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程教学学问大
2024-04-25刘朝阳张玲慧
刘朝阳 张玲慧
儿童编程的发展经历了一段漫长的时光。最早的儿童编程工具是于1968年诞生的Logo,Logo语言是一种与自然语言非常接近的编程语言,它可以让儿童通过“绘图”的方式来学习编程,符合儿童的特点,能够充分激发儿童的兴趣和积极性,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Tangible Programming 在Logo的基础上让儿童可以在物理空间中参与编程活动,使儿童摆脱了计算机编程的抽象环境,能够更好地理解编程知识。Scratch基于Logo和Squeak Etoy的创建思想,通过拖拽不同功能的程序模块编写角色的故事、动画和游戏。
2013年,美国塔夫茨大学联合麻省理工媒体实验室和Playful公司推出适合5至7岁儿童使用的ScratchJr,其是Logo与Scratch结合的更适合低龄儿童的版本,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幼儿编程学习的难度。美国塔夫茨大学的一项对3至6岁幼儿的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幼儿在经过编程学习后能够发展出排序、循环、条件等计算思维。Fessakis等人在对5至6岁幼儿使用编程解决问题的案例研究中发现,幼儿在参与编程学习的过程中能够发展数学概念,提高问题解决能力、自信心和社交技能。
大众对于早期儿童编程教育的普遍担忧是认为编程软件和编程学习的过程对幼儿来说过于乏味和艰难,会使幼儿对学习产生挫败感。接下来,我将以ARCS模型为理论依据,在大班幼儿编程教学的过程中运用相应的方法,精心设计教学过程,激发并维持幼儿在教学过程中的学习动机,使编程教育效果最大化。
ARCS模型要素分析
ARCS模型通过激发和维持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教学效率,保证教学质量,完成教学任务。该模型认为影响动机的因素有注意力、相关性、自信心和满足感四个方面。注意力即学习内容和方式能引起并维持学习者的好奇和注意,是动机模型的第一要素,也是学习动机产生的前提和基础;相关性即将活动与学习者的重要需要和动机相结合;自信心即活动应当发展学习者对成功的自信,使学习者对活动效果产生积极的期望,教师需要根据学习者的信心水平适当调整任务难度;满足感即使活动置于学习者的掌控之下,让学习者在活动中获得相应的知识和解决问题的经验,收获一定的满足感。将这四个因素与教学活动有机融合,能够有效激发并维持学习者的学习动机。
幼儿的编程学习过程应当是一个循序渐进和潜移默化的过程,幼儿在面对编程的学习目标时,应当理清思路、规划步骤,从而锻炼解决问题的能力,并逐步形成编程思维。ARCS模型视角下的编程教学设计架构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引导教师在编程教学的过程中激发并维持幼儿的内在动力,防止幼儿因畏难情绪而放弃,同时也能提高教师对活动过程的调控能力。
ARCS模型在编程教学中的应用
刺激幼儿感知觉,激发幼儿探究欲望。教师在进行编程教学内容的选择时,可以选择一些新颖的活动目标或幼儿日常化的内容,在活动中可以制造一些场景或游戏扮演情节,引导和维持幼儿的注意力。在编程活动开始前,教师可以先给幼儿呈现一个完整的编程作品,并告诉幼儿这些作品是可以自己动手操作完成的,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并激发幼儿的兴趣,借此向幼儿介绍编程工具的操作界面。如以Scratch Jr编程“过马路”为例,幼儿需要根据活动主题在角色区和场景选择区中选择相应的角色和场景,通过拖拽积木进行相应的编程,让角色完成“过马路”的位移,借此可以让幼儿初步认识Scratch Jr,并了解操作界面,激发幼儿对编程学习的兴趣。
结合现实生活,制订活动目标与内容。ARCS模型指出只有当学习者认为自己所学习的内容与自己的爱好、需要相关或有助于自己的现实学习时,其内在的学习动力才会被激发。因此,教师在进行編程活动时,要告知学习者此次编程学习需要达到的目标。如在“过马路”编程活动中,教师要事先告知幼儿此次编程活动的目标是让自己创造的人物角色顺利地完成过马路的任务,并结合幼儿的生活实际,将活动任务分解成方便幼儿理解的小目标。同时,教师在进行高一级难度的编程教学时,可以帮助幼儿联系已有的案例和经验,加深其对新知识的理解。
鼓励自主探究,建立积极期望。自信策略包括提供学习期望、学习要求合理、正确地归因等。这就要求编程学习的目标要层层递进,各项编程任务的难度需有层级性。活动中,教师要鼓励幼儿大胆探索,帮助幼儿积极思考,让幼儿清楚地认识到编程任务的完成是自己努力尝试和不断思考的结果,一时间的失败并不是因为自身能力的问题,以此来帮助幼儿解决畏难情绪。
建立多元评价,提供有效反馈。满意策略包括给予奖励、积极强化、自然结果等。教师的评价要做到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维度多元化,要从教师、学生等多个主体,以及编程作品、编程学习过程、编程学习态度等多个维度进行评价。教师不仅要对活动中积极表现的幼儿给予肯定,也要关注到在活动中进步的幼儿,鼓励幼儿在日常的生活和学习中积极运用自己学习的编程知识,激发新的学习动机。
大班幼儿编程教学设计流程。我以ARCS模型为基础,结合动机策略,构建了基于ARCS模型的大班幼儿编程教学设计流程(如下图)。
教师要以情境为导入,以目标为驱动,根据编程活动的特点和幼儿认知发展的特征,运用相应的激励策略,对幼儿的行为进行及时有效地反馈,维持幼儿的学习动机。在编程学习活动的各个环节中,教师应巧妙运用ARCS动机策略,积极引导,鼓励探究,让幼儿在编程学习中尽情创造。
创设情境:编程活动开始前,教师要根据幼儿的认知发展特征和已有的经验水平,利用游戏等形式创设相关的活动情境,明确活动的内容,调动幼儿对活动探究的积极性。
目标驱动:教师要帮助幼儿明确活动目标,分析程序任务,以任务驱动的方式激发幼儿进行编程创作的积极性,使幼儿能够准确、清晰地表达自己要进行的编程程序,推动幼儿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
鼓励引导:教师要鼓励幼儿大胆探究,勇于表达自己在编程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与幼儿共同探索。教师还要对幼儿进行动态观察,对于完成编程活动有困难的幼儿要积极引导。
总结评价:教师要鼓励幼儿展示自己的作品,与同伴共同欣赏、交流,分享自己在编程学习活动中的感悟或遇到的困难、解决问题的方法。同时,教师要对活动的过程进行升华和总结,提炼出活动中的问题和可取之处,以促进下一次活动的实施。
ARCS模型本身界定了影响动机激发和维持的四个要素,我在此基础上结合编程教育的特点、学习者的特征,构建了基于ARCS模型的大班编程教学设计流程。教师应在编程教学中运用ARCS模型,引起学习者的注意和兴趣,增强学习者的自信,使其达到满意的编程学习效果。任何一种教学模式都不是一成不变的,因此,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习目标和内容,结合学习者的学情分析,灵活调整教学方法,实现教学效果的最大化。幼儿编程教育任重道远,教师们应积极探索,不断推动幼儿编程教育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