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三转变”理念下的教学模式改革实践
——以高职企业内部控制课程为例

2024-04-25涓,李

辽宁高职学报 2024年2期
关键词:案例考核教学模式

岳 涓,李 斌

辽宁金融职业学院,辽宁 沈阳 110034

企业内部控制课程是高职教育大数据与会计专业的核心课程,主要面向高职二年级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初步掌握企业加强内部控制的基本技能和方法,将理论化的概念与企业具体经营环境、业务流程以及管理制度有机结合。企业内部控制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风险意识、全局意识、创新意识及应变能力,以及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在学习企业内部控制课程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基础会计、经济法、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和财务会计等课程,为本课程铺垫了一定的知识基础。

从学生实际出发,因材施教才能有的放矢。当今高职院校的学生们普遍存在学习能力一般、注意力不够集中、学习兴趣不够浓厚、对传统教学模式接受度不高等问题。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作为高职教育受众群体的“00 后”,他们获取到的信息量急速膨胀,生活空间也随之扩大,他们的思维层次不断提高,个性标签也更加鲜明,普遍拥有创新意识强、富有表现力、喜欢具有参与感及挑战性的课堂活动等特点。过去的以授课教师为中心、以教材内容为主体、以传统教法为手段的相对滞后的教学模式在以“00 后”为主力军的高职院校课堂中逐渐暴露出诸多问题,导致课堂内容难以对学生形成吸引力,学生学得被动、无趣、低效,教师教得费力、无奈、无幸福感,教学效果难以达到预期[1]。因此,如何改进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变革教学组织形式,创新教学手段,切实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成为授课教师努力的方向。

一、课程特点及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课程特点

每门课程都有其自身特点,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应当尊重课程的特点,有针对性地调整教学方法或教学模式[2]。企业内部控制课程融合了会计学、管理学、审计学等多门学科知识[3],具有交叉性多学科属性,理论复杂,教学难度大,内容较晦涩难懂,对于学生来讲,利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具有一定的挑战性。

(二)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学方法陈旧

与会计专业其他课程相比,企业内部控制课程实用性较强,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更注重如何将其应用到实际当中。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和大多数课程一样,本门课程主要采用“黑板+PPT”的教学手段,大体上遵循以授课教师讲授为主,辅之以案例分析的传统教学方法,学生全程被动地学习相关知识和技能。虽然授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增加了很多案例,但显然这并不会改变此种滞后的教学模式所产生的种种弊端,例如很难活跃课堂氛围,很难激发学习兴趣,很难改善听课状态,很难提高教学质量。授课教师过于偏向对理论知识的讲解,这对于企业内部控制这门强调应用性的课程无异于纸上谈兵,势必会导致知行分离,学生容易死记硬背,陷入被动学习的窘境,无法对知识深入理解以及灵活运用,最终打破应有的理论与实践并重的平衡。此外,学生由于缺少学习兴趣和能动性,在课堂上很难与授课教师针对某些问题进行互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较低,呈现出“无人发言、普遍沉默”的特点,制约了课程教学质量与实效的提升。

2.教材更新周期较长

一些教材中所用案例发生年份较为久远,如“英国巴林银行倒闭案”“合信木制品公司存货内控失效案例”“‘东北华联’盲目投资失控案例”等。随着社会经济不断变化发展,经济模式不断更新,企业的经营模式与组织结构也在与时俱进,分析旧案例并不能有效结合当前经济发展趋势,学习及参考价值较小[4]。

3.考核体系不适配

由于企业内部控制课程具有理论复杂、实用性较强等特点,因此对课程考核评价的方式与方法有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的“课堂考勤+课后作业+期末考试”考核评价模式存在灵活度较差、维度单一、针对性不强等问题,难以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真实掌握程度,无法合理地评价教学效果,无法促进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

二、“三转变”理念下教学模式改革设计思路

本文在剖析教学特点、课程特点、学生特点的基础上,从多角度着手,不断探索与研究,打破以往的定式思维,以学生为中心,为其量身定制全新的教学模式,逐步实现了基于知识现实化、学习自主化、教学体验式、考核立体化和“育才”与“育德”有机统一等方面的创新,对其他专业课程的建设具有一定的借鉴价值。

总体设计思路为:构建以学(全面学习)、研(剧本研创)、演(学生表演)、评(分析评价)、考(考核奖励) 为主要内容的五个教学环节,实现传统教学模式的深度变革,推动教学质效“三转变”新提升。具体分为以下三个方面。

