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融媒体时代报社新闻记者采访艺术提升的对策分析

2024-04-25◎王

传播力研究 2024年8期
关键词:新闻记者新闻报道受访者

◎王 晨

(周口日报社,河南 周口 466000)

大数据及云计算技术、融媒体信息技术迅猛发展,为网络时代移动新闻直播、新闻转播提供了新的交互模式,受众可以经由微博、微信、抖音等新媒体观看最新的新闻,在新闻文本、视频、音频等页面浏览上更加碎片化。基于此,融媒体时代传统报社新闻记者的新闻直播采访、新闻录播采访工作,也需围绕受众的新闻观看需求、紧扣时代发展脉搏作出创新,充分利用移动新闻直播平台、网络新闻客户端打造云采访场景,由报社记者自主参与到网络新闻采访、新闻主题交互的报道之中,改进创新新闻采访语言、采访动作行为、采访沟通模式、采访情境呈现方式,提升报社新闻记者采访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一、融媒体时代传统新闻采访与报道的发展趋势

(一)以受众为中心的新闻采访与报道

网络移动新闻客户端、门户网站、微博微信等融媒体信息传播渠道的发展,使得传统以大众传播为主的新闻采访、新闻报道模式发生了转变。传统电视媒介记者的新闻采访与报道,通常围绕某一时段内的国际新闻、国内重大新闻、时事政治新闻进行播报,要求出镜记者本身具有快速信息整合与播报能力、更高的新闻文化素养[1]。而融媒体时代,新闻信息的采访与报道,则更多地以受众喜好、新闻浏览需求为中心,要求紧抓普通受众感兴趣的话题或事件进行报道,新闻报道的时长更短,大多为碎片化、主题化的新闻采访与报道,可满足不同年龄段、不同性别受众的多样化新闻需求。

(二)新闻采访报道“采编播”一体化衔接

传统电视、广播或报纸新闻的采集与编辑,往往采用专人专管、分门独立模式进行制作,新闻采访记者只需承担新闻外景拍摄、新闻采访等工作任务。但在融媒体新闻信息传播的时代,更多地在新闻采访、新闻编辑制作、新闻报道方面采用“采编播”一体化模式,即新闻采访记者需现场播报出某一新闻事件发生的情境、主要内容,并与新闻当事人展开友好沟通交流,同时经由网络新闻媒介进行现场直播报道。这一新闻采访与报道模式的实施,要求新闻记者承担实地新闻采访、新闻编辑与制作职责,能够第一时间完成新闻语言组织、与新闻受访者的沟通,整个新闻采访报道呈现出“采编播”一体化趋势,也对新闻记者的语言表达能力、随机应变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三)新闻采访与报道呈现“移动云播”趋势

近年来,腾讯新闻、今日头条、抖音等网络直播平台的兴起,推动“云直播”“云报道”等移动云播新闻报道模式快速发展[2]。基于网络云服务平台、直播软件的新闻采访与报道方式,相比传统电视、报纸媒介的实地新闻采访拍摄而言更简单高效,新闻记者只需手持智能手机、平板电脑,便能够随时随地参与到新闻照片拍摄、视频录制之中,也可与新闻受访当事人展开实时沟通,采集与整理重要的新闻信息后,经由网络直播平台实现实时的新闻报道。因此,“移动云播”的新闻采访与报道模式突破了时间、空间与地域限制,为更广范围内的新闻采访与报道提供支持,并影响到未来新闻记者的采访与报道方式。

二、当前传统报社新闻记者采访存在的问题

(一)报社新闻记者的采编播一体化能力欠缺

融媒体时代下时政新闻、军事新闻、科技新闻、社会新闻、民生新闻等类型新闻的采访报道,需要新闻记者承担新闻采访、文案组织与报道传播的多方面职责,然而传统报社的新闻记者由于长期从事实地新闻采访工作,其本身欠缺互联网新闻文案组织、新媒体新闻报道的经验,在网络媒介渠道的新闻采访与报道中难以实现“采编播”一体化发展。

部分报社新闻记者仍秉持着传统新闻采访与报道的思维观念,更多地将自身看作新闻素材资源的采集者、新闻采访的对话者,不愿额外承担数字化新闻编辑、传播职责,只愿将需要报道的新闻采访信息回传至网络后台,由后台编辑与管理人员处理、整合与制作新闻视频。同时,面对网络媒介实时化、碎片化的新闻信息,报社新闻记者很少能够熟练使用流媒体设备、多媒体软件,也较少利用flash 视频制作工具、H5 编辑器对新闻采访进行一体化编辑,使得整个新闻采访的画面呈现缺乏新颖性、交互性[3]。

