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拯分亚型论治失眠经验介绍
2024-04-25张盼傅睿
张盼,傅睿
1. 杭州市余杭区第二人民医院五常分院,浙江 杭州 310023;2. 浙江省立同德医院,浙江 杭州 310012
陆拯教授是第二届全国名老中医经验继承指导老师,从医近七十载,善治内外妇儿等各科疾病,积累了十分丰富的经验,现笔者仅介绍陆拯教授治疗失眠的经验,为临床治疗失眠提供新的思路和参考。
失眠是临床上的常见病之一,主要表现为睡眠时间、深度的不足及睡眠质量的下降,轻则入睡困难或睡眠质量欠佳,重则彻夜难眠。失眠严重影响日间生活和工作;反之,随着生活节奏加快,生存压力增大,失眠患者数量又呈日渐增多的趋势。由于中医药治疗失眠具有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及依赖性小等优势,有较多患者倾向于选择中医药治疗。
1 失眠病症新认识
失眠,古代医籍亦有称不得卧或不得眠。陆拯教授认为,仔细区分,失眠应当包含四种常见情况,即入睡困难、嗜睡、多梦和易醒。每种亚型的失眠,其病因病机及治法方药又有不同,现分述如下。
1.1 入睡困难表现为不易入睡,甚至整夜不能入睡。是临床常见的一种症状,可见于多种疾病。病位在心,但与脾肾肝胃等脏腑有关。证型主要有心脾两虚、心肾不交、肝火扰心、痰食阻胃等。
1.1.1 心脾两虚——补益心脾主要表现为:入睡困难,经久不愈,兼有心悸,健忘,面色不华,体倦神疲,四肢无处安放,舌淡,脉细弱。多见于贫血、神经衰弱等。多由思虑太过,或失血过多,或久病血虚,损伤心脾。心脾两虚,血液不足,神不守舍,故不易入寐,经久不愈;心血虚少,心神不能依附,故心悸、健忘;血虚不能荣盈色脉,因而面色不华,舌淡,脉细弱;脾虚则精微来源匮乏,不能滋养脏腑、筋脉及肌肉,因而体倦神疲,四肢无处安放。治当补益心脾,方用归脾汤加减(炒白术、茯神、炒党参、黄芪、炒当归、甘草、远志、酸枣仁、木香、龙眼肉)。如脾阳不足,痰湿内阻,不寐甚者,可用养心汤(黄芪、炒党参、酸枣仁、柏子仁、茯神、茯苓、远志、川芎、炒当归、五味子、半夏曲、肉桂、生姜、甘草)补益心脾,温化痰湿。
1.1.2 心肾不交——交通心肾主要表现为:入睡困难,反复不愈,兼有头晕,耳鸣,五心烦热,口干,咽燥,腰酸梦遗,舌淡红、苔光,脉细数。多见于神经衰弱等。由于素质不足,或久病体虚,或房事过度,至肾阴亏损,不能上济于心,则心阳独亢;亦有五志过极,心火内炽,不能下交于肾。肾水不足,心火独亢,心肾失于交济,故不易入寐,反复不愈;肾主骨,骨生髓,髓聚为脑,肾开窍于耳,肾阴不足,脑髓空虚,两耳失养,故头晕,耳鸣;阴虚则生内热,故五心烦热,口干,咽燥;腰为肾之府,肾虚则腰酸;肾虚火旺,扰动精室,而为梦遗;阴液不足,虚火内盛,故见舌红苔光,脉细数。治当滋阴降火、交通心肾。方用加味交泰丸(陆拯验方:炒黄连、肉桂、生地黄、百合、麦冬、天冬、柏子仁、琥珀、知母、珍珠母、孩儿参),亦可用朱砂安神丸加减(黄连、炙甘草、生地黄、当归、麦冬)滋阴清火,或用天王补心丹(炒党参、茯苓、玄参、丹参、桔梗、远志、炒当归、五味子、麦冬、天冬、柏子仁、酸枣仁、生地黄)滋阴养血,平补心肾,三方交替使用。
