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课堂中单元整合指导的策略探讨
2024-04-25童薇
童薇
摘 要: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高中地理学科无论教学内容、教学思路、教学方法都发生了一定改变,更加突出了“核心素养”这一教育特色。教师需在课堂教学中整合丰富课内外资源,依托课程结构优化、调整,提升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有效性。本文依托单元整合指导开展高中地理课堂,通过实施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方案,把握教材设计意图、深度解读新课标要求,循序渐进落实各项教学措施,进一步构建更为高效的高中地理课堂。
关键词:高中地理;单元整合;指导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7-2539(2024)02-0133-03
单元整合指导简单来讲就是以“单元”为核心,通过重新整合教材内容,把握各项教学目标与教学任务的内在关联,结合整体建构学科观念,完善学科体系,彰显“大地理”教育优势。同时,教师在高中地理课堂中实施单元整合指导,需基于教材与学生实际合理设计单元主题、单元目标、单元结构、教学策略、作业与评价等。以单元为引领深化学生学习体验,让整个地理教学“活”起来,保证学生在单元整合下提高地理素养。
一、依据教材设计,确定单元教育主题
单元主题不仅是单元教学的核心,也是学生深入理解地理知识的重要途径。教师在高中地理课堂中实施单元整合教学,需依据教材设计顺序与资源,合理确定该单元教育主题。同时,需充分考虑学生地理知识认知与掌握情况,有效设计难度层次易于学生接受的教学任务。通过逐步递增的形式合理把握任务难度,以具体单元任务为引领,实现学生地理知识深入探究,合理引领学生以“主题”解决实际问题。
以“宇宙中的地球”为例,首先,本册教材可结合“地球”展开单元整体教学,教师可在单元整合教学中以“地球”为主题深入分析教材设计。并依托课标要求,引领学生结合单元主题深入知识探究。其次,以主题为引领,结合本单元教学核心与基础知识,展开学习任务设计:①学生单元学习前,需借助网络、图书馆、教材内容搜集关于地球的介绍,并描述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②学生整合搜集的资料,简述地球的特点。③结合小组,分析地球的圈层结构,并通过资料讨论概括各圈层的主要特点。④小组分析,并借助电子白板演示地球演化过程,促使学生在演示中深入知识理解。最后,通过以单元主题为引领的学习任务设计,教师应结合任务内容、课标指导、教材实际展开微课视频制作。借助微课视频、学习任务单为引领,帮助学生深入到单元知识探究环节中。同时,教师可在单元微课视频中,为学生介绍宇宙大爆炸理论、黑洞、引力波、有关太空探索的新闻、我国太空站的建设、北斗系统的最新进展等,以此借助课内外知识拓展延伸,激发学生了解宇宙的兴趣。帮助学生在单元主题明确下提高学习热情,助力学生地理思维有效性培养。
二、解读主题内涵,制定单元教学目标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指出,“重视以学科大概念为核心,使课程内容结构化,以主题为引领,使课程内容情境化,促进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实。”地理是研究地理学和人类活动与环境关系的学问,具有综合性和区域性的特征。教师应根据单元主体和教材内容,科学合理提出单元的课程目标。并依托地理课程性质,有效在地理单元的教学模式实施中实现整体主义课程理念,进而揭示知识本质,实现学生知识迁移。
以“地球表面形态”为例,本单元包括《流水地貌》《风成地貌》《喀斯特、海岸和冰川地貌》主要教学内容。首先,上一单元主要讲述了地球的演化过程以及主要形态。本单元就进一步分析了地球表面的主要结构,通过联系流水地貌、风成地貌、喀斯特、海岸和冰川地貌,讲述了地球上的主要地貌形态。教师在实际单元教学中,可依托主要地貌类型展开单元教学目标设计。同时,还以“地球”为单元主题教学,深入解读主题内涵展开目标制定:①了解地表形态的变化结果。②了解外力作用表现与地表形态关系。③以流水和风为例,分析外力作用形式以及结果。④探索人类活动对地表形态影响的双重性。⑤掌握地貌的主要分布情况。⑥尝试制作地貌的模型图。其次,以具体单元目标为教学指导,引领学生结合目标分析地球地貌的主要形态,深化学生地理认知水平提升。最后,教师在单元目标制定完成后,需结合学生实际与目标制定教学计划。通过分析学生实际,有效借助问题链、情境、PPT、小组合作、实践活动等完善目标开展,帮助学生在多元化指导下深入学习目标分析,保证学生在目标掌握基础上实现自身综合学习能力提升。
