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背景下民办高校教学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探析
2024-04-25覃丽
覃丽
(广西外国语学院 高等职业学院,广西南宁 530222)
1 教育大数据概述
1.1 教育大数据定义
教育大数据为在教育领域中产生的庞大、多样化和复杂的数据集合,涵盖了学生、教师、学校、课程等各方面信息,包括学生学习成绩、行为数据、学习轨迹、教师教学方法、学校管理数据等[1]。教育大数据主要来自学生学习管理系统、在线学习平台、教育评估工具等。
1.2 大数据时代民办高校教学管理发展趋势
大数据时代,民办高校教学管理面临着新的发展趋势。首先,数据驱动决策。民办高校可以利用教育大数据进行深入分析和挖掘,以数据为依据做出科学、精准的决策。通过对学生学习情况、教师教学效果等数据的分析,可以更好地了解学生需求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从而调整教学策略和资源配置,提升教学质量。其次,个性化学习支持。民办高校可以基于学生学习数据,提供个性化学习支持和指导。通过对学生学习行为和学习习惯的分析,可以精确识别学生学习需求,并为其量身定制学习资源和学习路径,帮助学生高效学习[2]。最后,教学过程实时监测。大数据技术使高校对教学过程可以进行实时监测和评估。民办高校可以利用教育大数据系统,实时收集学生学习数据和教师教学数据,通过数据分析和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帮助学生克服学习困难,提高学习效果。
2 大数据背景下民办高校教学管理变革的意义
2.1 促进民办高校教育教学督导体系规范化
在大数据背景下,民办高校教学管理变革有助于促进民办高校教育教学督导体系规范化[1,3-4]。首先,数据驱动督导过程。大数据技术可以提供全面、准确的教学数据,通过教学数据分析对比,可以评估教学质量,发现问题和不足,为教师提供针对性改进建议,促进教学规范化。其次,个性化督导支持。通过对教师教学数据和评价进行深入分析,帮助教师制定个性化发展计划和培训方案,提高教学能力和专业水平。最后,数据共享。学校可以建立教学数据平台,将教师教学数据和评价进行共享,以便教学督导人员进行分析和评估。同时,教师之间也可以相互学习和借鉴,共同提高教学质量。
2.2 增加民办高校学生和教师之间的沟通交流
首先,大数据技术可以将学生反馈数据化处理。通过大数据技术,学校可以收集和分析学生学习数据、意见和反馈[5-6]。学生可以通过在线平台或学习管理系统提供实时反馈,包括课程体验、教学内容和教师表现等方面的评价,帮助学校和教师更好地了解其需求和意见,促进师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其次,提供个性化学习支持。学生可以通过在线学习平台获取个性化学习资源,与教师进行互动交流,讨论学习问题和解决方案。再次,促进教师教学反思与改进。教师可以通过数据分析了解学生学习情况和反馈,反思教学方法,并进行相应改进。
3 大数据背景下民办高校教学管理存在的问题
3.1 大数据应用意识需增强
部分民办高校在教学管理工作中存在对大数据应用意识薄弱的问题,导致大数据应用对民办高校教学管理改进的推动力不足[7-8]。一方面,部分民办高校教师大数据应用和分析能力欠缺,缺乏对大数据技术的了解。另一方面,教师习惯使用传统教学模式,很少主动在教学管理中应用大数据技术,未能充分利用大数据技术制定教学策略、调整课程设置以及提供个性化学习支持。
3.2 教学目标不明确
大数据背景下民办高校教学管理需要明确的教学目标,但部分民办高校教学管理目标不明确,影响民办高校教学管理效果。部分民办高校教学管理在制定教学目标时存在模糊和笼统情况,教学目标过于宽泛,缺乏具体指导和衡量标准,无法为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提供明确的指导,导致教学过程缺乏重点和明确的目标,教师难以有效地设计教学活动和评估学生学习成果。教学目标不明确导致教学内容和评估方式不匹配。教学目标不具体,教师就难以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来完成教学目标,同时,在评估学生学习成果时,也缺乏明确标准和指标,导致评估结果不准确。
3.3 师资力量有待增强
