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两国人民多走动、多来往、多交流”

2024-04-25毛予菲冯璐冯群星

环球人物 2024年8期
关键词:两国人民中美关系中美

毛予菲 冯璐 冯群星

当地时间2012年2月16日,时任中国国家副主席的习近平在美国艾奥瓦州参观考察。

“正是善意友好的涓滴汇流,让宽广太平洋不再是天堑;正是人民的双向奔赴,讓中美关系一次次从低谷重回正道。我相信,中美关系的大门一旦打开,就不会再被关上。两国人民友好事业一经开启,就不会半途而废。人民友谊之树已经长大,一定能经风历雨。”2023年11月,习近平主席在旧金山出席美国友好团体联合欢迎宴会时,这样说道。

过去50余年,中美关系发展虽历经风雨,但中美民间的友好交往从未中断。正如习近平主席所说,中美关系希望在人民,基础在民间,未来在青年,活力在地方。

“对我来说,他们就是美国”

2015年9月,习近平主席对美国进行国事访问,并在华盛顿州当地政府和美国友好团体联合举行的欢迎宴会上发表演讲。他表示,要广泛培植人民友谊。“国家关系归根结底是人民之间的关系。中美两国虽然相距遥远,但两国人民友好交往源远流长。”

“中国人民一向钦佩美国人民的进取精神和创造精神。”习近平主席在演讲中指出,我青年时代就读过《联邦党人文集》、托马斯·潘恩的《常识》等著作,也喜欢了解华盛顿、林肯、罗斯福等美国政治家的生平和思想,我还读过梭罗、惠特曼、马克·吐温、杰克·伦敦等人的作品。

“海明威《老人与海》对狂风和暴雨、巨浪和小船、老人和鲨鱼的描写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我第一次去古巴,专程去了海明威当年写《老人与海》的栈桥边。第二次去古巴,我去了海明威经常去的酒吧,点了海明威爱喝的朗姆酒配薄荷叶加冰块。我想体验一下当年海明威写下那些故事时的精神世界和实地氛围。我认为,对不同的文化和文明,我们需要去深入了解。”

8年后的2023年11月,中美元首旧金山会晤期间,习近平主席更加全面、系统地阐述了中美关系“靠人民书写”的观点。他应邀出席美国友好团体举办的欢迎宴会,数百名新朋老友欢聚一堂,场面盛大热烈。

在热烈的掌声中,习近平主席面向美国各界民众讲中美交往的故事、讲中国的发展故事、讲中美相处之道。每一个故事,也都有一个共同的指向——“人民”。习近平主席认为,两国虽然历史文化、社会制度、发展道路不同,但人民都善良友好、勤劳务实,都爱祖国、爱家庭、爱生活,都对彼此抱有好感和兴趣。

习近平主席自己也有民间交往的生动故事。在欢迎宴会上,他回忆起1985年第一次访问美国时住在艾奥瓦州的日子:“这是我同美国民众首次面对面接触,也是一段我和美国人民共同生活的难忘经历。对我来说,他们就是美国。”

1985年,在河北正定县工作的习近平率团考察素有“美国粮仓”之称的艾奥瓦州,在德沃切克夫妇家中住过两晚。2012年,时任国家副主席的习近平故地重游,在前艾奥瓦州友好省州委员会委员兰蒂女士家中与老朋友忆往事、话家常,已移居至佛罗里达州的德沃切克夫妇专程赶来与习近平相聚。2015年,习近平主席当年住过的房屋,被命名为“中美友谊屋”。

2023年这次欢迎宴会开始前,习近平主席与白发如雪的兰蒂女士再度会面,他轻轻扶着兰蒂女士的胳膊,亲切地叙友情。德沃切克夫妇的儿子也来到了现场,习近平主席一见到当年离家读书的德沃切克家大儿子盖瑞,就对他说:“我当时就住在你的房间,记得有运动衣、球具。第二天你母亲做了丰盛的早餐,有道菜名我至今还记得。”

2023年6月16日,北京,习近平主席会见美国比尔及梅琳达·盖茨基金会联席主席比尔·盖茨。

事实上,中美关系史本来就是一部两国人民友好交往的历史。230多年前,美国商船“中国皇后号”跨洋过海首航中国;150多年前,数以万计的中国工人同美国人民一起,铺设了横贯东西的美国太平洋铁路;二战期间,中美两国人民用血与火锻造了“飞虎队情谊”;50多年前,中美运动员用“乒乓外交”拉开中美关系改善和发展的历史序幕;费城交响乐团续写了跨越50年的音乐新篇……

