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肝癌患者护理干预及健康教育的实施效果
2024-04-25刘艳
刘 艳
(湘南学院附属医院肝胆胰脾外科,湖南 郴州 423000)
恶性肿瘤类型十分多样,其中原发性肝癌属于一种常见的类型[1]。原发性肝癌对人体的危害极大,为获得理想的预后效果,在积极对原发性肝癌患者实施个体化治疗的同时,也需要重视相应的护理工作[2-3]。目前,针对原发病肝癌患者的临床病情、治疗方案、临床特点等多方面情况,可以对患者实施多种不同的护理措施。但常规护理存在护理措施较为基础、单一,护理效果不够理想等不足之处。为获得理想的护理效果,可以积极地将不同护理措施予以综合应用。本研究主要探讨对原发性肝癌患者实施护理干预及健康教育的应用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湘南学院附属医院2021年3月~2023年3月收治的原发性肝癌患者76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8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开展健康教育。对照组男20例,女18例;年龄37~75岁,平均(56.85±1.23)岁;疾病类型:混合细胞性肝癌4例,胆管细胞性肝癌15例,肝细胞性肝癌19例;病程3个月~2年,平均(6.31±0.25)个月。观察组男21例,女17例;年龄36~75岁,平均(56.81±1.31)岁;疾病类型:混合细胞性肝癌3例,胆管细胞性肝癌16例、肝细胞性肝癌19例;病程2个月~2年,平均(6.28±0.23)个月。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同意。
1.2纳入标准与排除标准
1.2.1纳入标准:①临床病理确诊者;②本院收治的住院患者;③具备一定文化程度的患者。
1.2.2排除标准:①无法采集到完整一般资料者;②存在精神类疾病的患者;③认知功能异常或存在障碍,无法与人正常沟通、交流的患者。
1.3方法
1.3.1对照组:患者均在入组后接受护理干预,包括:①病情监测:严密观察患者临床情况,做好相关指标监测,并做好相关实验室检查,密切观察有无转移征象。②心理护理:对患者进行心理测评,评估患者焦虑、抑郁程度,并应用倾听技术确定及理解患者存在的问题。为患者提供心理疏导和支持,对患者实施个体化护理,激发其积极性,感受生活的正向性。③生活护理:了解患者的病情和临床情况、治疗方案、身体状况,为患者制定科学的营养食谱。并注意观察患者的临床表现,针对出现呕吐等情况的患者及时进行口腔清洁和护理。定时协助患者翻身,根据患者的实际感受对患者进行局部按摩。如出现压疮,做好相应处理。注意与患者沟通,询问患者的疼痛情况,借助一定的工具评估患者的疼痛部位、性质、程度,并在医生指导下对患者进行针对性的疼痛干预。
1.3.2观察组:在对照组护理干预基础上,对患者实施健康教育。具体内容包括:①健康知识讲解:全面了解患者的基本情况,包括文化程度、患病时间、临床病情等,并通过与患者的一对一交流,掌握患者对自身疾病的了解和认知情况,尤其要注意及时发现患者对疾病存在的一些错误认知或看法。有针对性地向患者介绍一些健康知识,尤其是针对患者的错误认识和思想进行引导和纠正。②微信在线教育:科室开通微信公众号,护理人员指导患者通过微信关注该公众号,并向患者介绍公众号的功能设置情况。通过微信公众号,为患者提供专业的原发性肝癌健康科普内容,包括各类小文章、图片资料、短视频等,并为患者介绍一些真实病例。所推送的内容图文并茂,可读性强,且经专家审核确保科学性。每周推送一期,传播原发性肝癌预防和诊治相关科普知识。③健康知识讲座:定期举办健康知识讲座,组织患者及其家属参加。由相关专家学者与医生针对原发性肝癌相关问题进行相关知识的讲解和系统介绍。为患者和家属提供全面、有效、合理的治疗方法和丰富科学的康复知识,讲解前沿的介入治疗方法和实际案例,并通过播放一些相关的小视频等方式向患者深入了解不同疗法的整个过程。以拓宽患者对疾病的了解和认识,增加其抗癌的信心。
1.4观察指标
1.4.1健康知识掌握情况:护理前后,分别组织入组患者参与疾病相关知识测评,评估其健康知识掌握情况,应用的工具为科室自制调查表。满分100分,得分越高说明健康知识掌握情况越好。
1.4.2生活质量:护理前后,分别测评两组生存质量。应用生活质量核心问卷(QLQ-30),涉及的条目主要为认知功能、社会功能、角色功能、情绪功能等5个条目,每个条目的评分均为0~100分。评分越高,说明患者生活质量越好。