(二)新闻记者采访的云播经验与能力欠缺

网络移动新闻客户端、直播平台的新闻播报活动,由传统“大屏”转播演变为“小屏”云播模式,但报社新闻记者的新闻采访与播报工作,在很大程度上未跟随“云直播”“云报道”等移动云播模式作出改变。部分报社新闻记者没有跟随抖音短视频、直播视频的新闻传播模式,对自身的新闻采访重点、新闻采访内容、新闻采访时长进行调整,而仍旧沿用传统的一板一眼、一问一答的新闻采访方式,在新闻采访方面不能做到时长短、主题突出与形式新颖,因而难以引起受众的兴趣与广泛关注。

(三)新闻记者采访生活化语言及场景创设不足

在网络新媒体环境下,报社新闻记者对新闻当事人的采访、报道活动,不应是高高在上的新闻信息转述、传达活动,而应是贴近广大受众认知的新闻交互与呈现活动,应将受众的新闻喜好、新闻接受度放在重要位置。但当前报社内部新闻记者采访工作的开展,依然采用过于官方化、固化的新闻语言表达,缺乏生活化、生动化的网络用语,出镜记者以命令式口吻与新闻当事人、相关人物展开互动,询问新闻事件发生的起因、过程或矛盾争执等细节问题,不仅容易引起受访者的反感、厌恶与拒绝,而且也会使整个新闻采访画面呈现变得刻板固化和无趣化。

此外,融媒体新闻报道对新闻采访的画面场景有着更高的要求,然而多数报社新闻记者在新闻场景创设方面的经验、能力仍然不足,采用单一化的新闻采访场景、直播场景,不仅不能完整地交代新闻事件的来龙去脉,而且也极易引起受众的观看和阅读疲劳,进而导致新闻采访与报道的阅读量、传播影响力下降。

(四)新闻记者采访非语言技巧应用与表达不够

面对重大或突发新闻事件、热门新闻,报社新闻记者新闻采访的非语言表达远远不够。特别是报社新闻记者多数仍然采用播音腔、转播腔进行现场报道,与新闻受访者交流时的非语言技巧应用不足,不会合理地控制说话气息、说话强调、语言节奏来表明自身的新闻立场,也不能够灵活使用喜悦或悲伤的眼神、手势行为动作表达自身情感。报社新闻记者吐字归音、非语言技巧应用不足,将使得特定新闻事件采访的表达效果大打折扣,难以引起受众的思想价值认同和道德情感共鸣。

(五)新闻记者在采访中与受访者的互动沟通不足

融媒体时代新闻采访作为采集新闻信息材料、还原新闻事件真相的重要手段,要求报社新闻记者真诚、灵活地与受访者进行互动沟通,才能最大程度地保证新闻采访的真实有效性。然而部分新闻记者由于自身新闻采访经验不足、个性突出等原因,并未与受访者建立起互相信任、平等对话的关系,且某些时候无法通过合理、有效的话术引导帮助受访者反映真实的新闻事件情况,甚至在出现新闻采访分歧时发生话语冲突,进而,引发受访者对新闻采访产生厌恶、拒绝态度。以上这些新闻采访事故情况的产生,无不表现出部分报社新闻记者本身的不专业性,在新闻采访态度、采访对话技巧、采访应对方式方面仍存在着诸多不足,需通过不断改进才能解决与受访者之间的互动沟通问题。

三、融媒体时代下报社新闻记者采访艺术及能力提升对策

(一)基于融媒体网络平台培养报社新闻记者的“采编播”能力

移动互联网环境下网络新闻采访与报道,要求新闻记者具备“采编播”一体化能力。为培养和提升报社新闻记者的数字化新闻采编、转播或直播报道能力,可在报社媒介机构内部建立融媒体网络平台,聘请专业化的融媒体新闻采编技术人员,对各部门的新闻记者展开新闻出镜、新闻采访技巧、新闻素材编辑、新闻直播策划与报道的系统化培训,使其形成有关移动网络新闻采访的正确认知,并理解与掌握新闻采访摄像、采访对话表达、采访播报的关键技巧。

近年来,央视新闻传媒、中传电视台等传统新闻媒介,已与腾讯新闻、凤凰网直播等网络平台合作,搭建起内部融媒体直播中心,为参与新闻采访的记者提供综合性的“采编播”一体化实训培训[4]。报社可借鉴这一模式,与地方性新媒体新闻媒介、网络新闻平台进行合作,通过创设特定的新闻专题、模拟新闻报道等方式,组织开展新闻记者采访、新闻视频编辑与直播的全方位培训,提升报社新闻记者的新闻采访、写作与报道能力。

(二)利用新媒体媒介锻炼培养新闻记者的云播经验与能力

与传统以录播或转播为主的新闻采访报道相比,基于网络新闻客户端、抖音、快手等新媒体平台的云播新闻报道,更具有实时性、碎片性、交互性特征,可满足受众群体多样化、即时化的新闻信息浏览与转发需求。

