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经济视阈下高校财务人才培养模式转型研究
2024-04-25王晓青
王晓青
(福建江夏学院,福建福州 350000)
《“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提出:以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为主线,加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数字经济治理体系,协同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培育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不断做强、做优、做大我国数字经济,为构建数字中国提供有力支撑。根据《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白皮书(2022)》,我国的数字经济规模在2021 年达到45.5 万亿元,同比增长16.2%,这说明我国数字经济的发展已经进入了一个新阶段。数字经济的发展给企业管理、运营模式等带来了前所未有的革新,并全面深刻地影响着财务相关理论和实务发展[1],给传统财务人才的知识技能和工作实践带来诸多挑战。企业对财务人才的知识结构、技能要求、素养体系等方面提出更高标准和更严要求[2],这促使财务人才持续更新知识储备和提升业务能力。数字经济作为一种新型经济模式,引起全球经济结构的重构和创新版图的演化,催生人才需求的颠覆性变革,对教育发展产生根本性影响,重塑教育发展的逻辑。高校是培养财务人才的主要基地,为经济高质量发展和企业的高效运转提供重要的人才支撑。数字经济创新发展需要高校培养更多复合型人才,通过人才驱动释放新的“人才红利”。
随着先进的数字技术,如大数据、区块链等被应用于财务领域,财务人员的职能范围不断变化,这也导致财务复合型人才的供需矛盾日益突出。新时期人才观的基本要求是关注人才成长,重视人才培养,优化人才环境。财务职业的转型趋势明显,财务职能、核算范围、数字技术的应用均围绕深度利用财务信息不断发展。在数字经济视阈下,面对社会发展对新型财务人才的迫切需求以及更新迭代的职业环境,在国家教育体系中占据重要地位的承担培养应用型人才任务的高校,需要基于财务职业发展要求,结合数字经济发展形势和财务人才培养存在的关键性问题,思考财务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型。
1 数字经济视阈下对财务人才的要求
数字经济呈现出发展迅速、创新活跃、辐射广泛的特征[3],这对财务人员提出了新的要求,明确新要求是高校财务人才培养模式革新的基础。数字经济快速发展,在促使财务理论不断丰富的同时,也对财务实务带来较大的冲击。财务职能的范围不断扩大,只掌握财务基础知识的人才无法适应新时代的发展要求。数字经济时代亟须培养具备综合数据处理能力、战略思维、跨部门合作能力的复合型高素质财务人才。具体来讲,财务人才需要具有多元知识、多样技能、战略思维。
1.1 多元知识
基于国家最新经济政策和财税政策,新型财务人员胜任财务工作的必要条件是具备丰富的知识储备[4]。传统的财务教育内容偏重财务基础知识,学生的知识结构单一。在数字经济视阈下,企业需要财务人员具备业财融合的能力,这就要求财务专业学生不仅要掌握财务基础知识,还要了解相关交叉学科的知识。数字技术使行业之间、企业之间、部门之间的界限逐渐模糊,财务已经深入到价值链产业增值的各个环节,成为企业管理的重要一环。数字经济时代对财务人员的知识要求是多元的。第一,财务专业知识。从事财务相关职业人员的立足之本是具有专业基础知识,包括会计核算、财务管理、内部控制、民间审计等,通过熟练运用相关知识,帮助企业进行预算、内控,实现清晰的战略规划和管理,为企业决策提供重要的信息支持。第二,数据分析知识。数字经济的发展,衍生出海量财务数据和非财务数据,财务人员要能够从纷繁复杂的海量数据中挖掘出对企业有价值的信息,并进行专业分析处理,通过解读相关数据信息,进行有效的决断,提高企业的管理效率。第三,企业管理知识。财务人员在企业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应能将财务与非财务信息跨部门、跨职能地传递,推动有效交流与协作,也要能够把握新的业态模式,运用管理知识帮助企业创造价值[5]。
1.2 多样技能