三、立足教学目标,构建单元知识结构
单元教学主张对教学内容先进行优化与整合,将多个知识点进行关联性整合,帮助学生构建结构完善的知识体系。接着借助一定主题情境使内容趣味化、结构化。单元教学作为提升学生学科素养的重要途径,教师需整合学科特点与结构优势,契合单元教学特征。同时,教师在高中地理单元整合教学中,需重视知识形成过程,通过突出过程性单元问题,加强学生单元知识结构把握。以此借助单元模式开展引领学生系统把握学科内涵,进而培养学生综合思维和地理实践能力。
以“地球上的大气”为例,本单元主要讲述了《大气的组成与垂直分层》《大气受热过程》《大气热力环流》,教师需结合具体单元教学内容,为学生构建单元知识结构图,以结构图的形式引领学生分析锋面、低压、高压等天气特点。首先,以“大气的热力作用原理以及应用”制作思维导图。结合太阳暖大地、大地暖大气两个过程展开分析,同太阳辐射与地面辐射产生的一系列反应,以思维导图的形式展示出来,便于学生高效理解与观看,顺利在导图引领下掌握实际原理与运用。其次,以“风向、风力的影响因素”设计思维导图,通过风向、风向判断、丰富思维导图子分支,探索实际中的影响因素。同时,以“风力發电特点以及区位分析”为思维导图设计,综合特点与区位,分析自然形成原因与社会经济原因,以思维导图促使学生深入理解。以沙源、大风、地表状况设计“风沙问题”的思维导图。最后,以“大气受热过程”“大气热力环流”核心内容设计思维导图,通过分析影响因素以及过程,帮助学生正确理解大气热力环流的主要成因以及气压分布。以此借助单元思维导图的形式,帮助学生综合构建单元知识结构,以常见案例为分析实现学生结构体系健全。保证学生能高效掌握大气与生活、生产之间的联系,促使学生能正确解释相关现象。
四、分析知识结构,革新单元教学策略
教师除了以教材为根本设计教学主题与目标之外,还需结合学生实际调整教学策略,以革新教学策略的形式加强学生课堂学习体验。同时,教师可鼓励学生提出教学建议,通过整合学生建议与真实体验,调整多种教学策略与课堂教育节奏。帮助学生在兴趣引领下深入到单元知识掌握中,以此借助有效教学策略加强学生认知水平,把握课堂教学节奏,深化学生地理知识理解,创新学生单元学习思路。
以“地球上的水”为例,本单元需要学生在学习环节中探索水循环、海水性质与运动、海洋与人类。教师可帮助学生分析单元知识结构,结合学生实际设计高效单元教学策略。①情境教学:教师可通过多媒体播放相应的音、视频文件,完成教学情境的创设。首先,教师借助电子白板,与学生共同展开“水循环”运动结构图的设计,通过由长江流域作为探讨的区域,为学生播放相应视频,引领学生在视频情境中掌握水循环的道理。同时,为学生解密海水性质与运动过程,促使学生在情境中了解地理环境。②翻转课堂教学:将相关的基础知识和内容以短视频的形式进行录制,让学生自行预习单元知识结构和重点内容。通过将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手中,促使学生能在教学模式开展下,深入单元内容知识掌握。③问题驱动教学:结合单元内容为学生设计“问题链”:水为什么一年四季都流不尽?水资源是用之不尽,取之不竭的吗?水是怎样循环的呢?为什么俄罗斯的摩尔曼斯克是优良海港,而同纬度的格陵兰岛却是巨厚的冰雪覆盖?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哪些环节会产生影响?我们应该怎样正确保护海洋呢?④实践活动教学:教师可将班级学生分为多个小组,并设置多个探究主题。每个小组以抽签的形式选择本组的探究主题,并由小组负责人组织小组成员完成相关任务。如首先,设计小组自行设计水循环装置,并分析水循环的主要原理。其次,实际调查生活中不节约用水的案例,并创新节约用水方式和怎样呼吁人类保护海洋的具体方案。再次,绘制节约用水与保护海洋的海报、PPT等主题活动。使学生在自行搜集信息、设计方案、实施计划、汇报结果的过程中,增强自主学习和探究意识,并再次对教材知识点进行巩固,为高考地理分数的提升提供保障。⑤思政融合教学:教师最后应以海洋环境污染的成因、危害及防治措施作为基础框架。每一课时根据具体框架,结合教材、多媒体设备、网络资源、视频、音频等多种资源包的形式,丰富相关内容。促使学生可以将自己与后续行动联系起来,形成保护水资源,尊重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
