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立德树人根本培养目标探索中医专业学位研究生科研思维能力培养

2024-04-25司春婴徐伟玲邱伯雍龚腾皓王永霞

中国医药导报 2024年7期
关键词:专业学位导师研究生

司春婴 徐伟玲 米 娜 邱伯雍 龚腾皓 王永霞

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中西医结合学院)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脏中心/国家区域(中医)心血管诊疗中心,河南郑州 450000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中医药的发展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这为中医药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但在发展的同时也发现存在诸多问题,而最为根本的问题是人才的问题[1]。目前我国老一辈中医人才正在逐渐退出中医药的舞台,导致中医药人才大大流失[2];同时,中医药的传承创新发展,离不开中医人才的科研思维与科研能力,因此培养一批临床与科研思维能力并存的中医高素质、复合型人才迫在眉睫[3]。

为解决这些问题,国家在医学教育方面进行不断深化改革,2014 年我国正式启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随后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积极推进了“专硕”与“规培”双轨合一的培养方式[3]。古人云:“人无德不立,医无德不为。”习近平指出,高校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4]。2020 年教育部发布《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5],要求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中医人才指明了方向。随着各项改革的推进,一些问题也逐渐显露出来。首先,课程思政教育体系尚不完善;其次,研究生教育随着双轨合一培养方式的推进,大部分专业学位研究生忽视了科研思维能力的培养。本文旨在分析基于立德树人根本培养目标的中医专业学位研究生科研思维培养的意义、目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解决方案,希望为中医专业学位研究生科研思维培养提供一些思路。

1 基于立德树人根本目标的科研思维培养的意义

1.1 促进中医专业学位研究生素质提升

唐代孙思邈《大医精诚》篇指出唯有医术精湛、医德高尚方能称为“大医”。由此可见,想要成为一名优秀的医师,不仅要有技术,更要有温度。基于立德树人为根本目标的中医专业学位研究生科研思维培养,使课程思政教育贯穿研究生科研思维培养全过程中,使研究生具有更加坚定的政治信仰、优良的医德医风等等,促进研究生综合素质的提升,也促进我国高素质、复合型中医人才队伍的建设。

1.2 促进中医专业学位研究生自身综合能力及竞争力的提升

目前以学科建设为主的软实力成为衡量医院综合实力的重要体现,而人才队伍实力是学科建设的水平的重要决定因素,开展科学研究是造就人才培养的关键[6-8]。综合实力越强的医院,对医师综合能力要求越高。配合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培养中医专业学位研究生的科研思维,不仅使其专业能力得到提升,还可以使其不断学习文献检索等研究方法,提升科研能力及创新能力,促进论文、参编著作、课题、创新项目等科研成果产出[9]。这可以促进其自身综合能力及竞争力的提升,还可以促进医院整体科研实力的提升,甚至直接影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下中医药现代化发展的伟大进程[10]。

1.3 提供循证医学证据,使中医药在国际舞台上越走越远

中医和西医是两个完全不同的理论系统,有学者将“黑箱理论”运用于中医理论中,认为中医临床疗效主要以医师临床经验及患者症状改善的主观感受为主,虽有效,但缺乏客观的、科学的、可重复的疗效评价方法及高质量的临床试验,因此将科研思维运用到中医中尤为重要[11-13]。傅阳等[14]通过科学试验研究发现,葶苈子中苯乙酰胺有减少细胞炎症因子释放作用,解答了葶苈子利水功效的缘由,将葶苈子的作用机制“白箱子”化。将科研思维运用到中医中,可以通过科学研究方法,提供循证医学证据,逐渐将中医这个“黑箱子”慢慢变成“白箱子”,使中医更能被大众接受和信服,并在国际舞台上越走越远。

