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数据驱动下电视新闻采编的创新路径

2024-04-25段宗进

传播力研究 2024年8期
关键词:电视新闻驱动受众

◎段宗进

(安徽广播电视台,安徽 合肥 230071)

现如今,大数据技术走进了各行各业,推动了生产方式的变革,媒体行业也是如此。传统电视媒体在面对新媒体的挑战之际,想要与时俱进,获得发展的推动力,就需要加强大数据新兴技术的运用,促进自身生产方式的变革,提高新闻生产的整体质量。而新闻采编工作作为新闻生产中的关键一环,必须正视新时代带来的一系列挑战,巧妙发挥大数据的技术优势,为新闻采编工作赋能,实现更高质量的创新和提升。正因如此,探究新时代下电视新闻采编的创新工作路径刻不容缓。

一、大数据驱动下电视新闻采编面对的挑战

(一)采编流程再造

技术驱动变革,在大数据新兴技术的作用下,电视新闻采编工作迎来了一系列的变革。其中,新闻采编工作的流程是目前变动较大的要素,也是应引起每名新闻采编工作人员重视的关键点。在以往的电视新闻生产过程中,主要依靠新闻记者的采访以及编辑,完成对内容的初步采集和制作,为后续新闻传播提供基础支持。在这种固定的流程下,新闻记者需要前期经过一定的编辑策划方能展开采访活动,有序完成系列采访任务,并且获取重要的新闻信息。尤其一些直播活动,其新闻稿需要在现场采写,在后期进行一定的处理和优化,最终传递给受众。这种传统的新闻采编生产流程虽然能保证新闻生产效率,但不可否认,仍然存在着环节复杂且相对独立和封闭的不足之处,各流程之间容易存在沟通交流的壁垒,降低了新闻的生产时效和生产质量。尤其随着融媒体时代的到来,传统媒体必须积极提升自身的生产时效以及生产质量,方能获得一定的市场份额,否则必然会在竞争中处于下风,不利于长期可持续发展[1]。

(二)采编组织重组

除了采编流程再造的挑战外,在各类新型媒体的竞争态势下,新闻采编的组织也发生了重组。一般而言,电视新闻采编组织大多以栏目组的形式存在,需保持一定的独立性,内部同时存在多个栏目组平行进行布局,并且栏目组内部具有完善的组织架构和人员配备,从新闻采编到新闻的初步编辑,再到后续新闻发布等环节都能独立展开操作,这样即使在遇到突发新闻事件时,也能第一时间做出应对,及时对获取的新闻素材进行编辑整理,为用户提供更高质量的新闻传播服务。而在大数据驱动背景下,采编组织将发生重组,改变以往的组织分配以及人力分配形式,实现新闻生产资源的自由流动效果。同时,随着融媒体时代的到来,新闻生产工作必须确保能够实现多位一体相互协同的良好目标,这样才有利于快速获取新时代下受众的青睐,在有限的生产成本下,达到更高的新闻传播价值。

(三)采编视角局限

在大数据技术的驱动下,新闻采编工作将得到逐步完善,不仅加快了采编的速度,而且在采编的视角以及范围上都将获得一定的提升。尤其是新闻采播的视角,直接决定着新闻生产的质量以及受众的反映态度,这是电视新闻采编中的重要一部分,唯有保障新闻采编工作的全面性和客观性,才能提升新闻传播的价值,获取更为忠实的受众。但在实际新闻采编工作开展过程中,新闻采编的视角很容易受到采编工作人员的影响,在观念上存在不足或狭隘的问题,看待事物缺乏多面性,这就影响了新闻采编的方向。但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原有的新闻采编工作必须保持更为全面的视角,过于狭隘的采编视角很难引起受众的情感共鸣,甚至还会降低受众阅读时的主观体验。久而久之,不仅容易流失新闻受众,而且还会导致市场竞争份额下降,这也正是当下新闻采编工作面临的挑战之一。

二、大数据驱动下电视新闻采编遵循的原则

(一)真实性原则

基于以上电视新闻采编工作面临的挑战,想要提高新闻采编的整体质量,就必须有效运用大数据技术,遵循一定的使用原则,方能为新闻高质量传递服务。其中真实性原则是电视新闻采编最关键的原则之一,应始终坚持电视新闻生产的初心,为民众提供真实且有质量的电视新闻,这就要求采集的新闻要素必须具备真实性。尤其随着融媒体时代的到来,新闻市场出现鱼龙混杂的问题,部分新闻生产者为了谋求流量,博取受众眼球,随意偏离事实真相,夸大片面事实,不仅影响着新闻的真实性,还极有可能造成损害自然人名誉或法人商誉的问题,滋生出侵权风险,这与原来的新闻传播宗旨相背离。尤其在大数据的加持下,电视新闻媒体的采编工作人员仍应坚守新闻采编的价值原则,严格向受众传递新闻事件的原貌,彰显主流媒体的权威价值,持续发挥舆论主阵地的引导作用,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奠定基础。在强调技术驱动的同时,仍要坚守电视新闻的初心,始终秉持真实性原则。