今年以来,中美民间交往和人文交流活动精彩纷呈,在两国人民之间架起更多相知相亲的桥梁,为中美关系继续向前发展增添动力。中国现代舞诗剧《诗忆东坡》在美国首演,美国国立亚洲艺术博物馆举办《安阳:中国的古代王城》特展……正是中美之间无数人的友好交往故事,支撑起跨越太平洋的桥梁。

“我们期待着两国人民多走动、多来往、多交流,共同续写新时代两国人民友好的故事!”习近平主席在旧金山如此说。

2021年4月28日,厦门,潘维廉介绍《我不见外——老潘的中国来信》一书。

“友谊像鼓岭上的千年柳杉”

习近平主席高度重视并积极推动中美民间交往,鼓励社会各界人士相向而行。

一些友好人士来自商界,如美国比尔及梅琳达·盖茨基金会联席主席比尔·盖茨。2023年,习近平主席在北京会见的“第一位美国朋友”就是盖茨。自1994年起,盖茨已经访问中国20余次。从最初谋求在中国推广业务,到在中国投资开设微软亚洲研究院,再到比尔及梅琳达·盖茨基金会与中国携手开展迄今长达17年的良好合作……盖茨见证了中国巨大的变化和进步,也为中美民间友好作出了突出贡献。

他始终密切关注中美经济往来。在2021年的一个创新经济论坛上,面对媒体抛来的中美“脱钩”问题,盖茨坦言:“在经济全球化时代,相互依赖会让彼此受益,正如美国有很多游客来自中国,苹果的产品在中国热销。美国的发展正是得益于在研发等多方面的开放合作。唯有相互依赖、携手合作,才能增进对话与了解。”

2023年,盖茨再次访问中国。在这里“看到一些可能推动全球进步的创新”后,他对同中国合作的前景感到振奋。习近平主席对盖茨说,你是我今年在北京会见的第一位美国朋友。世界正在走出新冠疫情,人们应该多走动、多交流,增进了解。我常讲,中美关系的基础在民间,我们始终寄希望于美国人民,希望两国人民友好下去。

一些友好人士来自学界,如厦门大学外籍教授潘维廉。“全家‘福安、 一生‘长乐”,这句巧妙嵌入两个福建地名的新春祝福语,来自习近平主席给潘维廉的回信。

1956年出生于美国的潘维廉,因为热爱中国,卖掉了在美国的金融公司,举家来到厦门,在厦门大学管理学院任教。1992年,潘维廉成了福建省第一位外籍永久居民。他自视为一位“不见外”的老外。2018年底出版新书《我不见外——老潘的中国来信》后,他给习近平主席写了一封信,并随信寄去了这本新书。

2019年2月初,在美国休假的潘维廉收到了一封来自“第二故乡”的惊喜。习近平主席给潘维廉回信,祝贺他的新书出版,感谢他把人生30年的宝贵时光献给了中国的教育事业。

习近平主席寫道:“厦门是个好地方。那里是你的第二故乡,也是我工作过的地方,给我留下了许多美好回忆。你在厦门大学任教30年,把人生的宝贵时光献给了中国的教育事业,这份浓浓的厦门情、中国情,让我很感动。”

一些友好人士将中美友好事业作为代代相传的家族传统,如约翰·史迪威将军家族。

史迪威将军是美国陆军四星上将,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曾任同盟国中国战区参谋长、中缅印战区美国部队最高司令官等职。在抗战的艰苦岁月里,史迪威和中国远征军进入缅甸抗击日本侵略。长达42年的军旅生涯中,史迪威将军曾五次来华。因为对中国社会有着深刻的了解,他也成为美国军界有名的“中国通”。

中美友好事业已传承至史迪威家族的第五代人。在其外孙伊斯特布鲁克位于旧金山湾区的家中,家具陈设、立柜装饰都是传统中式风格,不少家具是史迪威将军使用过的。伊斯特布鲁克曾17次访问中国。他说,中国人民“诚实、节俭、勤劳、开朗、独立、宽容、友善、礼貌”,每每想到中国,最先映入他脑海的是中国人民的待人之道。

2023年8月,伊斯特布鲁克致信习近平主席。伊斯特布鲁克说:“希望美中两国携手增进相互理解、促进民间友好。就像习近平主席所讲的,血与火铸造的中美两国人民友谊一定能够代代相传。”

“我希望并相信,你和史迪威家族的其他成员将会继续为促进中美两国人民友好贡献力量。欢迎你们常来中国看看。”在复信中,习近平主席强调,回望过去,中美两国为抗击日本法西斯、争取世界和平并肩战斗;展望未来,中美两国也完全可以相互成就、共同繁荣。