1.4 进一步指导临床,促进中医药创新发展

科研与临床并不是完全独立的两部分,两者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培养中医专业学位研究生的科研思维,可以为中医提供循证医学证据,同时也可将在研究过程中所取得的成果进一步应用于临床,促进中医药更进一步发展。疟疾是人类疟原虫感染引起的寄生虫病,对人们生活危害重大,一直是全球公共卫生问题[15]。在中医历代医书上记载青蒿具有抗疟之功效,但其作用机制不明确。屠呦呦通过不断研究、试验发现青蒿素在整个抗疟过程中作用关键,并不断进行研究首创双氢青蒿素,其抗疟效价高于青蒿素本身,现在复方抗疟药物中广泛应用[16]。

近些年,我国医学科技虽说也在不断进步,然而与发达国家比较,其在总体创新体系和创新能力方面仍有较大差距[17]。要想促进中医创新体系及创新能力发展,离不开中医人才科研思维能力的培养,培养中医临床专业研究生的科研思维意义重大。

2 目前基于立德树人根本目标的科研思维培养中所存在的问题

2.1 课程思政教育体系尚不完善

“课程思政”并非一门单独的课程,而是以课程思政为基础,将政治思想教育元素引入专业课程中,在培养研究生专业课程的同时也提升其思想道德水平[18]。但目前我国课程思政教育尚不完善,存在一些问题:①导师及研究生对课程思政不够重视;②导师的能力难以将课程思政意义发挥到最大;③课程思政的教学内容及模式较为单一及空洞,无法充分调动研究生积极性[19]。

2.2 研究生自身科研意识薄弱

中医科研思维不完全同于其他学科,其需要有扎实的中医经典理论的基础[20]。但2014 年我国正式启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后,中医专业学位研究生将重点都放在临床实践上,而无更多时间、精力去进行科研,只是去满足学校硬性要求的科研指标[21];还有部分研究生在报考医学专业时就对自己以后职业规划在临床一线,不注重对自身科研思维及科研能力的培养。

2.3 科研思维培养环节薄弱

2.3.1 培养方式较为单一,无法调动积极性 目前中医专业学位研究生为“专硕”与“规培”双轨合一的培养方式,学生在读研的36 个月里有33 个月要在临床科室轮转,故大部分理论课程只能集中在短短2~3 个月,而这些课程中还包括医学英语、医学统计等,关于科研思维培养的课程只占很小一部分。虽然学校、教学医院也会在下班、周末等时间安排关于科研思维培养的讲座、培训、学术会议等,但学生经过一天的临床工作,已经比较疲惫,而且部分研究生可能因为加班、值班而无法参加,且以老师输出为主,学生被动地接受,无法调动学生积极性并使其进行深入思考[22]。

2.3.2 导师在科研思维培养环节的作用无法充分体现对于大部分中医专业学位研究生来讲,当初选择导师更注重的是导师的临床能力,故在跟师过程中,主要学习的还是疾病的诊治能力。大部分导师也会对学生科研能力提出一定要求,让学生参与课题申报,撰写论文,但一般要求有限,只要满足毕业要求即可,并不能充分培养学生科研思维[23]。另外,大部分导师要兼顾临床及科研两方面,精力有限,不能及时了解学生在科研方面的想法并发现学生在科研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不利于充分发挥导师对学生科研思维的培养。

2.4 科研能力考核系统尚不完善

学校及教学医院每年都会采取各项考核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其中包括每次出科的理论与技能考试、中期的年度考核、长期的规培结业考核等等,却忽视了研究生科研能力的考核。虽然也有很多学生积极参与到导师的研究课题中,但这并不作为科研能力考核的重点内容。大部分院校对科研能力唯一的考核方式即按照一定要求发表论文。而这一考核方式是对整个研究生期间的一个长期的考核,无定期的短期考核,不能引起学生的重视,更不能对学生科研能力的培养起到很好的监督、促进作用。

3 提升基于立德树人根本目标的科研思维培养的方法

3.1 促进课程思政教育体系进一步完善

课程思政指将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既通过专业课程的学习,引导学生自觉地心存高远、关心和思考相关的政治理论,又通过学生对思政、德育方面的收获,加深对专业课程的理解。为促进课程思政教育体系进一步完善,需要强调课程思政教育的重要性,引起导师及研究生的重视;加强导师队伍建设,提升导师课程思政与专业课(如科研思维培养类课程)相结合的能力;促进课程思政与专业课结合模式的改革与创新,充分调动研究生积极性;建立科学、有效且与课程思政相关联的教学评价体系,促进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3.2 提升中医专业学位研究生的科研意识