1.1.3 肝火扰心——清肝宁心主要表现为:入睡困难,甚至彻夜不寐,兼有心烦易怒,胸胁胀满,或头痛,目红,舌尖边红,脉弦数。可见于神经官能症及精神分裂症等。由于情志失调,肝气郁结,气郁化火;或肝阴素虚,肝阳偏盛,上扰于心。肝火上扰于心,则心神失宁,故入睡困难,甚至整夜不寐,心烦易怒;情怀失畅,肝气郁结,因而胸胁胀满;肝火上炎,扰及头目,故头痛,目红;肝火旺盛,则舌边红,脉弦;肝火上扰心神,致心火偏旺,则见舌尖红,脉数。治当清肝宁心。方用清肝宁心汤(陆拯验方:生赭石、青龙齿、莲子心、石菖蒲、合欢皮、柏子仁、琥珀、百合、生地黄、麦冬、孩儿参、炙甘草)。若症势较缓者,可用酸枣仁汤(酸枣仁、川芎、知母、茯苓、甘草)滋肝益心。
1.1.4 痰食阻胃——消食祛痰主要表现为:入睡困难,病程暂短,兼有胸闷脘痞,腹中不舒,嗳腐吞酸,矢气恶臭,舌苔黄腻或白腻,脉滑。由于饮食失节,脾胃运化失常,积食生痰,痰食互阻,气机升降受阻,累及心神,发生本症。饮食停滞中宫,宿滞不化,积湿酿痰,气机升降不利,上干于心,故入睡困难;因系痰食内阻的实证,故病程短暂;脾胃受伤,气机被阻,因而胸闷脘痞,腹中不舒;饮食积滞,胃气失降,则嗳腐吞酸;脾气失运,则矢气恶臭;痰食阻滞中焦,故脉滑;如食积尚未化热则舌苔白腻,食积已化热则舌苔黄腻。治当消食祛痰,方用越鞠丸(香附、川芎、苍术、神曲、栀子)。如食积停滞不化,可用保和汤(炒麦芽、焦山楂、莱菔子、厚朴、香附、甘草、连翘、陈皮)消导积滞;若食积已化,而胃气未和,或痰阻胃中,气机失畅,可用加味半夏秫米汤(陆拯验方:制半夏、秫米、茯苓、化橘红、石菖蒲、炒黄连、陈胆星、合欢皮、生甘草)和胃安神。
1.2 嗜睡嗜睡,又称多寐或嗜眠,指无论昼夜,时时欲睡,喊之即醒,醒后复睡。多有寒湿之邪偏盛,阳气不足所引起。证型主要有湿邪困脾、中气不足、阳气虚弱等。
1.2.1 湿邪困脾——燥湿健脾主要表现为:时时欲睡,喊之即醒,醒后复睡,多见于梅雨季节,兼有胸闷脘痞,身体沉重,四肢无力,不欲言语,舌苔白腻。由于平素过食肥甘厚味,或久居潮湿之地,致湿邪停留中焦,脾阳受困,清气不升,累及心窍,而成本症。治当燥湿健脾,方用平胃散(苍术、厚朴、陈皮、甘草、生姜、大枣)。如兼浊邪中阻,恶心呕吐者,可用不换金正气散(苍术、厚朴、陈皮、甘草、姜半夏、藿香、生姜、大枣)芳香化浊,健脾和中;若湿邪上蒙心窍,嗜睡甚者,可用太无神术散(苍术、陈皮、藿香、厚朴、石菖蒲、甘草、生姜、大枣)燥湿化浊,芳香开窍。
1.2.2 中气不足——补气健脾主要表现为:时时思睡,食后尤甚,兼有倦怠乏力,或大便溏泄,舌苔薄净,脉虚弱。多因素体虚弱,脾气不足;或热病之后,脾胃之气受伤;或劳逸失调,损伤脾气,致中气不足,损及于心,发生本症。中气不足,脾运无力,清阳失升,心气失充,故时时思睡,食后尤甚;脾气虚弱,无以化生精微,肌肉筋脉失于滋养,故倦怠乏力;脾气亏损,运化不健,因而大便溏泄;舌苔薄净,脉来虚弱亦属于中气不足的征象。治当补气健脾,方用六君子汤加减(姜半夏、陈皮、白术、党参、茯苓、甘草)。如兼中气下陷,腹重脱肛,可用补中益气汤(黄芪、白术、陈皮、升麻、柴胡、人参、甘草、当归)补益中气,升举坠陷;若中气下陷而夹湿邪内阻,时时思睡,倦怠短气,小腹坠胀,胸闷脘痞,可用调中益气汤(人参、黄芪、陈皮、甘草、升麻、柴胡、木香、苍术)补益中气,燥化湿邪。
