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背景下劳动教育融入高职院校网络思政路径探析
——以湖南科技职业学院为例
2024-04-25崔灿,王彬
崔 灿,王 彬
(1.湖南科技职业学院,湖南 长沙,410005;2.湖南省大中专学校学生信息咨询与就业指导中心,湖南 长沙,410000)
“劳动创造了人本身”是马克思学说《自然辩证法》中的一个命题,马克思主义劳动观是当代中国劳动精神的思想内核和价值依归,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始终坚持的根本遵循,并在新时代党的教育方针中得以具体体现,形成了“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五育并举”框架。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多次讲话中提及劳动观、劳动者、劳动教育等概念,强调学校和社会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劳动观,学生未来能创造性地进行劳动,能用正确的劳动观念指导劳动实践。[1]对于高职院校来说,劳动教育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环,在课程教学中更具有吸引力、实践性和开放性,拓展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深度和广度,有助于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2]。对于学生来说,劳动教育课与其他学科息息相关,学好劳动教育课程,能多维引导学生突破学科局限,理解学科知识、指导学科实践、实现价值创造。作为正在逐步完善的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体系,利用新媒体推进劳动教育融入网络思政教育,是一种便于学校操作、利于内容传播、易于学生理解的手段。
一、劳动教育的内涵
2020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明确指出,要通过劳动教育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劳动精神面貌、劳动价值取向、劳动技能水平。在劳动教育课程体系建设过程和教育教学过程中,人们将劳动教育细分为劳动价值观、劳动态度、劳动主观能动性、劳动技能等内容。[3]其中,劳动价值观作为劳动教育课程开展的基石,可以带动劳动教育融入高职院校思政教育体系,实现以劳树德。
新时代劳动教育要立足于培养学生的劳动价值观,培养学生各方面的劳动素养,这是劳动教育的本质价值所在。[4]劳动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劳动的潜在热情与劳动创造的积极性,两者结合密不可分。当代大学生因劳动教育的缺失而对劳动观念理解不准确,引发不少负面问题,学校则因劳动教育脱离实际而难以培养学生的劳动素质。学生劳动素质的不足,与现代社会发展对人才的要求相悖。劳动价值观作为劳动行为的具体表现,可以作为高职院校人才、素质培养率先着手和重点建设的方向。培养劳动价值观贴合国家“十四五”规划中坚持创新驱动发展的要求,是汇聚“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新动能的发力点,也是促进“人口红利”向“人才红利”转变的基本方略。
劳动教育应当借力于课程思政、辅导员日常思政,以此为切入点培养学生的劳动观。[5]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做好高职院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新媒体时代,新平台层出不穷,各类“碎片式”信息涌入学生的生活之中。虽实现了信息的高速传播、互动,但微信、微博、抖音等众多平台在信息流中直接影响了学生的价值取向、未来规划和知识架构。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互联网普及率增高、规模变大,千禧一代的大学生因出生于信息化时代,受网络信息技术影响深远。高职院校劳动教育应当将新媒体作为重要媒介,利用新媒体平台发布相关内容,制作一批传播效果佳、传播广、有影响力的作品,切实增强劳动教育情怀与吸引力。[6]新媒体手段不仅受众面广,而且形式丰富,对学生群体富有吸引力、感染力。故事征文、视频、音频都可以新媒体为载体,让学生多感官地体验和感受劳动教育的魅力。在此背景下,劳动教育应合理运用新媒体手段,采取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营造正能量的环境,让学生在耳濡目染中形成劳动观念上的转换。