随着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财务工作已经逐渐进入智能时代,财务人才需要具备多项技能。第一,数字技能。财务人员只有不断提升数字技能,才能在海量的商业数据中洞察关键业务信息,有效引导业务发展,实现价值发现的目标。财务人员要能够独立熟练地应用相关软件进行实务核算。基于业财一体化的智能财务共享平台可以重构财务处理流程,实现财务的实时操作和管理。因此,财务人员需要掌握必要的数字技术和智能财务平台实操技能。第二,沟通技能。数字经济视阈下的财务人员应具备良好的沟通技能,将收集和分析得出的财务数据和非财务数据及时传达给相关部门,及时推进工作进度。第三,创新能力。创新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关键。财务人员还应具备创新能力,做到与时俱进,在实践中积累经验并勇于创新,构建更适合数字经济视阈下财务管理的方法和体系。
1.3 战略思维
数字化发展带来了财务职能范围的变化,财务人员的工作不局限于事后核算和监督,更趋于事前预测和决策,这就要求财务人员转变传统思维,提高数字化应用水平[6],形成战略思维,树立数据是关键生产要素的理念[7],不断提升数字素养。财务人员除了关注企业财务相关信息,还要了解企业所处行业变化、政策环境等非财务信息,及时进行战略财务规划,用战略思维服务企业发展。因此,数字时代的财务人员应具有战略思维,通过多方位思考,成为一名数据分析与财务管理兼备的复合型人才。
2 数字经济视阈下高校财务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
在数字经济视阈下,高校要加快推进企业财务工作数字化转型、完善财务人员信息化能力框架,就需要创新财务人才培养模式[8]。然而,现阶段复合型财务人才的培养仍存在一些问题。
2.1 人才培养目标缺乏前瞻性
在数字经济时代,信息技术发展迅速,已成为财务创新与转型的重要工具。财务人员需要了解信息技术领域的最新发展,了解相关技术对企业战略、商业模式、成本管控、收付款结算、供应链与客户等的潜在影响,并及时采取应对措施[9]。然而,一直以来,高校对财务人才的培养侧重于财务理论基础,培养的人才大多为财务核算人员[10]。但在数字经济时代,财务工作不再只是企业核算,还要关注社会大数据,将具有前瞻性的动态信息实时反馈给业务部门和管理层。面向新时代财务岗位,财务人才的培养方向应强化信息技术,构建集智能化、业务化、管理化等为一体的复合型人才培养目标[11]。数字化技术的实施对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其不仅做到事中控制,也要做到事前预测。由此可见,在数字经济视阈下,财务人才的社会需求由核算型向大数据分析应用和战略规划的复合型转变。面对新的发展形势,原有的人才培养目标和现实的发展需求之间的矛盾日益凸显。高校需要对财务人才的培养目标进行调整,使其具有前瞻性。
2.2 新技能培养有所欠缺
信息技术和数字技术作为近几年快速发展的新技术,对各行业的发展都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社会对大数据、机器学习、IT 自动化等相关技能的需求不断增长,也赋予财务人员更广的职能内涵,他们需要具备与时俱进的新技能[12]。在数字经济背景下,海量信息被数字化,由此各行各业产生了对能充分利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进行财务数据剖析、精炼并加以应用的财务人员的需求,所以,要求新型财务人才有大数据挖掘和分析能力,能对数据背后的信息有效识别,帮助管理层进行重要决策。长期以来,我国高等教育重理论轻实践[13],对学生缺乏商业技能和熟练使用各种信息技术的培养。
2.3 课程体系不完善
数字经济领域前沿性、颠覆性技术的突破与应用呈现出多学科交叉融合的显著特征[14]。目前,在数字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的时代背景下,已有的财务专业课程不能很好地满足时代发展对财务人才知识储备和数字技能的需求,课程体系未能及时融入前沿知识和发展动态。与新业态、新技术有关的知识和案例未能及时引入相关教材,数字经济时代的财务专业面临着重构课程体系的压力,市场和学生的需求也很难得到体现[15]。课程设置不完善,无法适应经济发展对财务复合型人才的需求,进一步加剧财务新型人才匮乏的状况。
3 数字经济视阈下高校财务人才培养模式转型路径
数字经济时代是一个知识更新时间短、知识容量持续增长的时代,传统的财务人才培养模式难以满足时代发展的要求,导致财务人才培养与数字经济发展需求脱节。因此,高校要在认识财务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基本问题的基础上进行转型,在课程体系、协同育人、评价体系方面提出培养模式转型的新理念和新路径,从而实现新型财务人才的培养,解决财务人才匮乏和质量不高等问题,为积极响应加快建设网络强国、质量强国、数字强国的号召奠定坚实的财务人才基础。