1.2.3 阳气虚弱——温阳益气主要表现为:嗜眠蜷卧,兼有精神衰疲,食少,懒言,畏寒,肢冷,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细而弱。多由年老体衰,或久病虚弱,肾阳不足,不能温煦于脾,使脾肾阳气俱虚,阴寒偏胜,伤及心阳,形成本症。脾肾阳虚,阴寒偏盛故嗜眠蜷卧;脾阳虚弱,运化无权,故饮食减少;肾中元阳不足,脾气虚弱,因而精神衰疲,不欲言语;阳气不足,内不能温煦五脏,外不能敷布肌肤,故畏寒肢冷;舌淡、苔白,脉沉细弱,亦属于阳气不足,阴寒内盛的外候。治当温阳益气,方用附子理中丸(附子、人参、炮干姜、炙甘草、白术)。如阳虚兼阴血不足者,可用六味回阳饮(人参、炮干姜、附子、甘草、熟地黄、当归)温阳济阴,补益气血。
1.3 多梦多梦,是指睡后乱梦纷纭,或夜梦亡人,不能熟眠而言。多由情志失调或脏腑虚损所引起。但亦有一时情志失调,或劳倦过度,或饮食失节所致,偶尔出现睡后梦扰。证型主要有肝火扰心、心胆气虚、心脾血虚、心肺气虚、肾不济心等。
1.3.1 肝火扰心——清肝安神主要表现为:睡后乱梦纷纭,梦中多见野外草木,或大火燔灼,兼有神烦不安,头痛,目赤,或胸胁胀疼,舌尖边红,脉弦数。此证型可见神经官能症及精神分裂症等。由于情志不畅,肝气郁结,气郁化火,上扰于心,神失守舍,因而发生本症。肝中气火偏盛,上扰心神,故睡后乱梦纷纭,梦中所见多为野外草木,或大火燔灼;气火偏旺,神失宁静,故神烦不安;肝火上扰头目,因而头痛,目赤;肝气郁结,络脉被阻,而为胸胁胀疼;舌红,脉弦为肝火旺盛之象;舌尖红,脉数,为心神被扰之征。治当清肝安神,方用清肝宁心汤(见上)。若胸胁胀痛甚者,可加郁金、川楝子疏肝调气;大便秘结,目赤甚者,可加龙胆草、大黄泻火通便。
1.3.2 心胆气虚——补心宁胆主要表现为:闭目入梦即有梦扰,梦中所见多为惊险事物,睡时易于惊醒,兼有心悸不安,遇事善惊易恐,舌质淡,脉弦细无力。本证型多见于神经衰弱等。多因素体不足,心气虚弱,胆气不壮,或暴受惊骇,情绪紧张,终日惕惕,致心胆之气受伤,故引起本症。心胆两虚,心虚则神摇不安,故闭目入睡即有梦扰,心悸不安;胆虚则好惊易恐,故梦中所见多为惊险事物,睡时易于惊醒,遇事善惊易恐;心胆气虚,无以荣舌充脉,故见舌淡,脉弦细无力。治当补心宁胆,方选十味温胆汤(半夏、枳实、陈皮、茯苓、酸枣仁、远志、五味子、熟地黄、人参、甘草、生姜、红枣)。
1.3.3 心脾血虚——补益心脾主要表现为:睡后梦扰,梦中所见多为往事遗迹,或夜梦亡人,兼有心悸怔忡,遇事善忘,神疲乏力,面色少华,舌淡红,脉细弱。此证型多见于神经衰弱等。由于思虑劳倦,损伤心脾,或吐血、便血,耗损血液,致心脾血虚,神失所主,故产生本症。心脾亏损,血少神不守舍,故睡后梦扰,梦中所见多为往事遗迹;血虚不能养心,心神无以依附,故心悸怔忡,遇事善忘;脾虚不能化生精微,肌肉筋脉失于濡养,因而神疲乏力;血虚不能荣盈色脉,故出现面色少华,舌淡红,脉细弱。治当补益心脾,方选十四友丸(柏子仁、远志、酸枣仁、紫石英、熟地黄、当归、茯苓、茯神、人参、黄芪、阿胶、肉桂、龙齿)加减。
