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阶段转变护理对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和自护能力的影响
2024-04-24刘贝兰
刘贝兰
(湖南省人民医院,湖南师范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湖南 长沙 410005)
糖尿病在我国具有较高的发病率,需要患者终身服用药物控制自身的血糖指标。而在治疗期间,患者的自护能力与血糖控制情况息息相关。相关调查显示,很多患者的血糖控制效果不理想,都是由于缺乏良好的自护能力导致的。由于糖尿病患者大多数为中老年人,对于疾病的了解相对较少,且很多患者的受教育程度较低,因此在生活中没有注重按时服用药物,并且没有健康的饮食习惯以及生活方式,这些都会影响血糖指标。分阶段转变护理是一种新型的护理模式,主要包含意图阶段、无意图阶段、行为阶段、准备阶段、维持阶段这五个阶段,将其运用在糖尿病的护理中具有显著的成效[1]。基于此,本院利用试验的方式,探究针对糖尿病患者采用分阶段转变护理措施产生的临床价值,并将详细内容阐述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在我院的糖尿病患者中随机选择72 例纳入本次试验中,按照抽签的方式将其纳入参照组和观察组中(每组36 例患者)。其中观察组患者的男女比例为15∶21,患者的年龄范围为50 ~80 岁,平均年龄(67.28±6.17)岁;参照组患者的男女比例为18∶18,患者的年龄范围为51 ~82 岁,平均年龄(67.55±6.24)岁。针对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进行对比,差异不显著(P>0.05)。
纳入标准:(1)被纳入试验的患者经临床明确诊断为糖尿病;(2)患者知晓本次试验的过程、目的、方式等,并签署了知情同意书;(3)患者具备良好的生活自理能力。
排除标准:(1)患者合并严重的心血管疾病;(2)患者不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以及表达能力;(3)患者存在急性感染性疾病。
1.2 方法
试验期间,针对参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护理措施,针对观察组患者采用分阶段转变护理措施,主要内容如下。
(1)意图阶段、无意图阶段护理:处于这一阶段的患者并没有意识到需要改变自身的行为,或者有意识需要做出改变,但是并没有行动。因此护理人员需要充分评估患者的实际情况,明确患者的行为能力、健康状况等,与患者进行积极的沟通,建立和谐的护患关系[2]。利用健康知识手册、视频、PPT 等各种方式对患者进行糖尿病知识健康宣教、一对一教学指导等,使其能够了解到疾病的诱发因素、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以及生活方式对于疾病产生的影响等。之后,结合不同患者的状况,教会患者如何计算每日所需要摄入的热量、各种营养的比例等,制定合理的运动计划,使有效运动量、总运动量以及运动时间能够在合理的范围内。
(2)准备阶段护理:这一时期的患者常常会在近期采取一些健康行动,需要护理人员能够评估患者的认知转变情况,辅助患者寻找到影响行为转变的障碍因素,利用看视频、健康知识宣教、一对一指导等形式转变患者的错误认知[3],并引导患者家属参与其中,给予患者相应的督促,使其可以科学地实施计划。
(3)行为阶段护理:处于这一时期的患者已经对于过去的一些错误行为进行了一些改变,此时需要护理人员能够结合不同患者的实际情况,帮助患者制定更加详细的转变计划,制定相应的目标,并给予患者相应的评价,促使患者能够逐渐地进行转变,为期10 周。在第1 ~2 周时,护理人员要指出患者饮食中的错误,告知患者如何合理搭配三餐,并制定科学的健康运动计划;在第3 ~6 周时,护理人员需要重点调整患者的饮食结构,实现能量均衡,并且使其能够保持科学的运动量[4],坚持定期运动;在第7 ~10 周时,针对护理阶段的一些细节问题进行纠正,例如:如何配比粗粮以及细粮、如何选择动物蛋白以及植物蛋白等,并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适当地增加运动的强度。
(4)维持阶段护理:处于这一阶段的患者已经转变了错误的观念,并且拥有了良好的行为状态,此时需要护理人员能够定期地对患者进行出院后随访,了解患者的血糖指标控制情况,叮嘱其定期到医院复查血糖以及血脂指标。针对患者的变化给予医学针对性指导,并不断地对患者进行相应的督促以及护理,使其可以继续坚持,提升治疗的信心[5]。
1.3 观察指标
(1)血糖指标对比:分别在护理前以及护理后,检测两组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 小时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并详细地记录数据信息。
(2)自护能力评分对比:护理后分别从科学饮食、按时用药、血糖监测、体育锻炼、定期复查五个方面评估两组患者的自护能力,每一项内容的分值为0 ~20 分,满分为100 分,总分越高说明患者的自护能力越好。
(3)血脂指标对比:分别在护理前以及护理后抽取两组患者清晨空腹状态下的静脉血5 mL,利用全自动生化检测仪,检测两组患者的血脂指标,主要项目包括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
(4)生活质量评分对比:护理后分别从生理功能、社会功能、精神健康、情感职能、躯体疼痛、总体健康方面评估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每一项内容的满分均为100 分,分数越高说明患者的生活质量越好。
(5)并发症发生率对比:记录两组患者糖尿病足、糖尿病肾病、腹泻、低血糖、视网膜病变的例数,并计算总发生率。
1.4 统计学分析
用SPSS 26.0 统计本次试验的数据,其中计量资料用(±s)表示,通过t值验证,计数资料用[n(%)]表示,通过χ2值验证,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血糖指标对比
观察组患者护理后的血糖指标数据优于参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血糖指标对比(±s)
表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血糖指标对比(±s)
组别 例数空腹血糖(mmol/L)餐后2 小时血糖(mmol/L)糖化血红蛋白(%)护理前护理后护理前护理后护理前护理后观察组 369.28±1.446.17±1.0815.41±2.879.62±2.2912.91±2.177.15±1.42参照组 369.17±1.387.26±1.4415.62±2.3711.25±2.1812.37±2.168.77±1.08 t 值0.3313.6330.3553.0931.0585.448 P 值0.742<0.050.736<0.050.294<0.05