(一)以教材理论与实景案例的贯通融合,实现教学模式由“填鸭式”向“情景式”转变

该教学模式着力解决传统课堂教学“重理论轻实践,重理性轻感性,重结果轻过程”的弊端,摒弃原有的脱离当前经济发展趋势和最新知识体系的陈旧或者虚构案例,通过真实案例、真人表演的形式,将相对枯燥无味、晦涩难懂的知识融入企业的真实案例中。学生通过自编自导自演自制短剧或在课堂上观摩其他学生的作品,既能深入了解案例的“内核”,掌握其背后蕴含的内部控制知识,洞察分析企业产生重大事故的深层次原因,还能从新鲜案例中获取到课程相关的前沿知识,从而确保施教效果最大化。

以近些年热门的“獐子岛扇贝跑路事件”案例为例,学生通过网络搜集相关资料深入了解案例之后,可得到以下信息:獐子岛在存货控制活动过程中存在严重的风险点,如养殖底播作业作假、账实严重偏差、仓储过程缺乏有效监测、盘点过程流于形式等。通过将上述案例改编成短剧剧本,学生既能梳理清楚整个案例的发展脉络,又能更为透彻地理解案例中蕴含的存货管理内部控制知识。同时,通过对案例中角色的仔细揣摩和对真相的深层次分析,有助于培养学生诚信守法、公平公允的职业素养和严谨的求学态度。此外,介绍北斗卫星在此案件侦破过程中起到的重要作用,可以使学生感受到我国科技的进步,拓展学生的视野,增强民族自信,培养爱国情怀。

(二)以教师与学生的共研配合,实现学习状态由“被动吸收”向“主动汲取”转变

该教学模式以激发学生内发学习动力为根本,将“自组织”模式运用其中,从创作到彩排,再到拍摄,直至最后对视频进行剪辑,全过程都由学生团队独立完成,巧妙地将学生原有的“他组织”学习主体转化为“自组织”学习主体,促使其“心甘情愿”地完成从“被动吸收”走向“主动汲取”的转变。

从剧本创作到最后的作品展示,在整个过程中授课教师应最大限度地倡导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创造力,鼓励学生克服困难坚持到底,完成既定任务,提高新时代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对于学生来讲,以自身视角参与整个短剧的制作过程是一种强劲的内在驱动力。

(三)以课堂效果与考核结果的考评结合,实现课程考核形式由“应试单一评”向“多元综合评”的转变

该教学模式优化了以往常规的考核形式,以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相结合为原则,将考核方式多样化,考核评价全程化。考核标准不再仅仅着眼于课堂上,而要着重解决课程教学评价体系中素质能力评价不够的痛点。课堂教学模式的变革会带来考核机制的改变,有效的考核机制也会促进教学模式的成熟和完善,最终形成闭环。

三、“三转变”理念下教学模式改革实施过程

(一)学—全面学习

学,即全面学习。所谓全面学习指通过课前预习、课上学习和课后拓展三个环节使学生掌握教学内容。

课前,学生通过丰富的线上课程资源自主完成授课教师提前布置的预习任务,授课教师则依托线上课程平台可清楚掌握学生的学习动态,并有针对性地进行备课。

课上,授课教师利用课堂多媒体、学习通APP等手段,着重厘清教学重点,讲清知识难点,廓清误区盲点。通过引入案例、提问引导、播放网络视频等方式调动课堂气氛,发散学生思维;通过专家点评或专家连线环节引导学生广泛、深入地研究相关专业知识,同时也可获取专业前沿知识。学生则通过分组讨论、互动提问等多种方式深化理解,高效高质掌握课堂内容。同时,授课教师应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寓价值观引导于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之中,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熏陶,帮助学生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顺应历史潮流,适应新时代要求,实现“育才”与“育德”的有机统一[5]。

课后,授课教师通过线上课程平台发布作业与测验卷,以此巩固教学内容,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通过开展线上答疑,帮助学生攻克重点难点;通过开展线上主题讨论,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踊跃发言,激发学生的潜能。

(二)研—剧本研创

企业内部控制课程拥有丰富的线上课程资源。在线上资源建设过程中,授课教师紧密结合理论与实务发展的步伐,搜集、整编、开发一系列代表性强、影响范围广的典型案例,形成教学案例库,并持续优化[6]。此外,每学期授课教师还会鼓励学生从最新的与企业内部控制相关的热门事件中甄选出社会影响巨大、发人深省的真实事件作为创作目标。

