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一个活力四射的夜班小编

2024-04-24张亦盈

传媒评论 2024年4期
关键词:浙江日报战队版面

文_张亦盈

每每被人问起,上长夜班是种什么体验?我总是会说:发际线越来越高,对新闻报道精益求精的追求也越来越高。

我是一名90 后。和很多人想象中的“夜编师傅”不同,1992 年出生的我已是浙江日报全媒体编辑中心要闻编辑部一名“老编辑”。夜编岗位锻炼人、磨砺人、考验人,对于年轻人尤其如此。幸运的是,一路走来,领导、同事对年轻人分外关爱,倾情“传帮带”,让包括我在内的年轻编辑都能尽快成长起来。

记得一位夜编前辈有一句话:“报纸夜班工作不是一天的终点,而是新一天的起点。”而我也一直向着成为一个合格浙报编辑的目标在努力追光、奋力奔跑。我很幸运,在领导和同事帮助下,在这个幕后岗位上,获得了第33 届中国新闻奖三等奖、一年内斩获7个浙江新闻奖。

我想这是莫大的激励和鞭策。奔跑没有终点,追光路上,我想努力成为一个活力四射的新闻工作者,只有持续发挥想象力、联动力、实践力,把年轻人的激情转化为投身新闻事业的热情,才能不断出好作品,哪怕是在黑夜里,也能向阳生长。

发挥想象力,为版面插上翅膀

新媒体环境下,面对重大新闻题材,报纸如何创新优化,让读者在浏览信息的同时拥有更多“悦”读空间,是当下编排报纸版面时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2022年10月31日,搭载空间站梦天实验舱的长征五号B遥四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在中国空间站即将建成之际,浙江日报于11月1日推出《逐梦天上宫阙》主题版面。这个版面也获得了第33届中国新闻奖三等奖。

“梦天”发射,全国各大媒体都在关注。而稿件、照片等素材基本来源于新华社。面对大同小异的可取用“食材”,如何“烹饪”才能让人眼前一亮?这考验编辑的创新创意能力。

创意,在于打破常规。

在浙江日报全媒体编辑中心要闻编辑部,有一个8090小组,成员都是80后、90后年轻编辑。小组成员时常在一起头脑风暴,想创意、做创新,也出圈了不少看起来“不符合”报纸编辑本职工作的创意作品。感谢浙报集团编委会和全媒体编辑中心、要闻编辑部领导给予我们8090小组的宽容度,让我们有机会去“天马行空”。而这次,也把版面创意的重任交给了我们。

《逐梦天上宫阙》主题版面获得了第33届中国新闻奖三等奖

在领导带领下,我作为主力成员具体落实本次版式设计创新工作。几个年轻人下了夜班,聚在一起头脑风暴,你一言我一语,没有丝毫困意。我们根据“月”的意向,联想到了苏轼《水调歌头》中的一句词“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最终,大家决定这次继续“叛逆”一回:把苏轼和他的词《水调歌头》“请”到我们的打通版上来,让苏轼戴上现代新潮的时空穿梭VR眼镜,看看946年后的“天上宫阙”。

在版面的整体色彩上,对比以往相同主题的媒体版面发现,多数采用“航天蓝”这一色彩进行表现,我们期望跳出规则框框寻求突破。于是,借鉴当下爆火的“中式风格”,大胆采用了通版青灰色调。最终,版面呈现效果清新、古典又不失科技感,颇有几分“中式宇宙浪漫”的味道。

无论是创意,还是制作质量,该版面在当天出版的同类主题版中脱颖而出。在业内知名微信公众号“美编之家”上,该版面成为推文的封面图,并进行了大篇幅的介绍和推荐。

当然,一个好的版面不能仅止步于创意,还需要有咫尺论万里的“厚度”。

整个版面的主体画面是手绘的中国航天员形象、苏轼遥望中国空间站的意象,巨大的航天员头盔面罩上映着中国空间站完成体示意图。为了增加版面内容丰富度和时间深邃感,环绕航天员头盔外围,我们绘制了“中国航天闪光时刻”和“中国空间站建设大事记”两组图标,读者能够清晰了解中国载人航天史上的重大节点和空间站建设过程,凸显了中国空间站建设的艰辛与伟大。文字内容除了重新编辑整理新华社稿件之外,还同浙报文化新闻部小伙伴联系,请他们为版面提供《国科大杭高院最新成果随“梦天”升空》稿件,展现浙江在航天事业上的能力和贡献。

版面出炉后,不少小伙伴说:“挺有想象力,让苏轼戴上VR眼镜畅游太空,‘胆子’真大。”我想,这或许就是破壁的效果,给严肃的科技报道注入想象式的画面浪漫——谁说一张报纸不能“飞”起来呢?