大数据背景下民办高校教学管理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部分民办高校师资力量有待增强,进而影响教学管理质量[9-10]。一方面,部分民办高校教学管理中存在教师教学水平有待提高的问题,主要表现为教师专业能力不强、教学经验不充足等方面,使教师在面对大数据背景下的教学管理任务时难以胜任,影响教学管理效果。另一方面,师资力量不足也表现为部分民办高校优秀专业教师数量不足,影响教学管理的专业性和学术水平,进而影响教学管理质量。
4 大数据背景下民办高校教学管理策略
4.1 强化教师的大数据意识
大数据背景下民办高校教学管理工作对教师的大数据应用意识有着较高要求。为强化民办高校教师大数据意识,一方面,教师可以接受相关培训,提高对大数据理解和应用的能力[11]。学校可以组织针对教师的培训课程,包括大数据基础知识、数据分析方法和工具介绍以及大数据教学管理应用案例分析。通过培训,教师可以了解大数据概念和应用场景,掌握数据分析基本方法和工具,进而提高大数据应用意识和能力。另一方面,教师可以参与大数据项目或研究,体验和应用大数据技术。学校可以鼓励教师参与教学管理大数据项目或研究,例如数据分析和挖掘、教学数据收集与处理等。通过参与实际项目,教师可以深入了解大数据应用的过程和方法,掌握数据分析的实践技能,从而加强对大数据应用的理解。此外,教师可以积极参与学术交流和合作,与其他教师、专家和研究人员互动和合作。教师可以参加学术研讨会、工作坊等活动,与其他领域专业人士交流经验,进而拓宽视野,促进对大数据应用的思考,进而主动运用大数据技术。
4.2 合理制定教学目标
在大数据背景下,合理制定教学目标是教师完成民办高校教学管理工作的一个重要前提。教师应合理制定教学目标,推动教学管理改革[12]。一方面,教师可以通过深入了解学科知识和教学要求,制定具体、明确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应基于学科标准和课程要求,并能够指导学生学习。教师可以参考相关教学指南等资源,了解学科领域学习重点和目标要求,从而制定与学科知识和技能相适应的教学目标。另一方面,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学习特点和需求,制定个性化教学目标。学生在学习能力、兴趣和学习风格等方面存在差异,因此,教师应该根据学生个体差异,制定符合其发展需求的教学目标。通过了解学生学习情况和评估结果,教师可以调整优化教学目标,以促进学生个性化学习。另外,教师可以借助大数据的分析工具和技术,对学生学习数据进行深入分析,从而辅助制定教学目标。大数据分析可以帮助教师了解学生学习表现和需求,为教学目标制定提供数据支持。教师可以通过分析学生学习成绩、作业完成情况、学习轨迹等数据,识别学生学习特点和潜在问题,并根据分析结果制定个性化教学目标。
4.3 加强教师团队建设
优秀教师团队是高质量完成大数据背景下民办高校教学管理工作的重要保障。为解决师资力量不足的问题,民办高校应加强教师团队建设,以提高教学管理质量。首先,学校可以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师招聘和选拔机制。通过明确标准和程序,吸引和选拔具有专业素养和教学经验的教师,招聘时可以注重候选人大数据背景和应用能力,以确保教师具备大数据教学管理能力[13]。其次,学校应提供全面的教师培训和发展计划。通过组织专业培训、学术交流和教学研讨等活动,提升教师学科知识水平和教学技能。特别是针对大数据背景下的教学管理需求,学校可以开设相关培训课程和专业研修班,帮助教师掌握大数据技术应用技能,提升教学管理水平。最后,学校可以鼓励教师参与科研和教学创新项目,支持教师开展科研课题和教学改革实践,提升教师教学管理创新能力。学校应鼓励教师参与学术会议和研讨会,促进教师之间的学术交流和合作,激发教师团队的创造力和活力。此外,学校可以建立良好的激励机制,以吸引和留住优秀教师,通过提供具有竞争力的薪酬待遇、晋升机会和职业发展空间,激励教师投身教学管理事业,并积极发挥才能。同时,学校应营造良好工作氛围和团队合作氛围,增强教师归属感和凝聚力。
5 结束语
综上所述,大数据技术能够为教学管理提供全面、精准的数据支持,从而提升教学质量和效果。大数据背景下民办高校教学管理仍存在问题,制约教学管理的发展。学校和教师应主动落实相关措施,推动教学管理发展。具体而言,教师应强化大数据意识,合理制定教学目标,学校应加强教师团队建设,进而更好地应对大数据时代的教学管理挑战,提升教学管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