二、高职院校劳动教育现状
本研究采用调查问卷、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湖南科技职业学院软件学院2021 级学生,共发出调查问卷210 份,回收有效问卷203 份。让调研对象完成4学时的劳动教育课程后,搜集他们对劳动教育的看法和如何利用新媒体展开劳动教育的建议。调查结果显示,关于高职院校进行劳动教育的意义这一问题,“促使学生养成基本的劳动习惯”和“宣扬劳动思想与先进事迹,培养劳动情感”这两个选项排在了前列。从学生角度来看,劳动教育应当从劳动观念入手,树立劳动价值观与养成基本劳动习惯相结合,在校园内营造浓厚的劳动氛围。劳动教育是一项具有长期性和连续性的教育形式,要让学生树立劳动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劳动兴趣,在兴趣中摸索、探索,用兴趣牵引劳动,做到有劳有育。
通过对问题的梳理,超过三分之二的学生认为,“大学生参与劳动意识淡薄”和“大学生劳动实践积极性低”是当前劳动教育最需关注的问题。超过半数的学生认为,劳动教育现存问题的主要成因是“劳动价值观构建不足”和“劳动实践方式缺乏设计”。高职院校劳动教育体系构建不够完善,加之当代大学生作为出生在信息化时代的一代,深受网络的影响,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比较强,也容易受到网络影响。[7]大学生整体劳动意识和积极性都不高,而网络信息碎片化程度高,劳动观念的教育并非主流,思想对行为的带动作用不强。
从问卷结果来看,有44.29%的学生认为劳动的含义是学校组织的实践活动,超过半数的学生经常参与劳动。学生的劳动环境主要在于校园内部,学生有一定的劳动意识与习惯。其中43.81%的学生参与劳动的初衷是希望通过劳动提高自我实践能力,少于30%的学生初衷是帮父母分担家务。超过70%的学生认为,劳动教育是非常重要的。总体来看,学生的劳动环境更多局限在学校安排的范围内,同时绝大部分学生对劳动教育价值表示认可,也希望通过劳动教育实现自我的提升。虽接受了4 学时的劳动教育,但仍有接近70%的学生选择了“对于劳动教育一般了解”(清楚劳动教育的概念且了解一些与劳动教育相关的政策或其他)。这说明,当前大学生普遍对劳动教育的学习和理解比较浅显,没有形成自己的理解和概念,对于劳动教育指导实践的落实也比较少。
有超过半数的学生希望学校利用新媒体平台(如微信公众号)分享实践活动,以加强劳动观念教育;学生希望出现在新媒体平台上的劳动教育内容排在前三的分别是:劳动模范故事分享,劳动方法技巧指导,劳动理论的梳理。
由此可见,受访学生总体上是有意愿接受劳动教育并且希望通过劳动教育指导劳动实践的。然而,学生在接受了一定学时的劳动教育后,对于劳动教育的了解仍然不够深入。大多数学生认为劳动教育存在劳动观念教育构建不足的问题,并且无法通过学习指导实践,这些问题与校内劳动环境的构建与设计有关。劳动教育应当立足时代背景优化教育方式,与新时代接轨,通过网络渠道树立劳动价值观念。构建劳动价值观需要从两方面入手:首先,掌握学生的思想特点,了解网络平台对学生思想观念、行为习惯的影响力,转变教育观念[4];其次,革新教育手段,让劳动教育乘上主流意识形态宣传教育的快车[7]。
三、劳动教育融入高职院校网络思政实现路径
2016 年12 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政工作会议上指出,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劳动教育作为可以多种平台、多种方式开展的一种教育形式,更应当与新技术结合,丰富劳动教育形式,拓展劳动教育评价方法。新媒体平台如微信公众号、微博、抖音等都具有传播快、内容多元化、互动性强的特点。[6]2019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进一步强调,“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同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努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7]因此要加大拓宽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性、边界度。另外,网络还可以破除地域、距离、空间、身份等多重局限,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8]只要有网络存在的地方,都可以进行劳动教育,使其与“三全育人”的结合更为紧密。