五、基于模式优化,布置单元课堂作业
单元教学强调学生课堂主体地位,重视学生知识深度与广度,保证学生形成良好学习态度。单元教学除了设计教学主题、目标、策略,教师还需注重单元形式课堂作业的实施,以课堂作业时刻检验学生知识掌握程度,也可测试单元教学模式开展教育质量。因此,教师在高中地理单元整合教学中,需基于单元整体教学合理布置课堂作业,以课堂作业的形式强化师生、生生之间的高效互动,保证学生借助课堂作业实现单元知识巩固。
以“地球上的植被与土壤”为例,教师在本单元作业设计中,可依托“主要植被与自然环境”“土壤的形成”展开课堂作业设计。首先,教师可借助土壤的形成与主要植被与自然环境中的内容,为学生设计习题测试的单元课堂作业。同时,教师需以习题链接的形式,组织学生在平板中展开习题测试。以此便于教师掌握学生习题过程,了解学生实际学习水平,从而制定针对性复习计划。其次,组织学生以“地球上的植被与土壤”单元内容,设计思维导图,引导学生借助主要植被、植被与环境、土壤成土因素、土壤剖面展开思维导图设计。课堂中学生需展示思维导图,教师则需对其展开针对性评价与内容拓展。最后,教师可依托“土壤剖面”进行模型结构图作业的设计,组织学生自行搜集材料、模型图等,通过将材料放置到课堂中,教师与学生共同展开土壤剖面的结构模型设计。以此借助多元化单元课堂作业布置,帮助学生在实践作业中掌握单元所学内容,借助理论、实践作业内容丰富学生知识巩固过程,以此优化学生单元知识复习环节,实现学生地理素养与知识理解能力综合提升。
六、针对课堂作业,实施单元整体评价
基于课堂作业实施单元整体教学评价,是保障整体主义视域下展开高中地理单元教学的重要手段,根据课标和高考评价体系的要求,制定适切的学业质量内容标准,其目的是掌握学生知识学习水平、理解程度。因此,教师在高中地理课堂单元整合指导中,需重视单元教学与课堂作业,应面向全体学生聚焦内容又有明确的行为动词,通过制定合理评价标准,从学生实际水平出发,合理将单元教学的核心素养培育要求落脚到具体评价内容。
例如,教师在高中地理单元整合教学实施课堂评价,需针对知识、认知、课堂作业展开多维度评价,将单元教学高效开展落实到实际。以“宇宙中的地球”单元评价为例,围绕“事实性知识”维度可设计评价:能够简述出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以及地球演化的过程。从认知领域的“理解”维度可设计评价:能够绘制示意图,说明地球在宇宙中的存在方式。“创造”维度的标准可设计:运用所学知识,设计地球的模型结构,并借助电子白板绘制地球主要分布地貌等。最后,教师可顺应时代发展,通过线上小程序进行评价,要求学生填写学习表现、教学过程参与程度、知识点应用和实践活动参与情况等,以此借助多元化单元整体评价,以确保教育评价内容更具科学性和参考性。
七、结束语
总的来说,基于单元整合指导下展开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策略,可通过确定单元主题、制定教学目标、构建知识结构、革新教学策略、布置单元作业、实施单元评价入手。合理借助单元教学为学生明确学习思路,立足学生核心素养培养帮助其构建完整知识学习体系。同时,教师也许结合课程标准、教材和学生的现状进行分析,从整体上把握单元教学要求,引导学生形成知识结构,重视对教学目标完成情况的评价,就此实现单元教学开展意义。
(责任编辑:张玲玲)
参考文献
[1]武雅倩.核心素养导向下的高中地理大单元教学策略研究[J].名师在线,2023,(33):44-46.
[2]孟昱.新課标下高中地理大单元教学路径分析[J].试题与研究,2023,(36):63-65.
[3]贾国强.高中地理大单元教学中的问题链设计[J].上海课程教学研究,2023,(11):43-47.
[4]白仓金.高中地理课程单元整合教学设计探索[J].甘肃教育,2023,(14):82-85+90.
[5]何雪梅,梅国红.基于思维进阶的高中地理单元作业设计——以“土壤”为例[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21,(19):4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