自2016 年国内媒体开启“移动直播”以来,中央电视台、北京电视台、湖南电视台、《成都商报》等传统媒体纷纷设立移动直播板块,组织出镜记者参与小视频新闻、现场直播新闻的采访培训,对记者的云播新闻采访的流媒体技术使用能力、采访会话能力、采访心理素质进行培训培养[5]。在新媒体移动云播新闻采访、新闻直播报道过程中,报社机构应由专业化新媒体技术团队介入到新闻采访与报道空间中,为新闻记者提供科学、系统化的新闻采访指导,逐步内化其云播新闻采访经验、提升记者的新闻报道能力。

(三)融合生活化语言、创设多元场景,实施新闻记者网络采访

新闻语言为新闻采访工作最重要的核心要素,也是影响新闻采访质量、新闻报道传播力的重要因素,在做到新闻采访精准话语表达的基础上,如何创设交互式直播的场域情境、组织贴近网民生活与心理认知的平民化语言,成为报社新闻记者采访艺术表达的关键。

融媒体时代报社新闻记者对不同类型新闻的采访,需摒弃传统标准化、形式化的官方话语叙述体系,引入更多贴近年轻网民认知的网络热词、生活化用语,就具体新闻事件展开采访交流,如使用“拒绝躺平”“精神内耗”“天花板”“YYDS”等生活化用语创设出轻松愉快的采访情境,拉近与受访者之间的天然心理距离,使其愿意参与到深度的、真实的新闻采访中[6]。在地方模范人物、好人好事的新闻报道中,报社记者可使用“踔厉奋发、勇毅前行”“破防了”等正能量词汇表达自身的激动心情、崇敬之意,赢得受访对象的欢迎与认可,提升“主题式”新闻采访的传播影响力。

(四)注重新闻记者采访的副语言、非语言技巧应用与表达

报社新闻记者面向网络渠道转播、直播的新闻采访,不仅需要使用合理贴切的语言与受访者进行交流,而且还需要运用生动传神的眼神、肢体行为等非语言技巧来表达自身的新闻观点、新闻立场,以赢得更广泛受众的关注与认可。

在融媒体时代的网络新闻采访与报道过程中,出镜记者应尽可能避免使用播音腔进行现场解说、受访者采访,可运用有关气息控制、吐字归音的副语言,根据不同类型的新闻事件、新闻事件发生的环境作出用声声调与节奏的调整,用以表达自身新闻采访的情感与价值立场。在报社记者对社会新闻、民生新闻采访的过程中,可适度使用副语言技巧、肢体行为表达技巧,使用喜悦或悲伤的表情、肢体安抚动作,与受访者展开新闻事件发生、发展的情境互动,引发记者与新闻当事人之间的心理认同、情感价值共鸣,拍摄出具有真情实感、感人至深的新闻画面并经由网络媒介平台传播,达成新闻记者采访的新闻事件真实报道、扩大传播影响力等目标。

(五)强化新闻采访记者、受访者间的灵活高效互动与沟通

报社新闻记者与采访主体间的高效沟通,是保证新闻事实陈述、新闻立场或观点表达的重中之重。首先,新闻采访记者需要了解受访者的背景与经历、心理变化情况,在此基础上选择合适的新闻采访主题、新闻采访问题对其进行礼貌性提问,由受访者自主决定是否要回答问题。其次,在融媒体移动新闻直播环境下,出镜记者与受访者之间的采访交流应简明扼要、灵活高效,能够直接切中新闻事件的关键进行主题探讨,引发受众的兴趣和关注度,并与受众展开线上互动沟通,将新闻事件的真实情况传递给受众,实现报社记者新闻采访艺术化表达、客观准确传播的效果。

四、结语

在融媒体时代下,传统的以电视、广播、报刊为媒介的新闻传播受到严重影响,多数受众更愿意通过门户网站、移动新闻客户端、微博、微信与抖音等媒介观看新闻。为保证融媒体时代新闻采访与报道的真实客观性、传播影响力,报社媒体需从新闻记者“采编播”一体化能力建设、采访艺术与技巧方面出发,依托网络媒介设置系统化的新闻记者培养体系,使新闻记者在不同类型新闻采访中优化语言表达、非语言技巧应用,提升云播经验与能力,制作出更有深度、有价值的新闻采访报道,提升报社新闻记者采访与传播的影响力。

猜你喜欢

新闻记者新闻报道受访者
如何辨别新闻记者证真伪
如何辨别新闻记者证真伪?
今天,你休闲了吗?
关于安全,需要注意的几件小事
低碳生活从我做起
五成受访者认为自己未养成好的阅读习惯
2019 新版新闻记者证公示
2019新版新闻记者证
浅析如何在新闻报道中彰显以人为本
深化“走转改”在新闻报道中践行群众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