一些友好人士一生将中国视为魂牵梦萦的故乡,如加州大学物理学教授密尔顿·加德纳。

1901年,尚在襁褓之中的加德纳随父母来到福州,在此居住了10年,一家人每年夏季都生活在鼓岭。回到美国后的几十年间,加德纳最大的心愿就是能再回中国看一看,但令人惋惜的是,直到1986年去世,他都未能如愿。临终前,加德纳口中还一直喃喃念着“鼓岭”,对儿时故园充满眷念。

在中国留美学生帮助下,加德纳夫人终于了解到丈夫牵念的故园就是福州的鼓岭。1992年,时任福州市委书记的习近平了解到这段鼓岭情缘,邀请加德纳夫人访问中国,帮助她完成了丈夫梦回故土的心愿。2012年,时任国家副主席的习近平访美期间讲述了这段鼓岭故事,真挚话语引发两国各界强烈反响。

随着越来越多尘封的鼓岭往事掀开面纱,除了最初的加德纳家族,鼓岭故事的主人公还增加了柏龄威家族、穆蔼仁家族等。

柏龄威夫妇曾在福州的一所中学里教书,1912年在鼓岭建造了一栋西式别墅。林恩是柏龄威夫妇的小儿子,16岁前年年都在鼓岭度夏。他用小相机拍下了数百张鼓岭生活的老照片,有鼓岭老街、商店以及孩子们玩耍等场景。这为挖掘鼓岭故事、确定古厝地址、修复网球场等提供了很大帮助。

穆蔼仁曾在福州任教,后来又作为美国飞虎队成员支援中国抗战,战后留在福建协和大学教授英语10余年。他的小儿子穆彼得就出生在福州。2015年,穆彼得、穆言灵夫妇来到福州,按父亲遗愿将其部分骨灰撒入闽江。

之后,这对夫妇四处奔走,开启了对鼓岭历史文化的探寻。建网站、查阅档案资料、与中国学者深入合作,他们做了大量工作,发掘收集鼓岭相关文字资料、图片和实物超1000件(套),并找到了更多中美之间的“鼓岭之友”。更多鼓岭故事走出历史的尘封,走进人们的视野。

2023年6月28日,习近平主席向“鼓岭缘”中美民间友好论坛致贺信时指出,国与国关系发展的根基在于两国人民。希望大家把鼓岭故事和鼓岭情缘传承下去、发扬光大,让中美人民友谊像鼓岭上的千年柳杉一样,茁壮成长,生生不息。

“5年5万名美国青少年来华交流学习”

习近平主席始终重视中美青年交流,亲自关心推动两国青年交流。

1993年,时任福州市委书记的习近平曾到访塔科马市并参观林肯中学,从此,这所学校同中国结下不解之缘。

2015年9月,习近平主席应邀对美国进行国事访问期间,再次来到林肯中学。23日下午5时10分许,当习近平主席和夫人彭丽媛乘车来到林肯中学时,塔科马市时任市长史蒂克兰德和林肯中学时任校长埃尔文早已迎候在校门前。学生代表向习近平夫妇献花,手持中美两国国旗的孩子们在道路两旁热烈欢迎。

在史蒂克兰德和埃尔文的陪同下,习近平夫妇来到学校体育馆,观看了学生们的橄榄球训练课。随后,习近平夫妇走进教室,同师生们交流。在学校礼堂,习近平夫妇还欣赏了林肯中学合唱团学生和福州教育学院附中学生合唱的中文歌曲《在希望的田野上》和英文歌曲《世界如此美好》。美妙动人的歌声承载着中美两国青年学子的友谊。

习近平主席向林肯中学赠送了介绍中国的图书、乒乓球桌以及球具。习近平主席强调,希望两国青少年加强交流,增进友谊,继续为中美关系这座大厦添砖加瓦。希望这些关于中国的书籍能成为你们眺望中国的窗口。

“欢迎大家到中国,体验和感知中国,全面深刻地了解中國,也希望你们热爱中国。我愿邀请林肯中学100名学生明年到中国去做客。”在林肯中学参观期间,习近平主席发出真诚邀请。一年后,林肯中学学生的中国之行如期而至。118位师生应邀访问香港、福州、成都、北京等地。“这是他们一生中最好的教育经历,中国的奇迹使他们大开眼界。”埃尔文说。

习近平主席的这次国事访问,中美青年普遍视之为重大事件。当年9月18日,在习近平主席访美前夕,由中国日报网实施的中美青年对两国关系认知的调查结果显示,有54.1%的美国受访者知道习近平主席即将访美,而中国青年受访者中有81.6%知道习近平主席访美。