1.3.4 心肺气虚——补益心肺主要表现为:睡后梦扰,梦中所见多为悲惨事情,兼有面色 㿠白,气短咳喘,心悸不安,舌淡嫩,脉虚弱。此证型多见于神经官能症等。多因素体虚弱,心肺不足,或情志失调,喜悲太过,损伤心肺,致神失宁静,不能安宅,故发生本症。心肺两虚,肺虚则魄不定,心虚则神不宁,故睡后梦扰,梦中所见多为悲惨事情;气虚则血亦虚,不能荣色充脉,故面色 㿠白,舌淡,脉虚弱;肺气虚弱,肃降之职失常,因而气短咳喘;心气不足,神不安宅则为心悸不安。治当补益心肺。方选安神定志丸合补肺汤加减(茯苓、茯神、人参、黄芪、熟地黄、远志、石菖蒲、龙齿、五味子、紫菀、桑白皮)。
1.3.5 肾不济心——补肾宁心主要表现为:睡后梦扰,梦中所见多为水中事物,兼有心悸,易烦,头晕,目眩,两耳鸣响,或遗精,舌红,脉细数。本症可见于神经衰弱、精神分裂症后期等。由于素体不足,肾阴已亏,不能上济于心,或房事过度,泄精频繁,耗伤肾阴,虚火妄动,上扰心神,故形成本症。肾阴不足,水不济火,心火内动,神志被扰,故睡后梦扰,梦中多为水中事物;肾阴亏损,心火亢盛,故致心悸,易烦;阴虚于下,阳盛于上,因而头晕,目眩,两耳鸣响;虚火扰动精室,故致遗精;肾阴亏损,心火偏旺,故见舌红,脉细数。治当补肾宁心,方用天王补心丹。若心火旺盛,不能下交于肾,心肾失交,宜用加味交泰丸交通心肾。
1.4 易醒易醒,指睡眠反常,不能熟睡,时时欲醒而言。常与不寐、多梦互相联系,仅主次不同而已。症因主要有心肝血虚、心胆气虚等。
1.4.1 心肝血虚——滋肝宁心安神主要表现为:睡眠不熟,时时醒来,兼有面色少华,心悸,健忘,头目眩晕,舌淡红,脉弦弱。本证型可见于贫血及神经衰弱等。由于素体虚弱,营血不足,或喜怒太过,思虑劳倦,耗伤阴血。心主血,肝藏血;心血不足,肝血虚少,则心神失于所养,肝魂不能安宁,因而形成本症。心虚神失所养,肝虚魂不安宁,故睡眠不熟,时时醒来;心血虚损,故心悸,健忘;肝血不足,不能上注头目,因而头目眩晕;心肝血虚,不能上荣面舌,充盈脉道,故面舌少华,舌淡红,脉细弱。致当滋肝宁心,养血安神。方用酸枣仁汤。如心肝血虚损及于脾,兼见气短,自汗,神疲,食少,可用黑归脾丸(熟地黄、白术、茯神、当归、酸枣仁、人参、黄芪、龙眼肉、木香、甘草、远志、生姜、大枣)补血安神。
1.4.2 心胆气虚——补心宁胆定惊主要表现为:梦眠不安,易于惊醒,兼有心悸不宁,胆怯惊恐,甚则坐卧不安,饮食少思,舌淡、苔白,脉弦虚。此证型可见于神经官能症及精神分裂症等。多因素体柔弱,心气不足,胆气不壮,或精神过度紧张,损伤心胆之气,致神魂不能宁静,故引起本症。心虚则神不安宅,胆虚则魂不宁静,故梦眠不安,时易惊醒,心胆两虚,意志不定,故心悸不宁,胆怯惊恐或坐卧不安;虚怯不止,累及脾胃,致脾运不健,胃纳失常,因而饮食少思;心胆虚弱,则见舌淡,脉弦虚,气虚则夹痰湿而苔白。治当补心宁神,宁胆定惊。方用十味温胆汤。如兼心血不足,胆气虚弱不甚,可用平补镇心丹(酸枣仁、五味子、天冬、麦冬、熟地黄、远志、人参、山药、肉桂、龙齿、朱砂、茯神、茯苓、车前子)补益气血,镇惊安神。
2 失眠专用药对
以上介绍了陆拯教授治疗失眠各亚型的主要临床表现、病因病机、治疗方法及其方药。而在临床应用中,也十分擅长运用药对治疗失眠证,临床应用中均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现选用常用的几组药对,分享如下。
