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公共管理专业信息化改革路径研究
2024-04-25张家旗刘晏男李锐杰关小克郝宏杰
张家旗,刘晏男,李锐杰,关小克,郝宏杰
(1.郑州轻工业大学 政法学院,河南郑州 450001;2.郑州轻工业大学 计算机与通信工程学院,河南郑州 450001;3.郑州轻工业大学 国际教育学院,河南郑州 450001)
《中国高校信息化发展报告(2020)》指出:“教育信息化已成为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推进教育改革的有力抓手和有效手段,是新时代条件下教育现代化新发展阶段的突出力量、新发展理念的重要实践、新发展格局的创新需求。”在“互联网+”背景下,各行各业都在迎接信息化对业务模式、经营理念、管理流程等方面的深度改革,教育行业也是如此[1-3]。高校公共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是这项变革的重要领域[4-6]。当前,公共管理领域的工作内容逐渐数字化、技术化、系统化,新型城镇化对公共管理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新时代公共管理人才除了要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还需具备较强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7-8]。
高校是人才培养的主要基地,公共管理专业需要提前研究和把握社会发展趋势,适应社会发展需求,对其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信息化改革,以满足现代化公共管理工作的要求[9]。《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指出,要“优化专业结构,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加强新兴交叉学科和服务型学科建设”。公共管理专业是其中的关键领域,需要进行信息化改革,以适应未来发展的需求。然而,从当前公共管理人才培养的整体情况来看,由于缺乏明确的信息化改革路径指引,很多高校的信息化改革进程缓慢。高校公共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信息化改革既是高校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公共管理专业自身发展的需要[10-12]。已有相关研究主要从课程改革、教学设计、教学模式等单一角度进行公共管理专业信息化改革路径的探讨[13-14],缺乏从社会需求、技术手段、师资队伍、创新环境等多维度的分析,同时也缺乏结合师生和管理人员视角的综合研究。
基于以上背景,本文以河南省多所高校公共管理专业为例,在系统研究其人才培养方案和培养过程的基础上,对专业不同教学和研究方向的专职教师、不同年级的学生及毕业生、教学管理人员进行深入访谈,分析公共管理专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在此基础上,通过梳理和分析“互联网+”背景下国内外其他高校相关专业人才培养的革新路径,有针对性地提出公共管理专业信息化改革的具体对策,有助于提升公共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同时推动公共管理专业信息化改革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应用。
1 公共管理专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课程设置与社会需求脱节
一些高校的公共管理专业课程设置与社会需求脱节,进而导致人才培养存在一些问题。首先,课程设置过于理论化,与工作实务差距较大。学生在校学习的过程中可能会获取很多理论知识,然而当他们步入职场后,往往发现这些理论知识在实际工作中应用的机会很少。其次,与社会变革的速度相比,课程设置更新的速度过慢。社会的快速发展需要专业教学及时跟进,对课程进行相应的调整,以满足社会发展对人才的新需求。例如,随着数字化、智能化的快速发展,公共管理领域也需要掌握大数据分析、区块链等技术的人才,然而这些内容在许多高校的课程设置中并未体现出来。此外,在课程设置上过于注重专业技能的培养,而在跨学科知识融合方面稍显欠缺。公共管理是一门涵盖经济学、法学、社会学、数据科学等多个领域的学科,因此,课程设置也应考虑这种跨学科特性,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1.2 教育教学方式落后
教育教学方式的变革对高校公共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具有重要意义。然而,一些高校的教育教学方式落后于时代发展步伐。首先,传统的课堂授课模式依然是主要的教学方式。这种模式注重知识的传授,忽视了对学生主观能动性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在“互联网+”背景下,传统的授课模式难以满足学生个性化、自主化和实践性学习的需求。其次,考试评价体系也存在问题。当前的考试评价系统侧重对知识记忆的考核,而对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批判思考能力的考核常常被忽视。此外,尽管近年来许多高校开始尝试引入线上教学、混合教学、翻转课堂等新兴的教学方式,但由于缺乏系统的规划和有效的管理,实施效果并不理想,例如在线课程更新和维护不及时,与已有网络教学资源重复等。
1.3 教师队伍结构不够合理
部分高校公共管理专业教师队伍的结构存在一些问题,比如教师队伍老化、缺乏新兴领域学科背景的教师等,这对提高教学质量和培养高素质公共管理人才有一定影响。首先,教师队伍老化是当前很多高校面临的主要问题。一些教师沿用传统的教学和研究方法,对新技术适应性不强,难以满足现代公共管理教学的需求。其次,公共管理专业教师队伍中应用能力强、有现代管理素养的教师比例不高。在“互联网+”背景下,公共管理专业的教育需要紧跟社会发展步伐,及时吸纳新的管理理念和方法,而这往往需要由应用能力强、研发创新能力突出和实务工作经验丰富的教师来引导。另外,公共管理专业在教师队伍建设方面往往过于重视学术研究能力,忽视对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培养,尤其是缺乏对新信息技术和教育方法的培训。