2024年1月28日,来华交流访问的美国马斯卡廷中学学生(左)和复旦大学第二附属学校学生展示互相送出的写有寄语祝福的红包。

如此高比例的关注度,带来的也是丰硕成果。

在美国华盛顿州当地政府和美国友好团体联合举行的欢迎宴会上,习近平主席发表演讲时宣布,中方支持未来3年中美两国互派5万名留学生到对方国家学习。不仅如此,“双方支持大学智库合作,每年举办中美大学智库论坛,在两国大学和教育机构间加强合作并推动公共外交项目”“双方将支持每年举办中美青年创客大赛”也都被纳入习近平主席2015年访美成果清单。

同年,“美中青少年学生交流协会”正式成立。为促进中美之间的文化交流和理解,“美中青少年学生交流协会”参与组织众多美国中学生到中国参访。尽管面临种种困难,这些年,两国青少年交流仍继续进行,让两国青少年彼此理解、相互信任,播撒中美友谊的种子。

“国之交在于民相亲”,国家关系归根结底是人民之间的关系。在同美方的互动中,习近平主席多次强调过这一观点。“美中青少年学生交流协会”创会会长庄汉杰说,自己之前从新闻中看到这句话感到十分振奋,同其他深有同感的友人一起,萌生了“给习主席写信的想法”。2023年8月,习近平主席在给美国华盛顿州“美中青少年学生交流协会”和各界友好人士的复信中强调,希望更多中美青年相知相亲、携手同行,成为两国友好的新一代使者,为中美关系发展接续注入动力。

2023年11月,在美国友好团体联合欢迎宴会上,习近平主席在演讲中宣布,为扩大中美两国人民特别是青少年一代交流,中方未来5年愿邀请5万名美国青少年来华交流学习。

如今,两国民间往来更加活跃,一批青年交流项目蓬勃开展,为中美友好注入“青春力量”。

马斯卡廷中学的20多名学生今年1月先后到北京、河北、上海等地交流访问,成为“5年5万名美国青少年来华交流学习”第一批来华的美国中学生。访问结束后,代表团学生特意致信习近平主席,讲述访华之行的喜悦心情,对邀请他们来华交流访问表示感谢。在给他们的复信中,习近平主席指出:“中国有句俗语:百闻不如一见。1985年我第一次访问美国时,热情友好的美国人民给我留下了难忘的印象。相信通过这次交流访问,你们对中国和中国人民也会有更直观、更深入的了解。”

2024年3月19日,美国华盛顿州林肯中学和斯特拉孔中学师生在“鸟巢”前合影。

今年1月3日至12日,美国哥伦比亚大学青年学生代表团应邀到访北京、成都、深圳等城市。哥伦比亚大学学生威廉·西姆库表示:“我们同中国同龄人交流,无所不谈,彼此的了解更进一步。”

“我很喜欢中国,因为中国真的很酷!”美国犹他州卡斯卡德小学学生米丽娅姆·居布莱能讲一口流利的中文。1月7日至13日,美国犹他州友好代表团应邀访华,居布莱是代表团最年轻的一员。小姑娘欢欣雀跃地走访了故宫博物院、复旦大学等地,体验了编钟、剪纸、京剧等中国传统文化元素。

3月17日至27日,24名来自美国华盛顿州林肯中学和斯特拉孔中学的孩子们抵达北京,他们爬长城、逛故宫、游“鸟巢”、在中国校园里与同龄人交朋友,通过丰富多彩的交流活动深入感知中国。“得益于习近平主席2015年对学校的那次访问,更多的孩子们能够有机会来中国走一走、看一看,开阔他们的眼界,让他们对中美两国关系的重要性有了更宏观的认识。”曾多次随团访华的林肯中学音乐老师琳·艾森豪尔这次再到中国,仍旧充满欣喜。

“活力在地方”

国与国关系归根结底需要人民支持,最终也服务于人民。“地方合作搞得好不好,关系国家层面的合作能否落地生根。为此,我一直高度重视中美地方合作。过去30多年,中美关系发展得益于两国地方和人民支持,未来仍然要依靠地方、造福地方。”2015年9月,习近平主席在西雅图出席第三届中美省州长论坛时发表演讲,深刻阐明了中美地方合作与正在构建的中美新型大国关系间的内在逻辑。

从基层一路走来,习近平主席深谙地方工作重要性。2015年对美国进行国事访问时,习近平主席的行程从西雅图到华盛顿,从地方到首都,同样体现着对两国地方合作的高度重视。“建立中美省州立法机关交流机制”被纳入习近平主席2015年访美成果清单。