(二)新颖性原则

随着融媒体时代的到来,受众获得了新闻阅读的选择权,不再是以往被动接收新闻的状态,这就对电视新闻生产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必须在采编新闻的过程中遵循新颖性原则,逐步挖掘更具媒体吸引力的新闻素材,将其作为新闻传播的切入点,这样才能赢得受众的喜爱。而且在大数据的驱动下,新闻采编人员将同时面临海量的新闻信息要素,这就意味着每名工作人员都要具有一定的敏感性,能够从众多新闻内容中快速选出具有新闻吸引力的素材,以其独有的敏锐嗅觉挖掘出新闻信息要素。同时,新闻采编人员也应合理运用大数据,结合以往对新闻受众的喜好把握,选取新闻社会热点,将新闻的新颖要素与受众的阅读需求相结合,甚至还可实现智能化匹配,这便是新时代每个新闻采编工作者需要落实的基本要素。同时,在大数据的驱动下,新闻采编工作的开展绝非是简单将大数据融合,而是需要由采编工作人员发挥主观能动性,利用好大数据技术的操作优势,突破以往传统新闻生产中的瓶颈和局限,最大限度地焕发出电视新闻生产与传播的活力[2]。

(三)引导性原则

除真实性原则和新颖性原则外,还应充分遵循引导性原则,这是当下电视新闻采编工作者仍需坚守的原则之一。电视新闻作为舆论引导的切入点,往往影响着受众对新闻事件的主观态度,这也就决定了电视新闻的舆论引导性特征。而在大数据驱动的技术背景下,新闻采编工作人员要充分牢记引导性原则,合理发挥电视新闻的舆论引导作用,有效提高新闻采编的质量,确保新闻采编的真实性,避免误导受众的舆论方向。而且在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过程中,新闻采编工作也应发挥积极的思想引领作用,维护社会的和谐与稳定,积极传播正能量,促进社会舆论向正向发展。同时,为落实引导性原则,新闻采编工作人员在应用大数据技术的过程中,应始终坚持正确政治方向,保持自身的正确思想价值观念。还应主动迎接新技术带来的挑战,抵制一些不良的引导倾向和负面信息问题,避免对受众的舆论造成负面影响,始终把好新闻采编生产的质量观,严格审核采编的内容和素材。

三、大数据驱动下电视新闻采编的创新路径

(一)探究采编发一体化新闻生产模式

遵循以上电视新闻采编的基本原则,在不断寻求新闻采编创新路径的过程中,应积极探究采编发一体化新闻生产模式,应对大数据驱动背景下带来的一系列挑战。所谓采编发一体化新闻生产模式是将新闻的采编以及发布形成一体化操作体系,进而提高新闻的生产效率,也能更好地为受众服务,快速传递新闻信息。传统的新闻生产仍然存在着较大的环节壁垒,不仅会增加新闻的生产成本,而且还会阻碍新闻资源的高速流通,这在融媒体时代下是极为不利的,很有可能会影响新闻的时效性。同时,在新闻生产过程中,往往还需考虑电视栏目的固定时间以及时长的限制,这些综合且客观的因素,是决定新闻采编生产传播实效性的关键之一,也是较为客观的因素,可操作空间较小。近年来,媒体融合发展使得新闻的编辑和生产,需要保持多样化态势,满足多平台的分发需求,而各平台新闻的生产加工标准又有所区别,这也就增加了新闻采编发的挑战性。因此,应加大采编发一体化新闻生产模式的建设力度,快速提升新闻生产的速度和质量,提高新闻的包容性,让以往各自为战的节目组相互关联、相互促进,共同提升[3]。

(二)打造扁平化开放式生产分发平台

除构建一体化新闻生产模式外,也应积极完善电视新闻的媒介组织架构,形成“中央厨房”式超级编辑部。面对大数据驱动下电视新闻采编的一系列挑战,唯有提升组织架构的完善度,才能保证新闻采编生产一体化效果发挥到极致,提高整体的新闻生产质量,快速为受众传递优质新闻内容。分析以往电视新闻媒介组织架构,不仅包含行政管理采编以及后勤等相关组织,同时每个组织之间也处于独立分工状态,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新闻生产的效率。尤其在大数据驱动背景下,信息资源的共享以及传播极其关键,甚至还要满足多屏传播、互动传播等新型生产要求,这就对以往的媒介组织架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能停留在以往单一的组织架构体系上,而应尝试打造扁平化开放式的生产分发平台,促进资源的相互流动、相互促进。而且在融媒体时代下也应加强新闻产品的更新和升级,借助“中央厨房”式的超级编辑部展开新闻采编生产传播,从而获得更大的市场竞争优势,在有限的时间内快速抢占新闻资源和技术资源,获得受众的青睐。