1.4 创新能力与创新环境缺失
社会对公共服务的需求越来越个性化、精细化,对公共管理专业人才的要求也早已超出传统的知识和技能层面,更加重视其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目前,很多高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缺乏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缺乏对创新的认识和实践。首先,当前的教学模式缺乏对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视。许多教师仍然采用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方式,强调知识的灌输与记忆,往往忽视学生创新思维和批判思考能力的培养。其次,创新环境的缺失也是导致学生创新能力不强的重要原因。如公共管理实践基地设施不完善,相关教学软件更新不及时,实习机会少,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之间存在脱节等,这些都制约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此外,有限的实践教学过于注重技能的训练,忽视了在实践中挖掘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导致学生在实践活动中难以体验和运用创新思维。
2 公共管理专业信息化改革路径
2.1 将“互联网+”理念融入课程设计
将“互联网+”理念引入公共管理专业课程设置中,培养学生具备互联网思维和创新能力,将互联网技术与公共管理相融合,提升学生的核心竞争力。高校应根据数字城市和数字乡村、智慧城市建设的现实需求,加强对数据管理与分析的教学,培养学生大数据收集、整理和分析能力,将其应用于公共管理中的评估、决策和预测等领域。高校应增设与“互联网+”相关的专业课程,如数字政府、电子政务、互联网政策与法律、网络治理等。教师通过讲授相关知识和案例,培养学生对“互联网+政务”的理解和实践能力。例如,通过开设数字政府相关课程,学生可以学习数字政府的概念、目标和发展方向,了解数字政府的基本架构和关键技术,以及数字政府在提高政务效率、优化公共服务等方面的应用案例。通过这样的课程设置,学生可以获得对数字政府建设的全面了解,为未来从事相关工作做好准备。
2.2 拓展新的教育教学途径
首先,在“互联网+”背景下,公共管理专业应积极拓展新的教育教学途径,如远程教育、在线课程和慕课等。这些新的教学方式能够通过互联网为学生提供更广泛的学习机会,让更多的学生受益于优质教育资源。如在线课程和慕课能够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需求和兴趣选择学习内容,并且可以随时随地进行学习。其次,公共管理专业还需要改革考试评价体系,充分发挥各类评价机制对学生学习主动性和创新性的激励作用。在互联网时代,信息获取越来越容易,学生需要具备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应该探索多样化的评价制度,如课程项目、综合实践和创新项目的评估,以及对学生自主能力的考查等,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潜力和创新能力。此外,仅仅引入新技术并不足以提高教学质量,还应制定科学的实施计划和管理措施,保障投入的教育资源能得到充分合理的可持续利用。
2.3 提升教师队伍信息化水平
提升教师队伍信息化水平要做到全流程、全覆盖、全员参与。针对公共管理专业教师队伍老化、结构不合理等问题,应制定相关措施,支持老教师的继续学习和专业发展。如组织老教师参加信息化教学技能进修、教学方法培训等活动,提升其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还可以设立教学奖励机制,鼓励老教师积极创新教学方法和更新现代化教学技能。创新教师引进机制,重点引入具有现代教学理念和知识结构、熟悉现代信息技术及能够在公共管理教学中应用的优秀教师,切实提升公共管理专业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在“互联网+”时代,公共管理专业教师不仅需要具备扎实的教学功底和学科专业知识,还需要具备创新思维和多样化的信息技术。此外,应加强新老教师之间的交流和合作,鼓励相互分享教学资源、教学经验及技能,共同提升公共管理信息化教育水平。
2.4 加强创新能力培养和创新环境建设
通过应用“互联网+教育”的思维和途径,借助在线创新社区、虚拟实验室、创客空间、创新实践课程等方式,提升公共管理人才创新能力,加强创新环境建设。首先,建立公共管理在线创新社区和交流平台,通过互联网技术和社交媒体工具,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学生可以在社区中分享创新项目、经验和资源,互相启发、交流思想,共同解决问题。通过设立创新奖项和评选机制,鼓励学生参与创新项目,推动创新能力发展。其次,建设虚拟实验室和创客空间,学生可以获得更多的实践机会和资源支持。在虚拟实验室中,学生可以进行模拟实验,探索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创客空间则提供了设备和技术支持,帮助学生将创意转化为实际产品或解决方案。通过互联网和在线协作工具,学生可以与其他学生或专业人士进行远程合作和交流,进一步拓宽创新思路和创业能力。此外,可以开设创新实践课程,融入项目合作、实践案例分析等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结束语
在“互联网+”背景下,传统的公共管理专业发展模式面临越来越大的改革压力。互联网技术与多领域深度融合,为公共管理人才培养模式带来了全新的设计思路与实践空间。信息化技术正在深度融入教学、科研和管理等方面,改变了教育形态和模式,为公共管理专业发展提供了新的路径。本文通过对河南省多所高校公共管理专业师生及管理人员进行深入访谈,分析公共管理专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课程设置与社会需求脱节、教育教学方法落后、教师队伍结构不合理、创新能力与创新环境缺失等。针对以上问题,提出将“互联网+”理念融入课程设计、拓展新的教育教学途径、提升教师队伍信息化水平、加强创新能力培养和创新环境建设等应对策略,以推动公共管理专业信息化改革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