不仅仅是生成变化的产物,而本身就是一个生成变化的过程。
在过程性思维方式观照下,世界不是一个聚合所有存在者的、终极而永恒的实体性整体,而是一个自我生成、变易的过程。而人类世界不再是一个如同容器般容纳各个民族国家、各个非国家行为体而使之共存于其中的自立自足、固定不变的现成物,而是基于各民族国家和非国家行为体等国际社会中所有行为体之间的持续互动而处在不断生成变化进程中的过程本身。作为人类未来的新世界,人类命运共同体同样是一种过程性或生成性的存在,它具象地呈现为一个生生不息、变动不已的“存在”过程。世界上各民族国家之间、非国家行为体之间及民族国家与非国家行为体之间始终处于互动和互构的进程之中。就此而论,人类命运共同体并非某一个特定的世界,而是无限多个不定型而不断塑造、重塑的未完成世界的层累式、递进式叠加,因而是一个“日日新,又日新”的、日新月异乃至于“时新时异”的永恒生成性世界。
在过程性思维的方法论指引下,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首先应充分意识到,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绝非一日之功,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也不是朝夕之间就能完成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一个不断生成、不断自我超越和优化的共同体世界。从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中国—周边命运共同体、亚洲命运共同体到中国与欧、非、拉、阿及全球发展命运共同体中,从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安全共同体、人文共同体,到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以至于地球生命共同体,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必定是一项充满艰辛和曲折的持久事业,需要一批又一批、一代又一代人的接力跑。当前,世界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各种风险和困难层出不穷,世界经济复苏步履维艰,全球化进程遭遇严重挫折。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给人类提出了必须严肃对待的挑战,由此,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具有前所未有的紧迫性。人类必须坚信:人类是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是不变的时代主题和潮流,世界会变得越来越美好。要胸怀大局、把握大势和着眼大事,保持战略定力,坚持从我做起,与人类大家庭内越来越多的成员携手同心,驰而不息,行而不辍,朝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方向不断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