2.2 两组患者自护能力评分对比
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自护能力总分高于参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自护能力评分对比(分,±s)
表2 两组患者自护能力评分对比(分,±s)
组别 例数科学饮食按时用药血糖监测体育锻炼定期复查总分观察组 3618.24±1.3318.42±1.0718.26±1.2218.42±1.3418.51±1.0891.85±6.04参照组 3615.42±1.1315.16±1.3415.61±1.7215.44±1.0915.38±1.4477.01±6.72 t 值9.69511.4077.54010.35110.4339.854 P 值<0.05<0.05<0.05<0.05<0.05<0.05
2.3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血脂指标对比
观察组患者护理后的血脂指标数据优于参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血脂指标对比(mmol/L,±s)
表3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血脂指标对比(mmol/L,±s)
TGTCHDL-CLDL-C组别 例数护理前护理后护理前护理后护理前护理后护理前护理后观察组 362.59±0.441.37±0.076.18±1.333.21±1.091.48±0.332.97±0.033.27±1.412.88±0.11参照组 362.57±0.452.08±0.226.24±1.225.17±1.331.49±0.322.28±0.113.49±1.223.17±0.22 t 值0.19118.4520.1996.8390.13136.31020.7087.074 P 值0.849<0.050.843<0.050.897<0.050.483<0.05
2.4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对比
观察组患者护理后的生活质量各项指标数据高于参照组(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对比(分,±s)
表4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对比(分,±s)
组别例数生理功能社会功能精神健康情感职能躯体疼痛总体健康观察组3694.25±2.1795.36±2.3394.28±2.5194.88±2.4796.27±1.3397.82±1.34参照组3686.24±2.6184.33±2.1783.61±2.3386.42±2.5188.41±1.2787.64±1.99 t 值14.15920.78518.69314.41425.64525.460 P 值<0.05<0.05<0.05<0.05<0.05<0.05
2.5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对比
观察组患者护理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参照组(P<0.05),见表5。
表5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对比[n(%)]
3 讨论
很多糖尿病患者对于血糖知识的了解程度并不高,因此在生活中没有认识到进行自我管理以及血糖监测的重要性,治疗的依从性相对较差。糖尿病患者在治疗期间,不仅需要长期地按时服用药物[6],还需要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以及健康的饮食习惯,这样才能控制好自身的血糖以及血脂指标,减少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常规的护理措施仅仅只是针对糖尿病患者采用对症护理的干预措施,患者在疾病的初期能够积极地配合治疗[7],但是其治疗依从性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降低,影响了血糖控制的效果。其护理方式具有较大的局限性,这就需要转变护理的观念,在不同的时期给予患者具有针对性的专业护理服务,从而稳定患者的血糖指标,提升疗效[8]。
在本次试验中,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血糖指标优于参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后的自护能力总分高于参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后的血脂水平优于参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后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参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仅为2.78%,而参照组高达16.67%(P<0.05)。分析原因在于,采用分阶段转变护理能够将患者整个的护理过程按照不同的情况划分为五个阶段,之后针对不同阶段患者的特点给予针对性的护理。在患者处于无意图阶段、意图阶段时护理的主要目标是能够让患者提升对于疾病的认知程度[9],了解诱发血糖升高的因素,以及血糖控制不理想的危害等,通过健康宣教的形式激发患者自身的潜能,使其能够认识到在治疗期间做好自我管理,保持健康的生活习惯以及饮食习惯等的重要性[10]。针对处于准备阶段的患者,护理人员主要会通过为患者制定计划的形式,为后续患者的自我管理奠定良好的基础,并引导患者的家属参与进来,了解护理的计划,在生活中能够对患者进行督促,使其能够纠正错误的观念。在行为阶段、维持阶段则是更加注重督促患者严格地按照计划进行相应的训练,保持合理的膳食结构[11],并给予患者相应的鼓励以及支持,使其逐渐地提升治疗的信心,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能够定期接受复查,并且注重控制自身的血糖,提升自护能力。相比较于常规的护理模式来说,这种护理措施更加具有针对性、系统性,对于患者产生的效果更好[12]。
综上所述,针对糖尿病患者采用分阶段转变护理能够稳定患者的血糖、血脂指标,提升患者的自护能力,并且改善生活质量,有效地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概率,具有显著的应用价值,值得在临床中大力推广使用。