(一)构建劳动教育公众号,打造新媒体平台,宣传劳动教育
新媒体平台如今已经是高职院校进行思政教育的重要阵地,新媒体通过空间之间的互联与终端的对接,实现了跨越空间的可能性。[9]在高职院校中新媒体平台拓建的趋势明显,构建多形式、多内容、多平台的高职院校账号日趋常见。高职院校可以依托现有的新媒体团队,创建劳动教育专属的公众号。该公众号可以发布劳动教育理论文章、劳模事迹、劳动技能指导等内容,进行日常化的劳动教育。还可以开设讨论交流、经验分享等互动板块,促进师生交流。比如,湖南科技职业学院软件学院在抖音上上传了学院宣传方面的相关内容,在微信公众号组建了思政教育板块,让学生随时随地能接收到相关内容。在新媒体平台上搭建劳动教育板块,有利于提高劳动教育的覆盖面与劳动教育环境的营造。
(二)制作微视频,传播劳动正能量,弘扬劳动精神
新媒体传播带有互动性、交互性、个性化等特点,在新媒体平台上进行劳动教育不仅丰富了教育形式,更避免了劳动教育理论学习过于晦涩难懂或“假大空”的弊病。[9]通过对调研结果的分析,发现学生在经过一定学时的劳动教育课堂教学后,对劳动教育的理解与执行力仍然不足。可制作一系列微视频,通过生动形象的案例讲述,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也可以邀请劳模直播分享劳动故事,传播劳动精神,发挥新媒体讲故事、传播正能量的优势。基于新媒体碎片化的信息传播与终端的信息直达,学生可以有选择有渠道去了解劳动教育接地气的内容,在耳濡目染中巩固课堂教学内容,对于劳动价值更加认可,自觉提高劳动积极性。这从学生端提高了劳动教育的可接受度。
(三)明确学校职责,发挥学生专业特长,增强劳动教育融入度
要明确学校主体职责,将学生作为新媒体平台的建设与传播的主体,推广学生喜闻乐见的劳动教育内容。特别是高职院校,要在新媒体平台传播时发挥学生专业特长。例如,湖南科技职业学院软件学院学生,在软件环境构建和活用新媒体等方面都可以发挥专业特长,而在对劳动教育进行量化数据反馈处理时,大数据、云计算等专业也可以参与其中。这样能够让各个专业的学生参与到劳动教育的全过程中,深化劳动教育的意义和可操作性。
(四)开设网络劳动课程,拓宽教学渠道,推动在线学习
完善的制度和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能够充分调动教师和学生参与劳动教育的积极性。[10]除了营造线上劳动教育环境,还可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要关注校风、班风对劳动教育的重要性,以线上环境营造为保障,让劳动教育渗透到学生的生活和观念中,成为一种看得见摸得着,且具有深刻影响力的价值观念、行为指导。[11]
(五)构建网络互动机制,及时反馈效果,提升教育质量
在新媒体平台开设互动模块,学生可以反馈接受劳动教育过程中的感受和体会。也可以进行问卷调查、反馈互评等,评估教学效果,提供数据支撑。可通过新媒体渠道宣传劳动价值观,分享劳模故事、劳动方法等,从劳动价值观入手营造校园劳动教育氛围,让线上的劳动教育服务课堂,构建一条完整的劳动教育链条。
四、结语
本文通过调查,深入探讨了当前高职院校劳动教育的内涵和现状,以及学生对劳动教育的认知和看法。研究结果发现,将劳动教育融入高职院校新媒体网络思政是一种有效的途径,可以搭建出一个上手快、接受度高的劳动教育框架。这一框架不仅丰富了学生的劳动教育形式和内容,而且让学生成为劳动教育文化的构建者和传播者。
这一研究结果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为推进高职院校劳动教育的发展和新媒体网络思政的建设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同时,这一研究也为其他领域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为进一步深化对劳动教育的认识和理解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未来可以进一步探讨如何更好地将劳动教育融入高职院校新媒体网络思政中,以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兴趣,同时也可以研究如何将劳动教育与其他学科、日常生活融合,将劳动教育的理念和价值观贯穿始终,以更好地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和实践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