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视域下高职学生事务精细化管理研究
2024-04-24范爽杨论
范 爽 杨 论
陕西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陕西 西安 710300
近年来大数据的认知与应用深受社会各界关注,尤其是学术界,以此高等院校演变成了信息化技术与大数据应用的主阵地。许多高职或本科院校开始尝试创建智能云数据服务平台,致力于将院校内的大数据演化为独具价值的信息,从而提高院校的综合实力与竞争力。而学生事务管理作为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的重要构成部分备受重视,院校以大数据为载体促使学生事务管理由粗放式管理逐渐趋向于精细化管理,并将大数据融合于学生管理工作的各个层面[1]。
一、大数据对高校学生事务精细化管理的影响
随着高等教育的全面普及,我国高职院校学生规模猛增,甚至达到高峰,这便使得高职院校学生事务管理工作迎来了全新发展机遇,也面临着严峻挑战。而如何有效应对个性化群体学生的显著性特征,引进学生喜闻乐见的事务精细化管理方式则成为当前高职院校的重要课题。调查数据显示近年来高职院校学生约90%皆会带手机上课,而学生使用手机的主要目的是聊天与了解新闻热点。简言之,互联网时代背景下用户行为愈发移动化。尤其是互联网普遍的环境下,只需利用电脑、手机、平板等移动设备便可实时交流与沟通,教育界也随之引发一场带移动设备上课的潮流。在此形势下,高职院校学生学习与生活等一系列事务管理工作也日趋网络化,时时刻刻会生成海量化且高频次数据,因此给学生事务管理工作实现智能化与精细化建设提供肥沃的试验性土壤的同时,也给学生事务管理工作带来了巨大挑战。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促使精细化管理理论不断融入各行各业,而以大数据深度挖掘与分析学生事务管理相关数据,已演变为高职院校学生事务管理实现精细化管理发展的必然趋势[2]。
二、大数据视域下高职学生事务精细化管理现状
(一)管理理念未紧跟时代潮流
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虽然高职院校明确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且全面服务于学生,但是学生事务精细化管理理念滞后现象屡见不鲜。部分高职院校并没有投入充足的人力物力资源进行学生事务信息化、精细化管理体系构建,而管理队伍职能弱化还会在很大程度上降低管理体系实效性。此外,大数据在高职教育管理中的融合充分彰显了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学生会通过微信或者微博等多重新媒体平台表达诉求,以此期望能够切身参与事务管理工作。然而学生事务管理人员尚未意识到这一关键,致使管理理念与思想始终不能与时代潮流并驾齐驱,更遑论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
(二)大数据管理思维相对匮乏
高职院校各个部门之间并没有共享数据,使得数据壁垒与孤岛现象愈演愈烈,以此既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工作效率,又无形中增加了学生事务管理人员的工作任务量。例如就业指导中心与教务处皆需采集学生生源数据时,则会直接安排辅导员负责,同样任务不同部门需要反而会浪费辅导员时间与精力;面对决策或者创新时,很多学生事务管理人员单纯借助自身工作经验或者基础性数据分析进行裁决,且严重缺乏大数据思维,根本没有对全局进行考量,更别说深层次解析学生相关数据之间存在的密切关系,从而造成决策严重失误。
(三)管理数据系统性明显不足
基于大数据分类指导精细化管理始终是一项系统性工程,需要深度挖掘并针对性解析海量数据信息,因为学生事务管理数据碎片化现象屡见不鲜,不但在很大程度上致使信息化系统程度始终偏低、信息处理效率不高,还直接加大了非结构化数据处理分析难度。高职院校由招生直至就业,每天均会生成大量非结构化数据,且普遍归类于文件夹存储,尽管设有数据系统,也是各部门或某事务系统,导致各系统间数据难以有机整合,信息反复消耗人力物力和财力。就非结构化数据处理需专业人员执行,而高职院校并不注重基础数据处理,导致学生事务管理工作呈现粗放式状态且决策毫无依据[3]。
(四)大数据管理平台利用率低
许多高职院校为便于学生事务管理已构建了智慧校园与后勤服务等相关综合信息平台,但是使用率并不高,多数学生获取信息的主渠道依旧是辅导员发布于微信群,导致平台功能始终无法得到充分利用。此外,学生尽管能够以自身情况于平台实时反馈生活类信息或者需求等等,但是仍然有许多学生反映平台处理效率始终偏低且流程繁琐。这就表明大数据管理平台相关人员未充分且及时处理学生实时反馈的有关信息,也进一步反映了其中隐藏的更新、维护不全面、功能被闲置等一系列问题,使得平台利用率始终没有得到有效改善,所谓大数据相关功能自然也难以有效发挥。
(五)精细化管理能力亟待提升