(三)借技术创新推进采编播流程创新

有了扁平化开放式的生产分发平台,还应积极推进采编播流程的创新,以适应一系列的改革动向。在大数据驱动下,媒介的进步是不容置疑的,正在朝着融合发展的方向进军,踏上了前所未有的改革征程。正因如此,应积极尝试技术创新,作为驱动者,为新闻采编工作提供强大的驱动力量,并且加强与新闻播放的融合,将新闻信息的生产力释放出来,这样可快速融入新闻市场,让更多的受众阅读到优质的新闻内容。而且近年来媒介融合趋势有目共睹,传统媒介必须做出变革,不能处于被动挨打的状态,应主动做出调整和完善尝试,在技术上进行创新,获取独有的竞争优势,这样才能在融媒体时代下大放异彩。目前,在融媒体时代下,很多媒介获得了技术创新的先机,并取得了不小的成效,如网易新闻、腾讯新闻、今日头条等,传统电视新闻既要坚守原有的初心,也要将眼光放长远,尝试以大数据技术作为驱动,促进电视新闻的全面改革,推进采编播流程实现创新。如UGC 模式,可作为当下电视新闻采编工作的一种创新切入点,可加大与受众的互动分享力度,形成源源不断的生产传播热点,也能提升受众的阅读体验[4]。

(四)基于大数据实现新闻采编多样化

电视新闻采编工作还应基于大数据探索多样化发展路径,实现更高效的转变。以往的电视新闻采编工作容易出现单一化的问题,影响受众的观看体验,甚至会出现审美疲劳问题,削弱原有新闻信息的优势特征。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在新闻采编工作上应重视多样化的呈现,主动融合各类高级信息采编和创作形式,提高受众的观看体验。如在新闻采编过程中,可结合气泡图、矩形树形图、热力图等组件,推动新闻传播的多元化发展。而且适当利用高级的信息图组件,还能在无形之中实现新闻信息的可视化目标,加强与受众的交互,优化新闻阅读体验,弥补以往单一新闻生产模式的不足。而且在目前大数据的加持下,电视新闻还能进一步提高其动态性特征,让受众能够在观看期间加强互动,更加直观理解和掌握新闻的基本要素,领悟新闻背后传递的数据和价值信息。而且随着新闻采编的多样化发展,还给用户创造了探讨交流的机会和平台,这是传统新闻采编传播所无法实现的目标。借助动态形式传递新闻信息,获取新闻受众用户的青睐[5]。

(五)推动电视新闻生产模式定制发展

新时代的电视新闻采编工作,还应积极探寻生产模式的转变,促进实现定制化发展。在大数据新兴技术的支持下,原有的媒体新闻生产逐渐有所转变,尤其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技术类型也在不断获得提升,扩大了新闻信息的渠道来源,但同时也增强了信息的复杂性,容易导致新闻信息资源的不真实问题。长此以往,必然会影响受众对电视新闻的主观感受和印象,甚至造成消极影响,给社会公众的价值观带来不利因素。而电视新闻采编工作人员本身应承担起正确的舆论引导职责,唯有确保新闻生产的真实性、有效性,才能始终发挥新闻的公信力和影响力。基于此,在大数据时代下,可积极探寻电视新闻生产模式的定制化发展,借助专业的知识和技能,强化新闻生产的审慎态度,从更为专业、全面的新闻视角,提供新闻素材和新闻信息,充分维护新闻的真实性、完整性。在此基础上,电视新闻采编工作人员还应不断提升关联性信息的分析能力,使新闻传播具有更深厚的价值内涵。

四、结语

综上所述,技术的发展驱动着新闻传媒的变革,而大数据新型技术,为电视新闻媒体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应正视新时代带来的一系列挑战,完善电视新闻采编工作的各个环节,巧妙运用大数据技术的优势,突破以往电视新闻采编生产的局限,为电视新闻事业提供极大的推动力量,促进其实现繁荣发展。

猜你喜欢

电视新闻驱动受众
基于模糊PI控制的驱动防滑仿真系统分析
屈宏斌:未来五年,双轮驱动,砥砺前行
轨旁ATC系统门控柜接收/驱动板改造
电视新闻中的图片应用
用创新表达“连接”受众
论电视新闻编辑的创新之路
同期声在电视新闻报道中的作用
用心感动受众
媒体叙事需要受众认同
电视节目如何做才能更好地吸引受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