在每个知识点的教学安排上,以概念为先导,以理论为内核,以贴切的案例为载体,围绕知识点,形成从概念到理论再到案例应用的内容体系[7]。在对任务点内容进行学习之后,由授课教师将学生分组(8~10 人一组),同时也鼓励有合作意向的学生自由组合,以抽签方式选取案例。案例确定后,进入到剧本创作环节,学生利用网络收集、筛选、分析、归纳信息资料,既拓宽专业知识面,又培养协作精神与合作能力,也有利于创新能力的培养[8]。然后通过集体讨论的方式将案例改编为剧本,此过程注意着重嵌入课程相关知识,并有机融入课程思政元素。授课教师可对剧本创作过程进行必要的指导。学生在此基础上不断打磨剧本,力求做到紧密贴合教学内容,改编合理,情节安排流畅,易于表现主题。

(三)演—学生表演

各组团队进行职务分工,分别设置导演、服装、道具、音乐、化妆、拍摄、剪辑和配音等岗位,并根据剧情需要分配角色,尽量保证每位成员都能参演。之后,每组团队根据创作好的剧本进行排练,鼓励学生多利用课余时间进行排练。短剧所需服装、道具、音乐等由各组成员自行解决,拍摄、剪辑、配音等工作也由各组成员独立完成。最终的作品为录制好的短剧视频,时长在8~10 分钟,在课程后期的课堂上对作品进行展示。

(四)评—分析评价

授课教师针对短剧中所涉及的案例从教学内容角度做简要分析。例如,分析企业内部控制失效的原因及解决措施,同时鼓励学生针对作品内容谈谈自己的感受和得到的启示。然后,采取授课教师讲评和学生观众互评相结合的方式对作品进行评价。教师从内容、表演、服装、化妆、道具、录音、摄像和团队配合等方面对作品进行简单讲评,再由师生共同进行评分,其中授课教师评分占20%,学生观众评分占80%,最终得到作品的总得分。评分过程可通过学习通软件进行,由授课教师提前将评分项目以题目的形式发布,以实现课上高效率地“背对背评分”。

(五)考—考核奖励

在考核上,要根据课程特点,改变以往只注重理论知识的单一标准,由注重知识转向注重知识、能力、素质的协调发展[9]。改变期末测试“一统天下”的局面,多角度、多层次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促进学生全面提高[10]。

具体做法为:采取全程化考核评价机制,综合课前、课上、课后三个阶段,将每个教学环节都纳入考核之中,包括线上资源学习、线上测试、课堂表现、主题讨论、线上答疑讨论、短剧创作与表演和期末考试等环节,最终形成全程化的考核机制。

整个考核体系采取多层次的分值权重和多样化的赋分主体。具体为:线上资源学习分数占5%,由平台自动赋分;课堂考勤分数占5%,由平台自动赋分加教师评分;互动提问分数占10%,由教师评分;分组讨论分数占5%,由教师评分;短剧创作与表演分数占20%,由教师评分加学生互评;线上作业分数占5%,由平台自动赋分加教师评分;线上测试分数占5%,由平台自动赋分;线上主题讨论分数占5%,由平台自动赋分加教师评分;期末上机考试分数占40%,由平台自动赋分。

四、“三转变”理念下教学评价的反思与改进

该教学模式经过两个学期的实践检验与完善,取得了良好的实践效果,学生学习兴趣提升显著,学生成绩稳步提高,教学目标有效达成。为了解学生对基于“三转变”理念下的“学—研—演—评—考”教学模式的感受,授课教师于每学期结束后,以发放问卷的形式对学生开展学习效果满意度调查,结果显示:90%以上的学生认为该教学模式能够有效促进学习兴趣的提升,84%以上的学生认为该教学模式有助于提高学习成绩,93%以上的学生认为该教学模式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此外,授课教师要广泛征求学生意见,尊重学生的学习感受,鼓励学生参与本模式的后续建设和完善工作。

经过两个学期的推广,企业内部控制课程现已经甄选出近十个案例并成功完成短剧的创作和表演,整个过程既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思想和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协作能力,同时又提升了教学质效,实现全面育人。但经过反思,发现该教学模式仍然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主要体现在与高职院校会计技能比赛对接不够。对此,课程团队将在此方面做出改进与完善,精研高职院校会计技能比赛要求,及时将相关内容加入到课程中,助力学生备战比赛,培养高质量会计技能人才。

猜你喜欢

案例考核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案例4 奔跑吧,少年!
内部考核
随机变量分布及统计案例拔高卷
创新完善机制 做实做优考核
发生在你我身边的那些治超案例
公立医院 如何考核?
“一精三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一个模拟案例引发的多重思考
“导航杯”实践教学模式的做法与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