1.4.3心理状况:评估入组患者不同护理前后的心理状况,借助简明心境问卷(POMS)开展评估,评估得分越高,说明患者心理状况越差。
1.5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26.0统计学软件进行t及χ2检验。
2 结果
2.1两组护理前后健康知识掌握情况评分比较:护理前观察组评分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健康知识掌握情况得分显著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护理前后健康知识掌握情况评分比较分,n=38)
2.2两组护理前后生活质量不同条目的评分比较:护理前观察组认知功能、角色功能、情绪功能、躯体功能评分均低于对照组,社会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5个条目的平均得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生活质量不同条目护理前后的评分结果组间对比分,n=38)
2.3两组护理前后简明心境问卷测评得分比较:护理前对照组测评得分高于观察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对照组测评评分明显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护理前后简明心境问卷测评得分情况比较分,n=38)
3 讨论
肝癌好发于各个年龄段人群,尤其是肝硬化患者,有近一半患者最终发展成发原发性肝癌[4]。原发性肝癌属于常见的恶性肿瘤,对人体健康以及生命安全的危害极大[5]。针对确诊患者,积极治疗与同步护理缺一不可。在原发性肝癌患者的护理工作中,需要对患者进行全方面护理干预,包括对其临床病情的监测及相关指示的记录,为其提供必要的心理指导,并做好饮食指导以及皮肤状况和疼痛情况的管理等。为获得更好的护理效果,还可以联合开展健康教育。
临床中经常会出现一些原发性肝癌患者对自身疾病相关健康知识了解不足的问题,且常规护理干预中的健康宣教相对简单、笼统[6]。为此,还需要将常规护理干预与健康教育积极地联系起来予以综合应用。本研究结果表明,护理干预联合健康教育的开展可以更好地改善患者的健康知识掌握水平。护理干预联合健康教育模式下,可以在多种护理干预措施实施基础上,通过多种形式,针对患者个体情况对其进行健康知识的宣教和指导。进而帮助患者掌握更多知识,更好地了解疾病、认识疾病。
疾病在损伤原发性肝癌患者身体健康的同时,也会对患者的心理健康产生极大的危害[7-8]。很多患者因此会出现焦虑、恐惧、抑郁等心理问题,整体心理状况不佳,由此可见,积极对患者进行心理干预十分必要[9]。本研究结果表明,护理干预联合健康教育可以更好地改善患者的心理状况。分析原因为在护理干预联合健康教育模式下,可以对患者进行多方面的引导和教育,帮助患者客观认识疾病,以良好的心态面对疾病[10]。进而以更正确和积极的态度认识疾病,保持平和心态,有效减少个人心理问题和情绪压力,维持相对较好的心理状态[11]。
在罹患疾病之后,原发性肝癌患者需要承受身心不同角度的巨大痛苦,导致患者的生活质量显著下降[12]。临床护理中,积极采取有效措施以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是十分重要的护理工作内容之一[13]。本研究结果表明,对原发性肝癌实施护理干预联合健康教育能更好地提高其生活质量。护理干预联合健康教育过程中,通过开展包括病情监测和饮食护理、疼痛护理等多方面的护理干预,可以让患者获得更加温馨、细致、周到的护理服务[14]。联合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健康教育,可以进一步深化临床护理工作内涵,为患者提供更多学习、掌握健康知识的机会,有效提高患者的疾病认识水平,增强其治疗信心,促使患者更为积极的应对自身疾病[15]。通过这一方式,患者的健康状况以及身心状况可以得到更好地改善,整体生活质量也能够得到明显的提升。
综上,对原发性肝癌患者实施护理干预联合健康教育可以改善共健康知识掌握情况与心理状况,并能更好地提高患者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