高职院校学生事务精细化管理能力与管理队伍、管理方式息息相关。高职院校对于学生管理人员要求不甚严格,在筛选与聘用时考察不够全面,导致管理人员队伍综合素质与能力相对不足,进而造成学生事务管理工作效率不容乐观。此外,管理方式也存在一定欠缺,许多学生对于多媒体的认知相对较深,很早便接触计算机网络,因此采取传统管理模式势必会引发各种问题,难以就不同大学生群体实施不同管理模式,从而缺乏针对性,导致管理能力明显不足[4]。
三、大数据视阈下的高职学生事务精细化管理路径
(一)适时转变思维
对于高职院校学生事务精细化管理工作来讲,管理人员必须顺应互联网时代发展潮流而适时转变思维,始终以发展性战略视角着手进行大数据系统建设。高职院校应致力于加强大数据的宣传推广,以优化管理人员的数据思维,促使其通过日常检索整合学生有关表格与活动统计等数据信息以分类管理,并深度解析各项数据间存在的密切联系,将数据内在价值充分挖掘出来,同时基于数据推动学生事务精细化管理工作的有序进行,严格遵守以生为本理念,面向学生个性化特征采取对应管理策略。
(二)明确职能分工
高职院校需进一步明确各部门或个体职能分工,以具体权责、任务、目标将学生事务贯彻于管理人员个体或部门,以各司其职,并高度注重各个教育管理部门间的统筹合作,推进跨部门资源交流与共享,而突破各部门之间的分割式管理模式,集成以院校为主体而全方位加强信息数据采集与整理,以此促使各部门间实现深层次交互与合作。与此同时,高职院校还应通过基于大数据的学生事务精细化管理平台实时发布各部门详细职责与任务,设置相关答疑解惑或者联系方式等具体内容,确保学生了解解决问题的主要途径,从而减轻管理人员工作量与强度,进而培养学生良好的问题分析与解决能力。
(三)遵循精细化原则
大数据形势下高职院校学生事务精细化管理工作应谨遵动态性、系统性、人文性原则。事务管理人员应就学生情况精准定位并以院校准则优化精细化管理模式,在明确学生事务管理目标的基础上精细划分管理制度,将管理任务具体划分于各个专业各个学期,以明确具体管理要求与标准。同时以系统管理理念统一分配学生与资源,凸显精细化管理概念以逐渐实现最终管理目标。此外,学生事务精细化管理工作应彰显学生主体地位,面向各种类型学生采取与之相适应的管理方式,以利于后续采集数据信息,并要求学生自主评价管理机制,以此切实激发学生事务精细化管理的主观能动性。事务管理人员可通过校园专题微博或者网站公布自身负责内容、任务,促使学生就有关信息自主系统学习,学生可就自身需求适度学习,而管理人员还可基于电子存档方式详细记录学生每日表现与行为,以突出精细化管理原则[5]。
(四)精准制定内容
高职学生事务精细化管理内容复杂,涉猎多部门以及学生学习生活多层面,需合理发挥大数据技术的价值性效用以精准化制定学生事务管理工作具体内容。通过数据处理分析能够使得学生正确认识心理健康危机,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咨询心理健康问题,在达到既定逾限状态时及时向管理人员推送相关信息,确保学生能够及时获得关注。对于经济资助,高职院校可利用大数据技术对学生家庭情况、学习情况、消费情况等所有有关数据进行关联性解析,以真正意义上实现精准化资助,切实保障困难学生获取资助。
(五)强化制度建设
高职院校学生事务管理工作比较繁琐,是影响学生学习与生活的重中之重,其中涉猎思想政治指导、专业知识学习、职业生涯规划、心理健康教育等等。因此事务管理人员在开展精细化管理工作时应合理规划整个流程与体系,明确划分为关键模块以区别实施,以保证各项工作有序且精准完成。思想政治指导即院校应鼓励辅导员负责思想政治课程,以专题课程提升学生思想高度,以助于辅导员与学生交互;职业生涯规划即院校应安排专业教师为学生详细阐释如何以自身兴趣点与能力选择、规划职业;心理健康教育即院校应基于日常沟通与实践活动中的交流了解学生以针对性实施心理健康辅导。只有构建明确且全面的指导流程与体系,按照模块分区块实施,才能够有效促进学生成长与发展。
(六)构建信息系统
基于整合大数据信息管理系统以构建学生事务管理一站式平台。高职院校学生事务精细化管理应始终遵循以学生为本的服务理念,管理工作根本出发点与落脚点皆在于学生个体,因此必须全面考虑学生具体需求,适度简化流程以优化管理而实现业务协同,进而为学生提供所需公共管理服务项目。通过大数据挖掘分析的学生事务信息精细化管理系统的关键在于深层次挖掘院校数据系统内部与学生有关数据信息,整合以获取与学生事务管理工作息息相关且可支持正确决策的数据信息。基于大数据挖掘分析的学生事务信息管理系统[6]具体如图1 所示。
图1 基于大数据挖掘分析的学生事务信息管理系统
(七)打造专业队伍
自媒体时代背景下,学生通过网络可生成海量数据信息,而数据却呈现出零散且碎片化特征,这就需要先行整理、分析、提取零散数据。而由于高职学生事务管理人员缺乏大数据专业背景,难以辨别数据,对此高职院校应根据自身实际需求培养一批高素质且高能力的学生事务管理大数据人才,以培训进修与讲座报告等方式提高学生事务管理人员数据应用能力,并持续扩大数据管理人才引进力度,特别是经验丰富且热衷于学生事务精细化管理工作的复合型人才,以有效提高学生事务管理人员队伍数据处理能力。同时,学生事务管理人员还应充分增强自身管理意识,明确岗位职责,健全管理组织,保障管理策略的精准化实施,高度重视学生事务精细化管理流程,以打造健康和谐的校园文化氛围,从而切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