2.1 龙骨-牡蛎,潜阳镇心宁神龙骨:味甘、涩,性平,归心、肝、肾、大肠经,具有镇静安神,平肝潜阳,收敛固涩作用。主治失眠,怔忡,惊痫,癫狂,眩晕,自汗,盗汗,遗精,久泻,崩漏,带下等。饮片可分生、煅两种:生药味甘涩,性微寒,镇静安神、平肝潜阳力胜,多用于失眠、怔忡、惊痫、癫狂、眩晕;煅药味甘涩,性平,收敛固涩(包括敛汗固精、涩肠止泻、止血疗带、生肌敛疮)力强,多用于自汗、盗汗、遗精、久泻、带下、疮疡不合等。
牡蛎:味咸,性微寒,归肝、胆、肾经,具有平肝潜阳、化痰软坚、收敛固涩、制酸止痛的作用。主治头目眩晕、手足瘛疭、自汗盗汗、胃痛吐酸,遗精、崩漏、带下、瘰疬、瘿瘤等。饮片可分生、煅两种:生药味咸涩,性微寒,平肝潜阳、化痰软坚力胜,多用于头目眩晕、手足瘛疭、瘰疬、瘿瘤;煅药味咸涩,性平,收敛固涩、制酸止痛力强,多用于自汗、盗汗、胃痛吐酸、遗精、崩漏、带下等。
龙骨、牡蛎,常用于肝阳上亢、阴不入阳,或心肾不交、阴虚火旺的失眠多梦患者,兼见头晕、自汗、盗汗。头晕较重的肝阳失眠患者,一般选用生龙骨10~30 g 先煎,生牡蛎10~30 g 先煎;自汗、盗汗严重的阴虚火旺失眠患者,选用煅龙骨、煅牡蛎各10~30 g,与其他药物同煎。
2.2 化橘红-天南星,化痰宁心安神化橘红:味辛、苦,性温,归肺、脾经,具有理气宽中、燥湿化痰等作用。主治湿痰或寒痰咳嗽、食积呕恶、胸闷等。
天南星:味苦、辛,性温,归肺、肝、脾经,具有祛风止痉,燥湿化痰等作用。主治破伤风、癫痫、中风、咳喘等。饮片可分为生制、姜制、胆制三种:生药味苦辛,性温,有毒,祛风止痉力专,多用于破伤风、癫痫、中风;姜制药味苦辛,性温,燥湿化痰力胜,多用于湿痰咳喘;胆制药味苦性凉,清热化痰,熄风定惊力强,多用于热痰咳喘、急惊风、癫痫等。治疗痰湿、寒痰引起的多梦、嗜睡,常用姜南星;治疗痰热引起的失眠、多梦,常用胆南星。痰食阻滞者,亦可配伍使用。
化橘红、天南星虽无直接的安神作用,却能通过化痰,而间接起宁心安神之作用,常用于由痰邪引起的失眠、多梦、嗜睡等表现,临床当辨寒痰、湿痰、热痰之不同,合理选用南星制品。一般化橘红3~10 g,南星5~10 g。
2.3 灵芝-琥珀,益脑镇惊安神灵芝:灵芝味甘,性平,具有益脑安神、补气健体的作用。善治不寐心悸、精神疲乏之证。
琥珀:琥珀味甘,性平,具有镇惊安神、散瘀通淋的作用。善治不寐心烦,血淋涩痛之证。
灵芝、琥珀合用,灵芝补而不滞,琥珀散中有收,而安神定惊之力加强。一般灵芝10~20 g,琥珀3~5 g,入煎剂。因琥珀口感难以服用,不易吞下,冲入中药又常漂浮于药汁之上,因此,取粗屑煎服,经临床验证效果不减[1]。
2.4 茯神-远志,祛痰利水安神茯神:味甘、淡,性平,归心、脾经,《名医别录》载茯神“主辟不祥,治风眩、风虚……止惊悸,多恚怒,善忘,开心益智,安魂魄,养精神”等。具有宁心、安神、利水作用。主治心虚惊悸、健忘、失眠、惊痫、小便不利等。
远志:味苦、辛,性温,具有安神益智,祛痰止咳的作用。主治失眠、健忘、精神错乱,咳嗽多痰等。饮片可分为甘草制药、蜂蜜炙药两种:甘草制药味辛苦微甘,性温,以安神益智力胜,多用于失眠、健忘、精神错乱;蜂蜜炙药辛苦微甘,性温偏润,以祛痰止咳力强,多用于咳嗽痰多。
茯神、远志合用,常用于脾虚、湿滞、痰阻的失眠多梦患者。一般选用茯神10~15 g,远志4~6 g。因远志对黏膜有刺激作用,故生药内服较少,临床辨证选用甘草制或蜂蜜炙药。