践行联动力,当好前后方的齿轮

都说编辑工作是默默无闻为他人做“嫁衣”,对稿件进行再加工再创造。看似单调,却是传播链上承上(采)启下(发)的关键。

对编辑而言,严格把关固然是重要使命,但新闻策划意识也时刻考验着编辑的能力和水平。

“八八战略”是习近平同志给浙江倾情擘画、量身定做的发展总纲领总遵循。2023年是“八八战略”实施20周年,在此时间点上,做好宣传报道,党媒责无旁贷。

2023 年6 月27 日,浙江日报推出《勇|永立潮头》特别报道,围绕改革、开放、生态、人文等11个方面,纵深呈现浙江践行“八八战略”20年的丰硕成果、展现奋进当下的实践举措。前期筹备中,在集团顶层设计和领导率领下,我具体落实特刊方案设计。

主创团队提前数月开展策划,沿着习近平总书记的足迹,调研我省各地,并到档案馆翻阅资料、同专家开展访谈,摸排相关信息。期间我和编辑部小伙伴们一起紧密对接各采访部、分社,前后联动,一起挖掘20年来浙江各地在“八八战略”指引下干事创业、实现蝶变的精彩故事。

在这一过程中,我的微信、电话不断传来信息,采访端的小伙伴们纷纷反映线索,内容很丰富,需要我们提供一个选题标准。

一边是重大决策部署,一边是基层群众读者,如何在围绕党委政府中心工作的前提下,让报道可读耐读?我想,在宏大主题下的微观视角,最能触动人心。

微观视角如何落点?一次夜班下班后,8090小组又一次开启了“凌晨头脑风暴”:大家认为,20 年前后的对比变化最能说明一切。于是我们在策划中确定了去寻找一个个“小人物”,讲述他们的“小故事”,并配发20 年前和20 年后的新老照片,向读者呈现最直观的、最真切的变化。

在前后方的共同努力下,大家确定了选题、报道形式,我也和许多同是90后的记者小伙伴们一起碰撞角度、打磨稿件,忙得不亦乐乎。最终,11 篇报道以“1+1”模式,即“1 篇头版重磅综述+1 个内版整版案例”的形式呈现。综述在头版刊登,点面结合、夹叙夹议,全文贯穿习近平同志在浙江工作期间或到浙江视察调研时的重要指示、批示、论述,引领文章,展现“20年来浙江哪些方面是领先的”,回答当前浙江如何继续“勇立潮头、永立潮头”;内版案例作为头版综述的配套,以“小人物”、小切口生动展现全省各地干部群众如何践行“八八战略”,以自身实践参与全省发展大局,呈现“八八战略”就在身边的视角,同时配发数据图示,增强文章的可读性。

这组报道刊发后引发热烈反响,被中国日报网、央广网、澎湃新闻等平台广泛转载,并获得了省委宣传部领导表扬,还成为我省多个部门单位和地方开展主题教育的学习素材。

提升实践力,改作风转文风

我们常说,当编辑,要坐得住。但新媒体时代,光能坐得住还不够。技术的革新、社会的进步,每天都有事物在发生变化,甚至是颠覆性的改变。

更好地去增强脚力,就是新时代对编辑提出的更高要求。好的作品绝不是闭门造车而来的,也不是坐在办公室守株待兔“等”出来的,一直坐着,无法闻到“烟火味”。

浙报集团编委会要求采编人员扎实做到改作风、转文风。如果把坐得住看成是“能守正”,那么走出去则是“求创新”。做好编辑工作需要到火热的实践中去、到基层一线去,在车间、田间、乡间做深入调查研究,发掘鲜活选题。

一直以来,浙江日报全媒体编辑中心要闻编辑部都有编辑对接联系分社制度,为的是让我们能够靠前服务,通过紧密的交流沟通,更好地了解新闻选题、服务采访过程,靠前参与报道;同时,让编辑尤其是我们年轻人,能够及时呼吸“新鲜空气”,多一个“看看外面的世界”的渠道。

浙报集团也积极为年轻人搭建平台。2023年初,集团组建了“潮声”内容战队,打破部门、专业的隔阂,为集团采编人员走出去创造氛围、机遇和条件。要闻编辑部钱锋主任也鼓励我们年轻编辑到“潮声”内容战队进行锻炼。

在战队,就要当一个战士。我跟小伙伴开玩笑说,一拿起笔记本做采访,自己之前当记者时的“血脉”就被激活了,浑身充满去“拼一拼”的干劲。而集团和战队领导都给了我们这些年轻“战士”很大的包容度:“有什么好的题目大胆去做”“要走出去多看看,我们帮你们协调”……在领导们的鼓励下,我也开启了“走南闯北”的采访之旅——在北京体验方舱改建的保租房、在泉州探寻非遗出圈的背后故事、在“国之重器”建设工地了解项目进展……深入一线采访,让我在战斗中学习战斗,无论是知识面还是笔力都变得更加扎实。

在“潮声”内容战队锻炼短短两个月时间,我采写了10篇深度报道稿件。其中,独家报道《潮声|10万人观看的这场AI 春晚,有何不同》获得了全网226.2 万的传播量。这也让我更加坚信,“走出去”才能激发优质内容的生产力。

前不久,在第五期“潮声”内容战队结业会上,总编辑鼓励每一名战队成员,要将在战队的所学所感、优秀作风带回到自己的部门、工作岗位上去。我想,这正是在新时代媒体变革的浪潮中,我们年轻人勇往直前的方向。

猜你喜欢

浙江日报战队版面
摸鱼战队
超能磁战队
超能磁战队
凝聚七十载风云 镌刻永不磨灭的追求——浙江日报报史馆侧记
“内容+”,为主流媒体赋能——浙江日报改版的实践与思考
打造舆论监督“升级版”——从浙江日报《一线调查》说起
中国蓝战队
重大主题报道的可视化探索——以浙江日报的实践为例
版面撷英
好版面要有独到的创新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