2015年12月,为加强中美地方交流与合作,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副会长谢元同美国立法领袖基金会会长斯蒂芬·雷吉斯、董事会主席阿尔·卡尔顿在美国佛罗里达州劳德代尔堡签署《关于建立中美省州立法机关交流机制的协定》,来自美国21个州的24名州议会领导人出席签约仪式。

谢元接受采访时说,中美省州立法机关交流机制是一个突破性的机制,将为两国省州立法机关提供加深友谊与互信的平台,使中美地方交流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双方将通过这一平台深入探讨共同关心的问题,如立法、经济发展、能源环保、旅游、教育、文化等,推动在各领域的务实合作,增进两国地方的民生发展和人民福祉。

中美省州立法机关合作论坛已成为中美地方交往重要机制和中美省州开展务实合作的有效平台。2016年,首届中美省州立法机关合作论坛在美国夏威夷州檀香山市举办。2020年,人类历史经历了极不平凡的一年。世界被新冠疫情的阴霾笼罩,中美关系也遭遇前所未有的“寒流”。2021年第五届中美省州立法机关合作论坛的召开,成为两年来中美间恢复的首个全国范围机制性对话,具有特殊意义。

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州长加文·纽森是2020年以来首位访问中国的美国州长。2023年10月23日,纽森开启为期一周的中国之行。在此次中国之行的首站香港,纽森与香港大学师生就气候问题进行了交流。之后,纽森先后访问了深圳、广州,参观了深圳巴士集团安托山智慧场站,还试驾了比亚迪电动汽车。

10月25日上午,纽森到了北京。当天下午,习近平主席在人民大会堂会见纽森。习近平主席指出,我高度重视并支持中美各界交往和地方合作。希望你此访增进双方相互了解,为扩大中国同加州合作、推动中美关系健康稳定发展发挥积极作用。

此前,习近平主席先后提出了中美关系“基础在民间”“希望在人民”“未来在青年”。这次会见纽森,习近平主席又提出中美关系“活力在地方”,表达的是对中美地方合作的高度重视和支持。

会见中,习近平主席愉快地忆及当年访问加州的情形。38年前,时任河北正定县委书记的习近平首次访问美国,第一站就是加州旧金山。

几十年来,中美地方合作枝繁叶茂。如今,加州同内蒙古、江苏、广东、四川是友好省区州,加州有关郡市同中方结有57对友城,加州是在美华人主要聚居地之一和中国留学生最集中的州之一,加州及旧金山等多个地方议会通过反仇视亚裔法案……这些,都说明了地方交往在中美关系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2023年11月3日,第五届中美友城大会在江苏省苏州市举办。习近平主席向大会致信。他指出,友好省州和友好城市是深化中美人民友谊、实现互利共赢的重要载体。自1979年缔结第一对友城关系至今,中美已经建立284对友好省州和友好城市关系。40多年来,兩国友好省州和友好城市密切合作,取得丰硕成果,为两国人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利益。

习近平主席强调,中美友城大会是中美地方交流的重要机制,创立以来为推动中美友城发展、深化友城合作发挥了积极作用。希望与会各方继续做中美地方交流的桥梁,助力两国省州、城市跨越浩瀚的太平洋,共同为推动中美关系健康稳定发展、增进两国人民福祉发挥更大作用。

中美关系的大门是由人民打开的。两国曾经隔绝对立22年,是共同的利益让中美超越分歧,是人民的愿望让两国打破坚冰。“中美关系希望在人民,基础在民间,未来在青年,活力在地方。我欢迎更多美国州长、议员访华,欢迎美国各界人士到中国去。”2023年11月15日,习近平主席在美国旧金山出席美国友好团体联合举行的欢迎宴会时说。

中美关系的过去靠人民书写,未来更要靠人民创造。今年是中美建交45周年。中国希望两国各界人士多来往、多交流,不断积累共识,增进信任,排除各种干扰,深化互利合作,为两国人民带来更多实实在在的福祉,为世界注入更多稳定性。

(编审 吕鸿)

猜你喜欢

两国人民中美关系中美
1972—2022中美融冰50年
疫情背景下中美大国博弈:回顾与展望
中老两国人民的大喜事:中老铁路友谊隧道贯通——中老铁路唯一跨境隧道13日贯通
特朗普“美国优先”政策下的中美关系走向
成功突围的中美建交
中美关系向何处去
从积极推动到保守谨慎——美国国务院在中美关系缓和中的角色(1969—1972)
“惟道义之交,可以终身”
略论朝鲜战争时期的中美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