3 病案举例
笔者有幸跟随陆拯教授临床学习3 年,步入工作岗位后时常遇见失眠患者,以陆拯教授所授之法应用于临床,效果甚佳,分享如下。
例1:陆某,女,59 岁,2020 年12 月23 日初诊。反复睡眠不佳20 余年。夜间浅寐,醒后不能再次入睡,曾诊断为双相情感障碍,长期服用西药抗焦虑和助眠,因亲人去世后睡眠不佳加重,甚则彻夜难眠,伴胸闷不舒,潮热汗出,夜间盗汗,手足心热,大便干结,4~5 天1 次,舌红、苔黄腻,脉弦细数。诊断:失眠(入睡困难);证属心肾不交。处方:炒黄连8 g,炒柴胡6 g,肉桂、阳春砂仁各4 g,黄柏、炒黄芩、麦冬各10 g,龟甲、合欢皮、酸枣仁、熟地黄、鸡内金各15 g,琥珀5 g,灵芝、石决明、淫羊藿、火麻仁、白术、炒麦芽各20 g,煅龙骨、地骷髅各30 g。7 剂,每天2 次,每次1 包,约200 mL,饭后口服。
2021 年1 月6 日二诊:不耐中药味苦,故每晚服用1 包即半剂,半月服尽,睡眠较前有所好转,大便较前通畅,2~3 天1 次。原方减阳春砂仁,加夜交藤30 g,14 剂,煎服方法同前。
2021 年2 月22 日三诊:服药后睡眠较前好转,能入睡,夜间可睡4~5h,但但感腹部胀满,大便偏干结,每天1 次,又不慎感冒,恶寒发热,前额头痛,咽喉疼痛,周身肢节酸痛,少量咳嗽。处方:原方减黄柏、龟甲、合欢皮、淫羊藿、熟地黄,加制大黄、白芷各5 g,荆芥、玄参各10 g,薄荷6 g,羌活4 g。5 剂,煎服方法同前。
2021 年10 月10 日四诊:2 个月来睡眠不佳又有反复,难以入睡,大便每天1 次,微干,舌红、苔薄白,脉弦。处方:生白术、山药、炒谷芽、炒麦芽各20 g,炒白芍、茯苓、炒党参各15 g,白扁豆、陈皮、柏子仁、制远志、广藿香、蒲公英各10 g,甘草8 g,红枣12 g,炒柴胡、木香各6 g,首乌藤30 g。7 剂,煎服方法同前。
按:患者素体不足,久病体虚,致肾水不足,心火独亢,心肾失于交济,故不易入寐,由来二十年,反复不愈;阴虚则生内热,出现手足心热,潮热盗汗;阴液不足,虚火内盛,故见舌红脉象细数。然则患者除心肾不交外,又有肝郁化火扰心之象,患者因亲人去世,肝气郁结,故胸闷不舒;肝气化火扰心,扰动心神,加重彻夜难眠;舌红、苔黄腻、脉弦为肝火之象。一诊取加味交泰丸合天王补心丹交通心肾、清心安神之义,兼清肝宁心汤疏肝解郁,佐润肠通便。方用黄连、黄柏、黄芩、柴胡、龟甲、麦冬泻虚实之火;肉桂引火归元;柴胡、合欢皮疏肝,酸枣仁与琥珀、灵芝安神,与麦冬又奏润肠通便之效;煅龙骨、石决明镇惊安神;淫羊藿、熟地黄取“善补阴者,必阳中求阴之意”补肝肾;火麻仁、地骷髅、生白术润肠通便,鸡内金、炒麦芽、阳春砂仁顾护胃气。二诊诸症如前,原方基本不变。三诊出现感冒,急则治标,减滋补之药,加荆芥、羌活、白芷祛风除湿,玄参、薄荷利咽止痛。四诊正值秋雨绵绵,湿气困乏,忽冷忽热,肠胃不适,以脾胃为根本,参苓白术散加减健脾为主;睡眠不佳反复,加首乌藤、柏子仁、远志安眠为辅。