要想提高专业学位研究生的科研思维及能力,首先,在开学之际详细告知学生3 年中的培养目标,并分析现阶段医疗环境对医师的要求及各大医院医生职称晋升条件,引起研究生对自身科研能力足够的重视。其次,教学单位要遴选临床与科研能力并存的导师,并加强对导师科研能力的考核,保证导师对培养学生科研思维能力的引路人作用。最后,学校及教学医院应提供充足的国内外文献数据库,使学生可以充分查阅文献,了解前沿的医学科研信息,并多安排与科研相关的学术讲座、培训、科研实践活动等,为学生创造有利的科研环境。

3.3 优化科研思维培养方式

首先,学校应该优化课程内容,把医学英语、文献检索、科研论文写作、试验设计等课程作为重点去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减少一些不必要的课程[24]。其次,学校及教学医院可以优化教学模式,在传统教学模式中加入问题式学习、案例式学习、Sandwich 等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22]。孙洪英教授[25]经研究证实应用案例教学可以有效提高学生临床诊疗能力,培养其科研思维。另外,学校及教学单位可以举办以研究生为主的学术讲座、学术交流等活动,将这些活动的主题与临床问题相联系,让研究生自己查阅文献、准备材料并进行汇报,同时请相关领域专家点评,提出宝贵意见。同时还可举办论文征集、挑战杯、自主创新等活动,并对优秀的研究生进行相应的奖励,使学生化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为主动,进行独立思考,提升科研思维,同时还提升了科研实践能力。

3.4 加强导师在科研思维培养环节的作用

要充分发挥导师在学生科研思维培养中的作用,除去研究生必要的开题、毕业论文撰写,导师可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自己课题中,并带学生参与高端学术会议,使学生感受浓烈的科研氛围。另可要求学生在定期的小组会议上进行课题进度汇报、文献阅读分享等,培养学生在科研方面的自主能动性。同时导师要充分与学生进行沟通与交流,了解学生的科研思路、想法及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给出指导意见。最后,学校也应加强对导师管理,制订相应规章制度来让导师积极主动培养研究生科研思维,并对导师每年进行考核,优化研究生导师队伍。

3.5 优化科研能力考核系统

目前学校及医院对中医专业研究生科研能力的考核是一项长期的、单一的考核,缺乏短期的考核。学校及教学医院可以制订、完善相应的考核制度,如每个月或每个季度进行考核,考核内容可以是师门定期会议上的文献、课题汇报,参与的学术会议,在学术会议上发表的文章等,对每个月或每个季度考核成绩优异的研究生给予相应奖励;同时可将科研考核成绩纳入每年度奖学金评定过程中,以此来激励研究生的科研思维培养。

4 总结

培养中医专业高素质、复合型人才是振兴中医药发展的重中之重,而中医专业学位研究生是这支人才队伍的主力军。但由于目前课程思政教育系统及培养模式尚不完善、科研氛围不够浓厚、学生自身科研意识较为薄弱等问题,使中医专业高素质、复合型人才的培养面临困难。提升中医专业学位研究生的素质、培养其科研思维是解决这一困难的重要举措。高校及教学医院可通过促进课程思政教育体系完善、提高学生科研意识、改善科研思维培养方式、提升导师在科研思维培养中作用、优化科研考核系统等方式,提升中医专业学位研究生的素质及科研思维能力,为中医药的振兴输送中医人才。

利益冲突声明:本文所有作者均声明不存在利益冲突。

猜你喜欢

专业学位导师研究生
执着创新 坚毅豁达——追忆我的导师郭景坤先生
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医患沟通的认知及培养需求研究
V eraW an g
导师榜
土木专业学位硕士培养现状与对策——以广大为例
中外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比较与启示
爱情导师
论研究生创新人才的培养
清退超时研究生是必要之举
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