3.1 构建数字化财务课程体系
财务人才培养目标达成的关键是课程体系设置。传统的财会类课程依然以培养学生的专业基础知识为核心,尤其强调对专业规则、流程等的理解和分析。在数字经济视阈下,以“跨界融合、学科交叉、数智内涵创新”为原则构建课程体系,高校应通过开设数据分析类相关课程,如Python 编程语言、数据挖掘等,培养学生数字化思维,提高其数字化分析能力,帮助学生以深厚的基础和良好的数字素养迎接未来的发展和变革。所以,高校应对财务专业课程体系进行动态更新,将现代数字技术融入其中,对传统财务专业课程进行优化,建设“财务基础+大数据分析+数字化”多元化课程体系,培养学生的信息化、智能化技能,培养能够满足新时代发展需求的财务人才。具体来讲,高校财务课程体系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第一,财务基础课程,这类课程应涉及会计学原理、财务管理、内部控制、税费计算与申报等专业核心课程,旨在帮助学生夯实财务基础。第二,大数据分析课程。在新时代背景下,面对海量数据,财务人员要能够挖掘有用信息,做出有效分析处理,提升数字技能。高校可将企业最新的数字化应用场景转化为教学内容。这类课程应包括审计数据分析、计算机辅助审计实训、财务管理数据统计、大数据可视化等。第三,“数字化+”课程。高校可围绕数字化转型发展趋势,将前沿技术引入课程体系。高校应将创新与实践相互融合,开设智能财务技术、区块链技术发展系列讲座课程,构建“数字化+”的虚拟环境,使学生体验业务流程和管理流程的同时学习专业知识,实操演练财务技能,提升学以致用的能力。
3.2 全方位协同育人
财务人才培养要顺应时代发展要求。财务相关专业课程要引导学生充分认识到数字经济的价值和重要地位,能够活学活用这些知识,利用信息解决企业运营管理存在的具体问题。这也表明了开展深度校企合作、校政合作,落实学生学习实践活动的紧迫性和重要性[16]。高校应鼓励和帮助学生进入社会进行实践锻炼,了解财务实务的发展动态。全方位协同育人是实现人才供需匹配的有效途径。企业和高校通过共建财务实验室、实训平台、实习基地等,达到理论应用于实践、实践推动理论发展的目的。协同育人可将企业资源进行整合,采用合适的方法将其融入人才培养过程,让学生及时掌握最新的财务技术和行业信息。高校和地方政府应发挥各自优势,推进财务人才培养高质量发展,如通过就业创业培训、财务技能比赛等进一步促进财务人才能力提升。高校需积极探索“校、政、企”全方位协同育人,提升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
3.3 完善财务人才评价机制
在数字技术的驱动下,时代正在重构财会职能并重新诠释财会的经济角色和社会价值。财务人才的培养应强调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提升、人格塑造等的有机结合。构建财务人才培养质量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可向高校的财务人才培养模式提供持续有效的反馈。一方面,高校教师要强化终身学习的自主意识;另一方面,教师应不断论证课程建设方案、提炼教学大纲、探讨教学方法等。高校应建立过程性与结果性评价结合的多元化考核评价模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应全面、客观、可实现。比如,可以分别设置专业知识、实操技能、职业胜任能力等评价指标,在此基础上设置二级评价指标,采用熵权法赋予指标权重,实现全面综合评价。其中,专业知识包括财会基础知识、数据分析等前沿知识,基于平时表现和期末考核等给予综合评定,其中,平时表现应涉及日常学习数据的统计,如课堂互动、作业提交次数等,将考核重点转向关注学习过程,以提升财务专业教学质量。实操技能包括实务处理技能、软件应用技能、大数据分析技能等。职业胜任能力应涵盖职业道德、沟通技巧、协调能力等。
4 结束语
数字经济的高速发展,既给财务职业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也带来了新的发展契机。在新时代背景下,财务人员原有的职能范围和素质要求已发生改变。在数字经济视阈下,企业需要具有多元知识、多样技能、战略思维的财务人才。承担培养应用型人才任务的高校要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比如人才培养目标缺乏前瞻性、新技能培养有所欠缺、课程体系不完善等,通过构建数字化财务课程体系、采取全方位协同育人、完善财务人才评价机制的路径,进行财务人才培养模式转型,为经济高质量发展培养与时俱进的财务复合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