例2:仲某,女,50 岁,2022 年11 月12 日初诊。睡眠不佳十余年。十余年来睡眠不佳,入睡困难,或易醒,醒后难以再次入睡,面色少华,神疲乏力,形体偏瘦,胃脘常有隐痛,大便干结,解之乏力,有胃炎肠化病史及肠息肉切除史,有长期服用安眠药史,舌淡胖、有齿痕、苔白腻,脉浮缓带弦。诊断:失眠(入睡困难、易醒),证属心脾两虚。处方:枳实、白芍、麦冬、当归、白扁豆、党参各15 g,防风8 g,炒枳壳、荆芥、川芎、郁金各10 g,山药20 g,薏苡仁、灵芝、白术、首乌藤各30 g,炒柴胡5 g。7 剂,每天1 剂,水煎服。
2022 年11 月21 日二诊:服药后大便干结较前好转,但睡眠不佳未见缓解,舌淡、有齿痕,苔薄净,脉寸浮缓,关尺沉滑。原方减郁金,炒枳壳10 g加至15 g,加黄芪、茯神各15 g,火麻仁20 g,酸枣仁10 g。7 剂,每天1 剂,水煎服。
2022 年11 月26 日三诊:服药后入睡较前容易,醒后能再次入睡,但昨日不慎饮食后出现胃脘隐痛不适,遂停药来诊,舌淡有齿痕、苔白,脉寸浮缓,关尺滑。处方:原方减当归、炒柴胡,加焦神曲、香茶菜各30 g,姜半夏10 g。7 剂,每天1 剂,水煎服。
2022 年12 月2 日四诊:服药后胃脘隐痛缓解,但偶有胀满,舌淡胖、有齿痕、苔白,脉寸浮缓。原方减姜半夏,加木香10 g,7 剂,每天1 剂,水煎服。
2022 年12 月12 日五诊:服药后基本能入睡,可睡5~6 h,中途不易醒,胃脘不适基本消失,但肛周瘙痒,舌淡红、有齿痕,脉寸浮滑,关尺弱。原方减麦冬、六神曲,加桂枝8 g,黄柏5 g,7 剂,每天1 剂,水煎服。
2022 年12 月20 日六诊:睡眠可,大便通畅,每天1 次,舌淡胖、有齿痕、苔白,脉细缓。原方减火麻仁、香茶菜、木香,加当归12 g,藿香、厚朴花各10 g。7 剂,每天1 剂,水煎服。继续观察。
按:患者心脾两虚,神不守舍,故不易入睡、易醒,由来十余年,经久不愈;血虚不能荣盈色脉,因而面色少华,舌淡;脾虚则精微来源匮乏,不能滋养,因而神疲乏力、大便难解,脉缓弱;脾胃虚弱,运化不健,故胃脘隐痛不舒;水湿困脾,故舌淡胖有齿痕。治当补益心脾,方用归脾汤加减,灵芝、首乌藤、郁金安神,按之有弦脉,加郁金、炒柴胡解郁;党参、白扁豆、山药、薏苡仁、生白术益气健脾渗湿;白术、当归、白芍、川芎补气血以通便;枳实、炒枳壳行气通便;麦冬润肠通便;脉象浮,觉有表证,加荆芥、防风祛风解表。二诊弦脉不明显,减郁金,睡眠不佳未见改善,加茯神、酸枣仁、黄芪健脾宁心安神,火麻仁配酸枣仁,加重枳壳,以加强通便之功。三诊睡眠有所改善,但胃脘不适,减当归、柴胡,加焦六神曲、香茶菜、姜半夏和胃消食止痛。四诊胃脘胀满,苔白,湿气困乏,减半夏,加木香顺气化湿。五诊舌象湿气困乏,加桂枝温化湿气,肛周瘙痒为湿气化热,加黄柏以清下焦湿热,兼防桂枝温燥。六诊睡眠、大便可,胃脘不适消失,减火麻仁、香茶菜、木香,舌淡、苔白仍为湿气困脾,心脾气血亏虚之象,加藿香厚朴花芳香化湿、当归补血。因一直寸脉呈浮象,此为表证,荆芥、防风贯穿药方始终,以祛风解表,2022 年12 月25 日患者再因咳嗽来诊。
4 小结
陆拯教授认为,失眠应当根据具体表现分为入睡困难、嗜睡、多梦和易醒等四种情况,并较为全面地分析了不同亚型失眠的病因病机及方药治疗,列举了特色药对,丰富和发展了失眠的治疗思路和方法,为临床治疗失眠积累了宝贵的经验。笔者临床应用多以陆拯教授之法,其效甚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